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初中物理全册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三章《内能》测试卷_第1页
2020—2021学年度初中物理全册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三章《内能》测试卷_第2页
2020—2021学年度初中物理全册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三章《内能》测试卷_第3页
2020—2021学年度初中物理全册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三章《内能》测试卷_第4页
2020—2021学年度初中物理全册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三章《内能》测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三章内能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石墨烯(Graphene)是一种二维碳材料,是单层石墨烯、双层石墨烯和少层石墨烯的统称石墨烯一直被认为是假设性的结构,无法单独稳定存在,直至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成功地在实验中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而证实它可以单独存在,两人也因“在二维石墨烯材料的开创性实验”,共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石墨烯是已知的世上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它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只吸收2.3%的光;导热系数高达5300 W/mK,高于碳纳米管和金刚石;电阻比铜或银更低,为世上电阻率最小的材料那么,石墨烯材料不适合用来做成()A

2、精密仪器中的导线B 电暖气中的发热元件C 手机的屏幕保护层D 房间的玻璃2.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0 的物体没有内能B 物体具有内能,也可以同时具有机械能C 具有机械能的物体不一定具有内能D 物体内能大小与温度无关3.质量相等的水和沙石,在吸收相等的热量后,则()A 水变化的温度较大B 沙石变化的温度较大C 它们变化的温度相同D 沙石的温度一定比水的温度高4.(多选题)糖炒栗子时,栗子在翻炒一段时间后纷纷爆裂开来,透出诱人果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栗子果肉内水分对外壳做功爆开,水分内能不变B 栗子果肉内水分对外壳做功爆开,栗子内能减少C 栗子主要通过与铁锅的热传递,使其内能改

3、变D 栗子主要通过铁锅对其碰撞做功,使其内能改变5.甲、乙两金属球,质量相等,初温相同,先将甲球投入冷水中,待热平衡后水温升高t,取出甲球(设热量与水均无损失),再迅速把乙球投入水中,这杯水热平衡后水温又升高t,设甲、乙两球的比热分别为C甲和C乙,则有()AC甲C乙BC甲C乙CC甲C乙D 无法确定6.自来水管往往因管内水结冰膨胀而破裂,在自来水管外捆扎发泡塑料,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这是因为发泡塑料的()A 硬度较小B 隔热性好C 导热性好D 导电性好7.已知铝、铁、铜的比热容依次减小,温度相同、质量相等的铝、铁、铜金属块,吸收相等的热量,最后()A 三块金属的温度都相等B 铝块的温度高C 铁块

4、的温度高D 铜块的温度高8.两个物体紧靠在一起,而没有发生热传递,那么它们一定具有相同的()A 热量B 温度C 比热D 质量9.家用冰箱的外壳用隔热材料制成的,它们是()A 热的良导体B 既不是热的良导体,也不是热的不良导体C 热的不良导体D 既可能是热的良导体,也可能是热的不良导体10.关于原子和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B 原子由中子和质子组成C 原子核由中子和电子组成D 原子核不能再分1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那么它们一定具有不同的()A 温度B 内能C 质量D 热量12.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A 春天,柳絮飞扬B 夏天,荷花飘香C

5、 秋天,树叶飘落D 冬天,雪花纷飞13.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50 nm)制备得到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A 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隙B 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C “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D 油分子间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14.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当热传递停止时()A 两个物体内能相等B 两个物体温度相等C 两个物体热量相等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机械能大的物体内能一定大B 静止不动的物体没有内能C 任何状态下处于任何位置的物体都有内能D 抛起的物体比静止的物体内

6、能大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打假卫士吕长富潜心钻研大家业务其中,真假芝麻油的鉴别方法很简单,首先,纯芝麻油透明无物,散发着浓浓的芝麻香味,说明芝麻油分子在_;其次,操作上只需要一碗清水、一根筷子即可,方法如图所示倒一碗清水,再用筷子蘸一滴芝麻油贴近水面滴上,如果浮在水面的油立刻散开,为纯正的麻油,而掺假麻油油滴小而厚,不易散开鉴别原理:纯正的芝麻油的分子间引力比劣质芝麻油的分子间引力_,所以会迅速散去17.某单位要选一种汽车散热器的冷却液,图中是甲乙两种质量相等的液体吸热与温度变化情况的图象,请你根据图提供的信息判断_液体比热容较大,如果在甲乙两种液体中选择一种作为汽车的冷却液,你认为选

7、择_液体更好18.为了取暖,每天需要给房间供热4.2107J.若流进房间散热器的水温是60 ,流出的水温是56 ,则每天需要_ kg的水流经散热器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三、实验题(共3小题) 19.如图,在某次研究物质的实验中,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1)加热相同时间后,分别测量两者的温度,发现沙子的温度明显高于水,这是因为_;加热时搅拌沙子,目的是_(2)在上述实验中,若想使水和沙子升高相同温度,下一步的在操作过程是:_,并比较两者所用的时间20.物理兴趣小组同学们为了探究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做了如下

8、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的实验数据记录:请根据表中的实验记录回答:(1)探究实验中,选择“相同的加热器加热”的目的是为了_实验中,同学们是通过观察_来比较吸收热量多少的(2)比较1、2记录,得出的结论是在相同条件下,物体吸热的多少与_有关;(3)比较3、4记录,得出的结论是在相同条件下,物体吸热的多少与_有关;(4)比较1、3记录,得出的结论是在相同条件下,物体吸热的多少与_有关;(5)同学们在探究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21.如图,小明家的老式电暖器坏了,他上网查到了这种型号电暖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加热管(发热管)对导热油进行加热而放出热量,只

9、能直立使用(1)小明思考,导热油的比热容比水的大还是小呢?他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导热油和水同时加热,分别记录加热时间和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了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从开始加热到第4 min时,导热油吸收的热量_水吸收的热量要使导热油、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应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这说明_的吸热能力较强(2)电加热管应安装在电暖器_(选填“上”或“下”)部,所以只能直立使用四、计算题(共3小题) 22.质量是0.5 kg的铝壶内装2.5 kg的水,其温度为20 ,如果共吸收5.47105J的热量,则水温将升高到多少摄氏度?(c铝0.88103J/

10、(kg)23.1克食盐中约有1.041022个分子,把1克食盐投入一个水库中,已知水库的蓄水量为4109m3,如果食盐分子均匀分布在水库的水中,那么每立方厘米的水中约含有多少个食盐分子?通过以上计算,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24.由于太阳能具有安全、清洁、方便等特点,使得人们越来越广泛地使用它已知某太阳能热水器的水箱吸收太阳辐射热量为2.52107J,如果这些热量的50%被水箱内质量为100 kg温度为20 的水吸收,可使这些水的温度升高多少 ?(C水4.2103J/(kg)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A项,石墨烯是纳米材料,且电阻比铜或银更低,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适合做精密仪器中的导线,故A不符

11、合题意;B项,石墨烯的电阻率太小,不适合做电暖气中的发热元件,故B符合题意;C项,石墨烯是世上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几乎是完全透明,适合做手机的屏幕保护层,故C不符合题意;D项,石墨烯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只吸收2.3%的光因此具有良好的透光性,以适合做房间的玻璃,故D不符合题意2.【答案】B【解析】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一切物体都有内能A项,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即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故A错误;B项,一切物体具有内能,物体可以发生机械运动,则可以同时具有机械能,故B正确C项,运动的物体有机械能,也有内能,故C错误;D

12、项,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故D错误3.【答案】B【解析】水的比热容较大,质量相等的水和沙石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水的温度变化比沙石小,因此水的温度低于沙石的温度,故A、C、D错误,B正确4.【答案】BC【解析】栗子内水份受热膨胀对外壳做功爆开,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内能会减少,故A错误,B正确;炒栗子的过程中,栗子从铁锅中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增加内能,不是做功改变内能,故C正确,D错误5.【答案】C【解析】方法一:先后将甲乙两金属球投入到同一杯水中,水升高的温度相同,则水吸收的热量相同;不计热量损失,Q吸Q放,甲乙两金属块放出的热量相同;由题知,甲金属球比乙多降低了t,即甲金属球的末温低;由上述分

13、析可知,质量相同的甲乙两金属球,放出相同的热量,甲金属块降低的温度多,所以甲的比热容小方法二:(赋值法)设甲乙两金属块初温为50 ,水温为10 .投入甲,水温由10 升高5 变为15 ,甲末温15 ,降低了35 .投入乙,水温由15 升高 5 变为20 ,乙末温20 ,降低了30 .甲多降低了35305 甲比热容较小6.【答案】B【解析】寒冬,气温很低,露天自来水管内的水凝固成冰,体积变大,很容易把水管胀破,也就是常说的“冻破”;包上发泡塑料后,塑料的导热性能差,有效防止了寒气的入侵,起到了保护的作用7.【答案】D【解析】由题知,c铝c铁c铜,Q吸cmt,铝、铁、铜金属块的质量相同,吸收的热量

14、相同,t铝t铁t铜,即:铜块的温度变化大,铝、铁、铜金属块的初温相同,吸收相同的热量后,铜块的温度最高8.【答案】B【解析】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间存在温度差,与物体的质量、热量、比热以及内能的大小无关两个物体没有发生热传递说明物体间没有温度差9.【答案】C【解析】热沿着物体传递的方式叫传导;我们把善于导热的物质叫热的良导体,不善于导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家用冰箱的外壳是金属制成的,冰箱外壳不善于导热,故应该是热的不良导体,故选C.10.【答案】A【解析】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11.【答案】A【解析】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

15、内能,实际上是热量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的过程,当两个物体的温度相等时,热传递停止,不再发生热传递所以甲、乙两个物体之间能够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两个物体的温度不相等12.【答案】B【解析】A、C、D柳絮飞扬,树叶飘落、雪花纷飞都是机械运动,不是分子运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荷花飘香,是气体分子在运动,属于扩散现象,故该选项符合题意13.【答案】D【解析】A项,任何分子之间都有空隙,“纳米纸”只是空隙较小,选项A说法不正确;B项,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该选项B说法不正确;C项,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纳米纸”不能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选项C说法不正确;D项,因为分子间有引

16、力,所以靠得很近的两滴油能自动结合成一滴,选项D说法正确14.【答案】B【解析】热传递的结果是两物体的温度相同,两物体温度相等后,热传递停止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两物体内能不要一定相等;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所以B选项正确15.【答案】C【解析】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与其本身的机械能无关A项,机械能是物体动能与势能的总和,与物体的质量、位置以及运动状态有关;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物体具有机械能的大小与物体内能的大小无直接关系,故A错误;B项,物体静止不动,组成物

17、体的分子因永不停息的运动而具有内能,故B错误;C项,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因此任何状态下处于任何位置的物体都有内能,故C正确;D项,物体机械能的大小,对其内能大小没有影响,故D错误16.【答案】做无规则运动小【解析】芝麻油会散发出浓浓的芝麻香味,说明芝麻油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纯正的芝麻油的分子间引力比劣质芝麻油的分子间引力小,所以会迅速散去17.【答案】乙乙【解析】(1)由图象知: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m相等),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的热量相等(Q相等),甲升高的温度大由公式c可知,甲液体的比热容小;(2)根据Qcmt,升高相同的温度,比热容大的吸收的

18、热量多,所以比热容大的更适合做冷却液,故乙做冷却液更好18.【答案】2 500【解析】知道水放出的热量、水的比热容、初温和末温,根据Q放cm(t0t)的变形公式m求出每天需要水的质量解: 由题意知,水放出的热量:Q放Q4.2107J,由Q放cm(t0t)得,每天需要水的质量:m2 500 kg19.【答案】(1)沙子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使沙子受热均匀(2)继续给水加热,直到与沙子的温度相同【解析】(1)由Q吸cmt得,升高的温度t,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的热量,由于沙子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所以沙子的温度变化较大加热时搅拌沙子,目的是使沙子能够均匀受热(2)由于沙子的吸热能力弱,吸收

19、相同的热量,沙子升高的温度高,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应进行的操作是继续给水加热直到与沙子的温度相同,并比较两者所用的时间20.【答案】(1)用加热时间的长短表示吸收热量的多少升高温度(2)质量(3)升高的温度(4)种类(5)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解析】(1)实验中用同样的加热器,放出的热量才相同,物质吸收的热量才会相同,故用同样的加热器的目的是用加热时间的长短表示吸收热量的多少(3)实验中用同样的加热器,放出的热量才相同,物质吸收的热量才会相同,故用同样的加热器的目的是在相同的时间里吸收的热量相同实验中,比较物质升高的温度,来比较它们吸收的热量(2)比较1、2记录,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质量越大,吸收热量越多;得出结论:同种物质升高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与质量成正比;(3)比较3、4记录,同种物质质量相同时,升高的温度不同,且是升高的温度越多时,加热时间越长,即吸收的热量越多,得出结论: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时,吸收的热量与升高的温度成正比(4)比较1、3记录,质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物质的种类不同,吸收的热量不同,说明吸收的热量与种类有关(5)用能直接观察的温度计示数显示不能直接观察的热量变化,采用的是“转换法”;实验中要控制加热情况相同,水和煤油的质量等相同,用到了控制变量法21.【答案】(1)等于水(2)下【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