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单元检测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单元检测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单元检测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单元检测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单元检测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单元检测卷(第二章)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为某城市常住人口数量增长率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据此回答13题。1m地区布局的主要功能区为()a工业区 b商业区c住宅区 d绿化区2在竞争环境下,城市的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经济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a规模的大小 b重要的程度c付出租金的高低 d政府的决策3关于该城市中心人口负增长的原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最可能是()a城市交通的发展 b市中心地价上涨c城市环境恶化 d市中心经济萎缩城市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衡量城市发展水平可以

2、用人口与经济规模、交通枢纽等级、创新带动能力、文化辐射能力四个指标来测量,指数越高相应的实力越强。下图为我国四个中心城市发展水平图。据此完成45题。4综合衡量,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是()a bc d5在高新科技发展方面,更具优势的城市是()a bc d读“某城市规划简图”,完成68题。6图例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的功能区是()a甲住宅区乙文教区丙工业区丁商业区b甲住宅区乙工业区丙文教区丁商业区c甲商业区乙住宅区丙工业区丁文教区d甲商业区乙文教区丙工业区丁住宅区7若图中工业区布局合理,则该地主导风向最有可能是()a西北风 b东北风c东南风 d西南风8北京市二环路呈“凸”字形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

3、地形 b地价c气候 d历史下图为某城镇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9有关该城镇各功能区叙述错误的是()a工业区位于河流的下游方向 b商业区靠近高速公路c文教区占地面积最小 d住宅区占地面积较大10处为某大型批发市场,其主要优势不包括()a交通便利 b地价较低c环境优美 d政策支持11该城镇规划在西南部建设新城,其依据不可能是()a地势低平,利于建设 b空气污染小c利用荒地,少占耕地 d水质较好下图为“18502050年甲、乙和丙三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据此完成1214题。12图中()a甲国城市化进程起步早,且速度始终高于乙国b乙国先于甲国到达80%的城市化水平c1970

4、年以后丙国城市化进程快于乙国d各国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衡量指标是城市面积大小13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乙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丙国属于发达国家b2030年时第一产业成为丙国的主导产业c甲国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后期阶段d丙国逆城市化现象非常普遍14城镇化对以上三国产生的影响有()工业化进程加快生物多样性增加土地利用类型改变生产总值降低a bc d下图示意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据此完成1517题。151982年该国城镇化水平约为()a10% b20%c30% d40%1620世纪该国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是()a60年代初期 b70年代中期c80年代中期 d90年代后期1719612006年,

5、该国城镇化总体趋势表现为()a乡村人口持续增长 b城镇人口缓慢减少c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d进入逆城市化阶段下图是我国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据此回答1819题。18阶段所表示的城市化阶段是()a初级阶段 b加速阶段c逆城市化阶段 d再城市化阶段19引起阶段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a城市内部经济的衰退 b乡村和小镇发展超过城市c城市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 d轨道交通的发展市区温度与城市周边区域温度的差值叫城市热岛强度,用来表明城市热岛效应的强度。目前京津冀城市群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下表为2005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部分城市热岛强度变化统计表。据此完成2021题。城市2005年20052010年20

6、102015年北京1.450.190.25天津1.320.080.02保定0.780.190.17沧州0.730.130.34唐山1.150.140.02秦皇岛0.650.150.31廊坊0.370.090.0720.2005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热岛强度变化的原因可能是()a工业化速度加快 b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增强c城市能源消费增加 d城市人口数量快速增长2120052015年,部分城市热岛强度持续降低,可能是因其处于()a城市化初期阶段 b逆城市化阶段c郊区城市化阶段 d再城市化阶段下图为芝加哥西尔斯大厦和纽约帝国大厦等美国摩天大楼图片,据此完成2223题。22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a城

7、市发展历史悠久 b城市发展历史短暂c城市环保意识强烈 d城市规划不合理23中国建筑一般都有围墙,而美国建筑绝少有围墙,这说明()a中国的发展历史比美国长 b中国文化具有内向性、封闭性c中国与美国的行政权力不同 d美国社会比中国安全,无需围墙传统民宅是乡村聚落中最具特色的景观。读图完成2425题。24传统民宅可以反映乡村聚落与环境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福建土楼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 b陕西窑洞主要受建筑水平影响c四合院反映聚落主要受交通影响 d云南竹楼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25从风水学上说,我国的建筑物都要求“坐北朝南”(大门、庭院布局在建筑物的南边),关于这一说法从地理角度理解正确的是()a是

8、一种迷信的说法 b朝南阳光较充足c空气清新湿润 d南面的地形比较平坦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读我国某城市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根据图示信息,比较a、b、c三地地租高低,并说明地租最低处的判断依据。(2分)(2)请在a、b、c、d四地中,选择高级住宅区的最佳建造位置,并简析理由。(6分)(3)随着城市经济迅速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请你为该市治理交通拥堵献计献策。(4分)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下图为“某城市19602010年人口和土地

9、利用变化统计图”。材料二下图为“该城市中心区与郊区的水资源情况统计图”。(1)据材料一分析该城市50年间人口和用地变化情况。(4分)(2)材料一中的现象被称为_,这种现象对该市郊区农业发展有何影响?(6分)(3)据材料二分析该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4分)2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材料某年2月19日,四川成都迎来了9年一遇的降雪。在雪花飞舞,愉悦人心的时候,一位市民收到一个朋友在离市中心不到20千米的三圣乡发来的照片银装素裹的动人雪景,而在城里的她,只能心生遗憾地看着飘落的雪花化成了水(1)材料反映了什么城市问题?(2分)(2)对比以上两幅照片,结合所学知识,说

10、明产生上述城市问题的原因。(4分)(3)请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缓解措施。(6分)2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下图示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人口比例变化。目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水平较高,已超过60%,形成了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一批城市群;但是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达不到50%。(1)描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变化的特点,并解释原因。(4分)(2)与中西部相比,分析我国东部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原因。(4分)(3)说明北京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指出近几年北京为解决这些问题所采取的措施。(4分)单元检测卷(第二章)1解析:m地区距城市中心有一定距离,且人口增长最

11、快,说明该地区人口增加明显,应为住宅区,c正确。故选c。答案:c2解析:对城市的每一块土地来说,哪种经济活动肯付出更多的租金,这块土地最终就会用于这项经济活动,c正确。故选c。答案:c3解析:市中心是经济活动最活跃的地区,正因为如此,市中心往往造成地价上涨,环境恶化等问题,加之交通的发展,使得一部分人更倾向于到离市中心较远,居住条件更好的地区居住,导致城市中心人口负增长,d正确。故选d。答案:d4解析:读图可知,城在人口与经济规模、文化辐射能力、创新带动能力和交通枢纽等级等方面发展水平都是最高,故其城市发展水平最高,d正确。故选d。答案:d5解析:文化辐射能力和创新带动能力越强,越有利于高新科

12、技发展,城市在这两方面优势明显,故在高新科技发展方面更具优势,c正确。故选c。答案:c6解析:读图可知,甲位于城市中心,交通便利,应为商业区;乙位于甲的周围,占地面积最大,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应为住宅区;丙位于河流的下游,城市外缘,临近铁路、公路等,交通便利,应是工业区;丁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较高,环境好,应是文教区。故选c。答案:c7解析:读图可知,丙为工业区,主要布局在该市的西南方,工业区可能排放大气污染物,一般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故该城市的盛行风为东北风,b正确。故选b。答案:b8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市的二环线以内为皇城,皇城经过多次的变化而呈“凸”字形,二环线主要是围绕皇城

13、建设的,所以二环路呈“凸”字形是主要受历史因素影响,d正确。故选d。答案:d9解析:读图可知,图示城镇工业区位于河流下游,城镇郊外,盛行风下风向,且靠近铁路、高速公路,交通便利,a正确;商业区位于城镇中心,没有靠近高速公路,b错误,符合题意;图中文教区占地面积最小,住宅区占地面积最大,c、d正确。故选b。答案:b10解析:处位于城市郊外,地价较低;靠近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便利;再加上政策支持,故处有利于布局大型批发市场;环境优美与布局大型批发市场关系不大。故选c。答案:c11解析:读图可知,该城镇西南部是荒地,在此建设新城可以利用荒地,少占耕地,c正确;西南部地区位于河流上游、盛行风上风向,水

14、质好,空气污染小,b、d正确;西南部地区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较高,不是地势低平,a错误,符合题意。故选a。答案:a12解析:读图可知,甲国城市化起步早,但速度并没有一直高于乙国,a错误;甲国先于乙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b错误;1970年以后丙国城市化进程快于乙国,c正确;各国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d错误。故选c。答案:c13解析:乙国1970年时城市化水平达到70%以上,且后期城市化速度较慢,属于发达国家,丙国目前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化速度较快,且城市化起步较晚,属于发展中国家,a错误;2030年时丙国的城市化水平达到60%以上,其主导产业应为第二或第三产业,不

15、会是以第一产业为主,b错误;甲国目前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后期阶段,c正确;丙国目前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化速度较快,还没有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错误。故选c。答案:c14解析:城镇化可加快工业化进程,正确;城镇化会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利用类型改变,错误,正确;城镇化会使生产总值增加,错误。故选a。答案:a15解析:由图可知,1982年该国乡村人口约8亿,城镇人口约2亿,城镇人口比重为2/1020%,即城镇化水平约为20%,b正确。故选b。答案:b16解析:由图可知,90年代后期该国城镇人口增长较快(曲线较陡)、乡村人口明显减少,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d正确;图中显示,60年代城镇人口增加缓慢(甚

16、至下降),乡村人口增长较快,城镇人口比重下降,a错误;图中显示,70年代城镇人口增加缓慢,乡村人口增长较快,城镇人口比重有下降趋势,b错误;图中显示,80年代城镇人口增长加快,乡村人口增长较慢,城镇人口比重上升较快,但与90年代相比,速度较慢,c错误。故选d。答案:d17解析:由图可知,该国乡村人口于1994年后开始减少,a错误。图中显示,城镇人口在持续增长,b错误。图中乡村人口增长较缓,后期减少,而城市人口进入80年代后持续增长,增长速度加快,说明城市化水平后期增长速度提高,总体趋势为进入加速发展阶段,c正确。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一种结果,图中显示,该国还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还没

17、有进入逆城市化阶段,d错误。故选c。答案:c18解析:读图可看出,阶段表示的是郊区城市化,表示的城市化阶段是加速阶段,b正确。故选b。答案:b19解析:阶段人口和产业由城市中心向乡村和小城镇转移,属于逆城市化,逆城市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城市中心环境质量下降,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c正确。故选c。答案:c20解析:读表可知,与20052010年相比,2010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部分城市热岛强度数值普遍减小,且负值较多,说明其热岛强度降低,这可能是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增强所致,b正确;工业化速度加快、城市能源消费增加、城市人口数量快速增长均会导致城市热岛强度升高,a、c、d错误。故选b。答案:b2

18、1解析:由表可知,20052015年,部分城市热岛强度持续降低,表明市区温度与周边区域温度的差值缩小,这可能是因为其处于郊区城市化阶段,工业和人口向郊区迁移,使城市用地面积迅速扩张,郊区温度上升,导致城郊温差缩小,c正确;城市化初期阶段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市中心聚集,城市热岛强度增大,a错误;逆城市化阶段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迁移,目前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b错误;再城市化是指经过逆城市化阶段后,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因此发生逆城市化而衰落的城市中心区再度城市化的过程,目前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d错误。故选c。答案:c22解析:图中摩天大楼是现代化的产物,反映城市发展历史短暂,b正确,a错误;不能反映环

19、保意识、城市规划问题,c、d错误。故选b。答案:b23解析:文化景观是人文社会环境的一面镜子,围墙反映了传统文化的内向性和封闭性,而美国建筑少有围墙,主要反映了美国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b正确。故选b。答案:b24解析: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的特点,a错误;黄土高原地区黄土的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均一,冬暖夏凉的窑洞适合人居,b错误;北方是平原,易建宽敞的建筑,天气变化大,风大,有相连的四合院可以改善局部气候,c错误;云南竹楼主要是适应当地高温潮湿的气候

20、环境而建,d正确。故选d。答案:d25解析:中国处于北半球,阳光大多数时间都是从南边照射过来,人们的生产、生活是以直接获得阳光为前提的,这就决定了人们采光的朝向必然是朝南的,b正确。故选b。答案:b26解析:(1)根据图示信息,a地位于城市中心的中心商务区,交通通达度好,地租最高,b和c两地离市中心越来越远,地租依次降低。地租最低处是c地,读图可以看出,c地远离市中心和交通干线,又在河流的下游,盛行风的下风向,所以地租最低。(2)读图可以看出,在a、b、c、d四地中,d地靠近文化教育中心;临近森林公园,环境优美;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地带,空气质量好;处在河流的上游,水质好;交通比较便利,是高级住宅

21、区的最佳建造位置。(3)根据题干的提示“随着城市经济迅速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因而治理该城市交通拥堵需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限制私家车的数量和出行,同时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加强和完善交通管理等。答案:(1)abc。c地远离市中心和交通干线,地租最低。(2)d地。靠近文化区;地势较高;临近森林公园,处在上风地带,环境优美;处在河流上游,水质较好;交通比较便利。(3)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加强和完善交通管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限制私家车的数量和出行等。27解析:(1)本题简单,直接读图即可。由图中的图例与纵轴可知人口变化包括非农业人口总数与城市人口比重两种情况;用地变化包括建成

22、区面积和耕地面积两种情况。(2)材料一中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是城市化的重要标志。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持续上升,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因此对农副产品的需求量增大,导致粮食种植面积减小,蔬菜、花卉、养殖等产业的比重增加,促进郊区农业结构调整;建设用地面积增加, 耕地面积减小,农业用地紧张;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减少。(3)读图可知,在城市中心区与郊区降水量接近相等的情况下,城市中心区地下径流量远小于郊区,地表径流量远大于郊区,说明因城市建筑面积扩大,路面高度硬化以及湿地破坏等原因造成排水不畅,雨水下渗量

23、减小,形成城市洪涝。采取的措施:下渗量少植树种草,增大绿地面积;使用渗水砖,增加雨水的下渗。地表径流大完善城市排水系统,整修城市河道,加速雨水的排泄。答案:(1)非农业人口整体呈增加趋势(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比重整体呈上升趋势;建成区(城市用地)面积增大;耕地面积减小。(2)城市化影响:促进郊区农业结构调整,使粮食种植面积减小,蔬菜、花卉、养殖等产业的比重增加;耕地面积减小,农业用地紧张。(3)问题:城市建筑面积扩大,雨水下渗量减小;地表径流量迅速增大,易形成城市内涝。措施:植树种草,增大绿地面积;使用渗水砖,增加雨水的下渗;完善城市排水系统,整修城市河道,加速雨水的排泄。28解析:(1)

24、从热力环流的角度来看,材料一中“在离市中心不到20千米的三圣乡发来的照片银装素裹的动人雪景,而在城里的她,只能心生遗憾地看着飘落的雪花化成了水”说明郊区气温低,城区气温较高,这反映了城市热岛效应。(2)读“城市景观”和“郊区景观”两幅照片,可以看出,城市中心区建筑密集,通风条件差;建筑密集、地面多硬化砂石路,吸收太阳辐射升温快;城市建设植被覆盖率低;市中心人口密集,产业发达,汽车数量多,生产生活及交通向大气释放的废热多等。(3)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有效措施是:扩大城市绿地和水域面积,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城市通风廊道;控制废热排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倡使用清洁能源;建筑物淡色化等。答案:(1)城市热岛效应。(2)城市中心区建筑密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