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鲁迅作品的艺术特征学校:井冈山大学专业:汉语言文学姓名: 彭艳芳目 录 论文摘要 1一、鲁迅作品的简介 1二、鲁迅作品的创作思想 2三、鲁迅作品的艺术特征3 (一)鲁迅小说的艺术特征3 (二)鲁迅杂文的艺术特征4 (三)鲁迅散文和散文诗的艺术特征6四、鲁迅作品的艺术成就 6参考文献 8 浅谈鲁迅作品的艺术特征摘要: 鲁迅(18811936) 1881年9月25日诞生于浙江省绍兴城里一个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原名樟寿,后改名树人,字豫才,“鲁迅”是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鲁迅著作二十卷,继往开来,博大精深。狂人日记、孔
2、乙己、药等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础;杰作阿Q正传的发表,为新文学历史树立了一座丰碑,对中国作家和世界作家产生了巨大影响;热风、二心集等杂文精悍犀利,独树一帜,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领域。他卓越的文学成就,不仅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宝库,而且也是对世界文学的巨大贡献。鲁迅是世界文坛上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关键词:鲁迅 作品 创作思想 艺术特征 艺术成就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的精神深刻地影响着他的读者、研究者。鲁迅极富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文学创作为中国现代评论家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开拓了广阔天地。一、 鲁迅作品的简
3、介1918年5月,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这是一篇彻底的批判封建社会和封建礼教的作品,是文学革命的第一声春雷,也标志着鲁迅战斗史上新的阶段的开始,也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专集都被收录在各类教材中。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由于典型塑造的高度成功和主题思想的深广意义,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于19211922年撰写的中篇小说。小说最初发表于
4、北京晨报副刊,后收入小说集呐喊。阿Q正传是鲁迅唯一的一部中篇小说,共九章,是采用章回体的形式写成的,其中主要人物有赵太爷、阿Q、吴妈、假洋鬼子、王胡、小D等。阿Q正传向人们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面貌,它的发表,有着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作品中。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和人民,献给新文学,为大众鞠躬尽瘁,积劳成疾,于1936年10月16日病逝于上海。二、鲁迅作品的创作思想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积极参加各种
5、民族民主革命活动,加入革命团体光复会活动,毅然剪去种族压迫政府的产物辫子,作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表达献身于多灾多难的祖国的爱国情怀。他那时一直在思考和研究着改造中国国民性的问题。所以决定弃医从文,提倡文艺运动。在日本的这一段时间,形成了他的以进化论和个性主义为基础的革命民主主义世界观,其中也有尼采等唯心主义哲学家的影响。 1909年鲁迅从日本回国后不久,鲁迅迅速投入其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名主将。“五四”时期是他创作和战斗的第一个高峰期。1924至1926年是他创作和战斗的第二个高峰期。他的小说集呐喊彷徨也随之问世。这两部小说集在中国现代
6、文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作品中也渗透着鲁迅的创作思想:第一,它以“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的现实主义精神,如实描写,毫无讳饰,深入地描写了社会的一切丑恶、罪恶和病根。在革命民主主义立场上,作品对封建性旧社会的暴露批判,异常深刻,达到过去的文学所没有达到的思想境界。第二,作品中渗透着作者对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的生活命运深切关怀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作品凝聚着 作者对农民、妇女、知识分子问题的思考,对人民解放和社会改革道路的执着探求,表现出与人民大众及其解放事业血肉相连的重要特点。第三,这两部小说集从思想革命的角度,侧重描写和揭示封建思想对人民群众的精神奴役和毒
7、害,以期中国人民摆脱封建传统思想束缚,改革国民劣根性。他的创作思想,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极重要的意义和影响。他认为解救人们麻木愚昧的精神,解救中国一直是他创作思想的体现,也是他战斗终生的锐利武器。三、鲁迅作品的艺术特征鲁迅的作品在艺术上的杰出成就和创新精神,给中国现代文学提供了学习榜样和丰富经验。他在民族生活的土壤上,在丰厚的中外文学修养的基础上,广泛吸取,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不墨守成规,不模拟仿造,而是根据艺术创造的需要,大胆创新,从而丰富了中国文学的表现手法,开拓了多种创作方法的源头。(一)鲁迅小说的艺术特征鲁迅一生创作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三部。呐喊是鲁迅第一本小说集,反封建是
8、其总主题,多数作品真实描写了人民大众和封建主义的矛盾,展示了封建势力对人民压迫、剥削、掠夺、虐杀的生活图景,深刻揭示了封建思想、封建道德的“吃人”本质及其对人民群众的毒害。它的第一篇狂人日记,作品通过对狂人变态心理的描写,以象征、暗示手法揭示了一个“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的吃人社会;作为中国的第一篇现代小说,它彻底的反封建精神和现代意识,成为中国新文学的开山之作。又如在阿Q正传中,小说塑造了一个在辛亥革命前后尚未觉悟的贫苦农民形象阿Q,描写了封建势力在革命前残酷剥削、压迫农民,在革命到来后又混进革命党,镇压革命”,“从而深刻揭露封建势力凶残狡猾的反动本质,批判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妥协性和
9、不彻底性”。彷徨是鲁迅的第二本小说集,收写于1924至1925年间的11篇小说。它继续描写封建主义吃人的悲剧。和呐喊不同的是,作品中的“不幸的人们”,主要是农村劳动妇女和新知识分子,他们对封建主义的压迫有过反抗的行动,但最后都以悲剧告终。例如在小说祝福里,鲁迅并没有直接描写封建政权对祥林嫂的政治压迫,鲁四老爷也很难说就是反动政权的代表人物;而有些对祥林嫂的不幸命运起着重要作用的因素,则又并不完全包含在四条绳索(毛泽东说:“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之中。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正是这四条绳索的捆缚所造成的。鲁迅的这两部小说除了
10、阿Q和祥林嫂这两个典型的人物之外,也塑造了其它的典型人物,深入中国人性的弱点,极具代表性,这缘于呐喊、彷徨采用“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典型化方法,使人物形象具有深广的社会历史内涵,同时又非常个性化。作者多采用白描手法,用极精练的笔墨写景状物,勾勒形象;又吸取中外艺术家的经验,采取“画眼睛”和“勾灵魂”的方法,对小说来说,就是要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各种特征进行描写。比如说祥林嫂和子君的神态和眼睛,赵七爷的辫子,孔乙己的长衫,假洋鬼子的“哭丧棒”,七大人玩“屁塞”,都是极好地刻画人物性格的“眼睛”。作者重视挖掘和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运用各种手法,包括写幻觉、潜意识等,深入提示人物的灵魂
11、。人物语言简洁传神,高度个性化,达到闻其声如见其人的境界,是人物心灵的窗口,具有丰富的潜台词,耐人寻味。呐喊、彷徨艺术上多姿多彩。以浓烈的感情寓于客观的叙事之中为主要特色,但也常有诗意的抒情和以抒情手法为主的作品;主要是以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来刻画性格,没有冗长静止的人物心理分析,但也不乏对人物心理、幻想、错觉、潜意识的精神描写和以心理刻画见长的作品;基本上是悲剧的格局,但在悲剧中常融进幽夸张的喜剧因素,形成悲喜剧交融的特色,并有以讽刺手法为主的喜剧作品。故事新编出版于一九三六年一月,全书收故事八则,艺术概括的手段是:“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
12、造,或生发开去 ,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用的正是同样的方法:“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至于把现代生活细节大胆地引入历史故事,突出其针砭流俗的意义,更是鲁迅式的战士性格的体现,这些都以鲜明的特点构成了八篇作品前后一致和精炼独创的风格。正如鲁迅自己在序言中所说,故事新编还是“速写居多”,后期五篇在这点上特别显著,例如写老子,就反复地用同样一句话:“老子毫无动静的坐着,好像一段呆木头。”出关写伯夷叔齐因“扣马而谏”被逐,四个甲士两次向他们“恭敬的立正”,然后把他们走,推开采薇其它如墨子和公输般的对话非攻,巡士抓住庄子衣领的场面起死无论是人物塑造或是情节铺叙,都与呐喊和彷徨不同,基本上采
13、取勾勒的方法,并且时时加以漫画化,现代生活被当作细节运用正是和漫画化的要求相适应的。鲁迅没有涂饰和隐讳这些细节的现代色彩,而是将它们作为夸张的一种手段,使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通过渲梁鲜明地突现出来。一些现代概念在这里愈是明显,愈不至于和历史事实混淆起来,读者也就有可能从内在意义上理解它们,将它们看作是某种物质或者精神的十分具象的代名词,从而获得深刻的印象。(二)鲁迅杂文的艺术特征鲁迅一生写的最多的是杂文。前期有坟、热风华盖集、华盖续集四本杂文集,后期有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十本杂文集。此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杂文集。他的杂文内容丰富广博。对旧
14、社会旧文明和复古的批判,猛烈抨击封建性反动政权及其反动政策,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揭露、斗争,对文化、文学战线上错误倾向的批评,暴露、针砭社会病态心理和国民性弱点。此外,也有一部分歌颂了新生力量,歌颂了革命斗争。鲁迅的杂文常常通过比喻的方法,援引例如:媚态的猫”等等动物的特点概括或一人群的精神面貌,便是描写直接论列的对象,也往往能够深入一点,绘声绘色,铸成“锢弊”的“类型”。譬如他写舞台上二丑扮演的清客之类的佞伪,在说明他依靠权门,凌蔑百姓,帮着主人吓唬和嘲笑被压迫者之后,接着说:“不过他的态度又并不常常如此的,大抵一面又回过脸来,向台下的看客指出他公子的缺点,摇着头装起鬼脸道:你看这家伙,这回可要
15、倒楣哩!”(注:准风月谈二丑艺术)文章表现帮闲们一面受着豢养,一面预留退路的性格,鞭挞忮心,直逼肺腑。作品所描画的对象愈具有代表性,它的社会意义也就愈普遍。鲁迅杂文不仅具有内容和思想上的深刻性、批判性,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它的文学特征首先表现在形象性。杂文作为文艺性的论文,如一般议论文一样,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理论说服力,而鲁迅的艺术天才,使他极善于以新鲜贴切的比喻和具体生动的事例,来论述抽象深奥的道理,使说理形象化,把逻辑性和形象性,还在于在杂文中创造了艺术形象。如脖子上挂着铃铛作为知识阶级标志,领着群羊走上屠宰场的山羊,吸人血又哼哼发一套议论的文字等等,这些形象与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各种各
16、样的社会形象相类似,这也是鲁迅杂文的重大的艺术贡献。鲁迅的杂文,还具有抒情性和讽刺性的艺术特点。他强调作家应当有分明的是非和热烈的爱憎,像纪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纪念这类抒情性的杂文,固然是情文并茂,以浓烈深沉的情感震荡读者的心弦,即使是抨击时弊、驳难攻讦的杂文,如友邦惊诧论、答托洛斯基派的信,也渗透着炽冽分明的爱憎感情。他的杂文,把社会上公然的常见的不以为奇的,但却是不合理、可笑、可鄙、可恶的事物,加以精练、夸张,予以辛辣的讽刺,使人们在开颜一笑中,否定这些东西。鲁迅的杂文文体多样,有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政论、文论、短评、速写、随笔、小品、书信、日记、序跋、演讲、通讯、寓言等等,不拘一格,为
17、“古已有之”的杂文,开拓出极其广阔的天地。风格也多姿多彩。作为鲁迅杂文中最主要部分的如友邦惊诧论这一类短评、杂感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这种风格的形成,是由于鲁迅对旧势力没有丝毫妥协与幻想的战斗立场和“论时事不留面子”的锐利面鲠直的性格;也由于鲁迅对旧社会的深刻了解,“又因为从旧垒中来,情形看得较为分明,反戈一击,易致强敌于死命”。正如郁达夫所说:“鲁迅的文体简练得像一把匕首,能以寸铁杀人,一刀见血”。鲁迅杂文的艺术魅力,还在于它的简练隽永、鲜明生动、机智幽默、多姿多彩的语言。鲁迅的杂文,是时代的战斗记录,是丰富的思想艺术宝库,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瑰宝。它是中国议论散文的创造性发展,为中国文学开拓了一个
18、新的富有生命力的体裁形式,并影响、培育和造就了一批批杂文作者。(三)鲁迅散文诗和散文的艺术特征野草是鲁迅的散文诗集,他在思想上以抒写内心、解剖心灵为主要特色,也有部分针砭现实之作。野草的多数篇章在艺术上采用象征主义的方法,以创造有物质感的形象来表现复杂的内心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如过客、战士、全身赤裸而颤动的老女人等;自然景物如天空、枣树、江南的雪、朔方的雪、山阴道上等,都是象征性形象。野草的艺术境界奇幻诡谲、神秘幽深,但表现的是现实性的内容。如风筝是现实主义作品;在淡淡的血痕中是浪漫主义作品。野草的语言精致形象,包含诗情,具有音乐美、绘画美的特点。他以深邃的思想哲理和成熟优美的语言艺术放射异彩,是中国现代散文诗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朝花夕拾是鲁迅写于1926年2月至11月间的散文结集共10篇,这10篇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他描叙了作者从童年到壮年时期的某些生活片断。它作为叙事散文,十分注意人物刻画,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如阿长与山海经中的朴质、愚昧、烦琐,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的长妈妈;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中的方正、质朴、博学的寿镜吾先生;藤野先生中的治学严谨、教学认真、对异国青年亲切关怀的藤野先生等等;此外,朝花夕拾中贯穿全书的人物是“我”作者自己,因作者注意其性格刻画,所以使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