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相关理论PPT课件_第1页
中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相关理论PPT课件_第2页
中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相关理论PPT课件_第3页
中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相关理论PPT课件_第4页
中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相关理论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国儿童心理学的开拓者,我国儿童审美心理发展研究的开拓者。1923年创办南京市鼓楼幼稚园。以自己的长子陈一鸣为被试和观察对象。一、以陈鹤琴为代表的我国早期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思想第1页/共19页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涂鸦期(1岁2岁)。波形图,从左下方向右上方重复画弧线;丝图, 画着不同方向的曲线和直线;圆形图,顺时针方向画圆圈。 第二,象征期(2岁一3岁)。普遍性的象征阶段,圆圈可代表物,又可代表人;类别性的象征阶段,以一种图形代表一类事物;个别性的象征阶段,能表现事物的“我”。第2页/共19页 第三,定型期(3岁7岁)。其特点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正面到侧面、从呆板到有生气,并有时间

2、、空间观念,懂得构图,也懂得用画来分辨性别与年龄,还能用语言来解释自己的画。 第四,写实期(7岁以后)。能以绘画技术反映客观现实。第3页/共19页第4页/共19页对陈一鸣的绘画发展过程做出了概括性总结 第一,儿童画是一种帮助我们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良好资料。 这证明有计划有系统的长期的收集观察和研究儿童的图画,对了解儿童的心理之发展是有帮助的。” 认识模糊空间观念,时间观念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第5页/共19页第二,儿童的图画发展体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的积累表现为感知、绘画技术和生活经验的增加;质的变化表现为儿童绘画在不同时期所能表现的事物的特征。第6页/共19页 第三,儿童先会画线,后会画圆

3、,然后才会画点。 陈鹤琴首先用物理学原理和儿童绘画时的坐姿、画姿来解释儿童为什么先会画线。其次用弧线与圆的联系来解释为什么从画线发展到画圆。最后用儿童手臂的大肌肉的发展比手腕的小肌肉的发展早,来解释儿童为什么不是先会画点,后会画线;而是先会画线;后会画点。 第7页/共19页 第四,儿童绘画技能的增进落后于他的感知认识。 在涂鸦期,儿童的绘画技能和他的认识水平是相差很远的。 到象征期,儿童的绘画表达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他还不能很好地画出他所知道的,更谈不上他实际所看见的。 到了定型期,他的绘画技能就逐渐接近他的发展着的认识水平了。在这个时期,他常常画他所知道的而不画他所看见的。这也说明在这

4、个时期,儿童的绘画技能还赶不上他的认识水平。 这种现象到了写实期就基本上消灭了在写实期他的技能和认识就更加接近,渐渐地能画出他所实际看见的事物。 第8页/共19页 第五,儿童图画反映了对他印象最深的客观现实。 “儿童首先是注意会动的东西,其次是有声音的东西,再次是色彩鲜艳和形状奇特的东西。所以在儿童的人形画中,首先出现的是会动的眼睛,其次是嘴巴,再次是鼻子。”第9页/共19页 第六,儿童绘画技能与他的生活经验和教育实践是分不开的。第10页/共19页第七,对完形心理学以唯心的观点来解释知觉的固定性的意见。 完形心理学派认为物体的各种固定性不是靠生活经验和教育实践得来的,也不是知识思想的产物,乃是

5、最原始、简单、天真、自然的现象。” 陈鹤琴先生认为,物质的固定性是儿童多种感知和联想及思维的结果,是在儿童的实际生活经验中获得的,第11页/共19页(三)陈鹤琴先生的“刺激一反应”说 对于儿童为什么喜欢绘画, 陈鹤琴不赞成“天赋说”和“生理机能说”。 “天赋说”认为儿童绘画的原因是来自于儿童内心的一种冲动。这种观点流行多年,至今尚有影响。“生理机能说”认为儿童喜欢绘画是为了满足手动的生理需要,并通过绘画活动产生一种动觉刺激和动觉快感。第12页/共19页屠美如为代表的我国20世纪后期的儿童美术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 (一)儿童绘画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第一,涂鸦期(1岁半4岁)。这一阶段属于无目的的

6、乱画,反映在画面上的是杂乱的线条,缺乏视觉控制的肌肉运动。涂鸦后期,出现简单的目的,但不能成形,不注意色彩变化,常常使用单色笔,偶尔换另一种颜色笔涂画。 第二,象征期(4岁5岁)。凭主观直觉印象描绘出物体的粗略形象,以象征物体的外形轮廓,多半是不完全的、遗漏的,表现的是瞬间的、不明确的感情和意图。 第13页/共19页 第三,概念画期(5岁8岁)。这一阶段又称为知觉写实期,以自我为中心观察现实生活,用画来传达各种意念,多半用线条勾出平面的二次元轮廓,形象较完整,并注意用相应的色彩表达。 第四,写实期(8岁15岁)。进入自然描绘阶段,并出现“三次元期”的立体性体验。第14页/共19页(二)不同时期的儿童绘画有着不同的特征表现 第一,前轴阶段(4岁)。儿童只能画出一个物体的空间,但是不能参照一条轴线表现一系列物体的相对高度。 第15页/共19页 第二,单轴阶段(大约6岁)。儿童能够把两种表现协调起来,沿着一条基底线安排一系列的物体形象。第16页/共19页 第三,双轴阶段(大约8岁)。儿童能够处理两条参照轴线,表现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