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11-42l 中药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用的药物。 (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包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化学制品和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化学制品和生物制品)生物制品) 草药?草药?l 中药学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学的一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个重要组成部分。 2021-11-43l 第一章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展l l各时期的代表著
2、作各时期的代表著作l 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简称简称本经本经,作,作者托名神农,成书于约者托名神农,成书于约公元二世纪公元二世纪,是,是我国现存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最早的中药学专著,载药,载药365种,种,初步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初步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首创上首创上中下三品分类法。中下三品分类法。2021-11-442021-11-45 本草纲目本草纲目,作者,作者李时珍李时珍(1518151815931593),成书于明代(),成书于明代(于于1552155215781578年年间间 ),),载药载药18921892种,种,集集1616世纪以前药学成世纪以前药学成就的大成,在训诂、
3、语言文字、历史、地就的大成,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贡献。突出贡献。 2021-11-46l中华本草中华本草成书于成书于19981998年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为中药,一部为中药,二部为西药,每年出版次。二部为西药,每年出版次。l 2021-11-47l 第第 二二 章章 l 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藏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藏l l 2021-11-48l 第一节第一节 中药的产地中药的产地l 道地药材道地药材把那种一地所产、其把那种一地所产、其品种、质量、疗效均优的药材,称为品种、质量、疗效均优的药
4、材,称为“道道地药材地药材”(地道地道药材药材)。)。l 2021-11-49l 水提取物(水提取物(人参皂甙人参皂甙)的量)的量% %l日本长野县红参日本长野县红参 1313l韩国红参韩国红参 1414l日本长野县白参日本长野县白参 4 4l韩国白参韩国白参 3 3l中国生晒参中国生晒参 3 3l中国大力参(红参类)中国大力参(红参类) 6 6l 应按地道药材的生态环境、栽培技术、应按地道药材的生态环境、栽培技术、产品质量去发展药材生产,总以确保疗效产品质量去发展药材生产,总以确保疗效为标准。来认识道地药材的含义。为标准。来认识道地药材的含义。2021-11-410l 第二节第二节 中药的采
5、集中药的采集l 中药的采收季节、时间和方法,对中中药的采收季节、时间和方法,对中药的质量好坏和疗效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药的质量好坏和疗效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也就是说,药材的采收应该在有效成份含药材的采收应该在有效成份含量最高时进行。量最高时进行。l 如园参中人参皂甙含量的季节变化如园参中人参皂甙含量的季节变化l月份月份 1 4 6 8 10 121 4 6 8 10 12l人参皂甙人参皂甙% 7 10.1 20.3 22.6 16.2 7.8% 7 10.1 20.3 22.6 16.2 7.8 l 故采收应在故采收应在6 6 9 9月为宜。月为宜。 2021-11-411l一般药材
6、的采收时间及方法一般药材的采收时间及方法l植物类:植物类:l 全草类:全草类:多数在植物充分生长,枝叶茂多数在植物充分生长,枝叶茂l 盛的花前期或刚开花时连根拔起。盛的花前期或刚开花时连根拔起。l 叶类:叶类:花蕾将放或正在盛开时。花蕾将放或正在盛开时。 l 花类:花类:在花正开花时进行,或含苞欲放在花正开花时进行,或含苞欲放l 时摘取花蕾。时摘取花蕾。l 果实和种子:果实和种子:果实成熟后或将成熟时。果实成熟后或将成熟时。l 亦有未成熟时采收的。亦有未成熟时采收的。2021-11-412l 根和根茎类:根和根茎类:多以农历二、八月采收。多以农历二、八月采收。l 少数夏季采收。少数夏季采收。l
7、 树皮和根皮类:树皮和根皮类:清明至夏至间剥取皮。清明至夏至间剥取皮。l 亦有秋后或早春采者。亦有秋后或早春采者。l 动物动物:因品种不同,采收各异。因品种不同,采收各异。l 矿物矿物:大多可随时采收。大多可随时采收。l 2021-11-413l 第三章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中药的炮制l l 炮制炮制是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是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l古称古称“炮炙炮炙” ” 。l 炮制前后药物成份炮制前后药物成份质质和和量量会有所变化、会有所变化、药理药理作用及临床作用及临床疗效疗效可因之而不同。故可因之而不同。故炮炮制是否得当,直接影响临床
8、疗效,宜当重制是否得当,直接影响临床疗效,宜当重视视。2021-11-414l 第一节第一节 炮制的目的炮制的目的l一、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一、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l 药安全。(药安全。(减毒减毒)如:如:l 半夏半夏 生半夏生半夏刺激胃粘膜刺激胃粘膜呕吐呕吐l 姜半夏姜半夏镇吐镇吐l 乌头碱(有毒)乌头碱(有毒)浸泡、煎熬浸泡、煎熬l 乌头乌头 可去毒。可去毒。l 消旋去甲乌药碱消旋去甲乌药碱耐热故可保耐热故可保l 留。留。 2021-11-415l 二、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二、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l (增效增效)l 生药水煎液溶出甚少。生药水煎
9、液溶出甚少。l如如延胡索延胡索 (生物碱生物碱)醋炒后水煎液溶出增加)醋炒后水煎液溶出增加, ,止痛止痛l又如:又如:明矾明矾枯矾枯矾燥燥湿湿、收敛、收敛l 槐花槐花槐花炭槐花炭止血止血2021-11-416l l 蜜蜜炙炙百部、紫菀百部、紫菀润肺止咳润肺止咳l 酒酒炒炒川芎、当归川芎、当归温经活血温经活血l 又如:又如: 醋醋炒炒香附、延胡香附、延胡舒肝止痛舒肝止痛l 姜姜汁炙汁炙川连、竹茹川连、竹茹止呕止呕l (此与辅料药性有关此与辅料药性有关)2021-11-417l三、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适应三、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适应 l 病情的需要。(病情的需要。(改性改性)l如:
10、如:生地黄生地黄(甘、苦、寒,清热凉血,养(甘、苦、寒,清热凉血,养l 阴生津)阴生津)l 熟地黄熟地黄(甘、微温,补血滋阴。)(甘、微温,补血滋阴。)l 生首乌生首乌(甘、苦、(甘、苦、平平,截疟,解毒,截疟,解毒,l 润肠通便)润肠通便)l 制首乌制首乌(甘涩、微温,补益精血,固(甘涩、微温,补益精血,固l 肾乌须)肾乌须)2021-11-418l四、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贮藏和制四、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贮藏和制 l 剂。剂。l五、纯净药材,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五、纯净药材,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l六、矫臭、矫味,便于服用。六、矫臭、矫味,便于服用。2021-11-419l 第二节
11、第二节 炮制的方法炮制的方法l 可分为可分为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及其它制法等五大类型。及其它制法等五大类型。l 纯净纯净处理处理去掉灰屑、杂质及非去掉灰屑、杂质及非l 药用部分。药用部分。l修治修治 粉碎粉碎处理处理粉碎药物及符合制剂粉碎药物及符合制剂l 及其它炮制法之需。及其它炮制法之需。 切制切制处理处理利于炮制、贮藏、利于炮制、贮藏、 调剂及有效成份煎出。调剂及有效成份煎出。 2021-11-420l 洗洗除去杂质。除去杂质。l 淋淋使其清洁或软化。使其清洁或软化。l 泡泡使其软化。使其软化。l水制水制 润润(闷、伏)(闷、伏)l 漂漂去除腥味,盐分或有毒
12、去除腥味,盐分或有毒l 成份。成份。l 水飞水飞使药物细腻,内服易使药物细腻,内服易l 吸收,外用少刺激。吸收,外用少刺激。2021-11-421l火制:火制: l 清炒清炒便于粉碎、缓和药性,便于便于粉碎、缓和药性,便于l 有效成份的煎出。或增强收有效成份的煎出。或增强收l炒炒 敛止血作用。敛止血作用。 l 减少药物刺激性,增效。减少药物刺激性,增效。l 固体辅料炒固体辅料炒l 使药物酥脆易煎便服。使药物酥脆易煎便服。 2021-11-422 l 改变药性,增强疗效或减少副作用改变药性,增强疗效或减少副作用l 蜜蜜炙炙滋补强壮的作用。滋补强壮的作用。 炙炙 醋醋炙炙引药入肝,止痛,减毒。引药
13、入肝,止痛,减毒。l 酒酒炙炙升提、通经活血。升提、通经活血。l 盐盐炙炙引药入肾,补肾作用。引药入肾,补肾作用。l 姜汁姜汁炙炙止呕、制寒、去毒。止呕、制寒、去毒。l 煅煅使药物酥脆易碎,充分发挥药效使药物酥脆易碎,充分发挥药效l 煨煨去油、减毒、增效。去油、减毒、增效。l 烘焙烘焙使之干燥而利于贮藏或粉碎。使之干燥而利于贮藏或粉碎。2021-11-423l 煮煮以增强药效,降低毒性。以增强药效,降低毒性。l 清蒸清蒸软化药材,便于切软化药材,便于切l 蒸蒸 制或干燥保存。制或干燥保存。l水火共制水火共制 辅料蒸辅料蒸改变药性。改变药性。l 潬潬除去非药用部分,便于除去非药用部分,便于l 干
14、燥。干燥。l 淬淬便于粉碎,易煎出,增药便于粉碎,易煎出,增药l 效。效。2021-11-424l 制霜制霜 榨油取霜以减毒榨油取霜以减毒l 风化取霜风化取霜l其他制法其他制法 日晒夜露制霜日晒夜露制霜l 发酵发酵 改变药性,生产新药改变药性,生产新药l 发芽发芽 生产新药生产新药l 2021-11-425l 第四章第四章 中药的作用中药的作用l 第一节第一节 中药作用的基本原理中药作用的基本原理l一、中医治病的基本原理一、中医治病的基本原理l 正气不足正气不足l发病发病 阴阳失去平衡阴阳失去平衡 病病阴阳阴阳l 外邪内侵外邪内侵 偏盛偏衰偏盛偏衰l 2021-11-426l 治病治病以以药性
15、之偏药性之偏来纠正来纠正病性之病性之偏,偏,调整脏腑功能,纠正阴阳偏盛偏衰,调整脏腑功能,纠正阴阳偏盛偏衰,使之恢复平衡。使之恢复平衡。 l 以偏纠偏以偏纠偏l 2021-11-427l 二、中药的作用二、中药的作用l 治疗作用:治疗作用:中药(发挥治疗作用)的中药(发挥治疗作用)的功功 l 效效l 副作用副作用,指常用剂量时出现,指常用剂量时出现 l 的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与治疗需要无关l 不良作用不良作用 的不适反应的不适反应l 毒性反应毒性反应,指药物对身体的,指药物对身体的l 损害性反应损害性反应2021-11-428l 第二节第二节 中药的功效中药的功效l l 中药功效:中药功效:亦称为
16、中药的亦称为中药的“功能功能”。是对中药治疗作用高度概括的表述形式。是对中药治疗作用高度概括的表述形式。l 中药功效的认识和概括,是根据机体中药功效的认识和概括,是根据机体的用药反应,即用药前后症状、体征的变的用药反应,即用药前后症状、体征的变化,通过审证求因、辨证论治的方法归纳化,通过审证求因、辨证论治的方法归纳出来的。出来的。 l 2021-11-429l 功效与主治的关系:功效与主治的关系:中药的主治,是中药的主治,是指其所主治的病证,又称为指其所主治的病证,又称为“应用应用”或或“适应证适应证”。从认识方法而言,。从认识方法而言,主治是确主治是确定功效的依据定功效的依据;从临床运用的角
17、度来看,;从临床运用的角度来看,功效提示中药的适应范围。功效提示中药的适应范围。 l 中药功效中药功效是联系中药主治(应用)和是联系中药主治(应用)和性味归经的枢纽,因此性味归经的枢纽,因此是学习中药学的重是学习中药学的重点内容。点内容。2021-11-430l功效的分类:功效的分类:l l. l. 对因治疗功效对因治疗功效(治本治本)l 包含包含祛邪、扶正、调理脏腑功能、消祛邪、扶正、调理脏腑功能、消除病理产物除病理产物等方面的内容。等方面的内容。l祛邪祛邪的的功效:功效:祛风、散寒、除湿、清热祛风、散寒、除湿、清热l 泻下、涌吐、解毒、杀虫等泻下、涌吐、解毒、杀虫等l扶正扶正的的功效:功效
18、:益气、助阳、滋阴、补血益气、助阳、滋阴、补血l 2021-11-431l调理脏腑气血功能调理脏腑气血功能的的功效:功效:理气、活理气、活l 血、安神、开窍、潜阳、息风血、安神、开窍、潜阳、息风l消除病理产物消除病理产物的的功效:功效:消食、利水、消食、利水、l 祛痰、化瘀等。祛痰、化瘀等。l 祛邪、扶正、调理脏腑功能、祛邪、扶正、调理脏腑功能、消除病理产物消除病理产物四者四者之间有着密切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上述划分又是相对的联系,因此上述划分又是相对的。的。 2021-11-432l2 2对症治疗功效对症治疗功效(治标治标)l 对症治疗功效是指能缓解或消除疾病对症治疗功效是指能缓解或消除
19、疾病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症状,具有减轻痛苦,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症状,具有减轻痛苦,防止病势恶化的意义。防止病势恶化的意义。止痛、止咳、止血、止痛、止咳、止血、止呕、止咳平喘、止汗、涩肠止泻、涩精止呕、止咳平喘、止汗、涩肠止泻、涩精止遗等皆属对症治疗功效。止遗等皆属对症治疗功效。l 2021-11-433l中药性能中药性能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是依据用药是依据用药后的机体反应归纳出来的,是以人后的机体反应归纳出来的,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体为观察对象。 l 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降浮沉、毒性等。202
20、1-11-434l l 中药性状中药性状是指药物的形状、颜色、是指药物的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气味、滋味、质地(轻重、疏密坚软、润轻重、疏密坚软、润燥等燥等),是以药物为观察对象。),是以药物为观察对象。l 2021-11-435l 第一节第一节 四四 气气l一、含义一、含义l 寒寒(甚于凉,大寒)(甚于凉,大寒)l 性质基本一致性质基本一致l 凉凉(次于寒,微寒)(次于寒,微寒) (属(属阴阴)l四气四气 热热(甚于温,大热)(甚于温,大热)l 性质基本一致性质基本一致l 温温(次于热,微温)(次于热,微温) (属(属阳阳)l 平平 不凉不温之谓,但按药性皆偏之不凉不温之谓,但按药性
21、皆偏之 l 理,实际仍有偏凉或微温,不过其理,实际仍有偏凉或微温,不过其l 寒热偏性不显著而已。寒热偏性不显著而已。2021-11-436l 中医学认为,病证寒热根本中医学认为,病证寒热根本上讲是由于人体阴阳偏盛、偏衰上讲是由于人体阴阳偏盛、偏衰而引起的。而引起的。四气反映了药物在影四气反映了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向,是说明药物作用性的作用倾向,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之一。质的重要概念之一。2021-11-437l二、作用(一般中药的作用规律)二、作用(一般中药的作用规律)l 寒寒 清热泻火清热泻火l 凉血解毒凉血解毒 热证、阳证。热证、
22、阳证。l 凉凉 养阴生津养阴生津l作作 用用l( (共性共性) ) 热热 温里散寒温里散寒l 补火助阳补火助阳l 温经通络温经通络 寒证、阴证。寒证、阴证。l 温温 回阳救逆回阳救逆 2021-11-438l说明:说明:l l.l.四性实际只有四性实际只有寒热寒热二性,每个药物只二性,每个药物只l 能有一个性,非寒则热。能有一个性,非寒则热。其与药物的其与药物的l 功效,是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功效,是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l 关系关系。l 2. 药之寒热是相对病之寒热而言的,药之寒热是相对病之寒热而言的,只只l 能反映药物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能反映药物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l 变化方面
23、的基本倾向,并不说明药物变化方面的基本倾向,并不说明药物l 的具体作用的具体作用。2021-11-439l 用用药原则药原则“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l “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l “温以调阴,寒以调阳,温以调阴,寒以调阳,l 盖使阴阳调而得其正盖使阴阳调而得其正” l 3 3四性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改变的四性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改变的l (主要与(主要与炮制炮制有关)。有关)。2021-11-440l 第二节第二节 五五 味味l一、含义一、含义l 辛辛辛辣、麻胀感觉,芳香气味。辛辣、麻胀感觉,芳香气味。l 酸酸包括涩(包括涩(即味涩、性涩即味涩、性涩)。)。
24、l 甘甘甜味。甜味。l五味五味 苦苦包括火焦味。包括火焦味。l 咸咸l 淡淡淡而无味淡而无味 “ “本草不言淡,淡附于本草不言淡,淡附于l 甘甘”实际是甘味最淡薄者(余甘实际是甘味最淡薄者(余甘l 之味),淡附于甘,甘淡并称。之味),淡附于甘,甘淡并称。 2021-11-441l说明:说明:l 1.1.一药可以有两个以上的味,但有主次之分。一药可以有两个以上的味,但有主次之分。l 2.2.若一药具两个以上的味,主要之味起主要若一药具两个以上的味,主要之味起主要l 作用。作用。l二、来源(五味确定的依据)二、来源(五味确定的依据)l 主要是通过味觉器官辨别出来主要是通过味觉器官辨别出来(即药物实
25、际(即药物实际滋味)。其次滋味)。其次是根据五味的作用反推其味是根据五味的作用反推其味(即药(即药物物作用的标识作用的标识)。如:)。如:l葛根葛根(甘、凉)(甘、凉) 发汗解肌发汗解肌 甘、甘、辛辛、凉凉。l玄参玄参(苦、甘、寒)(苦、甘、寒) 软坚软坚 苦、甘、苦、甘、咸咸、寒。、寒。2021-11-442l三、作用三、作用l “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软”“”“淡味渗泄淡味渗泄” 内经内经l 2021-11-443l l 发散表邪发散表邪治表证,治表证,解表药味多辛解表药味多辛l 散散 祛散风邪祛散风邪治外风证及外风引动内风证治外风证及外风引动内风证l (
26、(发散发散) ) 祛散风湿祛散风湿治风湿痹证治风湿痹证, ,祛风湿药味多辛祛风湿药味多辛( (苦苦) )l 祛散湿邪祛散湿邪治湿阻中焦证。治湿阻中焦证。化湿药味皆辛化湿药味皆辛l l辛辛 行气行气治气滞证,治气滞证,行气行气 、芳香化湿药味多辛芳香化湿药味多辛味味 行血行血治血瘀证,治血瘀证,活血药味多辛活血药味多辛l 行行 宣通肺气宣通肺气治肺气不宣之咳嗽治肺气不宣之咳嗽l ( (运行运行) ) 芳香开窍芳香开窍治窍闭神昏证,治窍闭神昏证,开窍药味多辛开窍药味多辛l 芳香避秽芳香避秽治秽浊证治秽浊证l l 禁忌禁忌辛味药性多辛散,辛味药性多辛散,易伤津耗气(阴),故易伤津耗气(阴),故l 气
27、虚、津亏阴虚者慎用气虚、津亏阴虚者慎用2021-11-444l 收敛止汗收敛止汗治虚汗证治虚汗证l 收收 收敛止血收敛止血治虚证出血证治虚证出血证l ( (收敛收敛) ) 敛肺止咳敛肺止咳治肺虚久咳治肺虚久咳 l酸酸 涩肠止泻涩肠止泻治久泻久痢治久泻久痢l味味 涩涩 l ( (固涩固涩) ) 涩精止遗涩精止遗治遗精遗尿治遗精遗尿l l 禁忌禁忌酸涩味能收敛邪气酸涩味能收敛邪气,故有实,故有实l 邪者不用。邪者不用。2021-11-445l 补补(补养、强壮)(补养、强壮)补益补益,l 治虚证,治虚证,补虚药味多甘补虚药味多甘l 作用作用 和和(调和)(调和)调和药性调和药性l甘甘 缓缓(缓急)
28、(缓急)缓急止痛缓急止痛l味味 解毒解毒解食物、药物中毒解食物、药物中毒l l 禁忌禁忌甘味药性多腻滞甘味药性多腻滞、难消化,、难消化,l 易助湿,脾胃湿滞勿用。易助湿,脾胃湿滞勿用。2021-11-446l 降肺平喘降肺平喘治咳嗽证治咳嗽证l 降泄降泄 降胃止呕降胃止呕治呕呃治呕呃l 通泻大便通泻大便治积滞便秘治积滞便秘l 通泄通泄 通利小便通利小便治小便不利证治小便不利证 l 泄泄 疏泄肝气疏泄肝气治肝郁证治肝郁证l苦苦 疏泄疏泄 疏泄血结疏泄血结治血瘀证治血瘀证l味味 清泄清泄邪热(邪热(苦寒苦寒)治热证治热证l 苦寒治湿热证苦寒治湿热证l 燥燥燥湿燥湿 苦温治寒湿证苦温治寒湿证l 坚坚
29、某些苦寒药如知母、黄柏能某些苦寒药如知母、黄柏能泻火坚阴泻火坚阴l 禁忌禁忌苦味多燥苦味多燥, ,易伤津液易伤津液, ,阴津不足者当阴津不足者当l 慎用。慎用。2021-11-447l 软软( (软坚、软化软坚、软化)软坚散结软坚散结治痰火治痰火l 作用作用 或瘀血凝滞或瘀血凝滞l 下下(泻下)(泻下)泻下通便泻下通便l咸咸 l味味 禁忌禁忌咸能滋水咸能滋水,故便溏,水肿者不宜用,故便溏,水肿者不宜用l 作用作用渗渗(渗利)(渗利)渗利水湿渗利水湿治水治水淡淡 湿证(小便不利、泄泻、淋浊)湿证(小便不利、泄泻、淋浊)l味味 禁忌禁忌淡味性多能通利淡味性多能通利,易伤津液,故津,易伤津液,故津l
30、 液不足者慎用。液不足者慎用。2021-11-448四、气和味的关系四、气和味的关系1 1四气和五味分别从不同角度说明药物四气和五味分别从不同角度说明药物 的作用,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构成较成的作用,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构成较成 完整的药性,从而发挥协同作用。完整的药性,从而发挥协同作用。2 2性和味两者结合,可反映药物的多种性和味两者结合,可反映药物的多种作用和性能。作用和性能。3 3性味相同、而功用不一定相同,因一性味相同、而功用不一定相同,因一味当中有多种作用。味当中有多种作用。l 2021-11-449l 第三节第三节 升降浮沉升降浮沉l一、含义:是指药物作用的趋向。一、含义:是指药物作用的趋
31、向。l 升升升提、升阳升提、升阳l(上升上升) 作用趋向基本一致作用趋向基本一致 l 浮浮上行、发散上行、发散向上、向外向上、向外l(浮越浮越) (升浮升浮并称)并称)l 沉沉下行、通利下行、通利l(下沉下沉) 作用趋向基本一致作用趋向基本一致l 降降降逆、收敛降逆、收敛 向下、向里向下、向里l(下降下降) (沉降沉降并称)并称) 2021-11-450l二、作用二、作用l 表证表证发汗解表发汗解表l 病位病位在在上上 头风痛头风痛祛风止痛祛风止痛l 在在表表 l升浮升浮 食停上脘食停上脘涌吐涌吐l 病势病势病势病势下陷下陷久痢、脱肛、久痢、脱肛、l 内脏下垂内脏下垂升阳升阳2021-11-4
32、51l l 里热证、里寒证里热证、里寒证清清l 病位病位在在下下 热、温里热、温里l 在在里里 便秘便秘泻下泻下l 小便不利小便不利利水渗湿利水渗湿l沉降沉降 咳喘咳喘止咳平喘止咳平喘l 病势病势病势病势 呕呃呕呃止呕、止呃止呕、止呃l 上逆上逆 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肝阳上亢、肝风内动 l 潜阳息风潜阳息风2021-11-452l三、升降浮沉的依据三、升降浮沉的依据l1 1升降浮沉的依据是药物的升降浮沉的依据是药物的功效功效(即主要即主要l 的、直接的关系的、直接的关系)l2 2升降浮沉与药物性味、质地的关系是:升降浮沉与药物性味、质地的关系是: 升降浮沉与药物性味是间接的关系升降浮沉与药物性味
33、是间接的关系l 温热辛甘温热辛甘升浮升浮l 寒凉酸苦咸寒凉酸苦咸沉降沉降2021-11-453 升降浮沉与药物质地无本质联系,不升降浮沉与药物质地无本质联系,不 作为判断的根本依据。作为判断的根本依据。l “凡轻虚者浮而升,重实者沉降。凡轻虚者浮而升,重实者沉降。” 说明:说明:l 1 1以上是一般规律,很多药物的情况不以上是一般规律,很多药物的情况不l 是这样。是这样。l 2 2升降浮沉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改变升降浮沉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改变l 的。主要与的。主要与炮制、配伍炮制、配伍有关。有关。l 3 3有些药物的升降浮沉不明显,或存在有些药物的升降浮沉不明显,或存在 l 双向性。双向性。20
34、21-11-454l 第四节第四节 归归 经经l一、含义:一、含义:l 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药物作用部位。示药物作用部位。归是作用的归属,经归是作用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概称。是脏腑经络的概称。l二、归经的理论基础及依据:二、归经的理论基础及依据:l 归经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归经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具体病证为依据。以所治具体病证为依据。2021-11-455l三、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三、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l 1 1按经选药,便于临床使用药物,可执按经选药,便于临床使用药物,可执l 简驭繁。简驭繁。l 2 2作引经
35、药,使药力直达病所,更好地作引经药,使药力直达病所,更好地l 发挥作用。发挥作用。l 膀胱膀胱经经羌活、桂枝羌活、桂枝 胃胃经经葛根、白芷葛根、白芷l 大肠大肠经经白芷白芷 心心经经黄连黄连l 胆胆经经柴胡柴胡 肾肾经经细辛、知母细辛、知母l 肺肺经经桔梗桔梗 肝肝经经青皮青皮2021-11-456l四、必须注意的问题四、必须注意的问题l 1 1运用归经理论,必须考虑到脏腑经络运用归经理论,必须考虑到脏腑经络l 间的综合关系,若单分经用药,治疗间的综合关系,若单分经用药,治疗l 效果必受影响。效果必受影响。l l 2 2归经所依据的是用药后的机体效应所归经所依据的是用药后的机体效应所l 在,而
36、不是指药物成分在体内的分布在,而不是指药物成分在体内的分布2021-11-457l 第五节第五节 有毒无毒有毒无毒l l 一、含义:一、含义:l 广义(古)广义(古)是指药物的是指药物的总总l 毒性毒性 称称或药物的或药物的偏性偏性l 狭义(今)狭义(今)是指药物是指药物对机对机l 体的损害性体的损害性l (现所说毒性多指狭义的毒性现所说毒性多指狭义的毒性) 2021-11-458l二、使用有毒药物应注意的问题二、使用有毒药物应注意的问题l1.1.影响毒性的因素影响毒性的因素:l 用药是否对证用药是否对证 剂量的大小剂量的大小l 药材的品种药材的品种 药材质量药材质量l 炮制方法炮制方法 给药
37、途径给药途径l 剂型及制剂工艺剂型及制剂工艺 配伍配伍l 服药时间服药时间 患者个体差异患者个体差异2021-11-459l2.2.减毒方法减毒方法l 炮制炮制要规范要规范 适当适当配伍配伍l 控制控制剂量剂量 掌握掌握剂型剂型、煎法煎法l 及及给药途径给药途径l 此外还须注意,药物此外还须注意,药物储存储存、使用时使用时间的长短间的长短以及以及病人的体质、年龄、证候病人的体质、年龄、证候性质性质等都有密切关系。因此,使用有毒等都有密切关系。因此,使用有毒药物时,应从上述各个环节进行控制,药物时,应从上述各个环节进行控制,避免中毒发生。避免中毒发生。 2021-11-460l三、正确使用有毒药
38、物,掌握中药中毒三、正确使用有毒药物,掌握中药中毒 l 的解救方法和预防措施。的解救方法和预防措施。l1 1有毒药物的偏性强,根据有毒药物的偏性强,根据以偏纠偏、以偏纠偏、l 以毒攻毒以毒攻毒的原则,有毒药物也有其可的原则,有毒药物也有其可l 利用的一面。古今利用某些有毒药物利用的一面。古今利用某些有毒药物l 治疗恶疮肿毒、疥癣、麻风、瘰疬瘿治疗恶疮肿毒、疥癣、麻风、瘰疬瘿l 瘤、癌肿癥瘕,积累了大量经验,获瘤、癌肿癥瘕,积累了大量经验,获l 得肯定疗效。得肯定疗效。l 2021-11-461l2 2为确保用药安全,在使用有毒药物时,为确保用药安全,在使用有毒药物时,l 必须遵循:必须遵循:小
39、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而不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而不l 过极量,中病即止,加强观察,做好中过极量,中病即止,加强观察,做好中l 毒抢救准备毒抢救准备。l l 2021-11-462l 第六章第六章 中药的配伍中药的配伍l 1.1.配伍:配伍:指有目的地按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病情需要和和药性药性l 特点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或两味,有选择地将两味或两味l 以上的药物配合使用。以上的药物配合使用。l 2.2.七情:七情:是指中药的单味使用及药与药是指中药的单味使用及药与药l 之间的配伍关系,包括之间的配伍关系,包括单行、单行、l 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 l 恶、相反恶、相反七
40、种情况。七种情况。2021-11-463l. .七情的内容七情的内容l 单行:单行:即一种药物单独应用。即一种药物单独应用。l 相须相须: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l 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l 相使:相使: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l 性能功效虽不相同,但是治疗目性能功效虽不相同,但是治疗目l 的一致的药物配合应用,而以一的一致的药物配合应用,而以一l 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能提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能提l 高主药的疗效。高主药的疗效。l 2021-11-464l相畏:相畏:即一种药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41、能即一种药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 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l相杀: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 物的毒性或副作用。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l相恶:相恶: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 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l相反:相反:即两药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即两药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 应或副作用。应或副作用。2021-11-465 4. 4. 配伍用药原则:配伍用药原则:l 有些药有些药物因产生协同作用而物因产生协同作用而增增进疗进疗效效,是临床用药时要充分,是临床用药时要充分
42、利用利用的。的。l 有些药物可能互相拮抗抵消,有些药物可能互相拮抗抵消,削削弱弱原有功原有功效效,用药时应加以,用药时应加以注意注意。l 有些药物则由于相互作用,而能有些药物则由于相互作用,而能减减轻或消除原有的轻或消除原有的毒毒性或副作用,在应用毒性或副作用,在应用毒性药或烈性药时必须考虑性药或烈性药时必须考虑选用选用。l 一些药物因相互作用而产生或一些药物因相互作用而产生或增增强强毒毒副作用,属于配伍禁忌,原则上应副作用,属于配伍禁忌,原则上应避免避免配用。配用。 2021-11-466l 包括包括配伍禁忌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妊娠用药禁忌、服食服食时饮食禁忌时饮食禁忌 l1 1配伍禁忌:
43、配伍禁忌:是指药物之间有相反的关是指药物之间有相反的关l 系。主要包括系。主要包括“十八反十八反”、“十九十九畏畏”。l十八反:十八反:l 甘草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甘遂、大戟、海藻、芫花l 乌头反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l 藜芦反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l 细辛细辛、芍药芍药 2021-11-467l 本草明言十八反,贝蒌半蔹及攻乌,本草明言十八反,贝蒌半蔹及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l十九畏:十九畏:l 硫黄硫黄畏畏朴硝朴硝,水银水银畏畏砒霜砒霜,l 狼毒狼毒畏
44、畏密陀僧密陀僧,巴豆巴豆畏畏牵牛牵牛,l 丁香丁香畏畏郁金郁金,川乌川乌、草乌草乌畏畏犀角犀角,l 牙硝牙硝畏畏三棱三棱,官桂官桂畏畏石脂石脂,l 人参人参畏畏五灵脂五灵脂。 2021-11-468l 2 2妊娠用药禁忌:妊娠用药禁忌:妊娠禁忌药专妊娠禁忌药专指妇女妊娠期除中断妊娠、引产外,禁忌指妇女妊娠期除中断妊娠、引产外,禁忌使用的药物。使用的药物。l禁用药禁用药的多系的多系剧毒药剧毒药,或药性作用,或药性作用峻猛之峻猛之品品,及,及堕胎堕胎作用较强的药。作用较强的药。l慎用药慎用药则主要是则主要是活血祛瘀药活血祛瘀药、行气药行气药、攻攻下药下药、温里药温里药中的中的部分药部分药。2021
45、-11-469l 3.3.服药时的饮食禁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是指服药期间是指服药期间l 对某些食物的禁忌。又称食忌、忌口。对某些食物的禁忌。又称食忌、忌口。l服药食忌的一般原则:服药食忌的一般原则:l 一是忌食可能妨碍脾胃消化吸收功能,一是忌食可能妨碍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影响药物吸收的食物。影响药物吸收的食物。应忌食生冷、多脂、应忌食生冷、多脂、粘腻、腥臭及有刺激性的食物粘腻、腥臭及有刺激性的食物 。l 二是忌食对某种病证不利的食物。二是忌食对某种病证不利的食物。如如生冷食物对于寒证,特别是脾胃虚寒证不生冷食物对于寒证,特别是脾胃虚寒证不利;辛热食物对热证不利;食油过多,会利;辛热食物对热证不
46、利;食油过多,会加重发热;食盐过多,会加重水肿;等等加重发热;食盐过多,会加重水肿;等等 2021-11-470l 三是忌食与所服药物之间存在类似三是忌食与所服药物之间存在类似相恶或相反配伍关系的食物。相恶或相反配伍关系的食物。如服如服皂矾皂矾应忌茶应忌茶,因为皂矾为低价铁盐(硫酸亚,因为皂矾为低价铁盐(硫酸亚铁),遇茶中的鞣质,容易生成不溶于铁),遇茶中的鞣质,容易生成不溶于水的鞣酸铁,使药效降低;服水的鞣酸铁,使药效降低;服绵马贯众绵马贯众应忌油,应忌油,因为绵马贯众系脂溶性药物,因为绵马贯众系脂溶性药物,肠中有过多的脂肪存在,则药物容易被肠中有过多的脂肪存在,则药物容易被机体吸收,如吸收
47、过多,可导致中毒。机体吸收,如吸收过多,可导致中毒。2021-11-471第八章第八章 用药剂量与用法用药剂量与用法l 第一节第一节 中药的用药剂量中药的用药剂量l 一古今计量单位及换算一古今计量单位及换算l 一两(进位制)一两(进位制)克,克, l 一钱克,一钱克, 一分一分. .克,克, l l 二确定剂量的依据:二确定剂量的依据:药物方面、应用方药物方面、应用方l 面、患者方面面、患者方面2021-11-472l三三掌握剂量的准确性,确保临床用药有掌握剂量的准确性,确保临床用药有l 效而安全。效而安全。l1 1单味药的常用有效量单味药的常用有效量l2 2方剂中各药的相对用量(比例分量)方
48、剂中各药的相对用量(比例分量)l3 3药物的实际利用量药物的实际利用量 2021-11-473第二节第二节 中药的用法中药的用法l一、给药途径一、给药途径l二、应用形式二、应用形式l三、煎煮方法三、煎煮方法l 1.1.煎药器具:煎药器具:l l 2.2.煎药用水:煎药用水: 2021-11-474l 3.3.加水多少:加水多少:l 一般用水量一般用水量为将饮片适当加压后,液为将饮片适当加压后,液面淹没过饮片约面淹没过饮片约2cm2cm为宜。为宜。l 质地坚硬、粘稠质地坚硬、粘稠,或需久煎的药物加,或需久煎的药物加水量可比一般药物水量可比一般药物略多略多;l 质地疏松质地疏松,或有效成分容易挥发
49、,煎,或有效成分容易挥发,煎煮时间较短的药物,则液面煮时间较短的药物,则液面淹没药物即可淹没药物即可2021-11-4754.4.煎前浸泡:煎前浸泡: 多数药物宜用冷水浸泡,一般药物多数药物宜用冷水浸泡,一般药物可浸泡可浸泡20203030分钟分钟,以种子、果实为主,以种子、果实为主的药可浸泡的药可浸泡1 1小时小时。夏天气温高,浸泡。夏天气温高,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腐败变质。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腐败变质。2021-11-4765.5.煎煮火候及时间:煎煮火候及时间: 煎一般药宜煎一般药宜先武火后文火先武火后文火l 解表药解表药及其它及其它芳香性药物芳香性药物,一般用,一般用武火迅速煮沸,改用文火维持武火迅速煮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武汉市新洲区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儿童手绘服装设计基础
- 2025年备考市政工程考试的注意事项与试题及答案
- 古代乐器美术课件
- 眼镜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工程项目管理案例分析与解答试题及答案
- 项目管理的信息交流试题及答案
- 水利水电工程非技术风险试题及答案
- 小学生反诈宣传教育
- 综合性水利水电工程试题与答案介绍
- 贵州国企招聘2025贵州省水利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8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8生 会考】2022-2024年安徽省初中(八年级)中考初二会考生物试卷(3年真题)
- 2025年网络与信息安全专业考试试卷及答案
- 《俗世奇人》阅读考级试题含答案
- 本科毕业生实习总结模版
- 2025年高考英语复习难题速递之说明文阅读理解(2025年4月)
- 理解市场营销英语术语试题及答案
- 购买废旧电缆合同协议
- 2024年河北承德辰飞供电服务有限公司招聘真题
- 焊接工程师理论基础考核试题及答案
- 电气设备知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