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朱德的扁担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课 题: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朱徳的扁担执教时间:2010年10月29日执教班级:执教老师:海陵小学李爰林教学过程:(一)了解故事背景,复习第一节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一生齐读课题:朱徳的扁担师: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一生:1928年师:朱徳同志带领队伍到一一生:井冈山师:跟毛泽东同志生:会师了师:红军在一(生:山上);师:山下不远处就是生:敌人(生边答,师边画简笔画)【教师以简练的语言,活泼的形式与学生共同回顾生字新词、课文内容,激活了已有的情 感储备,充分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为高效课堂的实现而奠基。】(二)学习第2节,明白挑粮原因。1.理解“围攻”&qu
2、ot;坚守” “足够的粮食“粉碎” ”。(过渡)师:同学们,我有个疑问,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敌人离我们这么近,他们想干什么呀?生:敌人想攻打我们师:书上第二节有个词告诉了我们,你能边读边找岀来吗?生:围攻投影出示:“围攻”,读词,(1)理解"围攻” 敌人想怎样攻打我们红军?师: 敌人可狡猾了,他们仗着人多,分布在山下的好几个地方(板画。)封锁了各个路 口,把红军团团用住,红军需要的粮食、生活用品,没办法运进山里,红军也很难出山, 敌 人就是想把红军战士饿死、冻死、困死。这就是生:读词:“围攻”师:“围攻” 一是围,二是攻,除了把我军围困在山里,还找机会攻打,他们先后调动了
3、 10万兵力三次攻打我们红军。敌人是那么气势汹汹,生:再读围攻(2)理解“坚守”师:敌人想围攻,想占领井冈山,红军就要“守”住井冈山,而且要牢牢地守住,这就叫: 投影出示:生:读词:“坚守”,师:不管付岀多少代价,一泄要守住根据地。这就叫生:读词:“坚守”。(3)理解:“足够的粮食”师:要坚守井冈山根据地,首先要解决大家的吃饭问题,所以必须储备一一(投影出示:足够的粮食。)生:读足够的粮食:师: 红军有四五千人,要供这么多人吃上一年、两年的。那要多少粮食啊!生:读词足够的粮食师:为了对付敌人的长期围攻,红军必须储备生:读词:足够的粮食(4)理解:“粉碎”师:有了足够的粮食,红军战士就能吃得饱饱
4、的,就有力气打仗了,就能摧毁敌人的“围 攻” 了,敌人的围攻计划也就失败了,这就是一一生:读词:“粉碎”师:敌人的兵力那么多,要粉碎敌人的围攻,红军战士必须不怕苦,不怕累,勇敢地跟敌 人战斗到底,才能将他们的围攻一一生:读词:粉碎师: 当时,井冈山上生产粮食不多,那么红军战士到哪儿去找足够的粮食呢?再读读课 文第2节,你能找岀答案吗?生:读词:茅坪师:那是在井冈山北而的一个很远的地方,(出示图片:茅坪)茅坪在井冈山北边的一个很 远的地方。你们知道有多远呢?要走怎样的路呢?你能找出第2右中描写路的句子吗?【只有保证了课堂练习的有效、高效,才能解放师生的“手脑”,仃疋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 高效。这
5、里通过诵读、观察、描述等多种训练,师生互动交流,学生不仅受到语言表达要规范 的训练,而且对人物的观察变得更加细致。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与情感世界里走几个 来回,让文本的学习无痕地融于课堂中,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了阅读的质呈,也提高了 课堂教学的效率。】(三)图文结合,品味“山高路陡”品读“挑粮”艰辛生:从井冈山到茅坪,有五六十里,山髙路陡,非常难走。(指名答后出示:从井冈山到茅坪,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1)品味“路远”师:五六十里,红军要走过去,还要挑着粮食泄回来,一共要疋多少里?生:120里师:一百二十里相当于从海安到南通这么远的路程,汽车要开一个小时,靠两只脚要疋
6、上 一整天呢!你们说远吗?谁来读出路的远?生1指名读:从井冈山师:我已经感受到了路的远了,谁来读得更远些?生:读(2)品味“难走”师:这五六十里路跟我们平时走的路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来看看:(出示山路图片)师:谁来说说,这是什么样的路呀?生:这里的路在山上生:上路不平生:很容易摔倒师补充:这里山很髙,有1300多米髙呢。这里的路不像平地,也不像斜坡,而像上天的梯子(师边说边演示),这就是一一(出示词语:山高路陡)生:齐读词语(3)指导朗读师:小朋友们,如果我们空着手要翻过这么高的山都很难,谁来读出上山的难?(出示:从井冈山到茅坪)生:动情地读师:如果让我们挑着粮食上山,那就更难了,谁再来读出上
7、山的艰难?(出示:从井冈山到茅坪)生:声情并茂地读四、想象挑粮艰辛师:过渡: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瞧:(出示挑粮图)看,他们挑着粮食向我们 走来了。走在最前面的就是一一生答:朱徳同志。师:谁来说说他的穿着打扮?(出示:他头上戴着脖子上搭着手臂上挽着脚上穿着)生:他头上戴着斗笠,脖子上搭着毛巾,手臂上挽着笋筐,脚上穿着草鞋。师小结:看来他和战士们穿着一样的一幅,一样的艰苦朴素。再看看他參筐里徳粮食装得怎 么样?(生:满满的)(出示词组:满满的一担粮食)师:从“满满”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生1:(我想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肯定很重°)生2:(我觉得朱徳同志肯泄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
8、起这么满的一担粮食。)生3:(我想,这么重的一担粮食会把朱徳同志的肩膀都压红了。)生4:(我想,朱徳同志可能是硬坚持住的,他真了不起。)师:书上是这样写的:(出示:“朱徳同志也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 笠”)谁来读?生:读师:我仿佛看到了朱徳挑粮上山的艰难,尽管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朱徳仍旧走得那么带 劲!(谁再来读。)生:读师:朱徳同志当时已经40多岁了,工作很忙,休息时间很少。可他也跟战士们一样挑着满 满的一担粮食,多了不起!齐读。生:齐读师小结:朱徳同志和战士们一样穿草鞋、戴斗笠,和战士们一起挑粮,一起和敌人作战,这 就叫“同甘共苦”。(2)想象“挑粮”艰辛,读好句子师:同学
9、们,朱徳同志穿着草鞋,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这样的山,走这 样的路。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呀?(生a脚上的草鞋走了一段路就磨破了,脚趾头踩在坚硬的石头上,踩在尖尖的石子上, 会怎样啊?磨出血泡,划出血口子。)师:如果碰上下雨,战士们挑粮上山就更困难,谁来说?生b路很滑,但是他们挑着担子,不能用手帮忙。疋一步,又会滑两步。这是多么艰难的挑粮啊!)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每次挑粮,大家都要起早赶路,摸黑回山,多么辛苦呀!请再 来感受一下。)出示:从井冈山到茅坪,有五六十里路,山髙路陡,非常难走。朱徳同志也跟战 士们一道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 请大家自由读这样的几句话。 谁来展示一下
10、自己的朗读。生1读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朱徳就在我们眼前。挑着这么满满的一担粮食,走在那么 长,那么难走的路上,朱徳同志和战士们一样乐呵呵的,什么困难都不怕,笑着而对困难,他们 多么令人敬佩呀!生齐读:(岀示:从井冈山到茅坪,有五六十里路,山高路陡,非常难走。朱徳同志也跟战士 们一道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3)感受朱徳形象师:看到这样的朱徳,你想说什么呢?生:我很(敬佩)朱徳同志师:你们猜猜红军战士喜欢朱徳吗?生:既敬佩,又喜爱(板书:敬爱)【通过观察图画,促进学生调动各自生活体验,与文木"动,用心体味人物情感,再用饱 含深情的朗读来表达,集语言感悟、运用为一体。巩
11、固前文的学习,既是语言文字的训练,又可以进一步体验''朱徳挑粮的艰辛”,使学生与 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为学生读好这一自然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会是基础,学生在教师 的讲授的基础上获得知识和技能,这样的学习是被动的,也是低效的:会学则是提髙,让学生 在学会的基础上,自己提岀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获得知识的目的,这样的学习就是主动的、 高效的J(四)研读战士们的“想、劝、藏”。师:看到朱徳同志这样挑粮,战七们是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自读课文第三节。 请用浪线画出怎么想的。用横线画岀怎么做的。生讨论:战士们看到朱徳同志这样挑粮,是怎么想的呢?生:他们想:朱徳同志工作那么忙,
12、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出示:'他们想:朱徳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师:“那么忙”,有多忙? 当时,朱徳是一位军长,请你猜一猜,他白天要挑粮,晚上 要忙些什么呢?(生答:看军事地图、思考怎样跟敌人作战、指挥战斗)师:说得真好,谁来读出朱徳同志忙这忙那的情景。评:那么忙,"那么”这么一读,我们真的感受到了朱徳同志工作的繁忙。生1读师:忙,读得多响亮,我们听出了朱徳同志的忙碌。是啊,作为军长,朱徳比普通的战七 更辛苦,他要做的事情真是太多了!但尽管那么忙,朱徳还是(生接读“翻山越岭去挑粮” o)师:从井冈山上到茅坪,(看板图手势演示)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一不小心就会摔
13、一 跤。要是碰上刮风下雨,走一步,滑两步。尽管如此,朱徳还是(生接读“翻山越岭去挑粮”。)师:我们被敌人用攻,(看图手势演示)随时可能遇到敌人偷袭,挑粮还有危险呢!尽管如此,朱徳还是(生接读“翻山越岭去挑粮”。)师:朱徳工作这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生1就没有人来指挥战斗,生2就难以取得革命的胜利。)师:所以,战士们十分担心,十分着急。谁来读一读?累坏了怎么办?生读:指名读,评:怎么办?读出了战七们的担心。请你再来读给大家听。生:担心地读师:战士们多么担心,多么着急!我们一起读。生:齐读句子师:战士们看到朱徳同志晚上忙到深夜,白天还要跟大家一块儿挑粮,是多么担心啊!你 能通过朗
14、读把战士们这番担心告诉大家吗?(出示:战士们想,朱徳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跳梁,累坏了怎么办?)师:先请你们自己试一试。生:读声情并茂地读,(评价:读得真棒,我分明感到你就是一位担心朱徳同志的战士。)师:同学们,我从你们的表情、眼神中也感受到了那份对朱徳同志的担心、着急。来,我 们一起读,把这份担心、着急告诉大家。生:齐读。师:战士们是这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生:劝他不要去挑,并且把他的扁担藏起来了。板书:劝藏师:你H,朱徳同志挑着粮食又向我们走来了,咱么去劝劝他吧?生1:朱徳同志,你白天要挑粮,晚上还要研究作战计划,还是不要太累了吧,以后不要去 挑了。生2:朱总司令,你年纪也不小了
15、,该休息休息了,累坏了怎么办呢?师:你劝我劝大家劝,可朱徳同志就是不肯,有个同志想出了一个妙计,一一大伙儿以为生:(朱徳没了扁担就不会再去挑粮了)师:这个办法灵不灵?从哪个词语告诉我们出乎战士们的意料之外。生:(不料)朱徳做扁担师:过渡:战士们认为只要朱徳同志没有扁担了,就不能再挑粮食了,让红军战士们没 有料到的是,朱徳同志连夜在赶做扁担,夜那么深了,可他还在煤油灯下用力的劈,认真的削, 仔细的磨,花了很多精力,做了整整一个晚上,赶做了这样一根扁担,看到朱徳同志连夜赶做的 新扁担,战士们还忍心再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吗?生1:因为大家知道,他们藏了,朱徳还会再做,这样只会让他更累,战七们不忍心啊!
16、生2:而且扁担上写了 “朱徳记”三个字,大家就是藏也藏不住啊,大家是不忍心再藏,不 能再藏了。)师: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生:(齐读)不料,朱徳三个字。师:朱徳为什么要再扁担上写上“朱徳记”三个字呢?生:他怕别人再藏他的扁担生:如果别人藏了扁担,他很容易就能认出来。师小结:是呀,当时朱徳同志找不到自己的扁担了,自己动手,连夜做起了扁担。 第二 天一大早,挑粮的队伍岀发了,朱徳同志又岀现在队伍中间,岀示:大家见了越发(引读)生读:越发敬爱朱徳同志了师:“越发”你可以换成什么词?生:更加7、三次回读重点句。师: 你瞧,战士们劝说朱徳同志不要去挑粮了,可是,他还是出现在山路上,生读:他头上戴着斗笠师:当一个同志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他却连夜赶做了一根,第二天,朱徳同志又岀 现在挑粮的队伍了,生读:他头上戴着斗笠师:尽管路途遥远,山高路陡,肩上是满满的一担粮食,但是,朱徳同志依然笑容灿烂, 挑粮的劲头多大啊。生读:他头上戴着斗笠。师: 就这样,在朱徳同志的带领下,一批又一批的战士下山挑粮,一担又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内河污染管理办法
- 内部监查管理办法
- 军人如何管理办法
- 军工行业管理办法
- 农业信息管理办法
- 农开项目管理办法
- 农村保安管理办法
- 农村村路管理办法
- 农村食堂管理办法
- 农资配送管理办法
- 儿童糖尿病饮食
- 《中国边疆概论》课件
- 机车能耗量的计算-电力机车耗电量计算
-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四版)读写教程2(思政智慧版) 课件 Unit3 The young generation making a difference Section A
- 无人机组装调试与检修 第四章 固定翼无人机系统组装
- 中小学生牛奶配送项目投标方案
- 硝酸钾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 企业员工安全生产责任书模板
- 邦普SF305000A冷水机控制器
- GB/T 21449-2008水-乙二醇型难燃液压液
- GB/T 1819.2-2004锡精矿化学分析方法锡量的测定碘酸钾滴定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