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林丹和李宗伟后场技术运用的特点羽毛球_第1页
浅析林丹和李宗伟后场技术运用的特点羽毛球_第2页
浅析林丹和李宗伟后场技术运用的特点羽毛球_第3页
浅析林丹和李宗伟后场技术运用的特点羽毛球_第4页
浅析林丹和李宗伟后场技术运用的特点羽毛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浅析林丹和李宗伟后场技术运用的特点 -以2012年伦敦奥运会和2013年广州羽毛球世锦赛为例 体育科学学院 专业:体育教育(国家人才培养基地) 学号: 111012010064 姓名:张陈文 指导教师:高耀华 【摘要】:本文运用录像统计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对2012年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决赛和2013年羽毛球世锦赛男子单打决赛中林丹和李宗伟后场技术运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得出结论:林丹和李宗伟在后场直接突击杀球进攻不多,多采用拉吊配合杀球进攻;在后场采取突击杀球进攻,林丹要多于李宗伟;在后场运用劈球与平高求、杀球、吊球相配合进攻很少;在被动情况下,回高远球质量往往不佳

2、.在次基础上,提出个人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羽毛球 单打 后场技术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allow xi lin dan andlee backcourt technology_in the 2012 london olympic games and the 2013 guangzhou badminton world championships as an example 【abstract】this article utilizes the video recording method of average, the literature materia

3、l law, the mathematical method of average, the comparison analytic method, the olympic games badminton men's singles finals and in 2013 in the badminton international championship men's singles finals lindane and li zong the great wings technology carries o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the

4、research to 2012 using the situation. draws the conclusion: lindane and li zong directly attacks great in the wings smashes a ball the attack not to be many, uses pulls hangs coordinates to smash a ball the attack; adopts in the wings attacks smashes a ball the attack, lindane must be more than li z

5、ongwei; divides the ball and even gao qiu in the wings utilization, smashes a ball, the drop ball coordinates to attack very few; in the passive situation, returns to the lofty ball quality not to be often good. in the inferior foundation, puts forward individual several proposals.【keyword】 singles

6、badminton backcourt technology1. 前言 在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中,上演了一场林李大战,最终林丹凭借着出色的发挥蝉联冠军。在2013年的广州羽毛球世界锦标赛中,又一次迎来了人们期盼已久的林李巅峰对决,最后,李宗伟因伤而退出比赛,林丹又一次获得了冠军。回顾2006年,二十一分制比赛规则开始实行,这对羽毛球比赛中的技战术,特别是对单打技战术的发展带来了新一轮的巨变,主要体现在:比赛时间的缩短、对抗性的增强,强调进攻和加快比赛节奏,使比赛具有可控性;发球和接发球强攻趋势得到强化;后场采用先下压控制打法得以凸显,对运动员的接发球技术、前场技术、平抽挡技术和后场技术的运用

7、提出更高的要求1。 羽毛球运动主要包括技术和战术两个部分。羽毛球技术分为握拍技术,发球与接发球技术和击球技术,击球技术分为前场技术,中场技术和后场技术。前场技术包括搓球、推求、勾对角、扑球、挑球等技术;中场技术有接杀球和腾空抽杀球;后场技术有高远球、平高求、吊球、杀球和劈球,每种技术均可分为直线和斜线两种路线5。后场技术作为当代羽毛球技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后场技术具有击球力量大、发力大等特点,技术动作跟前场相比较而言略显得粗大一些,后场技术的应用得当与否,对于取得比赛胜利是至关重要的2。目前,有关羽毛球技战术的研究基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技术特点、各项技术的力学分析、各项技术的生物学分析、对高

8、水平运动员的技战术特点分析及比赛中的技战术运用等3.许世云、朱红军在羽毛球击球技术内涵和要点的分析中指出,羽毛球击球技术是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也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4.在比赛中,技术和战术是相辅相成的, 技术是战术得以应用的前提和基础,战术的应用是为了最大限度的限制对手的技术水平的发挥,运动员只有把个人技术和灵活多变的战术相结合,才能在比赛中发挥出一流的水平3. 根据所阅读的文献资料中得出,以往多是对国内外优秀运动员后场的正反手技术或是单个后场技术进行研究.而对在比赛中后场五个技术(高远球、平高球、吊球、杀球、劈球)的综合运用的研究甚少。本文主要是对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和2013年广州羽毛球世

9、锦赛中,林丹和李宗伟后场五项技术运用次数情况,来研究和分析他们后场技术运用特点,这对于我们了解当今世界一流羽毛球男单运动员后场技术运用特点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的数据采集主要通过录像统计林丹和李宗伟在两次比赛中后场技术的应用情况,然后经过数理统计和比较分析他们两人的后场技术使用的情况,探讨林丹和李宗伟的后场技术运用的个人特点. 2 研究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 林丹和李宗伟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和2013年广州羽毛球世锦赛男子单打的中后场技术的运用.2.2 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通过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中文期刊数据库,查阅了羽毛球相关论文20篇,同时阅读了两本相关的书籍,

10、分别是羽毛球运动理论与实践、羽毛球实战技巧,为论文的撰写提供了重要帮助.2.2.2录像统计法在数据收集和统计过程中,为了保证统计数据的合理性以及避免数据统计的主观性,由三名羽毛球专项的学生和作者本人进行数据统计,以保证数据统计的有效性和合理性.2.2.3数理统计 数据的统计是对林丹和李宗伟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冠军争夺赛和2013年广州羽毛球世锦赛男子单打冠军争夺赛的两场比赛,共6局.通过比赛视频的观看,完成了数据的收集和统计,计算出个后场技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率. 某种后场技术的使用率=某种技术的使用次数所有后场技术的使用次数×100 每局平均次数=某技术的使用次数局数

11、 2.2.4比较分析法第一,对林丹和李宗伟的两场比赛中后场各项技术运用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和比较分析;第二,对两场比赛中各项技术的运用情况进行比较分析3 研究结果与分析3.1林丹和李宗伟在两场比赛中的后场五项技术(高远球、平高球、吊球、杀球、劈球)运用情况进行研究与分析3.1.1林丹和李宗伟在两场比赛中的后场高远球技术运用情况的研究与分析表1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中后场高远球技术应用情况,表2为2013年羽毛球世锦赛男单决赛中的后场高远球技术运用情况 表1 2012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后场高远球技术运用情况人名 高远球次数每局平均次数 占所有后场技术中的比例林丹 6 2 4.2

12、李宗伟 10 3.3 6 表2 2013年广州羽毛球世锦赛男单决赛后场高远球技术运用情况 人名 高远球次数每局平均次数在所有后场技术中的比例 林丹 5 1.67 2.3李宗伟 11 3.67 4.6由表1和表2的数据可以得出在这两场比赛中,林丹和李宗伟后场高远球运用的比较少.在 2012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中林丹和李宗伟共打了三局。林丹高远球次数只运用了6次,每局平均数2次,占后场总技术4.2;李宗伟比林丹稍多一点,高远球次数运用了10次,每局平均数3.3次,占后场总技术6。在2013年广州羽毛球世锦赛男单决赛中林丹和李宗伟依旧打了三局.林丹高远球次数运用了5次,每局平均数1.67次,占

13、后场总技术2.3;李宗伟高远球次数运用了11次,每局平均数3.67次,占后场总技术4.6。后场高远球由于飞行弧度高,速度慢,所以只在被动的情况下运用,目的是争取回位时间,以便过渡和调整击球位置.对于林丹和李宗伟而言,他们是当今羽坛最顶尖的两名运动员,在技术和身体素质都是一流的.在处理后场球时,他们是不会轻易给对方高远球,只有在被动的情况下,才给出高远球过度.从表1和表2的数据来看,在两次大赛中,李宗伟运用后场高原球的次数比林丹多,这表明在后场球处理的时候,李宗伟处于被动的局面多于林丹,后场高远球不到位的时候又往往造成给对方跃起重杀而失分. 3.1.2林丹和李宗伟在两场比赛中的后场平高球技术运用

14、情况的研究与分析表3和表4分别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和2013年广州羽毛球世锦赛男单决赛中的后场平高球技术运用情况 表3 2012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后场平高球技术运用情况 人名 平高球次数每局平均次数 占所有后场技术中的比例 林丹 19 6.3 13.2 李宗伟 361221.4 表4 2013年广州羽毛球世锦赛男单决赛后场平高球技术运用情况人名平高球次数每局平均次数占所有后场技术中的比林丹 75 25 34.4李宗伟7023.329.5 从表3的数据可以得出,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中,林丹在后场运用平高球技术比李宗伟来的少.在三局的比赛中,林丹平高球的次数

15、为19次,每局平均次数为6.3次,在所有后场技术中占到13.2,李宗伟在后场使用平高球的次数为36,每局平均次数为12次,占到后场技术的21.4,可以表明李宗伟把压林丹反手平高球作为一项重要的进攻技术.从表4的数据可以看出情况发生了变化,林丹在后场使用平高球的次数就多于李宗伟了,占所有后场技术中的比例也大于李宗伟.林丹平高球运用的次数为75次,每局平均次数为25次,占所有后场技术的比例为34.4.李宗伟在后场运用平高球的次数为70次,每局平均次数为23.3次,占到所有后场技的29.5. 平高球是一项高手位状态下运用的后场进攻技术,它的突击性强,出球速度快,具有较强的进攻性.从表3和表4的数据可

16、以反应林丹在2013年广州羽毛球世锦赛男单决赛中采用多拍拉吊,多用平高球压对方后场,逼迫对方前后跑动,从而消耗对方的体力,比赛的结果是李宗伟体力消耗过大而导致受伤退出比赛.从而,林丹赢得这场比赛.3.1.3林丹和李宗伟在两场比赛中的后场吊球技术运用情况的研究与分析表5和表6分别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和2013年广州羽毛球世锦赛男单决赛中的后场吊球技术运用情况 表5 2012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后场吊球技术运用情况人名吊球次数 每局平均次数占所有后场技术中的比例林丹 65 21.7 45.1李宗伟77 25.7 45.8表6 2013年广州羽毛球世锦赛男单决赛后场吊球技术运用

17、情 人名吊球次数每局平均次数占所有后场技术中的比例林丹71 23.732.6李宗伟90 3038 从表5的数据来看,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中,林丹和李宗伟在后场技术的运用主要是以吊球为主.林丹运用的吊球次数为65次,每局平均次数为21.7次,占到所有后场技术的45.1.李宗伟运用的吊球次数为77次,每局平均数为25.7次,在所有后场技术的比例是45.8.表6的数据来看,林丹运用的吊球次数是71次,每局平均次数是23.7,占到所有后场技术的32.6.李宗伟运用的吊球次数为90次,每局平均是30次,占到所有后场技术的38. 吊球是后场区域端线附近胡球,回击到对方前场区域紧靠边线两角的

18、近网小球.吊球是后场的一项主要进攻技术.从表5和表6的数据可以说明在2013年广州羽毛球世锦赛男单决赛中,两位运动员在后场使用吊球技术的次数要多于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中运用的次数,但是,在占到后场所有技术的比例却是小于2012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中的比例.这表明,在2013年广州羽毛球世锦赛男单决赛中,两位选手多采用压对方后场的打法.3.1.4林丹和李宗伟在两场比赛中的后场杀球技术运用的研究与分析表7和表8分别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和2013年广州羽毛球世锦赛男单决赛中的后场杀球技术运用情况 表7 2012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后场杀球技术运用情况人名

19、杀球次数每局平均次数占所有后场技术中的比例林丹 49 16.3 34李宗伟 3812.722.6 表8 2013年广州羽毛球世锦赛男单决赛后场杀球技术运用情况人名 杀球次数每局平均次数占所有后场技术中的比例林丹61 20.328李宗伟 54 18 22.8 表7的数据可以读出林丹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中,后场杀球的次数比李宗伟多,杀球次数是49次,每局平均是16.3次,占所有后场技术的34,所以后场杀球是林丹的一项重要进攻技术,这正是林丹打法的重要体现.李宗伟后场杀球的次数是38次,每局平均为12.7次,占所有后场技术的22.6,这说明李宗伟的进攻能力也相当强。表8的数据可以表明

20、林丹在2013年广州羽毛球世锦赛男单决赛中,后场杀球技术的比例还是要高于李宗伟。这两张表格说明了,林丹在后场杀球技术应用比李宗伟来的多,能力也比李宗伟强。 杀球是采用高手位击球.杀球的力量大,速度快,威力也最大,是进攻得分的重要手段.从表7和表8可以看出林丹在后场使用杀球技术比李宗伟多,在占所有后场技术胡比例也比李宗伟高,这可以得出林丹进攻型的运动员.在2013年广州羽毛球世锦赛男单决赛中,平均每局在处理后场球时都有一个杀球.在而李宗伟是通过吊球来调动对手,从而抓住对方的空挡采取杀球.3.1.5林丹和李宗伟在两场比赛中的后场劈球技术运用的研究与分析表9和表10分别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

21、单决赛和2013年广州羽毛球世锦赛男单决赛中的后场劈球技术运用情况 表9 2012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后场劈球技术运用情况人名劈球次数每局平均次数占所有后场技术中的比例林丹5 1.67 3.5李宗伟7 2.34.2 表10 2013广州年羽毛球世锦赛男单决赛后场劈球技术运用情况人名 劈球次数每局平均次数占所有后场技术中的比例林丹6 2 2.7李宗伟12 45.1 从表9和表10可以看出,在这两场比赛中,林丹和李宗伟在后场用劈球的技术比较少.从表9中,林丹运用劈球技术运用为5次,每局平均为1.67次,在所有后场技术中中的比例为3.5.李宗伟劈球技术运用是7次,每局平均是2.3次,占到所有后

22、场技术的比例为4.2.从表10的数据可以看出,林丹运用劈球技术的次数是6次,每局平均是2次,占到所有后场技术的比例是2.7.李宗伟运用劈球是12次,每局平均是4次,在所有后场技术中的比例是5.1.总的来看李宗伟使用劈球技术次数比林丹来的多,占所有后场技术的比例也比林丹高.尤其是在2013年羽毛球世锦赛男单决赛中. 劈球是一项介于吊球和杀球技术之间的后场进攻技术,采用高手位击球.劈球是以吊球的动作、杀球的力量并以斜拍面击球,所以速度快且落点一般比较刁钻,是后场灵活多变、威力强大的进攻技术.劈球技术的使用要和平高球、吊球、杀球配合运用,才能收到最佳效果.从上两个表的数据可以得出林丹和李宗伟的劈球技

23、术运用次数可以提高. 尤其是林丹,在后场运用杀球次数多于李宗伟的情况下,配合劈球可以得到更多的进攻机会.3.2林丹和李宗伟在两场比赛中的后场技术运用的研究与分析表11和表12分别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和2013年广州羽毛球世锦赛男单决赛中的后场所有技术运用情况 表11 2012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后场所有技术运用情况 人名高远球占百分比平高球占百分比吊球占百分比杀球占百分比劈球占百分比合计林丹64.2 1913.26545.1493453.5144100李宗伟1063621.47745.83822.674.2168100 表12 2013年广州羽毛球世锦赛男单决赛后场所有技

24、术运用情况人名 高远球占百分比平高球占百分比吊球占百分比杀球占百分比劈球占百分合计林丹 52.37534.47132.6612862.7218100李宗伟李宗伟7029.590385422.8125.1237100 林丹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中采用的是以吊球和杀球为主,吊球和杀球分别占到后场技术的45.1与34,平高求为13.2,这三项技术总的为92.3.而在2013年广州羽毛球世锦赛男单决赛中吊球和杀球分别占到后场技术的32.6与28,占比例最高的是平高球34.4,三项技术总的为95,这可以说明林丹在这场胡比赛中,以平高求和吊球前后调动李宗伟,消耗对方的体力,然后在配合大力杀球

25、.比赛的结果证明林丹的这种打法是合理的.世锦赛的时间安排比较紧凑,李宗伟就在前一晚和杜鹏宇苦战三局,消耗了大量体力,所以在林丹这样打法下,李宗伟最终因过度疲劳而受伤退出比赛.在这两场的比赛中,李宗伟运用这三项技术分别为89.8和90.3,基本不变.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中吊球、平高求、杀球分别是45.8、21.4、22.6,而在2013年广州羽毛球世锦赛男单决赛中的分别是38、29.5、22. 8.在这两场比赛中李宗伟的杀球比例无变化.由于林丹一直采取压后场的打法,所以李宗运用吊球技术的比例有所下降,进而采用平高球反压林丹后场,平高球运用比例上升。另外,在这两场的比赛中,林丹和李宗伟运用高远球和劈球技术的比例很小.总的来说,李宗伟使用后场高远球的次数要多余林丹.高远球属于被动情况下的过渡球,从上两个表可以说明李宗伟在场上的被动情况的次数要多余林丹.在劈球的使用次数上,李宗伟要多于林丹,对林丹的几次突击收到比较好的效果.从两次的比赛中羽毛球男子单打后场技术运用的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两位运动员都是拉吊突击型打法.但是两名运动员又有具体的特点.林丹在拉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