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篇 本体论1第一章 本体论 一.何谓本体论? Ontology,此词由德国经院哲学家格克兰纽(Goclenius,1547-1628)首次使用。ont意思相当于英文中的being,加上表示“学问”的词缀ology,其意思就是“关于存在的学问”。中国哲学讲体用,体为本,用为末,为强调体之重要,故称本体。 本体论,即关于本体的思想:何者是本体?有何性质?有何特征? 人类想要认识世界,总认为它有某种根本性的存在,这种存在是其他一切存在的基础。这反映了哲学家希望为人类找到某种秩序,找到某种根基的愿望。2 本体论反映了人类最深切最根本的愿望。这就是寻求统一性,寻找到根,希望有一个港湾,有一个系泊之处
2、。从历史上讲,人类希望知道自己的来源;从哲学讲,人类希望在认识上达到某种统一。 二.本体论的三个阶段 1.最初的古希腊哲学家在有形的东西中寻找这种基础,比如泰勒斯认为水为万物之源,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火等。这实际反映哲学家追求世界统一性的努力。3 形而上学,中学阶段的含义是一种片面的、静止的看问题的观点或思想,与辩证法相对立。它还有另外一种含义,即它是关于世界本原的学问。它是哲学中最为根本的部分,也是最为高深的部分。 Metaphysics,原意为“物理学之后”。第一哲学。亚里斯多德,BC384BC322. 本体,最根本的存在,必然只有一个,必然是不变的、永恒的。4 2.到了爱利亚学派,克
3、塞诺封开始意识到认识本身所具有的特征。巴门尼德进一步思考“存在”(being)与“非存在”的关系问题。 关于being。这是西方哲学最为基本的概念,可以说西方的形而上学就是围绕这个概念建立起来的。 一切判断都必须经过Be。那么Be本身如何Be呢?“是之为是”。Being is,存在存在。 一切东西必须有所是。存在的思维把我们导向存在背后的本质,导向一切存在中最根本的存在。5巴门尼德的存在学说 巴门尼德认为只有“存在”是存在的,“非存在”不存在。巴门尼德的论述虽然还带有早期哲学的感性色彩,但已经表达出对哲学最为高深部分的思考。 巴门尼德提出“存在”存在,这个存在就是最普遍的存在,就是存在一般,实
4、际也就是思维本身。 黑格尔认为,巴门尼德第一次把思维和存在等同了起来。6柏拉图的理念说 理念原意之看见的形象,引申为灵魂看见的型相。理念是比现实世界、个别事物更为根本的存在。现实世界由分有或模仿理念世界而来。 理念是完满的,现实的个别事物是不完满的,有缺陷的,它以理念为目标,趋向于理念。 柏拉图根据认识能力的不同,把认识对象做了划分,区分了由“感觉得来的意见”和“由理智得来的知识”,提出“知识的对象无法等同于意见的对象”。由感觉得来的知识是虚幻的,转瞬即逝的,由理智得来的知识乃是永恒不变的。 理念分为三个等级:具体事物,数学和几何,善的理念。 哲学家是爱“洞见真理”的人。7 柏拉图第一次划分了
5、理念世界和现实世界,或者可称为可感世界和可知世界,这一划分奠基于理智和感觉的划分基础之上。理念世界永恒的,现实世界模仿理念世界而来, 他提出了对不动的、永恒对象的认识。 柏拉图的划分奠定了西方的形而上学基础。“整个西方的形而上学传统都是对柏拉图的诠释。”8 柏拉图: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9 3.近代的本体论 近代的本体论是意识到主体性的本体论,是意识到对立的本体论。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一切都可以怀疑,唯有“我在怀疑”这件事情本身不能怀疑,怀疑就是思维,思维表明了我的存在。这表明了思维是一切存在中最为根本的存在。 黑格尔称笛卡尔是“近代哲学的枢纽”。 无论是洛克还是斯宾诺莎、莱
6、布尼茨,其实体学说都是建立在思维与存在的对立或统一基础之上。10 本体论是关于存在的学问,是关于世界最为根本的存在,也就是本原的存在。 Adam,阿大;Eva,夏娃。Forbidden fruit,智慧之果。Original sin 原罪。上帝创世,是否需要材料?凭意志就可以创造世界;或者上帝只是一个大工匠。世界的本原到底是精神还是物质的? A bone of my bones ,flesh of my flesh.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 精神是第一性的,是本原。精神创造物质。主观唯心主义,世界的存在取决于哲学家的意愿。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客观唯心主义,一个精神的本原:理念,绝对精神,
7、天理。11 苏格拉底:不经考查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一般生物存在于直接性之中,人则存在于反思之中。 对死亡的沉思我们可以获得如下观念:1.我们都珍惜生命,并渴望将它延续。自然的生命有限,我们一方通过生儿育女来延续生命,另一方面通过其他途径来实现生命的延续。2.人并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的存在。作为自然的存在,是短暂的;只有在精神的存在中,才能超脱短暂,达到永恒。3.人希望超脱短暂和有限,达到更加久远的存在或永恒。无论是希望亲人不要忘记你,还是希望世人不要忘记你,都是因为这样一种渴望。 杨绛斐多;王太庆:柏拉图对话集裴洞(论灵魂)。12 三.康德的形而上学转向 1.认识的超越 所谓
8、超越,有两层含义:.人的思维有超出先有范围的倾向。它总会意识到先有认识的局限,而企图在更高的程度认识对象。.摆脱现实利益或经验的束缚,进行思维的自由追求,达到对最高对象的认识。 认识到局限,即已超越局限。没有认识到局限,就表明仍然处在局限之中。意识到有限,是超越有限达到无限的前提,也是达到无限的道路。 “吾生也有涯,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哉!”庄子强调了知识的无限性。这使我们意识到知识的局限性,也要认识到知识本身的价值。13小知识:判断的类型 三种判断类型: 直言判断:爱因斯坦是一个科学家。 假言判断: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人类将退回到石器时代。 选言判断:他要么是个科学家,要么是个记者
9、。 三种推理类型:直言推理;选言推理;假言推理。 所有人都是会死者,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会死。 只有鹦鹉和人是会说话的动物;这个动物会说话,它要么是鹦鹉,要么是人。 如果物体受到外力的作用,就会改变运动方向;这个物体受到了外力作用;所以它会改变运动方向。14 人的思想又三种能力:感觉,接受外界刺激的能力;知性,判断的能力;理性,推理的能力。 推动认识不断超越的是理性。理性总是推动认识不断超出已有界限,最终达到对无条件者的认识。 a.所有人都是会死者, 苏格拉底是人, 所以,苏格拉底会死。 b.所有会消逝的东西都是被产生的, 会死者是会消逝的东西, 所以,会死者是被产生的东西。 c.所有有
10、限的存在者都是由一无限存在者产生的。 被产生的东西是有限存在者, 所以,被产生的东西来自无限者。15 对事物有所认识,都必然通过判断。 什么是判断?人是会说话 的动物。主词是谓词的一个类。判断即把一个对象归属于更高的类的认识活动。 人的三种认识能力:直观(感性);知性;理性。 感性,就是接受外界刺激的能力;知性,就是规则的能力;理性,就是推理的能力。16理念的类型 理性推理实际上就是判断间的关系,判断的关系类型决定着推理的类型。判断只有三种类型:定言、假言和选言。这意味着有三种综合形式,由此可知有三种推理类型。“也就是说,存在着与判断关系一样多的理性推理类型。其中每种类型都通过向前回推而进至无
11、限者:第一种类型的理性推理最后进至不再是谓词的主词;第二种类型的推理最后进至不再预设任何东西为前提的前提;第三种类型的推理进至划分中的诸分子的集合体对这一集合体来说,不再要求任何东西来完善概念的划分。”我们从三种判断的关系类型可以确定三种推理形式,从这三种推理形式分别往回推论,最终会达到三个无条件者:绝对主词或绝对主体;绝对前提,即自由因,一切原因或前提的原因;17 (3)绝对全体,它无须再有其他东西来使它更为完整或使划分更为全面。实际上,绝对主词、绝对前提、绝对全体,都不可成为宾词,也即说,没有比它们更大更高的东西。这三个东西实际上是一个东西,因为每个既然都是无条件者,都是最高最大的概念,它
12、们就只能是一个东西。 康德:“一切超验理念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包含着思维着的主体的绝对统一,第二类包含着现象的系列条件的绝对统一,第三类包含着思想一般的一切对象的条件之绝对统一。而思维着的主体是心理学的对象,一切现象的总体即世界是宇宙学的对象,那包含着一切能被思考的东西的可能性之最高条件的事物(一切存有者Wesen的存在)则是神学的对象。”思维的无条件者即灵魂,一切现象的总体即世界,一切能被思考的东西之可能性的条件即上帝。18人类的三个理念 灵魂,不再是谓词的绝对主词;上帝,不再有原因的原因;世界,一切部分的总和,不再是部分的绝对总体。 这三个理念都是绝对的最高的,那么它们实际上就是同一个东西,
13、是三位一体。 人类由于自身理性的推理特征,总要超越已有的认识,因此它总是不停地进行推导,以至于超出经验的范围;另一方面,人们又不能进行无止境的推导和超越,必须为自己的思想找到系泊之处,我们必须为自己预设一个理念,作为认识或行动的目标。这是我们思想的灯塔。我们一直朝着它行驶,但永远无法到达。19 康德:“人类必须停留其上的高度究竟有多高,其理念与实现之间必定存在的距离究竟会有多大,这类问题是没有人能回答的,也不会有人去回答。这完全是因为自由,自由能跨越每个给定的界限。” 就人理性的自由存在,他所能到达的高度和深度、理念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是没有限定的,因为自由可以跨越任何界限。20 认识的对象:个
14、别事物;一般的观念;不变的真理。 一般的观念:某一类事物的观念,一些普遍的观念。 不变的真理:对事实和观念本身的永恒认识。 需要超出个人利益之外来考虑问题。21 Philosophy,爱智慧。黑格尔:“爱智慧本身就是一种智慧。”这句话我们在导论已经讲过,现在再次提出,希望大家获得一个新的认识。智慧并不神秘,它并不是某种灵机一动,或者神秘的颖悟。它是一种可以普遍认识的东西。只有能够普遍认识的东西才能够成为人类的精神财富。 人是类存在物,普遍的存在物,需要通过普遍来表明自己的存在。22对康德哲学的一个评价 康德哲学是近代哲学向现代转折的枢纽。自康德哲学之后,哲学的重心由本体论转向了认识论。 尽管哲
15、学由本体论转向了认识论,形而上学并没有因此消亡。只是此后哲学家认识到,本体并不是脱离人的意识的绝对存在,它是人类思想的一种构建。这种构建对人类来说又是必须的,它反映了人类思想最深切的追求。认识论本身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有形而上学的痕迹。23 二.超越的两种类型:1.认识上的超越;2.实践上的超越。认识上的超越乃是达到对无限对象或永恒对象的认识,实践上的超越则是对至善的追求。 1.认识上的超越。人总是不满足于现有的认识,而企图获得更为广为广泛普遍的认识,以至于上升到对整个世界的总体认识。由经验上升到超验。为什么会采取这样的认识形式?我们的认识是否有效?如何保持有效? 真理,自由。康德:自由是唯一我们
16、知道却无法认识的对象。 好奇心是获取知识的前提。 超越的认识:宇宙;灵魂;24理性的实践运用 在理性的实践运用中,理念既是行动的目标,更是行动的条件和动因。 对人这种存在者来说,他的全部高贵本性就在于他是唯一能够完全从自身出发,也即完全以自身为原因采取行动的存在者,只听从自身的命令行动。 理念虽然没有现实对象,不能完全被实现出来,但这绝不表明理念是虚幻的,没有现实的。实际上,我们只有根据理念,关于人的行动到到底是有价值还是无价值(道德)判断才是可能的;不仅如此,理念是人们向道德上无限完满接近所必不可少的基础。不管人类生活在什么样的困苦和患难之中,是理念,也只有理念能撑起人类的德行。在这个意义上
17、,理念虽不是实在的,却是最现实的,最有力量的,因而是最可靠的。252.实践领域的超越 涉及到价值选择、价值判断的实践。选择。 实践是自由的领域,是理性自身决定自身,按照自身制定的法则行事的领域。 实践为了实现理念。 所有的实践活动都指向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是善;至善。 如果有人由于理念的非实在性和不可完全现实化而嘲笑理念,那么,这就是一种极端无知和浅薄,是精神匮乏和禀赋低下的表现。26 1.是否存在至善?能否达到?如果不能达到?为什么还需要它? 什么是至善?狭义能够达到,还未达到而已。是一个目标,象征,促使人向它靠近。广义不能达到。内容太多,要求太高,故不能达到。 实际不存在至善。只是一种描绘,
18、每个个体对善的理解不同。至善激励人们向它靠拢。 必须存在,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瞬间达到。因为可以体会快乐、美好、幸福。 善是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的。至善即长期主动的行善。可以达到。 只能存在于思想中,在思想境界中可以达到,现实中难以达到;现实中善恶标准不一,还有人有欲望,故不能达到。 群间的行为不是善,至善是应有而未实有的概念,未能达到而可无限接近。是将人导向光明的指针。人要存为道德的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至善是存在于人意识中的一个标准。 欲望是万恶根源,人有欲望,故恶。欲望是满足自己 欲望有善有恶。奉献,行善,也是欲望。27 人是欲望的动物,但同样也是理性的动物。人的两重性。 人性善恶,人
19、性的根本。它并非确定一个事实,而是确定一个基础。 荀子:人性本恶,善者伪也。法治。 孟子:人性善。人之有四端,犹其有四体。仁政。 康德:善的原则才是可能的。 需要认识到这个问题的性质。 “存天理,灭人欲”是否消灭人的欲望?28 只有善的原则是可能的。 在实践领域,理性为自身立法。 人性善恶不是一个事实判断,而是一个价值判断。从人类的本性来说,只有承认善原则才是可能的。人是类存在物,保存自我是其基本追求。作为一个有理性的动物,对自我的保存是通过与他人的共生来实现的。人与人之间存在竞争,但从根本上是和合作的关系。所以,承认人性善是一个更为合理的选择。 恶是一种缺陷,是一种不完满。从人的本质来说,人
20、性是善的。 人的本质:人是理性的存在物(人是理性的动物)。人性的二元性。受欲望影响以至于支配。人很难摆脱这种影响或支配。然则,何以需要摆脱这种支配?正因为难,才更显示摆脱这种影响和支配的必要和可贵。克己复礼为仁。29 从道德方面来说,理性即是对欲望的克制和对道德法则的遵从。“存天理,灭人欲。少一分人欲,则多一分天理。”克制欲望的最高境界是使所有欲望都服从得到法则。30 三.境界问题 哲学问题中,知识问题属于认识论,实践问题属于伦理学。伦理学是关于善的学问它包括何者为善,如何达到善。如何达到善,这里有一个境界问题。这是对善的追求的一个关键。 境界是指人的思想所达到的高度。超越冲动是境界追求的内在
21、动力,境界意象是境界追求的精神归属。 境界包括审美、道德和人生等:审美境界,道德境界和人生境界。 审美境界有高低之别,无对错之分。 人类理性有不断超越已有界限的冲动。31 学会自学,学会思考,学会提问。 学会安静,学会面对孤独。32 道德则有一定准则,遵守该准则为善,违背该准则为恶。 何谓善?利他的思想或行为。善取决于目的和动机。一个恶的动机,虽结果为善,也不得称之为善。 道德修养有一定的境界。有境界高,有境界低;有为小善,有为大善。33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4 “第一境界”出自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生诚信表现承诺3篇
- 公司注销委托书模板3篇
- 使命担当防疫行动指南3篇
- 悔过自新的保证书3篇
- 工程施工合同范本开票2篇
- 环保咨询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考核试卷
- 纸张力学性能测试与优化考核试卷
- 盐的质量控制与食品安全监测管理体系考核试卷
- 2025全国标准代理合同模板
- 2025教育机构教师试用期合同范本
- (二模)2025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含标准答案)
- 广西《疼痛综合评估规范》(材料)
- 2025年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 美容师考试与法律法规相关知识及试题答案
- 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方案
- 2025-2030中国药用活性炭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1年中国竹鼠养殖及深加工行业投资研究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超星尔雅学习通《国际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2025章节测试附答案
- 陕西省2024年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化学试卷试题(含答案解析)
- 输液泵/微量注射泵使用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 SJG 74-2020 深圳市安装工程消耗量定额-高清现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