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传统文化专题习题1111_第1页
化学与传统文化专题习题1111_第2页
化学与传统文化专题习题1111_第3页
化学与传统文化专题习题1111_第4页
化学与传统文化专题习题111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化学与传统文化专题习题1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本草经集注中写到“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硝石”指的是(b)A. Na2SO4B. KNO3C. Ca(NO 3)2D. KIO 32 .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中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 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 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所用的 法”是指(c)A.萃取B.渗析C.蒸储D.干储3 (2016?济宁一模)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 中记载药物“鼻冲水”,写道:“贮以玻璃瓶, 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力不减,气甚辛烈,触人脑,非有病不可嗅.虚

2、弱者忌之.宜 外用,勿服.”这里的“鼻冲水”是指(A )A氨水 B硝酸 C醋 D卤水4 .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A.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 ”,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8 .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C.熬胆矶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D.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5、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b)A.氨水B硝酸C .醋D .卤水6、 1856年

3、.英国传教士威康臣先生在译著格物探源中提到:“天地万物皆以六十四种元质配合而成,如金银铜铁养轻淡炭等皆是元质,皆由微渺而造”,“微渺”即现代之“原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1 . “元质”即现代之“元素”,现在人类发现的化学元素多于六十四种8 . “养、轻、淡”即“氧、氢、氮”三种元素,现代的元素命名更具科学性C.上文中提到的八种“元质”包括四种金属“元质”和四种非金属“元质”D. “微渺”因极其微小,故“微渺”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不可再分7、我国晋代炼丹家、医学家葛洪所著抱扑子一书中记载有“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 其中是红色的硫化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汞可与稀硫酸反

4、应生成氢气B.在空气中灼烧发生了分解反应C.水银在空气中继续加热又生成硫化汞D.水银温度计打碎时,立即用纸槽收集洒落的汞珠即可8、汉书中“高奴县有治水可燃”,沈括在梦溪笔谈对“治水”的使用 有“予知其烟可用,试扫其烟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此物必大行于世” 的描述,对上文进行的某些分析中正确的是(C)A “治水”的主要成分是油脂 B “治水”的主要成分是煤油C烟的主要成分是炭黑D烟的主要成分是石墨9 .中国丝绸有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古代染坊常用某种“碱剂”来精炼丝绸,该“碱剂”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盐,能促进蚕丝表层的丝胶蛋白杂质水解而除去,使丝绸颜色洁白、质感柔软、色泽光亮。这种“碱剂”可能是

5、 (c)A .食盐B.火碱C.草木灰D.胆矶10、早在古代,我国人民就积累了不少对化学物质变化的认识。例如,晋代炼丹家、医学 家葛洪所著抱朴子一书中记载有“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成丹砂”。这句话中的丹砂指的是HgSS下列关于这句话白说法正确的是(d)A.这个过程只涉及物理变化B.这个过程是可逆反应C.这个过程发生了复分解反应D.丹砂烧之成水银”过程中还可能产生 SO211 .根据所给的信息和标志,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BCD神农本草经记载,麻黄能“止咳逆上气”碳酸氢钠药片 产古代中国人已用麻该药是抗酸药,服用时看到有该标志的丢弃贴有该标志的物黄治疗咳嗽喝些醋能提高药效物,应远离并报警品是可回收

6、物12、东汉成书的«»有“石胆化铁为铜”的(石胆是硫酸铜).这一方法开创了人类文明史上湿法冶金的先河.其中涉及到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c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13、«»说:“水银铭化(加热)还复为丹.”黄帝九鼎神丹经中的“柔丹” “伏丹”都是在土釜中加热 Hg制得的.这里的“丹”是指(d ) A.氯化物B.合金C.硫化物D.氧 化物14、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关于KNO3的古代文献,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a)目的 古代文献说明A使用“凡研消(KNO)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散火

7、生,祸不可测”KNO能自燃-天工开物B性质“(火药)乃焰消(KNQ、硫磺、山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铜 利用KNQ的诸药者”-本草纲目氧化性C 鉴别 区分硝石(KN。和朴消(N32SQ): “以火烧之,紫青烟起, 利用焰色反 乃真硝石也”-本草经集注应D 提纯 “(KNO)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溶解、蒸发、煎炼而成”-开宝本草结晶15、集注:“鸡屎矶(碱式硫酸铜或碱式碳酸铜)不入药用,惟堪镀作,以合熟铜;投苦酒(醋)中,涂铁皆作铜色,外虽铜色,内质不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鸡屎矶中含有极性共价键 B.铜盐溶液可与铁发生置换反应C.碱式碳酸铜不稳定,受热易分解D.鸡屎矶投

8、苦酒中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16、 新修本草是我国古代中药学著作之一,记载药物844 种,其中有关于“青矾”的描述为:“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王留璃烧之赤色” 据此推测,“青 矶”的主要成分为(b) ACuSO4 5H2O B FeSO4 7H2O C KAl(SO4)2 12H2O D Fe2(SO4)3- 9H2O选择题之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文明古国,智慧人民,灿烂文化。古代的陶瓷文化、冶金文化、古代的本草医药和炼丹术、古代的酿酒制醋、 四大发明等等构成了我国丰富的古代化学史。根据“在高 考命题中, 要高度重视传统文化对于立德树人的独特功能,弘扬和考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现高考为国

9、选材的重大使命。各学科在试题中都要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所体现”(教育 部考试中心主任姜 钢)。1 .我国晋朝傅玄的傅鹑飙集太子少傅箴中写道:“夫金木无常,方因应行, 亦有隐括,习与性形。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里的“朱”指的是 ( C) A Fe3O4B CuOC HgSD CuS2新修本草是我国古代中药学著作之一,记载药物844 种, 其中有关于“青矾”的描述为: “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璃璃烧之赤色”据此推测,“青研”的主要成分为(D) A. CuSO4 5H2cB. Fe2(SO4)3 9H2OC. KAl(SO4)2 12H2OD FeSO4 7H2O5 战国所著周礼 中记载沿海

10、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 ,并把这种灰称为“蜃”。蔡伦改进的造纸术,第一步沤浸树皮脱胶的碱液可用“蜃”溶于水制得。 “蜃”的主要成分是 (A)A CaOB NaHCO3C SiO2 D CaCO36 .后汉书郡国志中记载:“石出泉水其水有肥,燃之极明,不可食,县人谓之石漆。”酉阳杂俎一书:“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上如漆,采以膏车及燃灯极明。”这 里的“石漆” “石脂水”是指(c) A .油脂B,油漆 C.石油D.甘油8.明代天工开物记载锌冶炼:“每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 逐层用煤炭饼 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煨红,冷定毁罐取出,即倭铅也”(注: 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锌

11、 ) 。 结合你所学的金属冶炼的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B) A .倭铅是指金属锌和铅的混合物 B .该冶炼锌的方法属于热还原法C.主要的还原剂是煤炭中的 C D.冶炼Zn的反应总方程式为:ZnO+C5温 Zn+COT10. 古代炼丹家将丹鼎类比为自然界,整个丹炉在炼丹家看来就是一个缩小的“宇宙”。用 来炼制丹药的仪器,即我们今天所讲的反应器,按加热方式和温 度高低不同、操作方式 不同而有不同种类,鼎是其中广泛使用的一类。初唐至 盛唐的灵砂七返论有以下描 述:“鼎者有五:一曰金鼎、二曰银鼎、三曰 铜鼎、四曰铁鼎、五曰土鼎",以下物质可作为“土鼎”的主要成分的是(C)A.碱金属的硝

12、酸盐B.碱金属的碳酸盐C.碱土金属的硅酸盐D.钱盐11 .唐朝刘禹锡的浪淘沙有“日照澄州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 是沙中浪底来。”的描述,以下理解错误的是:(c) A.该过程利用的原理与分液类似B.沙子的主要成分是SiO2 C.该过程涉及化学变化D.该 过程得到的物质在自然界能稳定存在三、通过 判断作出选择12 .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 与下列分离方法类似的是(B) A.苯甲酸的重结晶B.从碘水中提取碘C.分离乙醇和二甲醴D.分离沙子和氯化钠溶液13 .明代本草纲目记载了民间酿酒的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 烧酒复烧二次,价值

13、数倍也”,这里用到的方法可用于分离 (a) A.丙烯 酸甲酯和甲醇B,对硝基甲苯和含硝酸的水层 C.硝酸钾和氯化钠D.氯化俊和碳酸俊参考答案:CDB BACB B CCCBA化学与中国传统文化10.战国所著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并把这种灰称为“蜃”。蔡伦改进的造纸术,第一步讴浸树皮脱胶的碱液可用“蜃”溶于水制得。“蜃”的主要成分是(a )A . CaOB . NaHCO 3 C . Ca(OH) 2 D. CaCO 316.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我国古代的人民在那时候就已经广泛应用了相 关的化学知识,古化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关于古

14、代化学的应用和记载,对其说明不合理白是(b )A.本草纲目中记载“(火药)乃焰消(KNO)、硫磺、杉木炭所合,以烽燧铳机诸药者”,这是利用了 “ KNO的氧化性”B.李白有诗云“日照香炉生紫烟”,这是描写“碘的升华”C.本草经集注中记载了区分硝石(KNO)和朴消(N&SQ)的方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这是利用了 “焰色反应”。D.我国古代人民常用明矶水除去铜器上的铜锈Cu2(OH)2COD 提纯 “(KNO3)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溶解、蒸发、结晶乃煎炼而成”-开宝本草18 .已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它是由硫磺、木炭粉和硝石组成;油条中 铝含

15、量超标十分普遍,是影响人们健康的食品安全隐患。油条无铝配方由碳酸氢钠(小苏打)和臭 粉组成。下列关于硝石和臭粉的成份组合正确的是(a )A. KNO 3、NH 4HCO 3B . KNO 3、Na2CO3C. HNO 3、(NH 4)2CO3D . NH 4NO3、Na2CO319 .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诗词分析不正确的是(a )A.李自诗句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紫烟"指 香炉”中碘升华的现象B.刘禹锡诗句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金性质稳定,可通过物理方法得 到C.王安石诗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

16、竹的燃放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曹植诗句 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这里的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20 .我国古文献中记载了大量化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A.近代葛洪的抱朴子记载了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成丹砂 ”,是指加热时丹砂(HgS)熔融成液态,冷却时重新结晶为HgS晶体B.明朝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 KNO 3)的描述如下:“(火药)乃焰硝、硫磺、杉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铳机诸药者 ”,利用了 KNO3的氧化性C.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对膏液”的描述为 草木之实,其中蕴藏膏液,而不能自流、假媒水火,凭藉木石,而后倾注而出焉。”这里的 膏液”的主要成分为油脂D.清

17、初泉州府志物产条记载:初,人不知盖泥法,元时南安有黄长者为宅煮糖,宅垣忽坏,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该段文字记载了蔗糖的分离提纯采用了黄泥来吸附红糖中的色素21 .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明史,下列发明创造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d )A.用胆矶炼铜B.用铁矿石炼铁C.烧结粘土制陶瓷D.打磨磁石制指南针22 .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记载的炼锡方法基本上就是现代用的碳还原法,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nO2 + 2C = Sn + 2COT中,作还原剂的是(d )A. SnO2 B. CO C. Sn D. C23 .下列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c )A.古代用铜矿石、锡矿石冶炼铸造青铜器B.出

18、土后的青铜器大多数已受到锈蚀C.古代用明矶溶液清除青铜镜表面的锈斑D.现代用双氧水去除青铜器上有害的CuC24 .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c )冶炼25 .下列变化过程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b )鞭炮和烟火的燃放司母戊鼎表面出现铜绿26.根据所给的信息和标志,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BCD神农本草经记载, 麻黄能止咳逆上气”碳酸氢钠药片0古代中国人已用 麻黄治疗咳嗽该药是抗酸药,服用 时喝些醋能提高药效看到有该标志的丢弃 物,应远离并报警贴有该标志的物品 是可回收物27 .英文Chian”又指 瓷器”,反映西方人把中国作为瓷器故乡”,优美的陶瓷制品是中国对

19、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早在一万多年前中国就制得了陶器,约6500年前烧制出了红陶,红陶是黏土经焙烧后制得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体现红陶的红色是氧化铁B.烧制红陶黏土只发生了氧化反应C.黏土经高温焙烧,强度硬度提高D.传统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28 .据天工开物记载,我国古代以炉甘石(主要成分是ZnCO 3)来升炼倭铅(即锌),其原理如图2。已知锌的熔点420C、沸点906C。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升炼倭铅过程包含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B.冶炼时锌变为蒸气在兜室冷凝为固体C.泥封”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得到的锌被氧化D.锌火”是锌蒸气和一氧化碳在空气的燃烧 29.中国炼丹家约在唐代或五代时期掌握了以炉甘石点化输石(即输 石金)的技艺:将炉 甘石(ZnCO 3)、赤铜矿(主要成分CU2O)和木炭粉混合加热至 800 c左右可制得与黄金相似的输石金。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输石金是黄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