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提高班练习_第1页
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提高班练习_第2页
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提高班练习_第3页
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提高班练习_第4页
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提高班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提高班练习班级:_ 姓名:_1. 日积月累。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_,_。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_,_?_,_!1把诗句补充完整。2联系诗句解释下列词语。布:_徒:_3比喻时间一去不复返的诗句是:_4这首诗告诉我们:_2.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练习。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1春夜喜雨题目中的题眼是_(一个字)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填序号)a.诗人亲自耕作,种菜养花,因而喜爱春雨。b.“知时节”赋予了春雨人的生命和情感。c.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喜爱春雨之情。d.“花

2、重”中“重”读“chóng”。3在表现春雨细腻轻盈特点的诗句下画横线。4朗读这首诗适宜用_语气朗读。a.激昂 b.高亢 c.赞美 d.陶醉3. 默写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完成练习。_,_。_?_。_,_。_,_。1默写古诗。2理解词语。卜算子:_ 鲍浩然:_之:_  浙东:_欲:_   才:_始:_   若:_3这是一首_诗,第一句诗用了_的手法,第二、三句诗用了_的形式说明了行人将去的地方。下面几句借春表达了作者的_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_。4这首词王观起首用_比喻_,用_比喻_。然

3、后进行_问,“_”?然后回答:“_。”这是指_的地方。接着,作者感叹:_,_。最后,作者嘱咐_:_,_。5词的上片着重写_,起首两句,运用_,把_变成_,把_时所见_化为_。6“眉眼盈盈”四字有两层意思:一指_;二指_。4. 按要求做。望洞庭_湖光秋月两相和,遥望洞庭_,_无风镜未磨。白银盘里一青螺。1在题目下方的横线上写出诗的作者。2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把诗补充完整。湖光秋月两相和,遥望洞庭_,_无风镜未磨。白银盘里一青螺。3摘录诗中的一个比喻句,再写出:这句话把什么比喻成什么了?  _5. 填空并答题。独在异乡为异客,_。_ ,遍插茱萸少一人。1把诗句补充

4、完整。2解释带点的词语。独_异乡_3写出诗的前两句意思。_4填空。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全诗抒发了他_。6. 古诗阅读。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这首诗中写到了庭院、_、树、鸦、露珠和_等景物。2下面赏析不正确的是()a.前两句诗描写的是赏月的环境。b.诗句中没有“月”字,却暗含着月色,“地白”二字给人以澄静空明之感。c.“冷露无声湿桂花”写出了中秋之夜的繁华热闹场景。7. 阅读下面两首诗。江 南 春   山行杜牧 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停车

5、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1对两首诗歌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_)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b.“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朦胧的特点。c.在山行中,诗人以“枫叶”自比,表达了珍惜生命,老而弥坚的人生态度。d.杜牧笔下,无论春秋,大自然都充满了无限生机。所以即便是凌霜的枫叶也比早春二月的鲜花更加美丽,更加鲜艳。2对两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_)a.有诗人认为江南春中“千里”的“千”字实为 “十”字之误用,因为“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这是很有见地的。b.山行用一“生”字,形象地写出了白云初现,萦

6、绕山梁的情景,化静为动,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c.江南春以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江南细雨朦胧,春意盎然的特征,写得十分传神。d.两首诗都是写景抒怀之作,所写之景虽然不同,却都显得格调清新,充满诗情画意。8. 阅读春雪,感受韩愈笔下不同的景。春 雪唐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1“芳华”在诗句中指的是(   )a.草色 b.鲜花2“都”和“惊”分别写出了诗人内心的(_)和(_)之情。a失望 b焦急 c欣喜 d遗憾3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描绘的景象。_4这首诗用了_的修辞手法,我是从“_ ”和“ _”这两个字体会出来的,

7、这样写的好处是:_5“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的“_,_ ”有异曲同工之妙。9. 把诗句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_。_,只有敬亭山。1把古诗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他在敬亭山上看到了 _的景象。3古诗前两句中的“_”和“_”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寂的世界,抒发了诗人_、_的感情。古诗的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和_的相知之情 。4这首诗中诗人的心情应该是( )a.孤独 b.高兴 c.悲伤10.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清 明清明时节雨纷纷,_。_,牧童遥指杏花村。1把古诗补充完整。清明一

8、诗描写的是     (节日)时的景象。2这首诗中哪一句描写了清明时节的自然现象?_。3这首诗写出了清明时节人们(     )的情景。a.踏青时十分喜悦 b.扫墓时凄凉、忧伤 c.喝酒时逍遥阅读古诗,完成练习。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1这首诗的题目是_,作者是 _代的_。2“独”的意思是_,“倍”的意思是_ 。3“佳节”泛指亲人团聚的节日,在诗中指的是_, 是农历_这天。诗中提到的习俗有_和_。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

9、样的思想感情?(   )a.喜欢秋天。 b.思念亲人。11. 读一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练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1上阙描写的景物有   、 、   、   。2下面关于上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四句词写的是夏夜景物和词人感受,“惊”字写出词人在夏夜中的恐惧。b.凉爽的清风把蝉的鸣叫声也送了过来,以动衬静,有“鸟鸣山更幽”的意境。c.前两句词

10、描写的是夏日夜空晴朗,夜色的宁静、优美,令人神往。d.后两句中词人的关注点转移到了田野,由稻花香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收,表达出词人心头的喜悦。3“七八个”说明了_,“两三点”说明了_,这与上阕的清幽夜色以及有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4“忽见”的意思是_,从中可以看出诗人_。12. 阅读理解。1上图是一首刻在茶壶上的“循环回文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从诗中任何一个字起,顺读或逆读均可读成五言绝句,所以这是一首“循环回文诗”b.因为此诗文字排列成首尾连接的圆环状,看不出开头在哪,所以它是“循环回文诗”c.从“迷”字开始顺读,可得五绝一首:迷香雾流风,舞艳花落雪。

11、飞芳树幽红,雨淡霞薄月d.从“飞”字开始逆读,可得五绝一首:飞雪落花艳,舞风流雾香。迷月薄霞淡,雨红幽树芳2这首诗异常绝妙,正文虽只有20个字,却能够通过不同的读法,得到正读、逆读各_首五言绝句,共计_首诗。横线上填的数字是(   )。a.1  2 b.10  20 c.20  40 d.40  803请任意写出一首由此诗逆读所得的五言绝句。(上述例子除外)_4读了这首循环回文诗,你有什么感受?_13.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练习。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

12、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注释)娄山关:遵义市之北,四川与贵州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烈:猛烈,强劲。长空辽阔的天空。碎:细碎。咽:声音因阻塞而低沉。漫道:莫道。迈步:跨步、大踏步。从头越:从头再开始。1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_、雁群、_、_、_等景物,衬托出一种_的气氛。读着读着,我不禁想象出这样一幅画面:_2反复诵读“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红军战士_精神。3“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是说青山起伏,宛如_;夕阳鲜红,艳若_。我也能运用这样的方法描写景物,比如残月如_、绿草如_等。4诵读全词,我感受到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   )。a.喜悦&

13、#160;b.壮烈 c.悲凉 d.哀怨14.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出塞(其一)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唐王昌龄    唐卢纶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注释:但使:只要。  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平明:天刚亮的时候。白羽:指箭。 没:陷入。1请为加点的“将”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飞将(jing jiàng)   将军(jing jiàng)2诗中的“飞将”和“将军”指的是同一个人,他是(   )a.霍去病 b.李广 c.薛仁贵 d.卫青3请分别写出每首诗最后两句的诗意。出塞:_。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_。4王昌龄感叹“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与“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有什么联系?用自己的话写下来。_。5写一句你积累的边塞诗:_。15. 课内阅读。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