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第1节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学案鲁教版_第1页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第1节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学案鲁教版_第2页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第1节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学案鲁教版_第3页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第1节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学案鲁教版_第4页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第1节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学案鲁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节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考点呈现体系构建1.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2.重大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考向解读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考查自然资源的分布、开发利用方向及其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危害、防止措施;结合重大自然灾害,分析灾害的成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必备知识自主诊断一、自然资源1.认识自然资源(1)概念:人类可以直接从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与。(2)分类。可再生资源:如、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等。不可再生资源:如。(3)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分布的不平衡性可再生资源受条件影响明显矿产资源分布主要受制约资源间的联系性:资源之间表现尤为突出。数量的有限性:在一定地区、一定内,资源

2、的数量总是有限的。利用的发展性: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利用将进一步拓展。2.土地资源与人类(1)重要性:人类生存与发展的。(2)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土地资源对人类的影响。3.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必要性:对资源的和利用,导致和环境恶化。(2)途径。途径要求开发开发利用不能超过资源的利益兼顾兼顾与长远利益、局部与利益,充分考虑子孙后代的利益重视保护重视对保护,实现利用与的统一公众参与是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二、洪灾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1.认识洪水和洪灾(1)自然灾害概况。概念:在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构成危害的事件。分类气象灾害:如(飓风)、干旱、寒潮等地质灾害:如、火山、泥石流等灾害:如

3、蝗灾、鼠灾等(2)洪水与洪灾。含义:洪灾给人类带来的损失:直接损失房屋、道路和桥梁,淹没农田、村镇和工厂,造成工业、农业的损失,以及人畜的伤亡,有时甚至会引起瘟疫和传染病的暴发间接损失造成供水、电力、等的中断,以及城乡商业活动的停止和生活秩序的紊乱等2.洪灾的形成原因原因表现气象因素、冰雪融化河湖因素冰凌或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堤坝溃决流域汇水速度地面坡度越,土壤含水率越,植被覆盖率越,流域汇水速度越快河道排水速度河谷越、越通畅,纵向坡度越,河道排水速度越大破坏植被导致流域汇水速度加快,加剧和河道淤积,使河流水位、河床坡度减小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的作用减弱建筑物占据河道河道排水速度,加大泄洪难

4、度3.洪灾的防治措施(1)做好对洪水的和预报工作。(2)采取防灾措施。工程措施:措施功能兴建水库、退耕还湖提高对洪水的修筑防止洪水漫溢河道加快泄洪速度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降低洪水非工程措施:a.提高意识。b.控制乱砍滥伐,提高。c.建立统一的减灾防灾管理体制。d.设置防洪保险基金和加强洪泛区。e.加强灾前投入与减灾投入。特别提醒河流不同河段洪水防治措施关键能力学案突破考向一自然资源与人类思路典题透析【典例】依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

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图1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2为对应的气候资料。图1图2图3(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2)图3为图1中m水坝的景观。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3)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尝试解答规律深化整合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特征表现举例开发利用要求分布的不平衡性存在数量或质量上的地域差异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可再生资源分布具有区域分异规律不同自然带内热量、水分差异及生物资源变化矿产资源分布具有地质规律金、银、铜、铁等内生矿多

6、在岩浆岩地区,煤、石油等外生矿多在沉积岩地区资源间的联系性可再生资源之间表现突出热带雨林地区水热资源充足,动植物资源丰富;荒漠地区降水少,动植物资源贫乏,风能、太阳能丰富注意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数量的有限性绝对储量将随人类的开发利用不断减少各种矿产资源合理规划,适度开发,循环利用资源的再生、更新、循环总有一定周期生物、土地、水、气候资源利用的发展性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和利用途径不断拓展能源利用:以木材、畜力、水力为主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推广利用加强科技投入,拓展资源利用范围,提高利用率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不断提高2.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导致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

7、有人为原因,但主要是人为原因。其原因与解决措施具体如下表所示。原因内容措施自然原因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时间分布不均修建水库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节约用水续表原因内容措施人为原因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增大控制人口增长,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水资源浪费严重节约、合理使用,水资源市场化,加强管理水资源污染严重保护水源、防治污染、净化污水、立法保护方法技巧水资源问题的分析思路(1)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是多年平均径流量,其大小受下列因素影响。(2)水资源短缺的思维路径。题组训练突破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据此完成下题。该国

8、农业生产紧缺的自然资源是()a.土地资源b.水资源c.生物资源d.太阳能资源考向二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思路典题透析【典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水、旱灾害尤其突出,对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危害。(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是水灾最严重的地区。从气候、地形的角度分析其原因。(2)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地区为减少水灾的影响,分别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尝试解答规律深化整合1.洪涝灾害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2.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我国气象灾害空间分布示意图灾害天气地区时间形成原因主要特点防治措施梅雨江淮地区春末夏初准静止锋影响,冷暖气团势均力敌阴雨

9、连绵降水多;出现“空梅”干旱降水多排水;出现“空梅”引水灌溉伏旱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梅雨过后,在单一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天气酷热少雨,抗旱任务艰巨组织抗旱,若有台风雨形成,可缓解旱情续表灾害天气地区时间形成原因主要特点防治措施台风东南沿海地区夏秋季节热带洋面上形成的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监测和预报是防灾、减灾的重要措施春旱华北地区35月夏季风未到降水少,气温回升快引水灌溉夏涝华北地区68月夏季风来得早,影响时间长,降水强度大洪涝灾害低洼地排水,疏浚河道,增加入海口“倒春寒”东部季风区35月极地大陆气团势力强盛春季出现强低温、雨雪天气地膜覆盖农作物等寒潮除青藏高原以外的广大

10、地区秋末、冬季和春初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降温冻害,大风破坏牧场;大雪、冻雨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运输受阻发布准确的寒潮警报、防冻措施暴雨洪涝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以外的广大地区春、夏、秋自然原因:季风气候,地形雨,锋面雨;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淹没农田,造成人员伤亡;经济财产受损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等;非工程措施:加强管理,建立洪水预警系统,实行防洪保险等干旱全国四季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空气干燥、土壤缺水,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开展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进耕作制度等3.我国气象灾害成因的关联性分析4.地质灾害在成因上的关联性分析题组训练突破风暴潮,是由剧

11、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导致海面异常升高,使受影响的海区的潮位(涨潮时的水位)大大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下图为2015年3月8日(农历正月十八)渤海湾潮位和等深线分布。据此完成13题。1.据图推测该日影响渤海湾的天气系统最可能为()a.热带气旋b.温带气旋c.副热带高压d.亚洲低压2.该日风暴潮灾害最严重的位置在渤海湾的()a.东南部b.东北部c.西北部d.西南部3.除剧烈的大气扰动外,产生本次渤海湾风暴潮的原因还有()正值天文大潮位于浅海大陆架入海河流正处于汛期围海造陆a.b.c.d.第五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第1节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必备知识自主诊断一、1.

12、(1)自然界物质能量(2)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矿产资源(3)水热地质作用可再生时间范围途径2.(1)物质基础(2)数量质量数量土壤污染土地退化3.(1)过度开发不合理资源短缺(2)适度再生能力眼前整体生态环境保护公众参与二、1.(1)自然界财产台风洪水地震滑坡生物(2)溢流生产和生活冲毁交通2.强降雨大高低顺直大水土流失升高调节降低3.(1)监测(2)调蓄功能堤坝疏浚水位防灾减灾森林覆盖率土地管理水利建设科研关键能力学案突破考向一自然资源与人类思路典题透析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及岛屿轮廓可确定该岛国为新加坡,再结合新加坡的地理环境特点和文字材料进行分析。新加坡地处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13、,气候特征为终年高温多雨。但由于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河流短小,难以储存淡水,再加上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需水量大,造成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第(2)题,抓住水坝对淡水的拦蓄作用和对海水的阻挡作用进行分析,即可得出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第(3)题,关于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可以从开源、节流两个方面组织答案。答案(1)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2)水坝修建以前,水偏咸。原因:河流水流平缓,海潮(顶托作用)使河水和海水相混。水坝修建后,水逐

14、渐变淡(改善)。原因:拦蓄淡水,阻止海水倒灌;通过闸门调控蓄水和排水,逐渐使偏咸的水换成淡水。(3)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海水淡化。该国经济比较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废水(污水)回收利用。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产生量大。题组训练突破b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判断该地位于非洲东部,为热带草原气候,气候较为干旱,光照、热量较为丰富。非洲东部地区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丰富,最为紧缺的自然资源为水资源。考向二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思路典题透析解析第(1)题,共同

15、的气候条件是造成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两地水灾严重的原因。从地形角度来看,两地又有差异,江南丘陵主要是洪水,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是内涝。第(2)题,要针对江南丘陵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的地形特点,因地制宜提出减少水灾的应对措施。江南丘陵地形坡度大,多位于河流上游,因此要从恢复植被和修建水库来涵蓄、拦蓄洪水;长江中下游平原多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因此主要采取固堤、疏浚河道、退耕还湖等工程措施。答案(1)该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集中,易引发洪涝灾害。江南丘陵地区地势起伏,易引发山洪;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发生内涝(或受长江干流洪水威胁)。(2)江南丘陵地区:加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有条件的地区建造水库,削减洪峰的威胁。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加固堤防;疏通河道;退田还湖,增强湖泊调蓄能力;河流截弯取直,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题组训练突破13.1.b2.d3.a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