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第第3讲讲大气环大气环境境234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1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垂直分层(a)5考点1考点2考点36考点1考点2考点3典例典例1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人造天体在升空的过程中,途经大气层的温度变化为()A.减增B.增减C.减增减增 D.增减增减(2)人类排放的氟氯烃会破坏图中臭氧所在层的是()A.层B.层C.层D.三层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1)题,结合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规律可知,大气层的温度变化为先减再增再减再增,故选C项。第(2)题,人类排放的氟氯烃,能破坏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图中层为平流层。 答案解析关闭(1)C(2)B7考点1考点2考点32.大气对
2、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b)(1)表现形式:选择性吸收、散射和反射。选择性吸收:对流层大气中的CO2、水汽、云和浮尘,可直接吸收相当数量的红外光;平流层大气中的臭氧能大量吸收紫外光。选择性散射:微尘、空气分子能散射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便是大气散射的结果。反射:水汽、云和浮尘等可阻挡、反射和吸收一部分可见光,绝大部分可见光能够直接到达地面。(2)削弱强度:对流层大气基本上不能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8考点1考点2考点3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b)(1)保温作用的图示9考点1考点2考点3过程:地面增温过程,地面吸收透过大气的太阳辐射升温。过程:大气增温过程,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过程
3、:大气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使地面增温。(2)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增温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大气升温大气吸收10考点1考点2考点3(1)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太阳是大气的根本热源。(2)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大气辐射、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3)大气逆辐射并非只在晚上存在,白天也存在,并且白天辐射比晚上更强。大气逆辐射最强时为大气温度最高时,即午后两小时左右,并不是在夜晚。(4)特别注意当二氧化碳增多时所有环节的变化,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宇宙外的太阳辐射不变。(5)由于太阳辐射随太阳高度发生日变化,因此地面温度也具
4、有日变化,在传递过程中易导致地面温度比大气温度低的现象,产生逆温,最严重时为黎明前。逆温不利于大气对流运动,可能加剧大气污染。11考点1考点2考点34.影响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b)影响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下垫面因素和气象因素等。(1)纬度因素:纬度不同,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不同,穿过的大气路径不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不同。因此太阳辐射强度从低纬向高纬递减。(2)下垫面因素:下垫面的状况不同,吸收和反射的太阳辐射比例也不同。这就使世界各地地面辐射的变化,并不完全与纬度的变化相一致。一般新雪的反射率高,而海洋的(平均)反射率较低。如南极极端低温的产生就与南极
5、冰雪的强反射率有关。(3)其他因素:其中气象因素的影响最大。如同纬度地区,晴天越多的地方,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就越少,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就越多。12考点1考点2考点3典例典例2(2016黑龙江大庆质检)读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当前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大量温室气体会导致()A.减少B.增加C.增加D.减少(2)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是因为()A.白天地面吸收强,夜晚弱B.白天反射作用强,夜晚弱C.白天大气辐射强,夜晚弱D.白天太阳辐射强,夜晚弱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1)题,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主要吸收长波辐射,使增加,减少。第(2)题,昼夜温差大,说明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6、多,即大气削弱作用弱;晚上散失的地面辐射多,即大气逆辐射弱。 答案解析关闭(1)B(2)D13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1.热力环流原理及图示(c)(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图示14考点1考点2考点3其过程可归纳为: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上升或下降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热力环流(2)热力环流的形成实例海陆风。15考点1考点2考点3山谷风。 16考点1考点2考点3城市“热岛效应”。热岛环流的形成:气流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2.水平气压梯度力(a)气压梯度力就是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是使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
7、原因。17考点1考点2考点33.风的形成过程(b) 18考点1考点2考点3(1)三种力的不同特点。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运动的原动力,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速。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在风速相同的情况下其随纬度降低而减小。摩擦力:与风向相反,既影响风速,也影响风向。近地面最显著,高度愈高,作用愈弱,高空忽略不计。(2)近地面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愈大;反之,则夹角愈小。(3)风向与所在半球位置及气压分布有密切关系。无论高空还是近地面,风的来向为高压一侧的方向;北半球风向向右偏,南半球风向向左偏。19考点1考点2考点3典例典例3(2016浙江绍兴一中高一期中)下图
8、为北半球某地区的热力环流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若处的气压分别为P1、P2、P3、P4,则()A.P1P2B.P2P4(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M处气温较N处高B.环流方向为逆时针C.气流a自东向西运动D.d处盛行上升气流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1)题,根据热力环流对等压线的影响,高压向高处凸,低压向低处凹,海拔低处的压强比海拔高处的高的规律,可得P1P2P3P4。故选D项。第(2)题,根据等压线与压强的关系,M处近地面为高压,气温低,气流作下沉运动;N处气压低,气温高,气流作上升运动。近地面气流由M处向N处运动,因此环流方向为逆时针。故选B项。 答案解析关闭(1)D(2)B2
9、0考点1考点2考点34.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图示(c)(1)三圈环流的空间分布及图示21考点1考点2考点322考点1考点2考点3(2)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及图示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23考点1考点2考点3典例典例4下图为以南极点为中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4考点1考点2考点3(1)图1中C所表示的气压带是()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2)图2中箭头能正确表示图1中D风带风向的是()A. B.C. D.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1)题,C位
10、于60S70S,为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第(2)题,结合D风带所处的纬度位置知其为南半球西风带,其风向为西北风。 答案解析关闭(1)C(2)B25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风带移动及海陆分布对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影响(b)(1)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根据7个气压带所分布的大致纬度位置,理解各自的成因、气流运动和对气候的影响。具体如下表所示。26考点1考点2考点327考点1考点2考点3根据6个风带所处的位置,理解各风带风向产生偏向的原因和对气候的影响。具体如下表所示。28考点1考点2考点3(2)气压带、风带移动对地中海气候的影响地中海气候的分布:在南北纬30
11、40大陆西岸,最典型的分布区是地中海沿岸。成因和气候特点:夏季因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位于回归线附近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北移控制该区域,天气晴朗,气候炎热干燥。冬季因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西风带向南移控制该区域,西风带来丰富降水,气候温和多雨。(以北半球为例)(3)海陆分布对季风气候的影响成因: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快于海洋。29考点1考点2考点3图示: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 30考点1考点2考点3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表现:南半球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因为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31考点1考点2考点3(4
12、)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 典型地区:亚洲东部和南部。 32考点1考点2考点3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 33考点1考点2考点3典例典例5下图为亚洲东部和南部某月气压与风向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有关该图表示的时间,以及M点的风向,说法正确的是()A.1月、西北风B.7月、西北风C.1月、东南风D.7月、东南风(2)M地季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地形的影响D.沿海洋流运动的影响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1)题,由图可知,亚欧大陆上形成高压,气温低,为冬季(1月份)。此时M点吹西北风。故选A项。第(2)题,M地位于东亚,其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
13、是太平洋与亚欧大陆之间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故选B项。 答案解析关闭(1)A(2)B34考点1考点2考点32.太阳辐射制约下的气温特点(b)(1)太阳辐射周期变化影响气温的时间分布南北半球热量分布不均,导致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根据最热月或最冷月以及气温曲线的形态可以确定南北半球。35考点1考点2考点3(2)太阳辐射影响气温的空间分布 36考点1考点2考点33.大气环流控制下的降水特点(b)从全球来看,大气环流实现了高低纬之间、海陆之间的水热交换,是全球各地天气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是影响降水的决定因素。大气环流分为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不同的气流运动方向决定不同的降水特点。(1)三圈环流控制下的降水
14、特点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的降水特点。在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降水较稳定,季节变化小,分析如下。37考点1考点2考点338考点1考点2考点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对降水的影响。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降水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具体分析如下。39考点1考点2考点3(2)季风环流控制下的降水特点季风环流形成的季风气候: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多。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成因(b)(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特点及成因分析的图解40考点1考点2考点3(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成因总结 41考点1考点2考点342考点1考点2考点343考点1考点2考
15、点3(3)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纬度因素:纬度影响太阳辐射,是影响地表气温的最基本因素。大气环流因素:分季风环流和三圈环流,主要影响降水。下垫面因素:分下垫面物质性质和海拔,主要包括海陆、地形和洋流等,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同纬度陆地夏季气温比海洋高,冬季比海洋低;内陆降水少。同纬度海洋冬季气温比陆地高,夏季比陆地低;近海一般降水多;暖流经过地区,气温较高,降水较多;寒流经过地区,气温较低,降水较少等。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使全球气候变暖。另外,人类植树造林、修建水库也可调节局部气候。44考点1考点2考点3典例典例620164浙江学考,26(3)(4)读欧洲西部部分区域略图(图1)及图中地的气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职校考模拟试题及答案
- 公益基金会合作协议范本新5篇
- 高二会考模拟试题及答案
- 高中联合模拟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临床检验医学实验室技能操作考察卷答案及解析
- 自如管家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核医学诊断学综合理论测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产科新生儿窒息处理技巧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妇产科妊娠合并糖尿病诊疗技术考试答案及解析
- 泉州事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敏捷企业组织结构与设计的案例研究
- 光伏储能技术介绍
- 项目合同交付管理办法
- 国企贸易业务管理办法
- 3done入门基础知识课件
- 职业健康卫生培训课件
- 2025年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三)答案
- 麻醉科设备管理制度
- 辅助生殖妊娠营养干预
- 2024湘美版小学书法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 搅拌站泵车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