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测量实习报告_第1页
控制测量实习报告_第2页
控制测量实习报告_第3页
控制测量实习报告_第4页
控制测量实习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控制测量技术设计实习报告院 系:班 级:姓 名:学 号:指导老师: 1目录1、测区概况12、测区已有测绘成果资料13、作业规范和依据14、测量软件系统25、控制测量25.1坐标系统25.2首级控制25.2.1总体方案:25.2.2、观测方法45.2.3 内业平差55.4 GPS点的选点、埋石及编号65.4.1 选点65.4.2 标石埋设65.4.3 点位编号75.5平差计算76、数字地形图测绘86.1、图根控制测量86.2.图根导线平面控制86.2.1水平角度观测86.2.2边长测量96.3平差计算96.4图幅分幅96.5地形测图107、成果检查118、安全生产119、拟投入的技术人员和技术设

2、备129.1、技术人员129.2、技术设备1210、应提交的成果资料12附表一14北溪引水左干渠整治工程1:500数字化地形图技术设计书受厦门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委托,由福建省国土资源测绘院承担北溪引水左干渠治工程1:500数字化测图测量任务,目的是为北溪引水左干渠整治工程提供设计依据,测绘内容为北溪引水左干渠条带状地形图,施测范围自漳州市角美镇老江东大桥进水闸至漳州市角美镇大人庙东侧的九冬至田边暗涵进口。要求作业组于8月8日进场,8月21日提交成果资料。1、测区概况工程测区位于漳州市角美镇境内,施测范围为:漳州市角美镇老江东大桥边进水闸起,向东方向至漳州市角美镇大人庙东侧的九冬至田边暗涵进口。

3、测区海拔在2米-20米之间。测区基本形状为东西向条带状,本次施测路线长约7公里,宽约90米,施测面积约0.7平方公里。324国道横穿测区,沿渠两侧有多个村落,出行交通较为方便。测区属于山林地带,现季节恰逢雨季,通视条件良好,任务重,工期短,作业难度一般。2、测区已有测绘成果资料测区内有GPS点和海沧控制点等现有坐标,平面系统为“92厦门坐标系”,高程系统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上述控制点标石保存完好,经检查合格,可作为本次数字化地形测量的起算数据。1:1万地形图,可供测区设计与踏勘使用。3、作业规范和依据3.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3.2城市测量规

4、范(CJJ899);3.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1993);3.4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3.5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1480493);3.6福建省1:500、1:1000、1:2000基本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规定(FCB001-2005);3.7地形图数字化规范(GB/T171601997);3.8本项目技术设计书及相关技术补充规定。4、测量软件系统4.1、CASS7.0;4.2、清华山维测量控制网平差系统NASEW;4.3、制图设计软件AUTOCAD2004。4.4、全球定位系统GPS

5、平差软件Gpsurvey2.354.5、厦门城市成图软件5、控制测量5.1坐标系统a、平面坐标系统:本测量项目采用“92厦门坐标系”。b、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5.2首级控制5.2.1总体方案:本测区内已有的控制分布于测区四周,给测量工作带来很大方便。根据实际情况布设了23个E级GPS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GPS点高程按高程拟合曲面的要求测定,能满足数字测图的要求。(1)、E级GPS控制测量a、利用两个已知的国家四等控制点:洪塘山、海沧,布设E级GPS网,作为测区首级平面控制, GPS点埋设砼标石或刻划,点位命名为“GPSE”加流水号。布设方案为沿水渠方向选择便于发展的地方均匀

6、分布,要求至少保证两点通视。b、GPS点观测采用经检定合格的美国天宝4600-LS接收机(单频静态)四台套联合观测。在作业前按要求编制本区域作业期间的GPS卫星星历预报表,选择出最佳的观测时段。 GPS观测技术参数见表1表1 E级GPS测量基本要求规定等级卫星截止高度( °)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有效观测卫星数有效观测卫星总数观测时段数静态时段长度minE级154441.640注:观测时段1.6,指每站观测一时段,至少60测站再观测一时段。c、观测作业要求按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要求执行a)架设仪器时,天线对中误差不应大于3mm;b)仪器水准气泡必须严格居中,天

7、线高观测前量一次,观测后量一次,量至毫米,两次互差小于3mm后取中数为天线高;c)观测组必须严格遵守调度命令,按规定的时间进行作业。经检查接收机电源电缆和天线、等各项联接无误,方可开机。接收机启动前与作业过程中,应随时逐项填写测量手簿中的记录项目。观测员要细心操作,观测期间防止接收设备震动,更不得移动,要防止人员和其他物体碰动天线或阻挡信号。观测期间,不得在天线附近50m以内使用电台,10m以内使用对讲机。d、数据处理外业观测完成后,即进行数据解算处理,应用美国天宝GPS随机解算软件GPSurvey2.35。a).首先检查外业记录资料的完整性与合格性,然后将观测数据传入计算机,根据观测星历情况

8、进行数据质量检核,同一时段观测的数据剔除律应小于10%。b).进行基线解算,在WGS84坐标系统下进行,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ds2 (:相应测量规定的精度),基线解算后,其同步环闭合差应满足:WX(/5)×Wy(/5)×Wz(/5)×Ws=(WX2+ Wy2+ Wz2)((3n)/5)×式中:n同步环中的边数 相应级别规定的精度(按网的实际平均边长计算)。c).进行无约束平差,解算出各点在WGP84系统下的三维坐标。d).三维约束平差,首先将WGP84系转换为BJ-54坐标系统,再利用四等GPS点洪塘山、海沧作为起算点进行三维约束平差。平差后输出三维坐标、

9、基本边长、方位的精度信息,全2、二级光电测距附合导线控制测量e、在E级GPS控制点基础上,测区内采用光电测距附合导线加密二级导线控制点。埋设砼标石或刻划,二级导线点编号为BKi流水编号。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的地方或坚固稳定的建筑物顶面上,应便于埋石(刻划)、利用、通视。导线边长长短边不超过1:3。5.2.2、观测方法利用全站仪徕卡TC402 (仪器实地设置两差改正)按方向观测法观测。二、三级导线水平角观测一测回,测距观测一测回三次测定取平均值,垂直角观测一测回。各项限差见下列表2:表2 水平角观测法的各项限差经纬仪型号半测回归零差一测回内2C较差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DJ28139表3 光电测距各

10、项较差的限值仪器等级一测回读数较差(mm)单程测回间较差(mm)往返或不同时段的较差级10152(ab·D)注:1.往返较差应将斜距化算到同一水平面上方可进行比较;2.(ab·D)为仪器标称精度表4 垂直角观测的测回数与限差平面网等级项目二级导线DJ2测回数1垂直角测回差()155.2.3 内业平差野外观测结束后,作业人员要对记录数据进行检查,确保无误后,采用清华山维NASEW-95工程控制网平差系统进行严密平差。首先将观测的数据输入,对数据的输入应进行仔细核对,设置计算方案进行平差。闭合计算限差取2倍中误差为极限限差,平差后应进行精度评定。坐标取至0.001m。如果各项精

11、度指标符合表五要求,即可以进行下步工作,否则必须返工。表5 平面控制光电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附合导线长度(km)平均边长(m)测距中误差(mm)测角中误差(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方位角闭合差( )二级2.4200±15±81/10000±16注:1.n为测站数。2.导线总长和平均边长可放长至1.5倍,但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26cm。3、三角高程测量在E级GPS点基础上沿二级导线点布设三角高程导线附合路线,与平面控制同时观测。采用经检验合格的徕卡TCR-402型全站仪测量,仪器设置两差改正,平面、高程控制沿导线同时观测,水平角、垂直角一测回,测距为一测回二次测定

12、,仪器高、觇标高量至0.001m。计算高差时经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改正后,应符合下列规定:(1)由对向观测所求得高差较差不应大于0.1S(m)(S为边长,km);(2)由对向观测所求得的高差中数,计算闭合环线或附合路线的高程闭合差不应大于±0.05 (m)。其主要技术要求见表6。表6 三角高程测量技术要求三角高程导线全长(km)指标差互差()盘左、盘右观测高差、对向观测高差较差(mm)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mm)4.0±15±40±25注:D为水平边长(km),L为线路长度(km)。内业平差采用清华山维NASEW95进行严密平差,成果精度应符合规范要求,方

13、可进行下步工作。全部满足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作业程序。5.4 GPS点的选点、埋石及编号5.4.1 选点 选点工作应遵守以下原则:  (1)点位应设在易于安装接收设备,视野开阔的较高点上。  (2)点位目标要显著,视场周围15°以上不应有障碍物,以减少GPS信号被遮挡或障碍物吸收。  (3)点位应远离在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机、微波炉等)其距离不少于200m;远离高压输电线,其距离不得少于50m。以避免电磁场对GPS信号的干扰。  (4)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以减弱多路径效应的影响。  (5)点位应选在交

14、通方便,有利于其它观测手段扩展与联测的地方。  (6)地面基础稳定,易于点的保存。  (7)选点人员应按技术设计进行踏勘,在实地按要求选定点位。  (8)网形应有利于同步观测边、点联结。 5.4.2 标石埋设(1)在水泥路面上埋设时,用切割机切割成15cm×15cm的正方形边框,边槽深0.5 cm,宽0.5 cm,中心用冲击钻钻孔,埋入中心标志,并用混凝土固紧,控制点埋设时,标石面高出地面应小于0.6 cm。   (2)在沥青路面上埋设时,先将沥青面凿成15cm×15cm的正方形,深度以凿到路基碎石为准,清去杂土,

15、灌入混凝土并埋入标志。   (3)在岩石面上可采用浇灌岩标办法,标石规格为15cm×25cm×10cm的混凝土标石;    (4)在房顶表面浇灌房标时,标石规格为15cm×25cm×10cm的混凝土标石,浇筑前应将与屋顶的接触面打毛,再打入3-4颗水泥钉并清洗干净,使标石底面与房顶接触牢固,房标禁止浇灌在隔热层上;(5)在土质地面埋设标石时,标石规格为12cm×20cm×60cm的混凝土标石(可以是预制的混凝土标石,也可以现场浇注)。5.4.3 点位编号采用“HE”加流水号,

16、如HE01。(H代表海沧,E代表E级网。)(a)、GPS网主要技术满足了下表7要求。表7 GPS网主要技术要求等级平均距离(km)a(mm)b(1×10-6)最弱边相对中误差E级0.2510201/45000GPS网相邻点间弦长精度应按以下公式计算:=a2+(bd)2式中-标准差(基线向量的弦长中误差mm);a-固定误差(mm);b-比例误差系数(1×10-6);d-相邻点间的距离(km)5.5平差计算GPS外业观测完成后,利用软件Gpsurvey2.35进行数据处理和平差。首先检查外业记录资料的完整性与合格性,然后将观测数据传入计算机,进行基线解算,在WGS-84坐标系统

17、下进行,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ds2(:相应级别测量规定的精度)。基线解算后,进行无约束平差,解算出各点在WGP-84系统下的三维坐标。最后进行三维约束平差,将WGP-84系转换为92厦门坐标系,再利用已知点作为起算点进行三维约束平差。平差后输出三维坐标、基线边长、方位及其相应的精度信息,成果满足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要求,方可进行下一步的作业程序。符合城市测量规范(CJJ8-99)。6、数字地形图测绘6.1、图根控制测量 为了满足1:500数字化地形测图的需要,在23个GPS点基础上,加密图根控制。图根点布设采用支导线测定。测区内共测设图根点125个,图根点名为“B”加流水号;图根点一般

18、采用临时标志,位于沙、土质地上的普通图根点,须打入木桩,木桩顶面规格不小于3×3cm,其中间钉入铁钉作为中心标志;木桩长度视实际情况而定,以保持稳固为原则。位于水泥地、沥青地的普通图根点,在其中心标志位打入水泥钉(或刻石),水泥钉帽直径不小于5mm,并以红漆绘出方框及点号,图根埋石点标石规格见下图8:图1 图根埋石点标石规格局部地区图根点密度不足时,采用直接测定坐标和高程加密图根点,但变动二次觇标高作为检核,并保证两两通视。6.2.图根导线平面控制 6.2.1水平角度观测a)、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应进行检校。b)、水平角采用TS06型全站仪按全圆方向法观测,当方向数少于或等于3个时,

19、可不归零。可以采用电子记录。各项限差符合城市测量规范(CJJ899)要求。6.2.2边长测量a) 图根边长使用全站仪(与测边同型号)往返观测一测回(每测回四次读数)。b) 加常数、乘常数、气象改正可直接预置入全站仪对边长进行改正,无法输入时应记录在导线观测手簿中。c) 仪器高和觇标高精确至0.005m。边长只须进行改平,无须投影。6.2.3图根导线高程控制a)图根点的高程以E级GPS点高程为起算,组成三角高程路线网,其间隔边数不应超过12条。当组成结点网时,结点与结点之间不得大于8条边。b) 垂直角观测要求及高差计算要求见附表二。c) 凡组成三角高程路线的各边之垂直角,均应进行对向观测。d)

20、图根导线观测记录,采用电子手簿进行记录。6.3平差计算 a 平差计算前,原始成果经概算发现超限,应认真分析原因,查出问题所在确实进行外业返工,重新整理原始成果,确认成果无误后进入正式平差计算。平差计算采清华三维NASEW95平差系统软件,按丹麦法按进行,观测先验值边长的固定误差及比例误差应采用测距仪标称值。 b 一、二级图根导线计算资料应参照我院“范例”进行整理和装订成册。C 当图根计算手册页数太多时,可按片或区分期分册装订。成果表一律打印二份分别装订成册。6.4图幅分幅图幅采用50cm×50cm正方形分幅。数据文件名以图幅号命名,图幅编号用“海投物流园地形图”。编号方式,即为 “横

21、图幅序号(字母)”加“竖图幅序号(数字)”的方式编号,如10-8、12-16,并加注图廓西南角坐标值,方便以后的接边;由于一期没有按标准分幅,为了便于跟一期图纸相接,我们把一期图纸合并后重新分幅。图廓整饰按照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要求执行。6.5地形测图充分利用各级控制点作为测站点,在通视条件困难情况下,测设少量测距支导线加以补充,测距一般控制在200米之内。细部测量利用徕卡全站仪直接测定碎部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仪器高和觇标高直接输入仪器中,资料记录方式为全站仪内存自动存储。简单的地形要素在仪器中输入相应代码符号,复杂的地物、地貌在实地绘制草图。每日将外业采集的三维数

22、据传输至计算机中,结合外业的记录编辑成图,并赋予各种地物、地貌要素相应的属性,最终生成数字地形图。6.5.1地形图测绘内容及取舍a.图上准确表示5秒GPS点、图根点。b.居民地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实地准确测绘其外围轮廓,房屋的轮廓以墙基外角为准,并按建筑材料和层次的不同逐个表示;临时性房屋、不规则的简易房屋、牲口房、粪坑等进行综合取舍。c.农业设施和科学、文教、卫生、体育等公共设施,以及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物,宗教、文物古迹等设施,图上准确表示其位置和形状,并配置相应的符号;工矿(构)筑物及其设施依比例尺表示的,实测其外部轮廓,并配置符号;不依比例尺表示的,准确测定其定位或定位线,用

23、不依比例尺符号表示。d.交通及附属设施的测绘。图上准确反映道路的类别,附属设施的结构和关系;道路、街道按其铺面材料注记于图面上,铺面材料改变处用点线分开。e详细测绘测区内的高、低压电力线,变电设施及通讯线。永久性电力线、通讯线均准确表示。当多种线路在同一杆架上时,只表示主要的。电力线、电信线不连接,在杆架上绘出线路方向。各种线路做到线类分明,走向连贯。f.准确测绘海岸线及水涯线,水涯线水面高程以测图时间为准。沟渠在图上宽度小于1毫米的用单线表示,干沟和排水沟均实测,次要的干沟和排水沟舍去。池塘、沟渠、井等其它水利设施,均准确测绘,有名称的加注名称。水涯线按测图时的水位测定,当水涯线坎线在图上投

24、影距离小于1毫米以陡坎线符号表示。g.自然形态的地貌用等高线表示,采用软件自动生成等高线,生成后进行人工检查和局部编辑,最后形成完整的等高线。崩塌残蚀地貌、坡、坎和其它特殊地貌应用相应符号和等高线配合表示。各种天然形成和人工修筑的坡、坎均实测。地形图上正确反映出植被的类别、特征和范围分布,配置相应符号,并加注如“松”、“桔”等。h.耕地、园地实测范围,配置相应的符号表示,旱地以主要作物为准配置符号表示。图根光电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规定见附表二。7、成果检查a、为保证测绘产品质量,根据测绘产品质量检查验收规定及单位实际,拟采用三级检查一级验收的方法进行。即作业组自检、互检、院质检部组织检查,保证提

25、交的各项成果资料齐全、整洁、精度可靠,最后提交甲方组织验收。提交验收的各项资料齐全、整洁,精度符合规范要求。b、作业组对文档、成图资料应进行200的内业检查,完成自查互检,对成图资料检查采用野外巡视对照检查,然后以图幅为单位进行实地检测。c、小组自检完成后提交院质检部进行专项检查,检查合格后提交委托方验收。8、安全生产a、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宗旨,严格遵守安全作业规程,提高安全作业意识,坚决杜绝安全事故。b、施测前,应对测区全面踏勘,了解测区高压及架空输电线路、建筑物和其它设施,了解铁路、公路交通情况,并做好防范措施。c、仪器架设要牢固,操作人员不得离岗,以防仪器损坏。d、进入建筑工地测量时,必须戴安全帽;在高楼、悬崖等特殊地点作业时,应采取防滑、防坠落措施。e、进入林区作业时,应遵守森林防火规定。f、所有资料、成果一律保密管理,不得丢失。9、拟投入的技术人员和技术设备9.1、技术人员a、项目负责:1人 ,技术负责:1人,质检人员:2人,作业组长:4人,技术人员:7人b、 技术设计书1份;c、 控制点成果表1份;d、 1:500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3份;f、 数据光盘1份;g、技术总结1份。9.2、技术设备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