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摄影构图参考书目 1、摄影构图艺术,李兴国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6月第一版2、影视摄影构图学,郑国恩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第二版3、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教材(上、下)孙建秋、刘宝成等译, 中国摄影出版社,2000年5月第一版4、艺术与视知觉鲁道夫·阿恩海姆著 滕守尧、朱疆源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3月第一版第一章 摄影构图的概念及其创作规律第一节 摄影构图的概念 摄影构图的概念 摄影构图就是运用摄影的手段在画面当中进行安排和布局,把各种造型元素组织成一个整体,以寻求一个最佳的画面形式,以求最好地表现主题思想。 摄影构图的初级目的:最佳的画面形式摄影构图的最终目的:
2、最好地表现主题思想第二节 构图的一般规律 对 称:“指图形或物体对某个点、直线或平面而言,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关系”。 现代汉语词典对称的形式一、左右对称二、两侧对称三、宽泛的对称四、上下对称五、辐射对称均 衡在摄影构图当中,均衡的画面不一定是两边的景物形状、数量、大小、排列的一一对应,不一定是绝对的对等,而是被摄景物形状、数量、大小不同排列,给人以视觉上的稳定,是一种异形、异量的呼应平衡,是一种艺术平衡。当然均衡也包括对称式的均衡。影响均衡感的两大因素一、重 量二、体 积w 人比物重;w 动物比植物重;w 动的物体比静的物体重; w 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重(背景为浅色时),浅色物体
3、比深色物体重(背景为深色时);w 体积大的物体比体积小的物体重;w 颜色鲜艳的物体比颜色灰暗的物体重;w 距离近的东西比距离远的东西重;w 离支点或画面中心远的物体比距离近的物体重;w 画面当中,物体位于上部比位于下部显得较重;w 10画面当中,右边位置比左边位置重。黄金分割w 黄金分割是一个数学比例关系。w 将一段直线分成长短两段,使小段与大段之比等于大段与全段之比,比值为1:1618。东西方殊途同归西方多将画面按黄金分割点连线进行分割,一般将画面边线平均分成三等份,画面中的连线都是黄金分割线,线的交叉点就是黄金分割点,画面主体一般放置在黄金分割点处,黄金分割的比例为1:1.618。中国画论
4、中叫做三七停,即将画面横竖各分成10份,取3:7的点,基本上也是处于黄金分割线的位置,主体可以处于黄金分割线的任意一点上。对 比又称对照,是把对象各种形式要素间不同的质和量进行对照,可使其各自的特质更加明显、突出,对人的感官有较大的刺激强度,易于感官兴奋,造成醒目的效果。摄影创作中的对比w 明暗的对比w 虚实的对比w 疏密的对比w 大小的对比w 点线面的对比w 形状的对比w 色彩的对比w 动静的对比多样统一与变化和谐w 多样统一,又称作“杂多统一”、“对立统一”,它是“寓变化于整齐”,是形式美中对称、平衡、比例、变化、参差、虚实、节奏、韵律等规律的集中概括。w 变化和谐亦称和谐,这是音乐中借用
5、来的概念,它是形式美的最高级。异形、异质、异量的事物在组合中相成相济就是和谐。第三节 评价画面优劣的标准 评价画面优劣的标准 w 一、画面要具有普遍性的主题w 二、画面的形象表现力要强w 三、丰富或强烈的情感因素w 四、画面要简洁w 五、画面要具有一定的形式美一、普遍性主题 w 电影和电视属于大众传播媒介;w 影视画面的传播具有时限性和线性特点;w 影视画面必须是绝大多数受众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理解、认同和接受的。二、形象表现力强w 影视传播主要依靠视听手段w 画面是跨国界、跨文化的世界性语言w “百闻不如一见”、“一图胜千言”三、丰富或强烈的情感因素 w 突破理性认知w 赋予画面丰富的内涵w
6、影响受众的感情和行为四、画面要简洁 w 简洁可以突出主体w 简洁可以带来视觉快感w 绘画是加法w 摄影是减法五、画面的形式美 w 画框内的事物都是经过了我们重新组织的事物w 画面形式美感的强弱,完全不是“观念问题”,而应是“条件、时间是否允许”的问题w 观察力、想象力是摄影师的必备能力w第四节 边框与画幅 横画幅w 在横画幅中,水平线被强调,使画面有一种内在的稳定性,事物之间的横向联系、事物的横向排列、动体的水平运动可以得到突出表现,如宽阔的地平线、平静的海面、人物之间的交流等;w 横画幅还有利于表现高低起伏的节奏感。竖画幅w 竖画幅有利于表现垂直线特征明显的景物,往往显得高大、挺拔、庄严等,
7、在竖画幅中欣赏者的视线可以上下巡视,可以把画面中上下部分的内容联系起来。w 竖画幅还有利于表现平远的事物,它往往结合俯拍角度,展现事物在一个平面上的延伸,突出远近层次。方画幅w 方画幅往往显得均衡、稳定、静止、严肃、调和,有利于表现对象的稳定状态,有利于表现庄重的主题;w 方画幅容易让人产生单调的逆反心理,有 时会显得呆板和缺乏生气。影视画幅w 影视画幅形式是较单一的。w 电影普通银幕的边比为1:1.38,现在的宽银幕,不论是假宽、变形镜头还是宽胶片,其画幅比例均近于或大于1:2。w 电视荧屏的边比一般为1:1.33,高清晰度电视为长方形画幅(16:9)。幅面划分第二章 摄影构图诸元素及其处理
8、第一节 主 体 一、主体的定义 w 主体是画面的主要表现对象,是画面主题思想的重要体现者,是画面存在的基本条件,是控制画面全局的焦点;w 通俗地讲,主要的被摄对象,想给观众观看的主要事物,就是画面的主体。二、主体的作用 w 表达内容的中心w 结构画面的中心三、处理主体的原则 w 突 出w 主体突出,是画面构图的出发点和基本任务 四、突出主体的方法 w 主体位置 1、黄金分割构图; 2、九宫式构图; 3、S 形 构 图; 4、对角线构图; 5、对称式构图w 主体面积 1、直接突出主体; 2、间接突出主体对称式构图(4)主体的面积 w 直接突出主体w 间接突出主体 直接突出主体w 主体在画面当中面
9、积比较大w 采用近距离拍摄或者长焦距镜头拍摄w 直接突出主体的画面偏重于“写实”间接突出主体w 主体在画面当中面积比较小w 主体一般距离比较远w 间接突出主体的画面偏重于“写意”间接突出主体的方法w 利用明暗对比w 利用色彩对比w 利用线条引导人的视线 w 利用框架性前景w 利用动静对比w 利用运动对比(运动方向、速度、轨迹等对比)支点 w 当拍摄以表现场面、规模、数量、气势为主的大景别画面时,往往需要在拍摄场景当中寻找一个事物或者一个点,以起到统帅全局、结构画面的作用,这个事物或者这个点就是画面的支点。第二节 陪 体 一、陪体的定义陪体是画面中陪衬、渲染主体,并且和主体构成特定情节的次要对象
10、,是和主体联系最紧密的次要对象。二、陪体的作用(1)解释、限定、说明主体;(2)点明、深化主题;(3)陪体有时可以同时做前景。三、陪体的处理w 直接处理陪体陪体在画面内,偏重于“写实”; 位置:往往处在四边、四角等非优越性位置;色调、影调:明暗和色彩方面不会压过主体;形象完整性:往往不完整,只是保留足以说明问题的局部。 w 间接处理陪体陪体在画面外,偏重于“写意”; 画面中要保留必要的“桥梁”或“媒介”,引导、限制观众的想象。w 陪体在画面外,偏重于“写意”; w 画面中要保留必要的“桥梁”或“媒介”,引导、限制观众的想象。w第三节 前 景 一、前景的定义w 前景是画面中位于主体之前、距离镜头
11、最近的景物。二、前景的作用三、框架性前景四、需要注意的问题一、前景的定义 w 前景是画面中位于主体之前、距离镜头最近的景物。二、前景的作用 w 加 强 画 面 的 空 间 感;二、前景的作用 加 强 画 面 的 空 间 感;影视运动摄影中,加用前景加强动感;前景景物与主体、背景景物形成联系或对比,表达主题;填 补 画 面 中 过 多 的 空 白;交代主观视点,拍摄主观镜头。三、框架性前景 w 加强画面的图案美;w 突出主体;w 遮挡后景中多余的事物。第四节 背 景 一、背景的定义二、背景的作用三、背景的处理 一、背景的定义 w 背景是画面中位于主体之后,起陪衬和渲染作用的环境景物。w *背景运
12、用的常见问题: 前后景物的不良重叠二、背景的作用 w 交代画面的时间和空间特点;w 渲染气氛;w 与主体和前景中的事物构成特定主题。三、背景的处理 (1)对于主题表现有意义;(2)在明暗和色彩方面要和主体有对比;(3)背 景 要 简 化;(画面简洁与否主要取决于背景简化的程度)简化背景的方法w 角度:仰 拍 和 俯 拍;w 光线:逆 光 照 明;w 镜头焦距:长焦距镜头;w 光圈:大 光 圈;w 追随拍摄:主体实,前后景成为虚线条;w 天气条件:风、霜、雨、雪、雾等。第五节 空 白 一、空白的定义 w 空白不一定是纯黑或者纯白,凡是在画面当中没有实体意义的部分,都可以被看成空白,如天空、地面、
13、水面或被虚化的背景。二、空白的作用 w 影响主体的突出程度;(空白大,则突出,反之,不易突出);w 使画面简洁;w 营造意境;(空白较多的画面往往偏重于写意。)三、空白的处理 (1)注意被摄事物的方位和朝向; 在被摄对象视线前方留较多空白; 在运动物体的运动前方留较多空白; 在光线入射方向留较多空白。空白的处理 (2)要注意空白与实体部分的比例,最大不能超过1:9;空白的处理 (3)大面积空白要“破”。第三章 拍摄角度第一节 拍摄方向第二节 拍摄高度第三节 拍摄距离 第一节 角度的意义w 角度不同,画面的造型结果不同;w 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表现力;w 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侧重点;w 角度可以
14、体现出主客观视点。第二节 拍摄方向 一、正面角度二、侧面角度三、斜侧面角度四、背面角度 正面角度(1)展现事物本质特征最主要的角度;正面角度(2)拍摄人,重在表现人的神态、 人体对称结构和人的正面动作;正面角度(3)适合表现安静、严肃、庄重的主题;正面角度(4)利于形成画内画外直接的交流感,常常用来拍摄主观镜头;正面角度(5)拍摄多个事物,有并列展示、同等评价的意味。侧面角度(1)利于表现动作、姿态、手势;(2)利于交代动作的方向感;(3)利于交代事物之间的方位关系(4)利于展现事物的轮廓;(5)利于展现人物、事物之间的交流。(6)影视摄影中,平行机位镜头画面均为侧面角度。 斜侧面角度(1)兼
15、有正面、侧面角度的特点,且灵活多变;(2)拍摄人像的经典角度;(3)利于表现空间感和立体感;(4)利于表现动势和动感。(5)利于突出或弱化事物的局部。(6)影视摄影中,内反拍(反打)镜头经常采用斜侧面角度。背面角度(1)含蓄,想象、联想空间较大;(2)给观众以较强的参与感和伴随感;观摩片段有话好好说(3)具有悬念效果;(4)具有“借实写意”的特点;(5)必须注意姿态和轮廓的提炼。第三节 拍摄高度 一、平角度拍摄二、仰角度拍摄三、俯角度拍摄四、顶角度拍摄 平角度拍摄w 客观、真实、自然,最接近人的正常视觉效果;w 用得最多、最普遍的拍摄角度;w 注意背景的简化;w 注意地平线的处理。仰角度拍摄
16、(1)近距离拍摄高大物体; (2)具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 (3)夸张跳跃动作的高度;(4)简 化 背 景; (5)夸张前景景物(配景缩小法); (6)建立画面中上下部分的联系; (7)体现仰视视点效果,与心理感受相结合。俯角度拍摄俯角度拍摄 (1)拍摄大场面、全景,交待事物间方位关系; (2)表现纵深延伸线条; (3)具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 (4)简化背景; (5)压缩跳跃动作的高度; (6)压缩前景景物; (7)远距离拍摄,简化构图。顶角度拍摄(1)表现图案美;(2)形成被摄物体上下部分 大小悬殊比;(3)表现俯视的视觉效果,拍摄主观镜头;(4)化立体为平面,简化构图。*观摩作品w *鸟
17、的迁徙w 鸟的迁徙拍摄花絮w第四节 拍摄距离与画面景别 一、远景景别二、全景景别三、中景景别四、近景景别五、特写景别 拍摄距离的两层含义w 实际距离;w 镜头焦距。一、远景景别 w 概念: 从比较远的距离(或短焦距镜头)拍摄的、包含的空间范围比较大、包含的事物比较多、以表现场面、规模、数量、气势和空间环境为主的画面景别;一、远景景别 w 作用: w (一)交代空间环境; w (二)在影视作品中,往往有抒情作用。一、远景景别 w 注意: (一)“远取其势,大处着眼”,把握大的线条、形状、色块、轮廓; (二)有意识地运用前景; (三)影视摄影和编辑中,往往要保留一定的时间长度。二、全景景别 w 概
18、念: (一)以成年人人体为参照标准,是指包括人的全身; (二)拍摄其他事物,则指保留事物外部轮廓线的完整,并且周围无过多空白。w 作用: (一)客观展现被摄体的全貌; (二)交代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三)交代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具有定位作用,定轴线、定光线、定基调;关系轴线集结号片断运动、关系轴线并存落叶归根片断运动、关系轴线并存落叶归根片断运动、关系轴线并存Crash片断三、中景景别 w 概念: (一)以成年人人体为参照标准,是指包括人的膝部以上(站姿)或腰部(坐姿)以上; (二)拍摄其他事物,则指包括事物的绝大部分,而且其中有事物的主要部分。三、中景景别 w 作用: (一)利于展
19、现动作、姿态和手势; (二)利于展现情节交流; (三)影视摄影中,用得最多、最普遍的画面景别。四、近景景别 w 概念: (一)以成年人人体为参照标准,是指包括人的胸部以上; (二)拍摄其他事物,则是只包括事物的主要部分。w 处理: (一)“近取其神”:重在表现人的神态,要特别注意人的表情、眼神、手势的处理; (二)“近取其质”:重在表现事物的色彩、纹理、质地; (三)相对于人的正常视觉效果,开始强行放大,要特别精细。五、特写景别 w 概念: (一)以成年人人体为参照标准,是指包括人的肩部以上; (二)拍摄其他事物,则是只包括事物的局部。w 作用: (一)突出细节; (二)通过局部透视全部,通过
20、表象揭示本质; (三)具有强烈的主观性,有强制观看的意味; (四)影视编辑中,常常被用来插画面或转场。w 处理: w (一)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不可滥用;w (二)要特别注意人的表情、眼神、手势的处理,眼睛往往被称作人的“心灵的窗口”,手往往被称作“人的第二张脸”; (三)注意捕捉拍摄现场富有内涵的情节、细节。w景别部分需要注意的问题w 景别是相对的概念;w 远景、特写景别被称作“两极景别”,又被称作“心理镜头”,具有较强的主观感情色彩,要谨慎运用;w 景别运用要“准”;w 一般情况下,镜头景别要成组拍摄。w第五节 影视摄影角度处理一、影视摄影角度运用应注意的问题1、人物的形体关系、人物的动作
21、、人物的位置决定着摄影机的角度;2、在每一场景的拍摄当中,要根据空间关系、光线要求、戏剧叙事内容确定拍摄主角度;3、创作风格影响角度的确定。 1、主观视点与主观镜头;2、客观视点与客观视点;3、主客观结合视点与主客观结合镜头。 观摩片段阳光灿烂的日子第四章 画面造型任务造型艺术 用一定的物质材料(绘画用颜料、绢、布、纸等;雕塑用木、石、泥、铜等)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形象,反映客观世界具体事物的一种艺术。 辞海P1054第一节 空间感 一、线性透视二、空气透视 一、线性透视 w 概念: 利用线条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的方法;w 规律: (1)物体的影像近大远小; (2)物体有规律排列形成的线条或
22、互相平行的线条,由近及远有向中间汇聚的趋势;一、线性透视 w 强化线性透视的方法: w (1)拍摄方向:斜侧面角度; w (2)拍摄高度:仰拍和俯拍;w (3)拍摄距离:近距离;w (4)镜头焦距:短焦距镜头。二、空气透视 w 概念: 也叫影调透视、阶调透视,是由于远近景物周围空气介质的厚薄不同而产生的不同色调和明暗现象;二、空气透视 w 规律: w (1)清晰度:近清晰,远模糊; w (2)影调:近暗而深,远淡而浅; w (3)色彩:近饱和度高,远饱和度低且趋于冷色; (4)反差:近反差大,远反差小。w 强化空气透视的方法: w (1)空 气 介 质;w (2)光 线 : 逆 光、侧 逆 光
23、;w (3)前景:利用暗而深的前景;w (4)景深控制:形成近实远虚的效果;(5)滤光片:如蓝镜、雾镜、柔光镜。w第二节 立体感 一、拍摄角度:斜侧面、仰拍和俯拍;二、光线 :侧 光 、 斜 侧 光 ; 三、背景:与主体明暗色彩有对比。 第三节 质 感 一、粗糙表面物体; 二、光滑表面物体 ; 三、透明的物体 ;四、镜面的物体。 粗糙表面物体w 物体特性: w (1)表面凹凸不平;w (2)对光线漫反射;w 拍摄方法:侧光、斜侧光照明。光滑表面物体w 物体特性:w (1)对光线混合反射; (2)物体表面有局部高光;w 拍摄方法: w (1)斜侧角度的散射光照明;w (2)保留物体表面的高光。透
24、明的物体w 物体特性: (1)能够透光; (2)物体表面有亮度不均的光斑;w 拍摄方法: w (1)逆光、侧逆光照明; (2)面向镜头一面给与柔和的辅助光;(3)表现透明物体后面的事物。镜面的物体w 物体特性: w (1)对光线单向反射; w (2)物体表面有亮度极高的光斑,不同区域反差大;w 拍摄方法: w (1)非常柔和的散射光照明; (2)提高环境景物亮度,缩小亮暗间距; (3)表现物体表面的高光; (4)表现镜中影像。第五章 线条、形状、影调第一节 线条第二节 形状第三节 影调 第一节 线 条 一、线条的分类二、线条与人的心理三、线条的运用 一、线条的分类 w 有形线条:主要体现为事物
25、的外部轮廓线;w 无形线条: w (1)视线; w (2)动体的运动趋向线; w (3)事物之间的关系线。w二、线条与人的心理w 水平线条:安静、稳定、宽广、辽阔;w 垂直线条:高大、向上、庄严、刚强;w 波浪线:轻快、富有节奏、流动感强;w 倾斜线条:动荡、不稳定、失去平衡;w 放射线条:发散、辐射、热情奔放、现代等;w 圆形线条:完满、柔美等。w二、线条的运用 w 选择和提炼线条: 镜头焦距、曝光控制、快门速度等方法;w 基于线条与人的心理反应的联系,用线条表情达意;w 形成线条的节奏;w 发挥线条引导人的视线的作用。w第二节 形 状 一、形状的意义二、形状的提炼和强化 一、形状的意义 w
26、 认识意义;w 审美意义;w 象征意义。二、形状的提炼和强化 1、拍摄角度 2、镜头焦距 3、影调色调对比 4、宏观或微观观察 杨·阿尔蒂斯贝特朗 (Yann Arthus-Bertrand)第三节 影 调 一、高 调 二、低 调 三、正常影调 一、高 调 w 画面特点: (1)亮的和浅的部分占画面绝大多数面积,暗的和深的部分占的面积小; (2)暗的和深的部分是画面的中心和重点;w 主题:安静、轻快、纯洁、梦幻、朦胧等;w 拍摄对象:少女、儿童;科教文卫;雾天、雪天等;w 拍摄方法: w (1)选择亮背景、亮主体; w (2)曝光:有意识地曝光过度半档或一档; (3)用光:顺光、散射
27、光。二、低 调 w 画面特点: (1)暗的和深的部分占画面绝大多数面积,亮的和浅的部分占的面积小; (2)亮的和浅的部分是画面的中心和重点;w 主题:深沉、沉重、恐怖、压抑、神秘等;w 拍摄对象:老人、成年男人;煤炭、钢铁等重工业题材;w 拍摄方法: w (1)选择暗背景、暗主体; w (2)曝光:有意识地曝光不足半档或一档; (3)用光:逆光、散射光、斜侧光中的窄光。三、正常影调 w 影调层次丰富、反差正常;w 利于表现空间感、立体感、质感和色彩;w 用得最多、最普遍的画面影调;w 曝光:技术性曝光准确。w第六章 色 彩 第一节 色彩学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影响画面色彩的因素 第三节 色 彩
28、的 处 理 一、色彩学的基本知识 w 色彩三属性;w 原色、补色、消色;w 色彩与人的心理。w色彩三属性w 色别(色相):不同色彩的名称;w 明度: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 不同色别的色彩,明度不同; 同类色有时明度也不同;w 饱和度:色彩的纯度; 色彩越接近光谱色,纯度越高; 饱和度越高,色彩越鲜艳。原色、补色、消色w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w 染料的三原色:红、黄、蓝;w 补色:等量混合以后得到白光的两种色光互为补色光;w 消色:黑、白、灰; 对光线平均地吸收和反射,无选择性;常用于色彩和谐、突出其他色彩。互补色光等量混合色彩与人的心理w 冷暖:红、橙、黄为暖色; 青、蓝为冷色;w 面积大小
29、: 明度高,显大;明度低,显小;w 轻重:明度低,显重;明度高,显轻;w 与社会心理结合;w 色彩具有象征意义。w二、影响画面色彩的因素 w 固有色;w 光源色;w 环境色;w 技术条件;w 滤光片。w固有色w 光线强度:曝光过度、曝光不足均会影响物体固有色的还原;w 光线性质:散射光比直射光有利于还原固有色;w光源色w 光源色温:不同光源光线的色温不同; 同一光源(如太阳)有时光线色温也不同;w 光源色彩:同一光源前加用不同色纸或色卡也会影响光线色彩。w环境色w 影响条件: w (1)环境景物较亮; w (2)环境景物距离被摄体近;w 影响状况:主要影响被摄体的阴影面。技术条件w 感光材料:
30、感光材料不同,色彩还原不同;w 摄录设备:摄录设备不同,色彩还原不同;w滤光片w 调整画面反差;w 控制画面色彩。w三、色彩的运用 w 色彩真实正确还原;w 形成色彩对比;w 保证色彩和谐;w 用色简洁,形成画面的色调。色彩处理片例康美药业宣传片*黑白的魅力w 在戏剧性较强的影片、纪录片中具有独特作用; “ 能够传达出一种尊贵而又严肃的气氛, 灰色的阴影传达出一种传统的、让人尊敬的纪录片式的风格;”美国新闻摄影教程w 黑白胶片的优点: 1、可以在弱光下轻松拍摄; 2、不用考虑各种光源的色温; 3、曝光宽容度大于彩色胶片。第七章 光 线第一节 光线的意义w 顺 光;w 侧 光;w 斜 侧 光;w
31、 逆 光。第二节 不同方向的光线w 顺 光;w 侧 光;w 斜 侧 光;w 侧逆光、逆光。顺 光w 光线特点: (1)不能在物体表面形成明确的受光面、阴影面和投影; (2)不利于表现空间感、立体感和质感;(3)不利于简化背景; (4)利于客观还原被摄体图案及色彩; (5)利于拍摄高调画面。w 光线运用: w (1)选择那些本身色彩明暗配置较好的景物拍摄; w (2)选择多重景物; (3)利用纵深线条结构画面; (4)结合俯拍角度,用被摄体背后的投影丰富画面造型; (5)利用被摄体前面景物的投影。 侧光、斜侧光w 光线特点: w (1)能够在物体表面形成明确的受光面、阴影面和投影; ( 2)利于
32、表现空间感、立体感和质感; w (3)可利用投影进行画面创作; w (4)可以突出或弱化物体某部分。逆 光 作 用(1)勾勒物体轮廓,“轮廓光”、“隔离光”;(2)有利于表现空间感、层次感;(3)运用被摄物体投影进行画面创作;(4)有利于简化背景;(5)有利于拍摄透明、透光的物体;(6)结合变焦距镜头,可以拍出光环和光晕;(7)可以拍摄剪影、半剪影画面;逆 光 拍 摄 (1)选择暗背景,衬托轮廓光; (2)阴影面加用辅助光,调整光比; (3)尽量采用手动方式拍摄; (4)注意时间、地点的选择; (5)防止光线直接穿射镜头。 第三节 室外自然光的特点及应用室外自然光的特点1、光线的入射角和景物的
33、光影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规律性、周期性的变化;2、光线的色温也有规律性的变化;3、光线的反差也是由弱变强再由强变弱;4、室外自然光的照明效果简洁、统一、真实;5、室外自然光为摄影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手段。室外自然光的应用1、对自然光进行选择;2、弥补自然光照明的不足;3、人为调整室外自然光的反差;4、对被摄体暗部偏色予以校正;5、模拟和再现特殊的光线照明效果。第四节 室外直射光室外直射光 w (一)概念;w (二)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光线;w (三)不同方向光线的运用。室外直射光w 来自于太阳的、没有经过云雾或其他介质散射或折射而直接投射到物体上的的光线;w 室外直射光有明确的光线入射方向,可以
34、在物体表面产生明确的受光面、阴影面和投影;w 投影是判断直射光还是散射光的根本标准。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光线w 早晨和黄昏(日出和日落);w 上午和下午(正常照明时刻);w 中午(顶光照明时刻)。早晨和黄昏w 光线特点: w (1)时间短、变化快; w (2)整体光线柔和; w (3)受光处与阴影处反差大; w (4)光线色温低,偏橙黄、橙红色; w (5)光线入射角度低,物体投影很长。w 光线运用: w (1)适合拍摄抒情写意性画面; *光线色温低,色彩感强; *天空中往往有云霞; *往往有晨雾或暮霭; *容易将太阳直接摄入画面; (2)适合拍摄逆光、侧逆光画面; (3)适合拍摄剪影、半剪影画
35、面; (4)适合利用投影进行画面创作。 *投影可以交代时间概念; *投影可以间接反映物体的形状; *投影比较含蓄,想象的空间较大; *投影总是与物体本身有本质联系。 上午和下午w 光线特点: (1)时间长、光线稳定(亮度、色温稳定); (2)物体表面影调丰富、反差正常; (3)有利于客观地还原色彩。中 午w 光线特点: w (1)光线色温高; w (2)光线照度高; w (3)光线入射角度高; w (4)物体表面反差大; w (5)投影短且收缩在物体下方。w 光线运用: w (1)调整被摄体的位置; w (2)调整光比,控制反差; w (3)用其缺点,符合主题创作需要。 w 第五节 室外散射光
36、室外散射光 w (一)概 念;w (二)天 光;w (三)阴 天;w (四)雨 雪 天;w (五)雾 天。室外散射光w 主要指光源被密度不均匀,存在于太阳与地面之间的大量云、雾、晨埃等介质遮挡,间接地投射到地面上的光线;w 室外散射光没有明确的光线入射方向,不能在物体表面产生明确的受光面、阴影面和投影;w 投影是判断直射光还是散射光的根本标准。天 光w 光线特点: w (1)天空不同区域色温不一致,色彩变化明显; (2)地面景物承受光线的色温较高; (3)天空和地面亮暗反差大; (4)时间很短,光线变化很快。w 光线运用: w (1)拍摄剪影、半剪影画面; w (2)一般向逆光方向拍摄; w
37、(3)拍摄夜景的“黄金时间”。 夜景的拍摄w 天光时间拍摄夜景;w 晴 天 拍 摄 夜 景;w 夜 晚 拍 摄 夜 景。w 天光时间拍摄夜景 (1)选择拍摄地点,如环境景物亮度较高的地方; (2)选择拍摄方向,一般向逆光方向拍摄; (3)注意灯光与天光的配合,曝光控制。w 晴天拍摄夜景 w (1)适合拍摄大场面夜景; w (2)逆光、侧逆光、暗背景拍摄; w (3)画面处理成冷色调; w (4)防止大面积天空进入画面; (5)曝光控制:收光圈;后期制作。w 夜晚拍摄夜景 (1)用光线区别景物远近层次,表达空间透视; (2) 注意控制亮暗反差; (3)避免无影调层次变化的天空过多地出现在画面中; (4)注意光线来源、光线效果的真实性。图片摄影中的夜景拍摄 (1)可用慢快门拍摄移动光点,如车灯; (2)使用一次曝光或多次曝光等方法; (3)画面有灯时,可加用十字镜、星光镜等滤光片; (4)一种夜间摄影镜头,内部装有一个“影像增强管”,能把微弱的光放大几万倍,在夜间拍摄,可使用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财务管理互联网筹资案例分析
- 子女转学跨区域教育资源共享协议
- 电子产品维修与顾客忠诚度提升协议
- 加油站油品价格风险管理承包经营协议
- 数字影院广告海报印刷与环保型油墨租赁服务合同
- 快速电池更换质保及换新服务协议
- 通信网络设备售后维护与技术支持补充协议
- 国际公司驻中国代表职责与任职条件协议
- 矿产资源市场分析及投资策略顾问合同
- 财务风险控制补充协议书
- 2022-2023小学五年级美术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 根本原因分析法(RCA)
- 图神经网络及其应用
- 企业制度 制药集团研发项目考核及奖励管理办法
- 《锦瑟》省级一等奖优秀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课获奖课件
- 实验五生态瓶的制作
- 外科急腹症的鉴别和判断
- 大学生器乐训练基础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丽水学院
- 临床常见功能障碍的传统康复治疗
- 阿片类药物的麻醉应用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学习题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