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节 刘勰与文心雕龙 刘勰纪念馆设于南京钟山南麓的定林山庄内,纪念馆分前、中、后三个展厅,以南京“钟山与六朝都城”、“钟山定林寺”、“刘勰与文心雕龙”三个展览单元,揭示了刘勰及文心雕龙与六朝首都、钟山及与定林寺的密切关系。刘勰在钟山定林寺前后生活了20年左右,他在这里借助定林寺丰富的藏书,潜心学习和研究,最终完成了标志着辉煌成就的文学理论巨著文心雕龙。钟山定林寺也因刘勰的学术成就而名垂青史。一、刘勰的家世与生平思想 1、家世 刘勰生平事迹,梁书、南史本传有简要记载。梁书本传说: 刘勰字彦和,东莞莒人。祖灵真,宋司空秀之弟也。父尚,越骑校尉。勰早孤,笃志好学。家贫不婚娶,依沙门僧祐,与之居处,
2、积十余年,遂博通经论。因区别部类,录而序之。今定林寺经藏,勰所定也。 梁书本传 天监初,起家奉朝请。中军临川王宏引兼记室,迁车骑仓曹参军。出为太末令,政有清绩。除仁威南康王记室,兼东宫通事舍人。时七庙飨荐,已用蔬果,而二郊农社,犹有牺牲;勰乃表言二郊宜与七庙同改。诏付尚书议,依勰所陈。迁步兵校尉,兼舍人如故。昭明太子好文学,深爱接之。 初,勰撰文心雕龙五十篇,论古今文体,引而次之。其序曰:“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既成,未为时流所称。勰欲取定于沈约。约时贵盛,无由自达,乃负其书候约出,干之于车前,状若货鬻者。约便命取读,大重之,谓为深得文理,常陈诸几案。然勰为文长于佛理,京师寺塔及名僧碑志
3、,必请勰制文。有敕与慧震沙门于定林寺撰经,证功毕,遂乞求出家,先燔鬓发以自誓,敕许之。乃于寺变服,改名慧地。未期而卒。文集行于世。 引而序之:做了序并按顺序排列。士、庶之争 士族说 汉高祖刘邦齐悼惠王刘肥刘爽刘仲道刘灵真刘尚刘勰 据梁书本传、宋书刘秀之传、刘穆之传推出。1963年,霍衣灿制刘爽刘勰世系表,经杨明照博征诸史而臻完备。中外各家普遍接受。士、庶之争 庶族说 范文澜最早提出质疑,秀之、粹之兄弟以“之”字为名,而彦和祖名灵真,殆非同父母兄弟。1979年,王元化发表刘勰身世与士庶区别问题,认为刘勰出身于家道中落的贫寒庶族,并说明三点理由。 周振甫、牟世金、吴调公、张少康、刘跃进有所修订或补
4、充。 也有人坚持士族说,如潘重规、周绍恒。 2、生卒年 史传无明确记载,材料来源于序志感梦以及成书献书之说。关于出生,比较常见的有几种:460、467、471、472;卒年分歧较大,主要有:普通年间(520527)、中大通四年(532)、大同年间(535546)。 詹锳刘勰与文心雕龙认为生于465年,卒于523年左右。张少康认为生于469年,卒于532年,但都打上了问号。3、生平思想述略 詹锳先生刘勰与文心雕龙,将刘勰的生平思想分为五个时期: (1)青少年时期465483 (2)定林寺整理佛经484494 (3)撰写文心雕龙495501 (4)仕宦阶段502517 (5)晚年518523二、刘
5、勰撰写文心雕龙的目的和动机 序志诸子 1、建言树德,追求不朽 2、敷赞圣旨,纠讹归本 3、弥纶群言,寻根讨源。三、文心雕龙的基本内容 1、总论5 2、文体论20 3、创作论19 4、批评论5 5、序志1序志 详观近代之论文者多矣:至于魏文述典,陈思序书,应玚文论,陆机文赋,仲洽流别,宏范翰林,各照隅隙,鲜观衢路;或臧否当时之才,或铨品前修之文,或泛举雅俗之旨,或撮题篇章之意。 魏典密而不周,陈书辩而无当,应论华而疏略,陆赋巧而碎乱,流别精而少功,翰林浅而寡要。又君山公幹之徒,吉甫士龙之辈,泛议文意,往往间出,并未能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不述先哲之诰,无益后生之虑。序志 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
6、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若乃论文叙笔,则囿别区分,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上篇以上,纲领明矣。至于剖情析采,笼圈条贯,摛神性,图风势,苞会通,阅声字,崇替于时序,褒贬于才略,怊怅于知音,耿介于程器,长怀序志,以驭群篇,下篇以下,毛目显矣。位理定名,彰乎大易之数,其为文用,四十九篇而已。四、文心雕龙的版本 周振甫主编文心雕龙辞典829876,有版本叙录一文,以杨明照研究成果为主,间有补充他人考证。 1、唐人草书残卷本(钞本) 2、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刻本) 3、梅庆生音注本 4、黄叔琳注本。 5、杨明照、范文澜、王利器、詹锳、周振甫等。文心
7、雕龙的内容和体系 文心雕龙总结了先秦到晋宋千余年的文学经验,评论了200多个作家,总结了35种文体,相当全面地探讨了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的一些进本原理和艺术方法,并建立了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是齐梁之前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的集大成者。章学诚文史通义称赞文心雕龙体大虑周;鲁迅把文心雕龙和亚里士多德诗学相提并论。 文心雕龙共计50篇,37000字,分为上下两编,上编25篇,下编25篇。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序志五个部分。一 、总论5篇,文之枢纽 也就是序志篇所说的“文之枢纽”部分,即文章的关键。这部分一共5篇,包括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这5篇,是全书的总纲、理论基础,也是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的
8、关键。 1、原道:文原于道。文章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 本源。刘勰认为:天上有日月的光耀,云霞的雕色;地面有山川的焕绮,林籁泉石的声响;动物有龙凤虎豹的奇姿,植物有草木的贲华;人则发而为语言文章,这些“形文”、“声文”、“情文”,都是自然而然生成的,都是道的表现。至于道是什么?众说纷纭:佛道,儒道,儒佛合一,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先天而生的精神(与黑格尔的绝对理念相似)。 2、征圣:以圣人的写作法则为征验。古代圣人创作文章来表现道,用来治理国家,进行教化。用刘勰的话来说,就是:“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刘勰认为:道靠圣人用文章显示出来,圣人用文章来说明道,所以,论文明道就得向圣人学习,用圣人的
9、文章做检验的标准。就创作而言,圣人的文章有两个特点:繁、略、显、隐,因宜适度;衔华佩实,文质彬彬。若“征之周孔,则文有师矣”,“文其庶矣”。写文章,以周孔为师,就近于成功了。宗经 3、宗经:宗法经书。文原于道,道靠圣人传授,而圣人是通过经书来明道的,所以要宗经。也就是宗法经书,写作以儒家的经书为标准,效法五经来作文。但宗经的重点,不是讲儒家政治伦理思想,而是侧重于以下三个方面: 介绍经书的五种不同的写法和风格。 易是讲天道的,但谈天的目的是为了实用,所以它:旨远辞文,言中事隐。意旨深远,辞句有文采,话说得恰当,事理深隐。 书经是记录各种文告宣言的,所以它言昭灼。清楚明白。 诗经言志,所以它摛风
10、裁兴,藻辞谲喻;温柔在诵,故最附深衷矣。采用比兴手法,使文辞有文采,比喻曲折,诵读时可体会到温柔的特点,所以最切合深切的情怀。 礼是用来建立规章制度的,所以它章条纤曲,执而后显。条款细密详尽,执行起来有明显效果。 春秋是叙事文,这样的文章要想辨是非,寓褒贬,就要一字见义、以先后显旨、婉章志晦。一个字显出褒贬、以排列先后表示主次、文章婉曲,用意隐蔽。五经为各体之源 故论、说、辞、序,则易统其首;诏、策、章、奏,则书发其源;赋、颂、歌、赞,则诗立其本;铭、诔、箴、祝,则礼总其端;纪、传、铭(盟)、檄,则春秋为根。并穷高以树表,极远以启疆;所以百家腾跃,终入环内者也。 所以论、说、辞、序等体裁,都从
11、周易开始;诏、策、章、奏等体裁,都发源于尚书;赋、颂、歌、赞等体裁,都以诗经为本源;铭(盟)、诔、箴、祝等体裁,都从礼经开端;纪、传、盟、檄等体裁,都以春秋为根本。这些经书都为后世树立了最好的榜样,替文章的发展开辟了极为广阔的领域。因此,在创作上任凭诸子百家怎样驰骋活跃,归根到底总是超不出经书的范围。 效法经书可以获得六种好处,克服六种弊端 故文能宗经,体有六义:一则情深而不诡,二则风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义直而不回,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不淫。 所以如果能够学习圣人经典来写文章,这种文章就能基本上具备六种特点:第一是感情深挚而不欺诈,第二是教训纯正而不杂乱,第三是所写事物真实而不
12、虚妄,第四是意义正确而不歪曲,第五是风格简练而不繁杂,第六是文辞华丽而不过分。 按:情深、事信、义直,论内容;风清、体约、文丽侧重风格。 在原道征圣宗经三者之中,宗经是关键。原道虽是根本,但对文章起直接作用的还是经书,不宗经就不能征圣,更谈不上原道。以下的正纬、辨骚也是以宗经为立论的出发点的。总论 4、正纬:纬,又叫谶纬、图谶,是假托经义来宣扬符瑞的迷信著作。纬,指和经书相对而言的纬书,是迷信图谶的儒生对经书的神秘解释,产生于西汉末年。正纬,就是纠正纬书的错误观点。刘勰认为它无益经典,而有助于文章。 5、辨骚:辨析离骚与经书的异同和评论离骚的是非。以此为手段,来解决文学创作如何继承经书的传统,
13、如何发展创新这一带根本性的理论问题。离骚既是参古定法,取熔经义,也就是学习经书的典范,又是望今制奇,自铸伟辞的典范。在文学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所以,刘勰把“辨骚”列入文之枢纽,试图把离骚作为继承与革新的典范,通过对离骚的评价,来建立他的文学发展观。 按:汉代围绕屈原及离骚的讨论,是刘勰的理论依据。 以上为文心雕龙的总论部分。二、文体论20篇,论文叙笔 1、 从明诗到书记,是文心雕龙中“论文叙笔”的文体论部分。刘勰接受了有韵之文和无韵之笔的“文笔”论,把文章分为两大类。 明诗到哀吊8篇,论述了诗、乐府、赋、颂、赞、祝、盟、铭、箴、诔、碑、哀、吊等13种有韵的文体,这是文类。 史传到书记1
14、0篇,论述了史、传、诸子、论、说、诏、策、移、檄、封禅、章、表、奏、启、议、对、书、记等18种文体,这是笔类。 此外,还有谐隐、杂文两篇,涉及谐、隐、杂文等3种文体。这三种文体是文、笔杂用的,介于文和笔之间。 2、每篇分四个步骤论述文体: 原始以表末,即论述文体的起源和流变。 释名以章义,即解释文体的名称和意义。 选文以定篇,即评论代表性的作家作品。 敷理以举统,即说明文体的写作要求和原则。第二项内容一般放在各篇之首,第四项内容常在篇末,分量较小;第一、三两项在中间,叙述源流与论作家作品常常结合在一起进行,这两项分量较大,论述详明。文体论 3、文心雕龙的文体论部分,从单篇来看,可以清楚地见到每
15、一体文章的发展演变过程,各篇合起来看,无疑是一部分体文学史。其内容不但论述详明,而且有许多精辟的见解;不但常常对许多重要作家作出中肯的评论,而且可以看到文心雕龙全书的若干重要文学观点,如何贯彻在具体的评论中间。 4、过去典论论文文赋论文体,都是标举各种文章的风格特色,相当于文心雕龙的敷理以举统一项;挚虞文章流别论论述各体比较详细,其少数片段内容已兼及释名、源流、选文、作法各项,可以说是文心雕龙的前驱。文心雕龙在此基础上又大大向前发展了一步,它标举四项内容来结构全篇,内容更为丰富,论述更为完备,形成了比较严密的体系。三、创作论19篇,割情析采 神思到总术,是“割情析采”的创作论部分。内容丰富,涉
16、及到文学理论上许多重要的问题:如神思篇的艺术构思、情采篇的内容与形式、体性篇的风格与个性、通变篇的继承与创新;涉及到艺术手法、修辞技巧等问题,如比兴、夸饰等。对这些问题,刘勰都立专篇,作了专题论述。因为是在他大量考察前人创作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所以立论稳妥有据,论断深刻精当,无论是文学理论或艺术技巧,都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东西,引起了人们的普遍重视。 按:刘勰神思篇对陆机文赋的继承与发展。四、批评论5篇 包括时序物色才略知音程器等,共5篇。 时序讨论文学与社会政治的关系。 物色讨论文学与自然物象的关系。 才略程器是批评作家的。 知音是评论作家作品的原则方法,涉及到读者和作者,
17、怎样才能形成知音的问题。五、序志序志,是全书的总序言,排在最后。 1、解释书名,“文心”是讲作文的用心;“雕龙”,指雕刻龙文,比喻写文章要讲究文采,但也不要过分追求文采。讲作文的用心,包括作文的纲领、文体论、创作论、文学评论。讲文采,体现了南朝人看重文采的特点。本书所谓文,是指诗文。以文学为主,非文学为次。不仅诗赋为文学,不少古代应用文,也是文学。 2、讲写书的目的和动机:建言树德,纠讹归本,弥纶群言等。 3、讲全书的结构。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等。 4、仿易传系辞上:“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除去序志篇,直接论述文章的有四十九篇。 思考题 1、文心雕龙的基本内容 2、文心雕
18、龙的文体论。 3、文心雕龙的创作论。 4、文心雕龙的批评论。 5、知音篇的“六观”对当代文化建设的启发借鉴意义。 6、刘勰对前代文论的继承和创新。参考书 1、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出版于抗战初期(1939年前后)。这是杨明照先生在燕京大学当研究生时,在导师郭绍虞先生指导下写的研究生毕业论文。此书注解较少,校对多。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再版。 2、范文澜文心雕龙注。范文澜是研究文心雕龙的学者,二十年代,在南开大 学讲学时,写了文心雕龙讲疏。主要是串讲,类似讲义,错误不少。梁启超为此书作序。后来范文澜又改写成文心雕龙注,删去了串讲部分。作者旁征博引(引文多见文选),再者几乎全部录入了他的老师黄侃的讲义文心雕龙札记。资料丰富,但仍然是以古注古的书。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出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边缘计算分布式系统-洞察及研究
- 手持轻物投准课件
- 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 高二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
- 2025年煤气考试题库及答案
- 手外伤处置原则课件
- 手动工具及安全培训课件
- 中介租房简单版合同范本6篇
- 扇形统计图课件操作说明
- 中级银行从业资格《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提升训练题库卷及答案
-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带拼音阅读练习题26篇
-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2章-化学热力学基础1
- GB/T 2930.1-2017草种子检验规程扦样
- 会计学原理模拟试题一套
- 第一章-宗教社会学的发展和主要理论范式课件
- 国内外新能源现状及发展趋势课件
- 临床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课件
- 高速公路改扩建桥梁拼宽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 双台110kV主变短路电流计算书
- 你不懂咖啡课件
- 危险物品储存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