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帖】北大法律硕士最新复试经验总结及全攻略_第1页
【精华帖】北大法律硕士最新复试经验总结及全攻略_第2页
【精华帖】北大法律硕士最新复试经验总结及全攻略_第3页
【精华帖】北大法律硕士最新复试经验总结及全攻略_第4页
【精华帖】北大法律硕士最新复试经验总结及全攻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华帖】北大法律硕士最新复试经验总结及全攻略1总体策略先说复试的重要性吧,我初试370,第108名。复试86,第3。听力2.1,中上。总名次20。当初知道总名次的时候,我向法硕教务办公室连打了两个电话都不敢相信。复试的分数有多么的重要可见一斑。虽然北大给出了总成绩的计算公式(总成绩=初试/5 *70%+复试*30%+听力),但数字还不是很直观,看了我成绩就应该能够想象复试的比重是有多大。每年初试高分被刷的也是屡见不鲜。但是复试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很难,主要还是复习思路可能没有把握好。有的朋友考完感觉很好,但是成绩却不理想我猜也是因为如此。尤其是综合分析和论文,案例和题材都是浅显易懂而又和我们社会

2、息息相关的,如何用法律人的眼光来分析是关键。本人复试应该是案例和论文一共只扣了5分,但是自己觉得答题应该是切中了给分标准才得的高分。因为后来想想自己的论述的确存在不严谨和幼稚之处,可见老师对我们的要求并不高。毕竟我们还只是踏入法律的门,在那样的时间和环境下写出来一篇立意与论述俱佳的文章是很难的。关于字体,我的字不好看,但是自己注意考试的时候把字尽量写得不潦草,排列整齐,字间距和行间距都合适。(论文写到反面的时候还是歪了。)2 考试安排和题型上午3小时笔试a前30分钟,逻辑题 10道,9个单选1个填空(今年填空这题要写出来过程,不过因为时间几乎没有了,我只写出了用字母表示的极

3、为简单的过程,老师应该给我分了),每题3分,共30分。b 然后老师直接收逻辑题的答题卷,开始发后面的试卷,包括1个案例分析,字数无要求,可按800来答, 20分。1个论文,不少于2000字, 50分。一共2小时30分钟。综合分析给出一个简单的案例,让你分析其中的法律问题,你如何判决。论文给出关于一个社会热点事件很多很多材料,包括了足够的背景资料和各方观点。近些年的是没有任何论点的要求,完全需要自己从中选出论点。这部分的共同特点就是不局限于一国法律规定,从法理的角度作答。这点也是下面思路的切入点。下午30分钟听力(其实只有20多分钟考试,听力一结束就要交卷了,这时候

4、离考试结束至少还有5分钟,但是老师坚持要收卷子。往年不是这样,幸好自己位置靠后才涂完的答题卡。不知道以后什么样,考前最好问下老师,否则做前面的同学可要边听边涂答题卡了)a 听一个句子,选出同义句,共10个,每个0.1分。难度很大,语速快,选项设置也略复杂,有的看不完选项就下个了。答案完全不是简单的重复所听的内容。这部分还难在需要适应朗读人的语速语调,一上来5道题我就啥也没听清楚,所以需要提前做好适应的准备。今年这人的朗读完全不同于6级和托福的风格,就好像是个没有情感的极为冷淡的人= =b 10段对话,共10题,每个0.1分。难度不大,对话好把握。c 3段短文,共10题,每个0.1分。

5、跟托福差不多,个别问题设置的有难度。整体来说今年可能因为考研英语泄题了,听力难度加大。不像往年经验贴里说的那样,难度和6级差不多,今年绝对比老托福难。我只听懂了一半,然后蒙了一半。最后2.1,果然是rp起的作用。不过听力蒙也是有技巧的,我下面会讲到一些。3复习安排、方法和思路时间上,我是过完元宵节才开始看的。大概1个月左右吧。今年因为复试时间赶上两会了,应该是往后调了1个星期,比往年多了1周的复习时间。大家过完年就该调整状态准备复试了,感觉自己有过线的希望就要准备了,等出分再准备就稍微晚了一点。虽然不知道分数复习心里很没底,或许玩开了不想看书,总之为了北大,忍忍吧a听力:我先听的6级,后来觉得

6、语速不够快,就去转为听老托福。托福比起6级来几乎让人崩溃了,又快又难,不过比较适合今年听力的风格。托福最后我也大概是听一半蒙一半,所以嘛。蒙的技术就是在这里练出来的= = 但是对话部分,托福感情丰富,极为容易构建情景,而复试则比较冰冷。学会通过情景来蒙答案是一大技巧。大家多练练也很容易掌握。短文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说的主题。认真听第一段+阅读选项能帮上忙。然后听力不是阅读,不需要听懂每一句话,记住每一个细节。以听懂段落大意为目标就可以了。然后边听扫下选项,如果有细节题就注意下,选项是否听到过。需要说的还有一点就是一段短文的最后一个问题给的答题时间超短,我还没读完选项就下一个短文了。要知

7、道错过短文开头就无法快速把握短文主题。听力想在短时间提高的确不可能,但是连听带蒙还是能拿个不错的分数的。这需要坚持练习。对快速的英文朗读有感觉。b 逻辑题买本逻辑题的书,一本足够,能做完就可以了。我自己买的是清华mba分册那本,觉得一般,答案讲解的不是很详细,有个别错误。如果说论文是软实力,逻辑就是硬实力,要求比较单一,通过做题能够提高。逻辑错3个以内,分数应该就有保障了。需要说的是,大家买来书之后会看到前面有理论部分,这些比较抽象,内容也比较简单,当初可能不少人和我一开始一样草草地看了看就开始做题了。我30道题一般会错个10个左右,虽然题不断的做,有所提高,但最好情况也得错5个以上

8、。最后题几乎都快做完了,也快考试了,发现貌似也没多大的长进。然后我就重新看了前面的理论部分,而技巧就再于此。经过大量做题之后,再来看理论就发现了它的作用。题不过就是考的理论的内容,能够把理论应用到做题之中去,做题的速度加快,准确性也大大提高。再做模拟题的时候,我就只错2个了。另外,做逻辑题对读题要求很高,题干长,条件多,需要快速把握有效内容,并把它转化成理论中的符号语言,再用理论来解答。提高用理论解题的能力和技巧。例如,把题干中的条件转化为哪些是反对关系,哪些是下反对关系,哪些是矛盾关系,这就对解答诸如几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假)话这种题十分有效;把题干中的连续几个条件的充分必要关系用符号

9、语言表达出题干来,做以下哪项(不)符合题意的题也非常有效。最后强调下75道趣味题,往年很多经验贴都有提到,今年也有3个原题改编的。都是非常规题,这种题技巧性强,解答需要大量的时间,没法准备,就看看75吧。另外记答案是没用的,原题都改过。学学思路就好。如果复杂非常规题考场上没有思路,果断蒙个吧。今年有个猜生日的题,是75的改编题,试了一下没思路就立刻放弃了。而最后一题,记得思路,虽然没有时间了,用符号画出来的,不到2分钟就搞定了。75题中数学性强的可以不看,因为北大考的是逻辑能力。整体上来说,因为非常规题的存在,时间是不够用的,平时练下速度和准确度,该放弃的放弃,可以保证错3个以内。c 

10、;案例分析这种题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无从下手,因为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无论支持原告还是被告只要言之有理就行。我对于这种题的思路就是先凭感觉经验判断结果,然后据此找法理。这里说的法理指法律理性,用法律的价值来支持你的结论。那什么是法律的价值,一言难尽,法律的价值有公平和效率,成本和效益,社会稳定和推动改革等等,都是一些笼统而又对立的内涵。对于把握这些还是得看一些法律的著作和论文,复试时看了好多以往经验贴里提到过的书籍。我觉得最有用的要数大法官的智慧:美国联邦法院经典案例选。这本书里的案例几乎不具有任何直接拿来用的意义。因为都是涉及宪法的,跟复试的案例差别太大。但是大法官判词的思路完全可以拿来用。首

11、先就是要摆脱法条主义,就像大法官们一样,即使是存在相关法律,通过对法律的解释,法官赋予法条新的意义来支持他们的结论。法条不是结论,而是服务于结论的。其次找到案例争议何在。也许是某个权利界限的争议,也许是某个责任归责的争议。回答之前先明确,你要回答的是什么问题。学习下书中大法官是怎样分析争议的。大法官们的判例是具有指导意义的,能够对同类的案件起到范例作用。这点我们非常有必要学习,用法理来回答的案例题的一大作用就是,不仅解决了案例也解决了其他案件中的同类争议。因此从题干中抽出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争议可谓答好本题的关键。同理,同类的案例可以拿来做为论据。最后积累论据和论述,在看各种法律著作的时候记下你认

12、为有亮点的观点,即使只是一句或者半句。看看大法官们是如果精彩地论述他们的观点的。再强调下练笔,自己写一下往年的题目,在45分钟内写800字,锻炼下防止手生,眼高手低。复习的时候每天走路都在想怎么答往年的案例和论文,慢慢的思路就能打开了。d 论文论文分数是50分,想得一个大众的分数不太难。高分的话,还得在立意和结构上下点功夫。复习时我看了n多本书,除了苏力的书外用处都不是特别大。(苏力的法治及其本土资源制度是如何形成的,以及若干短篇的论文)倒不是其他人的书不好,而是苏力的书中的论文讲法理比较多。尤其是苏力论文的结构完全可以拿来用。我自己复试的时候就是模仿苏力论文的结构。模仿苏力并不是因

13、为他是北大法学院的前院长,而是这种结构很方便用来对付论文。容易引题,容易明确观点,容易让老师看清文章结构,容易收尾。苏力的文章结构大概是这样的:首先标题,事件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争议、领域从xx事件切入。题记,法谚、文学名句、网络流行语等等(题记就是论文立意的核心、精髓)。然后第一段,简单的讲述一下事件,说出其中的法律问题来引题。小标题一:事件发生原因。小标题二:事件涉及的法律问题是什么。小标题三:论点1。小标题四:继续论点。最后一个小标题:结论。文章结尾并且点题。今年的题考完后朋友说写成申论了,其实自己写的主要内容和她差不太多,但是毕竟这是考法律,如果不跟法律沾边还是要修饰一下,在立意和用词

14、上多多与法律相关。看过苏力文章印象最深的就是他能用浅显的语言说出深刻的法理。完全没有掉书袋,没有使用专业地让人一头雾水的名词和引用。对于法律知识有限的我们,苏力的文风也很适合学习,就是尽量简单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但是语言又不幼稚。还有就是要敢写,无论是与主流相反的观点,还是罕见的角度,只要能言之有法理,我认为都是可以的。我自己在答案例和论文时就把自己的观点都写了出来,虽然论述逻辑不够严谨,经不起推敲,但是就分数来看老师还是认同的。苏力的论文中经常有看似不是法律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其实不然,社会学,经济学甚至心理学中的内容,只要能够被用来立法、执法、司法,都是可以的。本来法律就不是一门脱离其他学科而

15、能够独立存在的。多角度的分析对于开拓思路很有好处,对于摆脱法条主义也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还是那句话,这是考的法律,多角度还是得和法律沾点边的,不沾边自个儿也把它说沾边了。练笔依然是十分必要的,光写思路提纲的话是无法体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2000字的实感。复试时我两部分的时间都按计划安排的刚刚好,能够轻松地规划好提纲再动笔。这样防止了立意差,逻辑混乱,没话说凑字数,以及太赶时间而使得字迹过于潦草。猜题的话我觉得不太必要,因为猜中的机会微乎其微。但是自己找个热点事件,练练思路还是很好的。我自己就把“活熊取胆”,“方寒之争”用来练习思路。想出了非常好的立意和论述,如果真是压到了得话应该能写出很棒的论文。

16、不过这都是用来练思路的,单靠猜题来准备论文可是很可能悲剧的。最后说一下一本许多经验贴里提到的书:论述题高分解密。我第一本看的书就是这个,但是个人认为内容用处不大,因为里面的专题都是很大的立意,而且涉及行政法的居多。总结往年的论文真题,可以发现复试还是涉及民法的居多。因为我们接触民法涉及的内容更多,即使是初入法律门还是能够说上几句的。行政法中的法理需要更专业的知识来理解,这不是北大复试所要求的。这本书模板化非常严重,论文都跟简答题一样,看多了反而僵化思路。给出的范文跟复试的思路,个人觉得差的比较远。可以选择性看看,但是以本书为模板来准备的论文,想拿高分应该比较困难。4 复试备考的个人感

17、受首先感谢各位写了经验贴的北大学长学姐,没有他们无私地分享经验,也不可能有这篇帖子。然后批评下某商业法硕论坛,一开始它建个了复试群,后来毫无说明就把没有参加其培训班的人给踢了。本来大家在那里交流地挺开心的,突然就被踢了。以至于好友都没来得及加,顿时失去了组织,无比气愤。本来还打算报名的,就果断不报了。我自己就建了个复试交流的群,因缘机巧下在群里结识了许多朋友,现在群里的朋友都顺利成了同学原来的复试群也成了我们的校友群。同时感谢群里的朋友支持我写经验帖,有写的不对的地方还请不吝指正。也希望这篇帖子能够帮助到今后的学弟学妹们。对于今年复试失利而有心再战朋友,衷心祝愿你们明年顺利。我就不留个人联系方

18、式了。如果有其他问题的话可以站内私信我。我会补充更新帖子的内容。ps:今天上面批评的论坛的管理员就踢人的事情道歉了,大家也都接受了。毕竟我们都曾在那里得到过帮助。附录:我的复试答题思路因为细节的内容记不太全了,我就简单说下思路吧。而且我的论述和修辞也没啥特别出彩的地方。我的字数案例800,论文1800-1900。1案例题干:一个知名禁烟运动者a要在某电视台做一期关于禁烟的节目。在录音棚里呢,主持人b就故意抽雪茄,然后把烟吐a身上。a则称b的“烟攻”是“蓄意攻击”,造成了其精神紧张和羞辱,并且告上法院。问题:(1)给“蓄意攻击”下定义(2)你认为b是不是“蓄意攻击”(3)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答:(

19、1)主观:故意,明知。客观:行为能够造成一定程度的物理或精神的伤害,如轻微伤,羞辱(2)不是。因为不能够达到一定程度。案例中b的行为必然无物理伤害,而精神伤害也达不到一定的程度。在一般人看来,只是被吐几口烟的话是不足以构成攻击程度的伤害的。(凭常理来看的,世界上数亿人遭受二手烟侵害呢)而a主观称自己受到羞辱不能成为判定标准,而应该采用客观标准。虽然a身份特殊,但正因为a的特殊性,其对烟的敏感性使其有夸大所受“烟攻”的倾向。所以b不是蓄意攻击(3)a. 重申判定标准应当以客观标准。如果以主观标准,则赋予法官过大的自由裁量权,不利于公平。    b. 微小的

20、法律产权不受法律保护。烟攻的伤害性太小,因此法律不保护。否则就会造成有限的司法资源浪费。    c. 引申为b的行为是言论自由。用烟攻来表达自己对禁烟的反对。同时举了两个论据,一个是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一书中的焚烧国旗案。联邦法院判定焚烧国旗是一种言论,而非亵渎国旗。另一个是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馒头”是文艺批评性言论的自由表达而非对陈凯歌的名誉侵权。具有攻击性的言论,如果不是严重侵害他人的权利,也应当予以保护。否则容易导致因为轻微攻击而造成的滥讼。综上所述,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2 论文给出了关于校车安全事件的新闻,中国政府赠与马其顿校

21、车后网民的反应,国务院要求法治办一个月内起草校车安全条例,校车安全条例制定时的民主立法(社会,法学家等各方参与),一位人大代表对条例的反对“不能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说明的中国的现状下无法适用条例)材料很多,很充足,无论点要求,2000字。今年的题目比较特别,是关于立法的,不像往年一样涉及到一个可以立案的案件。不好打开思路,也很容易写成申论。题目:一场校车事故引发的火速立法题记:立法易,执法难法谚第一段:引题,说说这事,然后发出疑问一个月内的立法质量如何?可行性如何?小标题:事故缘何而起?       根据材料总结了事故的必然性。中国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有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