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送别诗的繁兴_第1页
唐代送别诗的繁兴_第2页
唐代送别诗的繁兴_第3页
唐代送别诗的繁兴_第4页
唐代送别诗的繁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节 唐代送别诗的繁兴原因与情感特征一 唐代送别诗的繁兴的原因v全唐诗送别诗据估算约占13%-14%,唐诗别裁集送别诗约占总数的16%,v 唐诗三百首送别诗约占总数的12%。v由此可知送别诗在唐代诗坛所占的重要位置v唐代送别诗的繁兴主要有以下原因:v1、唐代别离现象的普遍存在和人们对送别的高度重视,是唐代送别诗繁荣的根本原因。v唐代经济空前发展,人们的事业心、功名心较强,为了追求事业理想而背井离乡的机会也大大增加,但由于当时的交通、通讯比较落后,人们在分手之际不免产生前途莫测、生死未卜的忧虑,所以唐人非常重视离别,逢别必送、赠之以诗在唐代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风气。v“秋气云暮,芜城草衰,亭皋

2、一望,烽戍满秋气云暮,芜城草衰,亭皋一望,烽戍满目,边马数声,心惊不已。感离别于兹辰,目,边马数声,心惊不已。感离别于兹辰,限乡关于远道。孰曰有情而不叹息?伤时限乡关于远道。孰曰有情而不叹息?伤时临歧者,得无诗乎?临歧者,得无诗乎? ”v 梁肃梁肃送元锡赴举序送元锡赴举序v2、唐代诗歌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诗歌在唐代不仅是一种传情言志的工具,也是一种社会交际的手段,甚至成为特殊的送别礼物。v3、诗歌与音乐的结合使送别诗中的精品因被之于音乐而广为传唱。v典故:王昌龄、高适、王之涣 旗亭赛诗,歌女第一首唱的就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v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谱成“阳关三叠”二、唐代送别诗的情感特征v唐代送别诗

3、的感情色彩每每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它所表现出来的情感特征也有很大的差异。1、哀婉凄伤之情v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离别牵动人的情怀,引发人的别恨,自然也为送别诗蒙上了一层凄凉感伤的情调。v“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白居易南浦别)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王勃别薛华 诗不着意写惜别之情,而用感人的笔触,抒发了悲切的身世之感,使人感到这种别离是何等痛苦,更显出这对挚友的分手之难。 送李端卢纶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

4、,风尘何所期。v 唐代有许多特殊背景下的送别,比之一般的离别更添凄楚悲伤,如送别迁客,送别落第举子,或客中送别、病中送别、佳节送别以及乍逢旋别等等。v送别迁客: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司空曙峡口送友人v佳节送别: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王勃蜀中九日 v送别落第士子: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送丘为落第归江东王维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知祢不能荐,羞为献纳臣。 v乍逢又别: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疑梦,相悲

5、各问年。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2、激昂慷慨之情v 唐代送别诗虽多黯然销魂、悲凉凄切之作,但也有不少送别诗一反凄苦悲酸之态,在离别之际表现出乐观的情绪和不凡的志向,洋溢着一种积极向上、催人奋发的精神,具有大唐社会的时代风采。v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v写送别而不伤别,以朴素的语言直抒胸臆,襟怀旷达,情意深挚。广陵赠别 李白 玉瓶沽美酒,数里

6、送君还。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 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 李白这首诗一改赠别诗伤感忧郁的常见基调,惜别而不伤别,语言平易自然,意象开阔疏朗,情调昂扬乐观,显示出作者豪放洒脱、风调俊爽的豁达性格。v陆龟蒙别离:v丈夫非无泪, 不洒离别间。v 杖剑对尊酒, 耻为游子颜。v 蝮蛇一螫手, 壮士即解腕。 v所志在功名, 离别何足叹。 v起句“直疑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令人惊绝”(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 v议论滔滔,慷慨激昂,塑造出一个胸怀大志、气宇轩昂的大丈夫形象,仗剑壮别的场面充满了英雄豪气。v (1)送人赴边v在大唐王朝近三百年的历史进程中,边境战争持续不断,受时代风气的影响

7、,不少文人怀着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慷慨赴边,寻求立功封侯的机会,所以为他们壮行的诗歌,更是充满了乐观豪放的情调:v 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 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忘身辞凤阀,报国取龙庭。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v这首送别诗,写得意气风发、格调昂扬,不作凄楚之音,表现了青年王维希望有所作为,济世报国的思想。 v(2)边地送别v作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岑参一生曾几度出塞,他笔下的边地送别之作异景奇观摄人诗中不仅豪气冲天,充满奇情妙思,而且将边地在唐代送别诗坛独具风范。v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v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v忽如一夜春风来,

8、千树万树梨花开。v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v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v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v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v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v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v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v这首诗咏雪送人,大笔挥洒,描绘沙塞雪景的瑰丽神奇,歌咏自然风光的同时表达送别友人的真挚情谊。3.忧伤激愤之情v唐代送别诗的创作背景十分复杂,不少送别诗在惜别中掺杂着诗人对世事的愤懑,对人生失意的抑郁不平,忧愤的色彩十分明显。v柳宗元重别梦得v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歧路忽西东。v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v这首诗在表面的平静中蕴含着深沉的激

9、愤和无穷感慨。语似质实而意蕴深婉,情似平淡而低徊郁结。柳宗元 别舍弟宗一v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v 李白的一生胸怀大志,意欲有为,但终其一生,怀才不遇、壮志未酬,出世与归隐是他一生最艰难的抉择,他的送人之作便常常流露出内心的这种痛苦与矛盾。李白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其一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临当上马时,我独与君言。风吹芳兰折,日没鸟雀喧。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 同归无早晚,颍水有清源。其二君思颍水绿,忽复归嵩岑。归时莫洗耳,为我洗其心。洗心得真情,洗耳徒买名

10、。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别意中寄寓着政治失意后的牢骚不平。v举手指飞鸿,据晋书郭瑀传记载:晋人郭瑀隐居山谷中,前凉王张天锡派人去召他,瑀指着飞鸿对使者说:“这只鸟怎么可以装在笼子里呢?”这句表示自己要像鸿鸟一样展翅高飞,离开长安。 4.劝勉慰藉之情v在唐代送别诗中最熨帖人心、最富有人情味的就是那些深情关怀、劝勉慰藉的送别诗。王维送元二使安西v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v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v这首诗惜别而不感伤,留恋而不颓废,将别后山高水远相会难期的惆怅,化为临别殷勤劝酒的行动,准确表达了朋友间难舍难分的心情,平淡之中弥漫真情。高适 别董大v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v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v这首诗立意高远,气势宏阔,临别一句深情体贴的劝慰,一扫离人心头的阴霾,使行人的精神为之一振。v送友远赴迁滴之地的诗作,也多是同情劝慰的体贴之作,如高适的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v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