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传热膜系数测定实验报告_第1页
北京化工大学传热膜系数测定实验报告_第2页
北京化工大学传热膜系数测定实验报告_第3页
北京化工大学传热膜系数测定实验报告_第4页
北京化工大学传热膜系数测定实验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北 京 化 工 大 学实 验 报 告传热膜系数测定实验班级:化工1001班 姓名:李泽洲 学号:2010011015同组人:杨政鸿、陈双全一、摘要选用牛顿冷却定律作为对流传热实验的测试原理,通过建立水蒸汽空气传热系统,分别对普通管换热器和强化管换热器进行了对流传热实验研究。确定了在相应条件下冷流体对流传热膜系数的关联式。此实验方法可测出蒸汽冷凝膜系数和管内对流传热系数。本实验采用由风机、孔板流量计、蒸汽发生器等装置,空气走内管、蒸汽走环隙,用计算机在线采集与控制系统测量了孔板压降、进出口温度和两个壁温,计算传热膜系数,并通过作图确定了传热膜系数准数关系式中的系数A和指数m(n取0.4),得到了

2、半经验关联式。实验还通过在内管中加入混合器的办法强化了传热,并重新测定了、A和m。二、实验目的1、掌握传热膜系数及传热系数K的测定方法;2、通过实验掌握确定传热膜系数准数关系式中的系数A和指数m、n的方法;3、通过实验提高对准数关系式的理解,并分析影响的因素,了解工程上强化传热的措施。三、实验原理对流传热的核心问题是求算传热膜系数 ,当流体无相变时对流传热准数关联式的一般形式为: 对于强制湍流而言,Gr准数可以忽略,故 本实验中,可用图解法和最小二乘法计算上述准数关联式中的指数m、n和系数A。用图解法对多变量方程进行关联时,要对不同变量Re和Pr分别回归。本实验可简化上式,即取n0.4(流体被

3、加热)。这样,上式即变为单变量方程,在两边取对数,即得到直线方程:在双对数坐标中作图,找出直线斜率,即为方程的指数m。在直线上任取一点的函数值代入方程中,则可得到系数A,即:用图解法,根据实验点确定直线位置有一定的人为性。而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可以得到最佳关联结果。应用微机,对多变量方程进行一次回归,就能同时得到A、m、n。对于方程的关联,首先要有Nu、Re、Pr的数据组。其准数定义式分别为: , , 实验中改变空气的流量以改变Re准数的值。根据定性温度(空气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计算对应的Pr准数值。同时,由牛顿冷却定律,求出不同流速下的传热膜系数值进而算得Nu准数值。牛顿冷却定律: 式中

4、: 传热膜系数,W/(m); Q传热量,W; A总传热面积m2。 tm管壁温度与管内流体温度的对数平均温差,传热量 可由下式求得: 式中: W质量流量,kg/h; Cp流体定压比热,J/(kg); t1、t2流体进、出口温度; 定性温度下流体密度,kg/m3;V流体体积流量,m3/h。空气的体积流量由孔板流量计测得,其流量Vs与孔板流量计压降p的关系为式中 p孔板流量计压降,kpa;Vs空气流量,m3/h。四、实验装置本实验空气走内管,蒸汽走环隙(玻璃管)。内管为黄铜管,内径为0.020m,有效长度为1.25m。空气进、出口温度和管壁温度分别由铂电阻(Pt100)和热电偶测得。测量空气进出口温

5、度的铂电阻应置于进出管的中心。测得管壁温度用一支铂电阻和一支热电偶分别固定在管外壁两端。孔板流量计的压差由压差传感器测得。实验使用的蒸汽发生器由不锈钢材料制成,装有玻璃液位计,加热功率为1.5kw。风机采用XGB型漩涡气泵,最大压力17.50kpa,最大流量100m3/h。2、采集系统说明(1)压力传感器本实验装置采用ASCOM5320型压力传感器,其测量范围为020kpa。(2)显示仪表在实验中所有温度和压差等参数均可由人工智能仪表直接读取,并实现数据的在线采集与控制,测量点分别为:孔板压降、进出口温度和两个壁温。3、流程说明本实验装置流程如下图所示,冷空气由风机输送,经孔板流量计计量后,进

6、入换热器内管(铜管),并与套管环隙中的水蒸气换热,空气被加热后,排入大气。空气的流量由空气流量调节阀调节。蒸汽由蒸汽发生器上升进入套管环隙,与内管中冷空气换热后冷凝,再由回流管返回蒸汽发生器,用于消除端效应。铜管两端用塑料管与管路相连,用于消除热效应。图1 套管式换热实验装置和流程1、风机; 2、孔板流量计; 3、空气流量调节阀; 4、空气入口测温点; 5、空气出口测温点; 6、水蒸气入口壁温; 7、水蒸气出口壁温; 8、不凝气体放空阀; 9、冷凝水回流管; 10、蒸气发生器; 11、补水漏斗; 12、补水阀; 13、排水阀五、实验操作1、实验开始前,先弄清配电箱上各按钮与设备的对应关系,以便

7、正确开启按钮。2、检查蒸汽发生器中的水位,使其保持在水罐高度的1/22/3。3、打开总电源开关(红色按钮熄灭,绿色按钮亮,以下同)。4、实验开始时,关闭蒸汽发生器补水阀,启动风机,并接通蒸汽发生器的加热电源,打开放气阀。5、将空气流量控制在某一值。待仪表数值稳定后,记录数据,改变空气流量(810次),重复实验,记录数据。6、实验结束后,先停蒸汽发生器电源,再停风机,清理现场。注意:a、实验前,务必使蒸汽发生器液位合适,液位过高,则水会溢入蒸汽套管;过低,则可能烧毁加热器。b、调节空气流量时,要做到心中有数,为保证湍流状态,孔板压差读数不应从0开始,最低不小于0.1kpa。实验中要合理取点,以保

8、证数据点均匀。c、切记每改变一个流量后,应等到读数稳定后再测取数据。六、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本实验内管内径为0.020m,有效长度为1.25m。(一)直管传热原始数据序号空气入口温度t1/空气出口温度t2/壁温T1/壁温T2/孔板压降P/kpa139.066.3100.5100.14.34239.667.1100.6100.13.56338.367.0100.5100.32.84433.965.8100.5100.31.85532.365.5100.5100.41.42630.765.2100.5100.41.14729.265.1100.5100.50.88828.165.2100.5100.

9、50.66927.165.7100.5100.50.481026.666.2100.5100.60.31首先求得空气平均温度,然后查空气平均温度下空气的物性数据表可得下表:序号空气平均温度t/密度/kgm-3粘度/10-5Pas热导率/W(mK)-1比定压热容Cp/J(kgK)-1152.651.08431.9730.028491005253.351.08191.9770.028541005352.651.08431.9730.028491005449.851.09351.9590.028281005548.901.09691.9550.028121005647.951.10021.9500.

10、027971005747.151.10301.9460.027841005846.651.10471.9430.027761005946.401.10561.9420.0277210051046.401.10561.9420.027721005经数据处理可得下表:序号对数平均温度tm/空气流量Vs/(m3/h)传热量Q/WNuPrReNu/Pr0.4146.35657.8823499.23137.1296.270.696258705111.281245.67852.0097450.98125.7188.110.696252552101.842346.29746.0355418.37115.06

11、80.780.69624679693.376448.84836.5236374.2397.5569.000.69643792979.742549.72731.6619339.3886.9061.790.69843313071.334650.56528.1209314.8379.2756.680.70052964765.354751.27224.4524286.2871.0951.070.70232596158.819851.64820.9341254.2462.6845.150.70342233851.971951.72117.6267223.4955.0239.690.70401888645

12、.6711051.63113.9199181.3744.7332.270.70401493937.129以第一组数据为例,计算如下:空气平均温度 对数平均温度空气流量 传热量 传热膜系数 w/(m2)努塞尔准数 普朗特准数 雷诺数 (二)加混合器原始数据:序号空气入口温度t1/空气出口温度t2/壁温T1/壁温T2/压降P/kpa138.478.2100.5100.31.75240.279.4100.5100.41.37339.780.2100.5100.41.05438.280.4100.5100.50.74536.780.8100.5100.60.52634.381.2100.5100.60

13、.34用相同的方法可查得物性:序号空气平均温度t/密度/kgm-3粘度/10-5Pas热导率/W(mK)-1比定压热容Cp/J(kgK)-1158.301.065612.0020.028881005259.801.060662.0090.028991005359.951.060172.0100.029001005459.301.062312.0070.028951005558.751.064132.0040.028911005657.751.067431.9990.028841005经数据处理可得下表:序号对数平均温度tm/空气流量Vs/(m3/h)传热量Q/WNuRePrNu/pr0.413

14、8.78835.4439446.55146.58101.51355100.6965117.311237.29531.0549383.09130.7990.24308140.6966104.285336.88426.8995343.40118.5481.76267250.696694.486437.30422.2683297.67101.6070.19222680.696581.109537.56318.4053258.3687.5860.58185210.696570.010638.08514.6319220.1473.5951.03148760.696558.978以第一组数据为例,计算如下

15、:空气平均温度 对数平均温度空气流量 传热量 传热膜系数 w/(m2)努塞尔准数 普朗特准数 雷诺数 由以上数据可作出Nu/Pr0.4 与Re关系图,如下: 实验结果讨论(1)从图中可以看出,不管传热是否被强化,Nu/Pr0.4Re关系曲线的线性都非常好,说明当流体无相变时,用量纲分析法推导出的对流传热准数关系式Nu=ARemPrn(在强制对流即忽略Gr影响时)的准确性是很好的。(2)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相同的雷诺数下,加混合器后的Nu/Pr0.4值比未加混合器时的大,因为Pr和热导率在实验条件下变化很小,由Nu=d/知,加混合器强化传热后,传热膜系数变大。说明增大加热流体的湍动程度可以强化传热

16、。(3)实验中加入混合器后,空气的出口温度明显变高,但孔板压降则迅速降低,说明实验中,传热效果的提高是以增大流动阻力为代价的。(4)由 及 可知,直线斜率即为雷诺数Re的指数,而截距即为lgA,将未强化时的Nu/Pr0.4Re的关系曲线进行拟合得=0.0179;m=0.7959,与公认的关联式有一点偏差。(5)将加混合器强化时的Nu/Pr0.4Re的关系曲线进行拟合得=0.0297;m=0.7903。七、思考题:1、本实验中管壁温度应接近蒸汽温度还是空气温度?为什么?答:壁温接近于蒸气的温度。可推出此次实验中总的传热系数方程为其中K是总的传热系数,1是空气的传热系数,2是水蒸气的传热系数,是铜

17、管的厚度,是铜的导热系数,R1、R2为污垢热阻。因R1、R2和金属壁的热阻较小,可忽略不计,则Twtw,于是可推导出显然,壁温Tw接近于给热系数较大一侧的流体温度,对于此实验,可知壁温接近于水蒸气的温度。2、管内空气流速对传热膜系数有何影响?当空气流速增大时,空气离开热交换器时的温度将升高还是降低?为什么?答:传热膜系数将变大,但空气离开热交换器时的温度将降低。由传热膜传热系数的方程易知:传热膜系数与速度u的0.8次方成正比,因而流速增大时,变大。由传热平衡方程 ,知流速增大,即增大后,减小,及空气离开热交换器时的温度降低。3、如果采用不同压强的蒸汽进行实验,对的关联有无影响?答:没有影响。因为本实验采用的是量纲分析法,蒸气的压强变化会同时反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