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北方地区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_29_第1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北方地区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_29_第2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北方地区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_29_第3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北方地区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_29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题第二节“白山黑水” 东北三省授课教师教学目标1、在东北地形图上找到东北三省主要的平原和山地,描述其地形特征。2、根据东北的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归纳东北三省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3、比较东北三省内的地形和气候差异。4、根据资料说明东北三省的纬度位置、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对东北三省雪期和积雪厚度的影响。教学重点1、东北三省地形、气候的特征2、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提高。教学难点明确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课前准备课本 多媒体课件 记号笔教 学 过 程师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导言:大家都知道,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自然人文环境差异显著,各具特色,下面将展现的这个区地独具特色,你能猜出它是哪

2、吗?播放我的家在东北歌曲。师: 这个地区是哪里?包括那几个省?习惯叫东北三省,今天我们来了解东北三省。板书: 第二节 “白山黑水” 东北三省师: 东北给我们最深的印象是严寒、冰雪,标题中为什么称为“白山黑水”呢?下面让我们一同探究学习。要了解一个地区,首先明确其位置和范围。 一、位置和范围 位于我国东北部,包括黑、吉、辽三省(学生勾画)出示幻灯片:中国政区图 图6.11,对照勾画轮廓,明确范围。师: 明确位置和范围后,我们来了解其自然环境。首先了解地形要素。出示幻灯片:慧眼识图,在6.11中你找到了哪些地形图,圈画出来: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强调:松嫩平原

3、、辽河平原、三江平原统称为东北平原,我国最大平原,以黑土地肥沃闻名。小结: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如何分布 山环平原 向南开口)呈马蹄形。师: 从图6.11可知,本区还有众多的河流: 慧眼识图:你找到了哪些河流?圈画出来 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鸭绿江、嫩江、松花江、辽河 这些河流中有些作为了界河,你发现了吗? 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中俄界河) 图们江、鸭绿江(中朝界河)思考:河流与东北平原的形成有关系吗?河流冲击成平原。小结:纵观山地、平原、河流,能用恰当词语概括其分布吗? 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师: 东北地区给我们最深的印象是寒冷、冰雪。下面我们走进东北的气候出示幻灯片:我国气候类型图,明确气候类

4、型及特点1.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温和多雨 夏季降雨 冬季降雪。(参考p15图6.13)分析内部差异。师: 这样的气候好吗? 2.气候评价:雨热同期,利于农业生产气候冷湿(纬度高、气温低、又临冬季风源地、冬季寒冷;降水400mm以上,气温低、蒸发量小潮湿)认识冷湿气候:出示幻灯片:图6.14合作探究:提示读图步骤:看图名、读图例、析分布、定结论;明确雪期概念: 1、在图中找出漠河、齐齐哈尔、沈阳,初步计算雪期; 2、总结雪期由北到南的变化规律,越来越短 3、比较漠河与长春积雪厚度大小,原因是什么?纬度越,雪厚高越大 比较长春与延吉积雪厚度,原因?延吉在长白山上、海拔高、冷,位于近海,

5、降雪量大。小结:越冷的地区雪期越长,积雪厚度越大。 4、人们如何适应冷湿的环境? 取暖设施、小窗、屋顶坡度大、墙厚小结:以上了解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概况,你对白山黑水如何理解呢?总结:东北三省 你看仔细 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大小兴安 长白巍峨 林海雪原 最大林区 季风气候 雨热同期 冬季漫长 冷湿无比 由南向北 内有差异 祖国北疆 豪迈无比!让学生感知东北印象动手勾图,加深印象仔细观察,寻找细节温故知新,活学活用强调读图步骤,提高读图效率培养读图分析能力自编小歌谣,朗朗上口,便于记忆。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一同学习了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地形河流孕育了这片土地,雨热同期、冷湿的气

6、候是本区的气候特点。课后作业:熟记知识点,背诵小歌谣板书设计: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雨热同期 气候冷湿课后反思:本节课内容为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一课时,学生主要学习内容为了解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及自然环境要素中的地形、河流、气候的特点,针对本节课的授课实施过程情况,现重点谈谈课后反思:一、 优点部分:1. 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由浅入深实施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图、勾图、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在读图认知中获得知识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2. 注重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了解区域地理,应先认识此区域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各要素及人文环境各要素的特点等,形成较为完整且清晰的知识体系,本节课设计的知识结构,充分体现了以上知识体系的要求3. 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内容,教师自编“东北小歌谣”,学生充分发挥个人及团体的优势,充分进行才艺展示,达到对知识强化的目的二、 不足部分:1. 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没能充分地调动其学生的求知及参与积极性,虽然课堂中学生的声音层出不穷,但没能达到全员积极参与的效果2. 教师在授课中解决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