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二板块选择性必修部分第十四单元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2022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二板块选择性必修部分第十四单元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2022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二板块选择性必修部分第十四单元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2022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二板块选择性必修部分第十四单元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2022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二板块选择性必修部分第十四单元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单元整合 素养达成历历 史史2022第二板块选择性必修部分宏观图解宏观图解知识整合知识整合一、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特点1.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需要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既可避免多党制可能造成的政治不稳定,又可避免一党制无视社会多元化的需求、脱离社会现实的弊端。2.把民主建设与法制建设结合起来:前者是后者的内容与基础,后者是前者的体现与保障。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民主的完善与发展固然离不开社会主义法制的健全与保障,但是同样没有政治的民主化,就不可能有社会的法治化。3.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法治与德治两者本身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通过立法可以选择并推动

2、一定的道德普及,严格的执法也可以弘扬一定的道德精神。同样,道德确立的基本价值为立法指明了方向,是执法、守法坚实的社会心理基础。4.增强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宪法和法律的权威需要全社会的维护。依法治国不是强迫人民群众接受法律,而是由绝大多数公民自觉运用、遵守和维护法律的过程。二、近现代国际法相对于国内法的特点1.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是国家间为了维护国际秩序而签订的协议、条约等,另外,也有一些国际法的主体是国际组织;而国内法是为了维护国内的社会秩序而制定的法律,国内法的主体是自然人和法人。2.国际法的制定者是参与国际关系的国家,是国家以协议的方式制定的;而国内法是由国家立法机关依一定程序来制

3、定的。3.在强制执行方面,国际法没有国内法那样集中的、有组织的强制机关法院、警察、军队。正是因为这一原因,一些强权国家肆意践踏国际法的现象屡见不鲜。4.在内容方面,近代国际法主要围绕着战争与和平等外交军事问题立法,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经济、环境、人权、卫生、教育等方面的国际法不断增多。链接高考链接高考视角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视角解读2019年10月28日,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为国家治理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成为时代的最强音,成为各级行政部门和各行各业的行动指南,也成为近几年高考命

4、题的长效热点。典例感悟【例题】 (2020天津卷,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藩镇“相望于内地”,“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喜则连衡(横)而叛上,怒则以力而相并”。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无复领支郡者”。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

5、,“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从唐朝至元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规律和发展趋势。【审题视角】【审题视角】第(1)问:答题限定语“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材料是依据,所学知识是对材料信息的补充与扩展。“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限制了答案的时间范围(唐、宋、元)和角度(中央政权对地方)。答题提示语“评述治理措施”,“评述”是一个相对宽泛的限制词,首先指出“措施”,然后指出措施的影响。第(2)问:答题限定语“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唐朝至元朝中央与地方权

6、力关系”,基本上与第(1)问相似。答题提示语“总结规律和发展趋势”,需要具有较强的时空观念,抓住“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限制语,从宏观上概括。【信息提取】【信息提取】 题号 设问材料关键句提取信息第(1)问评述显性信息“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唐朝设置节度使;赋予节度使较大权力。节度使最终形成尾大不掉,削弱中央集权“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派遣官员监察地方”“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宋初实行改革,削夺节度使权力,弱化地方军力;监督地方行政,加强对地方财政掌控“设立行省”“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设置行省,执掌地方经济、军事大权

7、;行省权力受中央节制隐性信息唐朝、宋朝、元朝改革地方制度的最终结局唐朝失败、宋朝辩证分析、元朝成功题号 设问材料关键句提取信息第(2)问总结显性信息唐朝节度使“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喜则连衡(横)而叛上,怒则以力而相并”中央和地方之间权力之争长期存在,相互影响;双方权力此消彼长,在动态平衡中变化发展“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隐性信息唐朝失败、宋朝辩证分析、元朝成功通过变革与创新,中央对地方权力的分配趋于合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参考答案 (1)唐朝:设置节度使,加强边防力量;赋予节度使较大权力。节度使最终形成尾大不掉,违背了初衷,削弱中央集权。宋朝:宋初实行改革,削夺节度使权力,弱化地方军力;监督地方行政,文臣执掌地方,加强对地方财政掌控。吸取前朝教训,多措并举,削弱地方权力,维护了中央集权;但也形成强干弱枝以及“三冗”局面。元朝:设置行省,执掌地方经济、军事大权;行省权力受中央节制。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