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武汉理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学生姓名: 张弛张弛 专业班级:专业班级: 电气电气 10021002 班班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刘志立刘志立 工作单位:工作单位: 自动化学院自动化学院 题题 目目: : 用 MATLAB 进行控制系统的滞后超前校正设计 初始条件:初始条件:已知一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是)2)(1()(sssKsG要求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110SKv45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 (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1、MATLAB 作出满足初始条件的最小 K 值的系统伯德图,计
2、算系统的幅值裕量和相位裕量。2、前向通路中插入一相位滞后超前校正,确定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3、用 MATLAB 画出未校正和已校正系统的根轨迹。4、用 Matlab 对校正前后的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画出阶跃响应曲线,计算其时域性能指标。5、课程设计说明书中要求写清楚计算分析的过程,列出 MATLAB 程序和 MATLAB 输出。说明书的格式按照教务处标准书写。时间安排时间安排: : 任务时间(天)审题、查阅相关资料1分析、计算3编写程序1撰写报告2论文答辩0.5指导教师签名指导教师签名: : 年年 月月 日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 : 年年 月月 日日武汉理工大学自动
3、控制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摘要摘要 .31 1 基于频率响应法校正设计概述基于频率响应法校正设计概述.42 2 串联滞后串联滞后- -超前校正原理及步骤超前校正原理及步骤.52.1 滞后超前校正原理 .52.2 滞后-超前校正的适用范围 .62.3 串联滞后-超前校正的设计步骤 .63 3 串联滞后串联滞后- -超前校正的设计超前校正的设计.73.1 待校正系统相关参数计算及稳定性判别 .73.1.1 判断待校正系统稳定性 .73.1.2 绘制待校正系统的伯德图 .83.1.3 绘制待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 .93.1.4 绘制待校正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103.1.5 利用 SIMULIN
4、K 进行控制系统建模仿真 .113.2 滞后超前-网络相关参数的计算 .123.3 对已校正系统的验证及稳定性分析 .153.3.1 绘制已校正系统的伯德图 .153.3.2 判断已校正系统的稳定性 .163.3.3 绘制已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 .173.3.4 绘制已校正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183.3.5 利用 SIMULINK 进行控制系统建模仿真 .193.3.6 串联滞后-超前校正设计小结.204 4 心得体会心得体会.21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21附录附录 .22武汉理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3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自动化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5、自动控制技术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农业、交通、航空及航天等众多产业部门,极大的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改善了人们的劳动条件,丰富和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当今的社会生活中,自动化装置无所不在,自动控制系统无所不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一些典型、常见的控制系统进行设计或者是研究分析。 在控制工程中,二阶系统的应用非常普遍,对他的分析我们可以应用特定的公式计算,同时也可以借助于 MATLAB 软件来分析系统。本题是一个在频域中对线性定常系统进行校正的问题。所谓的校正,就是在系统中加入一些其参数可以改变的机构或装置,使系统的整个特性发生变化,从而满足给定的各项性能指标。目前工程实践中常用的三种校正方法为串联校正
6、、反馈校正和复合校正。本篇论文主要采用串联滞后-超前校正的方法,对待校正系统进行校正使其满足给定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和相角裕量的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未校正系统和已校正系统进行对比,分析其稳定性及各项性能指标,在此基础上运用 MATLAB 的相关工具箱绘制出系统的波特图、根轨迹图、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并利用 SIMULINK 对控制系统进行建模仿真,验证效果。关键字:关键字:频域 串联滞后-超前校正 MATLAB/SIMULINK 性能指标武汉理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4用 MATLAB 进行控制系统的滞后超前校正设计1 基于频率响应法校正设计概述所谓的校正,就是在系统中加入一些其参数可以
7、改变的机构或装置,使系统的整个特性发生变化,从而满足给定的各项性能指标。如果性能指标以单位阶跃响应的峰值时间、调节时间、超调量、阻尼比、稳态误差等时域特征量给出时,一般采用时域法校正;如果性能指标以系统的相角裕度、谐振峰值、闭环带宽、静态误差系数等频域特征量给出,如本题,一般采用频率法校正。在频域内进行系统设计,是一种间接而又简单的设计方法,它虽然以伯德图的形式给出非严格意义上的系统动态性能,但却能方便的根据频域指标确定校正装置的参数,特别是对已校正系统的高频特性有要求时,采用频域校正法较其他方法更为方便。一般来说,开环频率特性的低频段表征了闭环系统的稳态性能;开环频率特性的中频段表征了闭环系
8、统的动态性能;高频段表征了闭环系统地复杂性和噪声抑制性能。因此,用频域校正法设计控制系统的实质,就是在系统中加入频率特性形状合适的校正装置,使开环频率特性形状变成所期望的形状:低频段增益充分大,以保证稳态误差的要求;中频段对数幅频特性斜率一般为-20dB/dec,并占据充分宽的频带,以保证具备适当的相角裕度;高频段增益尽快减小,以削弱噪声影响,若系统原有部分高频段已经符合该种要求,则校正时可保持高频段形状不变,以简化校正装置形式。常用的校正形式有串联超前校正、串联滞后校正、串联滞后-超前校正。每种方法都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应当根据实际要求恰当的选择,由于本题要求采用串联滞后-超前校正,下面将着重
9、介绍这种方法。武汉理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52 串联滞后-超前校正原理及步骤2.1 滞后超前校正原理无源滞后超前校正网络电路图如下图所示:图 2-1 无源滞后超前校正网络电路图其传递函数为: (2.2-1)2(1+T s)(1+T s)(s)=T T+(T +T +T )s+1abcabababGs式中,11=aTRC22=bTR C12=abTRC经适当化简无源滞后-超前网络的传递函数最后可表示为: (2.2-2)(1+T s)(1+T s)(s)=T(1+ T s)(1+s)abcbaG其中,为网络的滞后部分,为网络的超前部1(1+T s)/(1+ T s)aa(1+T s)(1
10、+T s/ )bb分。无源滞后-超前网络的对数幅频特性如图 2 所示:图 2-2 源滞后-超前网络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其低频部分和高频部分均起始于和终止于 0 分贝水平线。由图可见。只要确定,a武汉理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6,或者确定,就可以确定滞后-超前网络的传递函数。baTbT2.2 滞后-超前校正的适用范围有时候单独使用串联超前校正和串联滞后校正都无法达到指标要求,而滞后-超前校正兼有滞后校正和超前校正的优点,即已校正系统响应速度较快,超调量较小,抑制高频噪声的性能也较好。当待校正系统不稳定,且要求校正后系统的响应速度、相角裕度和稳态精度较高时,以采用串联滞后-超前校正为宜。其基
11、本原理是利用滞后-超前网络的超前部分增大系统的相角裕度,同时利用滞后部分来改善系统的稳态性能。2.3 串联滞后-超前校正的设计步骤串联滞后-超前校正的设计步骤如下:1)根据稳态性能要求确定开环增益 K;2)绘制待校正的对数幅频特性,求出待校正系统的截止频率,相角裕度及幅值裕c度;(dB)h3)在待校正系统对数幅频特性曲线上,选择斜率从-20dB/dec 变为-40dB/dec 的交接频率作为校正网络超前部分的交接频率。的这种选法,可以降低已校正系统的阶次,bb且可保证中频区斜率为期望的-20dB/dec,并占据较宽的频带;4)根据响应速度的要求,选择系统的截止频率和校正网络衰减因子。要保证已c
12、1/校正系统截止频率为所选的,下列等式应成立:c-20lg+ ()+20lgT=0cbcL式中:,为待校正系统的幅频特性曲线在处的值,=1/bbT()cLc可由带校正系统幅频特性曲线斜率为-40dB/dec 的部分在处的数()+20lgTcbcLc值确定,因此可以求出值;5)根据相角裕度要求,估计校正网络滞后部分交接频率;a6)校验已校正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武汉理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73 串联滞后-超前校正的设计3.1 待校正系统相关参数计算及稳定性判别3.1.1 判断待校正系统稳定性1)首先根据静态速度误差系数的要求求出待校正系统的开环根轨迹增益:由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3
13、.1.1-1)(s)=(s+1)(s+2)KGs根据静态速度误差系数的定义知: (3.1.1-2)00=lim(s)=lim(s+1)(s+2)2vssKKKsG题目要求,所以。于是可得出待校正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10vKS-1=20KS现将其写成最小相位典型环节相乘的形式: (3.1.1-3)2010(s)=(s+1)(s+2)(s+1)(0.5s+1)Gss2)运用劳斯稳定判据判断系统稳定性因为该系统为单位反馈系统,由此可得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3.1.1-4)32(s)10(s)=1+G(s)0.5+1.5+ +10Gsss由此可得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为: (3.1.1-5)3
14、2(s)=0.5+1.5+ +10Dsss武汉理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8列出劳斯表,如下表所示:ns第一列第二列3s0.512s1.5101s-2.7300s100表 3-1由于劳斯表第一列中有一个系数为-2.731)T(1+ T s)(1+s)abcbaG1)已校正系统开环截止频率的选取:由系统的开环幅频特性曲线可以得出斜率为-20dB/dec 的渐近线与斜率为-武汉理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1340dB/dec 的渐近线的交接频率为 1rad/s,斜率为-40dB/dec 的渐进线与斜率为-60dB/dec的渐进线的交接频率为 2rad/s,为了使中频区占据一定的宽度并且
15、使系统有较好的动态性能,通常取校正后的开环截止频率rad/s。= 1 21.41c2)校正网络传递函数中参数、的计算:aTbT根据前述滞后-超前校正的一般步骤,取斜率从-20dB/dec 变为-40dB/dec 的交接频率作为校正网络超前部分的交接频率,即取=1rad/s,所以bb =1 (3.2-2)=1/bbT要保证已校正系统截止频率为所选的=1.41rad/s,下列等式应成立:c (3.2-3)-20lg+ ()+20lgT=0cbcL由待校正系统的开环幅频特性曲线可知rad/s,所以上式等同于如()= (1.41)=14cLL下方程: (3.2-4)-20lg+ (1.41)+20lg
16、(1 1.41)=0L可以解得7.08,带入到滞后-超前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中得: (3.2-5)(1+T s)(1+s)(s)=1(1+7.08T s)(1+s)7.08acaG式中只有一个未知参数,因此校正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aT (3.2-6)10(T s+1)(s)=G (s)G(s)=(0.5s+1)(7.08T s+1)(0.1412s+1)acaGs令,带入上式得:=s j (3.2-7)10(1+j T )(j )=(1+j0.5 )(1+j7.08T)(1+j0.1412 )aaGs根据相角裕度的计算公式校正后系统在新的截止频率处的相角裕度为:c (3.2-8)=180 -
17、90 +arctan-arctan0.5-arctan7.08-arctan0.1412caccacTT令,rad/s 可得如下方程:=45=1.41c (3.2-9)45 =180 -90 +arctan1.41 -arctan0.5 1.41-arctan7.08-arctan0.1412 1.41aaTT这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方程,借助 MATLAB 我们可以求出上述方程的解,在 MATLAB命令窗口中键入如下命令:武汉理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14solve(0.0271+atan(1.41*x)-atan(10.0111*x)=0)得到=22.4aT于是串联滞后-超前校正网络的传
18、递函数为: (3.2-10)(1+22.4s)(1+s)(s)=(1+158.592s)(1+0.1412s)cG运用 MATLAB 绘出校正网络的伯德图,命令行如下:num1=conv(22.4,1,1,1)den1=conv(158.5920,1,0.1412,1)sys1=tf(num1,den1)margin(sys1)%校正装置 bode 图title(校正装置 bode 图)结果如下图所示:武汉理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15图 3-6 校正网络的伯德图3.3 对已校正系统的验证及稳定性分析3.3.1 绘制已校正系统的伯德图将校正网络与待校正系统的串联后,利用 MATLAB
19、绘出已校正系统的伯德图,键入如下命令:num1=conv(22.4,1,1,1)den1=conv(158.5920,1,0.1412,1)sys1=tf(num1,den1)num2=10den2=conv(conv(1,0,1,1),0.5,1)sys2=tf(num2,den2)sys3=series(sys1,sys2)margin(sys3)%已校正系统 bode 图hdb3,r3,wx3,wc3=margin(sys3)sys3_step=feedback(sys3,1) %求校正后系统闭环传递函数 sys3_bandwidth=bandwidth(sys3_step)%求校正后闭
20、环系统带宽频率结果如下图所示:武汉理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16图 3-7 已校正系统的伯德图命令行中的结果为:hdb3 =6.2720;r3 =47.6976;wx3 =3.7170;wc3 =1.1961因此校正后系统穿越频率为 3.7170rad/s 相应的幅值裕度为 6.2720dB,截止频率为1.1961rad/s 相应的相角裕度为 47.6976 大于 45 满足要求。相应的闭环系统的带宽频率为 2.0951rad/s3.3.2 判断已校正系统的稳定性1)运用劳斯判据判断已校正系统的稳定性用 MATLAB 求出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命令如下:sys3_step=feedbac
21、k(sys3,1) %求校正后系统闭环传递函数结果为:武汉理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17 (3.3.2-1)25432224+234 +10(s)=11.2+113+261 +384.2+235 +10sssssss所以已校正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为: (3.3.2-2)5432(s)=11.2+113+261 +384.2+235 +10Dsssss列出劳斯表,如下表所示:ns第一列第二列第三列5s11.22612354s113384.2103s257.523402s285.51001s224.98000s1000 表 3-2从劳斯表中可以看出第一列系数全部大于零,所以闭环系统稳定。3.
22、3.3 绘制已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用 MATLAB 绘制出已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命令如下:rlocus(sys3) %已校正系统根轨迹图title(已校正系统根轨迹图)结果如下图所示:武汉理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18图 3-8 已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3.3.4 绘制已校正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为了更加直观的得出校正后系统的动态性能,现做出校正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在 MATLAB 中键入如下命令:sys3_step=feedback(sys3,1) %求校正后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step(sys3_step) %已校正系统单位阶跃响应 H(S)=1title(已校正系统单位阶跃响应)
23、结果如下图所示:武汉理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19图 3-9 已校正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3.3.5 利用 SIMULINK 进行控制系统建模仿真用 SIMULINK 仿真的方法如前所述,已校正系统的模型如下图所示:图 3-10 已校正系统的模型武汉理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20Scope 输出波形如下图所示:图 3-11 已校正系统单位阶跃响应 Scope 输出波形与用命令行方式得出的结果相同。3.3.6 串联滞后-超前校正设计小结至此,全部校正工作已经完成,对比校正前后的系统可以发现:1) 校正前系统不稳定,校正后系统变稳定;2) 校正后系统的相角裕度从-28.0841 提
24、高到 47.6976,幅值裕度从 0.3dB 提高到6.2720dB。其中相角裕度的增加意味着阻尼比增大,超调量减小,系统动态性能变好;3) 校正后系统截止频率从 2.4253rad/s 下降到 1.1961rad/s。对原本就稳定的系统来说截止频率的减小意味着调节时间增大,收敛过程变缓慢;4) 校正后系统的带宽从 3.9137rad/s 减小到 2.0951rad/s,这意味着系统抗高频噪声的能力增强,同时意味着调节时间变长。从前后对比中可以看出,所得出的结论与串联滞后-超前校正的特点一致,同时可以看出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之间存在着矛盾的,比如超调量和调节时间,因此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应综合考虑
25、校正网络的特点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合理的选取校正网络及参数,通常无法一次性达到要求,需反复的计算尝试,这也是分析法(又称试探法)的缺点之一。武汉理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214 心得体会课程设计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而且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提高。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明白了自己原来知识还比较欠缺,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太多。以前老是觉得自己什么东西都会,什么东西都懂,有点眼高手低。然而通过这次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我才明白了自动控制原理这门学科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同时也更加加深了我对自动控制原理这门课的理解。在做课程设计之前,我先将书上的相关内容重新复习了一遍,并将先前没理解的问题搞
26、懂了,在做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尽量将自己所学过的知识都用在里面,比如在做校正前后系统的稳定性判别时我用到了我们所学过的多种方法比如基于系统闭环特征方程的劳斯判据,基于频率响应的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基于开环传递函数的根轨迹法等。在用 MATLAB 进行控制系统建模仿真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个软件确实非常强大,平时用手画根轨迹或者是幅频相频特性曲线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做大量的运算,然而在 MATLAB 中只需要几条简单的指令就可以将图做的非常完美,不得不让我佩服那些做出这样软件的工程师们。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也更加明白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都应该不断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知识和综合
27、素质。 在设计过程中,我通过查阅大量有关资料,与同学交流经验和自学,使自己学到了不少知识,也经历了不少艰辛,但收获同样巨大。在整个设计中我懂得了许多东西,也培养了我独立工作的能力,树立了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信心,相信会对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大大提高了动手的能力,使我充分体会到了在创造过程中探索的艰难和成功时的喜悦。总之,通过这次做课程设计,我学到了很多,无论是课内的还是课外的,这些都为今后继续学习奠定了基础。参考文献1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答案解析.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3 王万良.自动控制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
28、08.4 张志涌.精通 MATLAB.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20095 薛定宇.控制系统仿真与计算机辅助技术.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武汉理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22附录%校正装置num1=conv(22.4,1,1,1)den1=conv(158.5920,1,0.1412,1)sys1=tf(num1,den1)margin(sys1)%校正装置 bode 图hold ontitle(校正装置 bode 图)grid on%未校正系统num2=10den2=conv(conv(1,0,1,1),0.5,1)sys2=tf(num2,den2)margin(sys2)
29、%未校正系统 bode 图 title(未校正系统 bode 图) grid on rlocus(sys2)%画未校正系统根轨迹图 hold on title(未校正系统根轨迹图) hold on grid onsys2_step=feedback(sys2,1) %求未校正系统闭环传递函数 sys2_bandwidth=bandwidth(sys2_step)%求未校正闭环系统带宽频率step(sys2_step) %未校正单位阶跃响应 H(S)=1hold ontitle(未校正系统单位阶跃响应)grid on武汉理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23%已校正系统margin(sys3)%已校正系统 b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铌碳还原火法冶炼工适应性考核试卷及答案
- 钒铁沉淀工标准化作业考核试卷及答案
- 电器附件零部件制造工抗压考核试卷及答案
- 钛汞合金冶炼工成本控制考核试卷及答案
- 凿岩台车司机安全规范考核试卷及答案
- 煤层气集输工技能巩固考核试卷及答案
- 糖艺师成本预算考核试卷及答案
- 纯碱石灰工三级安全教育(班组级)考核试卷及答案
- 电影放映员设备调试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6届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医学院附属中学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 新麻醉记录单
- 社区合理用药讲课
- 2022 CSCO胃癌诊疗指南
- GB/T 26955-2011金属材料焊缝破坏性试验焊缝宏观和微观检验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六章
- 大学预算绩效管理办法(试行)模板
- 急诊急救护理教学课件
- 最新医疗安全十八项核心制度课件
- 住宅小区供配电系统设计课件
- 社保费和非税收入课件
- “三高”讲座-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