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5河流地貌的发育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5河流地貌的发育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5河流地貌的发育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5河流地貌的发育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5河流地貌的发育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河流地貌的发育(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相邻的两条河流,在发育的过程中,低位河若具有较强的侵蚀力,河谷上源不断加长,以致与高位河相遇,进而袭夺其河水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下图为河流袭夺前后的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1关于甲、乙两河的叙述,正确的是()a乙河流量大,袭夺甲河b甲河地势高,袭夺乙河c乙河侵蚀力强,袭夺甲河d甲河的河道平直,袭夺乙河2m处泥沙堆积较强的原因是()a上游水量减少,泥沙堆积严重b河道两侧岩体崩塌,泥沙堆积严重c河道变窄,泥沙堆积严重d地转偏向力作用致其堆积严重3有观点认为,黄河支流渭河原本是黄河干流,因上游被袭夺,导致渭河河谷相对渭河河道极其宽大。图中哪个河段可能与目

2、前渭河的成因一致()abcd1c2a3b第1题,根据图示水流箭头,甲河的水从图示中部河段流入乙河,说明乙河侵蚀力强,袭夺甲河,c对;乙河流量不一定大于甲河,a错;在发育的过程中,是低位河流具有较强的侵蚀力,袭夺高位河流,甲河地势高,不能袭夺乙河,b错;是乙河袭夺了甲河,d错。故选c。第2题,m处泥沙堆积较强的原因是河流被袭夺导致上游水量减少,水流减慢,泥沙堆积严重,a对;河道两侧岩体崩塌,与泥沙堆积加重无关,b错;泥沙堆积易导致河道变浅,水量小,河道变窄,c错;地转偏向力不是堆积严重的原因,d错。故选a。第3题,黄河支流渭河原本是黄河干流,因上游被袭夺,导致渭河河谷相对渭河河道极其宽大。即原来

3、河道宽大,袭夺后,水量减小,河道变窄。图中可能与目前渭河的成因一致的是河段,是河流袭夺后留下的河段。故选b。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海、湖等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下图为我国某湖泊扇三角洲前缘地带(其形成受河流与湖泊的共同作用)的地层垂直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4若河流搬运作用较稳定,则k1k4期间发生变化最明显的是()a地壳升降 b湖泊水位c流域内植被 d河流输沙量5与k3时期相比,k2时期()a沉积物颗粒均匀度差 b湖泊面积更小c沉积体坡面更加和缓 d沉积时间更长4b5a第4题,地壳升降会影响地形,从而改变流速,使得河流的搬运能力发生改变,故a选项错误;湖泊水位变化,会改变湖水对河流水的

4、顶托作用,从而影响泥沙的输送距离与厚度,故b选项正确;流域内植被可以影响河流含沙量,但对于泥沙输送的距离影响较小,故c选项错误;河流搬运作用稳定说明河流的输沙能力和输沙量变化不大,故d选项错误。第5题,与k3时期相比,k2时期泥沙输送的距离短,说明该时期湖水的顶托作用强,河流流速下降快(泥沙沉积速度快),分选性较差,沉积物颗粒均匀度差,故a选项正确;湖泊面积缩小,会使湖水顶托作用减小,泥沙输送距离加长,故b选项错误;据图可知k2沉积体坡面更陡,故c选项错误;从题中所给的信息无法判断沉积时间的长短,故d选项错误。下图示意黄河上游支流洮河某河段单侧断面,t1、t2、t3为不同地质时期形成的阶地。据

5、此完成68题。6图中各阶地黄土层形成的原因是()a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c风力侵蚀 d风力堆积7t2阶地漫滩砂、基岩、黄土、坡积物形成的先后顺序为()a黄土、漫滩砂、基岩、坡积物b黄土、坡积物、漫滩砂、基岩c基岩、漫滩砂、坡积物、黄土d基岩、坡积物、漫滩砂、黄土8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a地壳相对稳定,谷地维持不变b地壳间歇下降,河流侧蚀堆积c地壳持续抬升,河流侵蚀下切d地壳间歇抬升,河流侵蚀下切6d7c8d第6题,河流阶地就是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阶地表层的堆积物多由沉积作用形成,排除a、c;根据图示阶地堆积物分布可以看出

6、,t1、t2、t3时期阶地最上层有黄土层覆盖,而河床底部缺失黄土层,由此可以推测黄土层的沉积发生在构造运动之后,排除b;该地区位于黄河上游的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风力大,黄土层最可能为风力堆积形成。第7题,对于沉积物来说,一般分布在最下面的是最先沉积的。根据图示t2阶地漫滩砂、基岩、黄土、坡积物的覆盖顺序可以看出,漫滩砂和基岩在阶地t2形成以前就存在,且按顺序基岩形成更早。t2阶地形成以后才出现坡积物和黄土,且黄土覆盖在坡积物之上,故按顺序坡积物先沉积。因此先后顺序为基岩、漫滩砂、坡积物、黄土。第8题,该河段所示为侵蚀阶地,由河流下切侵蚀形成,且在t1、t2、t3三个阶段沉积物厚度不相同,因此可

7、以推测它们不是同一时期沉积形成,可以判断该河段地壳经历了间歇性抬升,排除a、b、c,故选d。蛇曲是指近似于希腊字母“q”的弯曲河道,主要分布在开阔平坦且基底松软的河段,但黄河中游河段却在高山陡崖之间斗折蛇行,回环往复,发育出了密集的蛇曲地貌。下图示意山西省永和县黄河蛇曲群的位置。该区域内有多条东西向裂隙,两岸高出河面数十米的崖壁上,有明显的流水水平侵蚀痕迹。于家咀村是永和县黄河蛇曲中的典型古村落,村庄虽小但至今人丁兴旺。据此完成911题。9黄河两岸岩壁流水侵蚀痕迹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是()a地壳平稳地壳上升 b地壳上升地壳平稳c地壳下降地壳平稳 d地壳平稳地壳下降10黄河中游永和县蛇曲群形成的最

8、主要原因是()a继承古河道形态 b沿裂隙水平侵蚀c受两岸地貌束缚 d河床基底不稳定11于家咀村落的形成和发展得益于较周边地区()a土壤肥沃,气候温和 b港阔水深,航运便利c气候干旱,日照充足 d景观独特,游人如织9a10b11a第9题,根据材料可知,蛇曲主要分布在开阔平坦且基底松软的河段,说明易形成于平原中,地壳稳定,河流侵蚀作用强,如图示意山西省永和县黄河蛇曲群,两岸高出河面数十米的崖壁上,有明显的流水水平侵蚀痕迹,说明该区域地壳抬升,河流下切而形成,故a正确。第10题,根据材料中信息“该区域内有多条东西向裂隙,两岸高出河面数十米的崖壁上,有明显的流水水平侵蚀痕迹”,说明黄河中游永和县蛇曲群

9、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沿裂隙水平侵蚀,故b正确。第11题,据图可知,于家咀村落位于河流凸岸,河水流速较慢,泥沙沉积量大,土壤肥沃,该区域属于暖温带,气候温和,适合农业发展,故a正确;凸岸不易建港口,故b错;季风气候不干旱,故c错;于家咀村落属于古村落,其形成和旅游业无关,故d错。二、综合题12(2020泉州市质检)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西伯利亚是北半球冻土分布面积最大的地方,这里的冻土层十分深厚,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坚硬的多年冻结层。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冻土物质颗粒十分细腻,包含大量腐殖质(有机质经过微生物分解转化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主要是胶体物质),连块小石子都

10、难得一见。受地形、冻土等因素的影响,在短暂的夏季,西西伯利亚平原的河流能够快速地侵蚀河岸,改变河岸的形状,形成蜿蜒曲折的河曲。河流还容易因凌汛等原因发生游移改道。下图示意西西伯利亚某地密集的河曲。(1)说明西西伯利亚平原冻土物质颗粒细腻的原因。(2)西西伯利亚河岸冻土容易崩塌,分析其原因。(3)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河曲密集的原因。(4)说明西西伯利亚平原上的河流夏季容易发生改道的原因。解析第(1)题,西西伯利亚平原冻土物质颗粒细腻的原因主要与地形与气候有关。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流动速度慢,河流带来的沉积物颗粒小,堆积物颗粒小;纬度高,冬季严寒,有机质分解缓慢,腐殖质(胶体物质)含量高,堆

11、积物颗粒小。第(2)题,本题主要从重力和河水的侵蚀(侧蚀)两方面分析。夏季,上层冻土层融化,含水量大,加上泥土颗粒小,黏度小(松散),难以支撑自身重量,在重力作用下,容易崩塌;夏季,水位上涨,流动的河水加速了河岸冻土的融化;河水的侧蚀,加速了河岸的侵蚀,容易崩塌。第(3)题,河曲的形成主要与河流的侵蚀有关。西西伯利亚平原下层为永久冻土层,土层坚硬,平原地势平坦,河流流动速度慢,河流下蚀作用弱(主要以侧蚀为主);河流的侧蚀作用强,河流易被侵蚀形成河曲,且会形成多个河曲;河流凌汛,使河流发生游移改道,冻土物质颗粒小,易被侵蚀,增加河曲的形成;西西伯利亚平原河网密度较大,曲流密集。第(4)题,西西伯

12、利亚平原上的河流夏季容易发生改道的原因可以从地形、凌汛、河流侵蚀、土质结构、冻土季节变化等方面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平坦,河流河曲多,流速慢;夏季,冻土融化,河水大增,水位上涨,凌汛的出现容易使河水冲出河道,发生游移改道。夏季气温高,冻土颗粒小,融化后易被侵蚀;河流的侧蚀作用强,容易形成凸岸和凹岸或者裁弯取直,改变河流的流动方向,导致河流改道。答案(1)地形平坦,流水(搬运而来的物质颗粒小,)堆积的物质颗粒小;气候寒冷,有机质分解慢,积累大量腐殖质。(2)河岸冻土含水量高,加之冻土颗粒物细小松散,冰雪融化后难以支撑;流动的河水加速了河岸冻土的融化,在河水的冲刷(侵蚀、侧蚀)作用下容易崩塌。(

13、3)西西伯利亚平原下层冻土坚硬,河流流速慢,河流下蚀作用弱;河流侧蚀作用较下蚀作用强(侵蚀作用以侧蚀为主),河流易发育曲流(河流通常发育多个曲流);西西伯利亚平原河网密度较大,曲流密集。(4)平原地势平坦(河曲密集);夏季河流(流量增大,)水位上涨以及凌汛等原因,容易淹没大片土地(河流冲出河道);夏季气温高,冻土融化后易被侵蚀;河流侧蚀作用(或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作用强或河流裁弯取直)等原因导致河流改道。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横沙通道位于长江口长兴岛与横沙岛之间,是长江口一条由北向南的水流通道,也是北港与北槽水沙交换和浅海潮的重要通道。通道两岸港口码头众多,岸线资源高度利用。近年来,长

14、兴岛北沿促淤圈围、青草沙水库、北槽深水航道和横沙东滩促淤圈围等河口工程的建设,对横沙通道的水下冲刷地貌产生了深刻影响。横沙通道北口东侧近岸河床持续剧烈冲刷,形成冲刷深坑,并向南快速扩张和淘深。下图示意横沙通道岸线变化、北口断面形态变化。(1)分析横沙通道两侧港口码头众多的原因。(2)描述图示横沙通道北口断面形态的时空变化特点。(3)简析横沙通道北口断面冲刷坑不断向南及淘深发展的原因。(4)指出横沙通道冲刷坑未来对横沙岛西岸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解析第(1)题,长兴岛和横沙岛为长江口泥沙沉积作用形成的冲积岛,近岸地区地势低平,利于筑港;横沙通道位于长江口长兴岛与横沙岛之间,是长江口一条由北向南的水

15、流通道,主航道宽阔深直,利于航行;横沙通道东有横沙岛作为屏障,避风条件好,利于港口避风;横沙通道南北连接长江入海口,且以“长三角”经济区为依托,市场广阔,货运量大。第(2)题,从北口断面形态变化可以看出,随着时间推移,断面不断加深,形成深“v”形槽;横沙通道北口东侧近岸河床持续剧烈冲刷,“v”形槽向偏东一侧移动(横沙岛侧)。第(3)题,通道内水流自北向南流,受流水的侵蚀作用,冲刷坑顺流向南发展;近年来,长兴岛北沿促淤圈围、青草沙水库、北槽深水航道和横沙东滩促淤圈围等河口工程的建设导致通道北口变窄,类似于狭管效应,水流速度加快,向下侵蚀能力增强,冲刷坑加深;河水从北向南流,横沙岛西岸表层水流为迎岸流,遇岸阻挡形成下降流,冲刷严重,不断淘深冲刷坑。第(4)题,横沙通道冲刷坑不断加深,横沙岛西侧岸线不稳定,可能导致岸线垮塌,岸堤可能崩塌,港口码头设施将不断遭到毁坏;崩塌具有突然性,港口工人生产作业的危险性加大。答案(1)长兴岛和横沙岛为冲积岛,近岸地区地势低平,利于筑港;主航道宽阔深直,利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