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引言 如今,电子、微电子设备的小型化、集成化已经成为技术发展的趋势。随着集成化程度的提高,有效的散热面积越来越小,单位面积的散热功率不断增大,表面温度也随之上升,恶劣的热环境将会严重影响电子元件的功能和使用寿命。如果不采取散热措施,那么其本身温度会迅速升至200以上。然而,即使是工业芯片,最高工作温度也只有125。 对于计算机来说,温度升高会使其运行速度下降,降低使用寿命,而且有可能会使计算机存储的数据资料的安全性受到影响,造成死机、甚至烧毁芯片。用Intel公司微处理器研究实验室负责人的话说,高频处理器产生的热量简直就是阻碍它发展的一堵墙。第1页/共27页引言55%55%温度温度电子元件故
2、障主要原因电子元件故障主要原因20%20%振动振动6%6%粉尘粉尘19%19%潮湿潮湿 对于笔记本电脑,散热问题一直是其发展的技术瓶颈之一。尤其是对于热负荷敏感度较高的CPU而言,热量在芯片处的累积将严重影响其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电子芯片电子芯片 冷却方法冷却方法被动冷却方法主动冷却方法风冷法水冷法半导体制冷热管冷却2第2页/共27页热管冷却技术热管冷却技术常规热管微型热管平板热管环路热管常规热管冷却技术微型热管冷却技术平板热管冷却技术环路热管冷却技术3引言第3页/共27页 如图所示,管的一端为蒸发端(加热段),另一端为冷凝端(冷却段),根据应用需要在两端中间可布置绝热段。当热管的一端受热时毛
3、细芯中的液体蒸发汽化,蒸汽在微小的压差下流向另一端放出热量凝结成液体,液体再沿吸液芯靠毛细力的作用流回蒸发端。如此循环,热量由热管的一端传至另一端。热管的工作原理热管的工作原理引言4第4页/共27页引言 因此,必须对电子设备散热结构进行设计和性能分析。电子设备散热结构的稳态性能,可以判断热源温度是否满足要求及冷却结构是否合理。然而对于一个散热结构,设计要求是不仅要知道电子设备是否足够冷从而在正常状态下持续运行,还要知道它能否在瞬间状态下正常运行,如开关机、功率突然升高、环境温度突变等。5第5页/共27页热力分块模型热力分块模型6 一块材料在热量传递时其内部会存在一个温度梯度,如果这个温度梯度很
4、显著,则在材料内部温度梯度大的地方集总电容做出的温度响应就会有很大的误差。在内部有显著温度梯度的情况下,应把物体划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都有自己的热容和与相邻部分之间的热阻,一个物体的动态响应就分成了几个部分各自的响应,这样的动态温度响应才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出物体的温度分布变化。第6页/共27页7热管散热模组实物图热力分块模型热力分块模型第7页/共27页热力分块模型热力分块模型8两热源散热模组物理模型热管散热模组实物图 物理模型中用的CPU、NB、Block均用长方体代替。 芯片和热管直接接触时,难以固定,因此通常在芯片上表面与热管蒸发段之间设置有Block这一辅助结构,将热管与芯片之间的热流通道
5、连接起来。 本散热模组采用肋片散热器,采用两根内径6mm的打扁铜水热管并联散热。第8页/共27页9热力分块模型 Block结构示意图肋片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散热模组冷凝端肋片散热器与热管的连接方式有焊接和穿缝等不同的工艺,其中焊接工艺应用较为广泛。焊接工艺提高热管与散热肋片间的接触效果,减少热阻,并有效地发挥热管的传热特性。 本例采用第一种,既“Toothbrush”型肋片换热器。Toothbrush型穿插型第9页/共27页10热力分块模型翅片高度 h翅片间距s 翅片厚度 翅片宽度w 数值(mm)11.01.20.224.0散热器最大尺寸60mm(长)24.4mm(宽)12mm(高),共N=50
6、个单独翅片Toothbrush换热器结构示意图Toothbrush翅片的结构参数第10页/共27页11热力分块模型散热器的传热系数 应用冷却气体横向掠过翅片散热器的 关联式: (1) 式(1)中: ; ; 上式中, 为冷却空气掠过翅片时的最大速度,此热管散热模组取4.16 m/s; 、 、 、 为冷却空气的动力粘度、密度、比容、导热系数; 、 、 、 为翅片间距、长度、宽度、厚度。由式(1)得 =35.5 。肋片换热器热阻分析fh11340202168100)()(PrRe1340.f.fffshsd.hwshwshd21)21(20ffffdv0max,RefpffCfPr max,fvff
7、pfCf s hwfhK)W/(m2第11页/共27页12热力分块模型肋效率 对流换热热阻其中 , 由式(2)得 =1.107 K/W 肋片换热器热阻分析 mHmHthf)()(1ffrffAAhRLwArwNshAf)(221fR第12页/共27页13热力分块模型热管的结构参数 单根热管尺寸打扁后:250mm(长)7.84mm(宽)3mm(高)管壁厚度0.5mm;吸液芯厚度0.5mm,两层57.73目的铜丝网,铜丝直径0.125mm第13页/共27页热管热阻分析R1:热管蒸发段管壁的径向导热热阻 ; R6:热管冷凝段吸液芯的径向热阻 ;R2:热管蒸发段吸液芯的径向导热热阻 ; R7:热管冷凝
8、段管壁的径向导热热阻 R3:热管蒸发段汽液交界面的热阻 ; R8:热管管壁的轴向导热热阻 ; R4:蒸汽管内轴向热阻 ; R9:热管吸液芯的轴向导热热阻 。R5:热管冷凝段气液交界面的相变热阻 ;14)/10(1WC)/10(1WC)/10(5WC)/10(8WC)/10(5WC)/10(1WC)/10(1WC)/10(2WC)/10(4WC热力分块模型第14页/共27页15热力分块模型 对两个热源的热管散热模组进行热力系统分块,其热阻网络图如图所示。两热源散热模组物理模型RfTc-HXRcTaTsTj-CPUTj-NBRh-CPURh-NBThs-CPUThs-NBRb-NBRb-CPUTe
9、-NBTe-CPURe-NBRe-CPUPNBPNBPCPUPCPURh热源热阻RbBlock结构的热阻Re蒸发段热阻Rc冷凝段热阻Rf散热器到冷 却气体的热阻Tj热源核心温度Ths 热源表面温度Te 热管蒸发段管壁温度Ts 热管内工质的冷凝温度Tc-HX 热管冷凝段管壁温度Ta 环境温度PCPU+NBPCPU+NBPCPUPNB两热源散热模组热阻网络图第15页/共27页16热力分块模型RfTc-HXRcTaTsTj-CPUTj-NBRh-CPURh-NBThs-CPUThs-NBRb-NBRb-CPUTe-NBTe-CPURe-NBRe-CPUPNBPNBPCPUPCPURh热源热阻RbBl
10、ock结构的热阻Re蒸发段热阻Rc冷凝段热阻Rf散热器到冷 却气体的热阻Tj热源核心温度Ths 热源表面温度Te 热管蒸发段管壁温度Ts 热管内工质的冷凝温度Tc-HX 热管冷凝段管壁温度Ta 环境温度PCPU+NBPCPU+NBPCPUPNB散热模组各部件热阻RfTc-HXRcTaTsTj-CPUTj-NBRh-CPURh-NBThs-CPUThs-NBRb-NBRb-CPUTe-NBTe-CPURe-NBRe-CPUPNBPNBPCPUPCPURh热源热阻RbBlock结构的热阻Re蒸发段热阻Rc冷凝段热阻Rf散热器到冷 却气体的热阻Tj热源核心温度Ths 热源表面温度Te 热管蒸发段管壁
11、温度Ts 热管内工质的冷凝温度Tc-HX 热管冷凝段管壁温度Ta 环境温度PCPU+NBPCPU+NBPCPUPNB模组部件CPUNBBlock结构单根热管蒸发段单根热管冷凝段散热器CPU处NB处CPU处NB处热容C (J/)0.27 0.452.683.341.411.394.233.580热阻R (/W)0.21 0.310.430.420.811.110.461.14两热源散热模组热阻网络图 芯片标准散热量 PCPU=30W、PNB =10W。取入口空气为25,按照Intel的方法笔记本电脑工作时主板其他元件有对环境15的温升,故 =40。aT第16页/共27页瞬态性能分析瞬态性能分析1
12、7RfTc-HXRcTaTsTj-CPUTj-NBRh-CPURh-NBThs-CPUThs-NBRb-NBRb-CPUTe-NBTe-CPURe-NBRe-CPUPNBPNBPCPUPCPURh热源热阻RbBlock结构的热阻Re蒸发段热阻Rc冷凝段热阻Rf散热器到冷 却气体的热阻Tj热源核心温度Ths 热源表面温度Te 热管蒸发段管壁温度Ts 热管内工质的冷凝温度Tc-HX 热管冷凝段管壁温度Ta 环境温度PCPU+NBPCPU+NBPCPUPNBRfTc-HXRcTaTsTj-CPUTj-NBRh-CPURh-NBThs-CPUThs-NBRb-NBRb-CPUTe-NBTe-CPURe
13、-NBRe-CPUPNBPNBPCPUPCPURh热源热阻RbBlock结构的热阻Re蒸发段热阻Rc冷凝段热阻Rf散热器到冷 却气体的热阻Tj热源核心温度Ths 热源表面温度Te 热管蒸发段管壁温度Ts 热管内工质的冷凝温度Tc-HX 热管冷凝段管壁温度Ta 环境温度PCPU+NBPCPU+NBPCPUPNB两热源散热模组热阻网络图iijQTTR21mimpressediiiikiiijjiQdtdTCpVRTT_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建立双热源散热模组的控制方程:热阻 ijR为第i点与第j点间的热阻 3027.021.0dtdTTTCPUjCPUhsCPUj0dtdTCVRTTipiiikij
14、ji对含源节点,如CPU:对第i个不含热源节点: 在MATLAB中应用龙格-库塔(R-K)法解上述节点组成的方程组,就可得出热管散热模组的瞬态响应温度值。第17页/共27页瞬态性能分析瞬态性能分析18020406080100120405060708090100110时 间 t (s)温 度 T () Tj-CPUThs-CPUTe-CPUTj-NBThs-NBTe-NBTsTc-HXTa 120s内标准散热量时的温度响应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CPU的发热量比NB的发热量高20W,CPU的终温比NB高大约20,CPU处的温差也比NB处大。 热管散热模组在较短时间(60s)内即基本达到热平衡,这符
15、合热管的“超导热性”,热管可有效传导热源的热量。 肋基与环境间的温差最大,这与肋片散热器的热阻最大一致。说明这种分块模型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系统各部分的瞬态响应。第18页/共27页瞬态性能分析瞬态性能分析19 从中可以看出比较靠近热源(CPU、NB)的部分温度响应比较快,而越远离热源的部分响应越慢。远离热源的部分要等待它前面的部分做出响应后才能开始自己的响应,然后跟随前面的部分逐步达到稳态。这种特征使得整个系统在短时间内可以做出快速的部分响应,在较长时间内做出缓慢但完整的响应。这种响应特征就意味着对距离热源较远的点需要建立更精确的数学模型来反映它们的瞬态响应状况。051015202530405
16、060708090100时 间 t (s)温 度 T ()30s内标准散热量时的温度响应图在较短时间(0-5s)内,分块模型中只有靠近热源的部分才会来得及做出明显的响应。由此可知在短时间内热源散热量的变化只会对附近的部分造成影响,而较远的部分则变化较小。第19页/共27页瞬态性能分析瞬态性能分析200102030405060700102030405060708090100时 间 t (s)温差占最终温差的百分数 (%) Ths-CPU-Te-CPUThs-NB-Te-NBTe-Tc-HXTc-HX-Ta设计散热量时的差响应图 该图反映了达到稳定状态的速率,从图中看出靠近热源的部分达到稳定状态的
17、速率相比远离热源的部分需要的时间短。然而由于受到远离热源部分的滞后影响,即使靠近热源的部分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最终达到稳定状态。第20页/共27页瞬态性能分析瞬态性能分析210102030405060700102030405060708090100时 间 t (s)温差占最终温差的百分数 (%) Ths-CPU-Te-CPUThs-NB-Te-NBTe-Tc-HXTc-HX-Ta设计散热量时的差响应图 在50%的温差内,CPU与NB上方的Block结构达到稳定状态的速率大致相同。超过50%之后,NB上方的Block结构达到稳定状态的速率明显变慢。这可能是因为开始时CPU与NB的温度差别不大,C
18、PU处对NB处的影响不大。由于CPU的散热量远比NB大,随着时间的增加CPU处比NB处的温度明显升高,致使NB处的散热速率受到抑制。第21页/共27页瞬态性能分析瞬态性能分析22 图(a)、(b)分别模拟CPU和NB发生故障的情况。(a)、(b)对比可以看出CPU的功率变化对NB的温度影响较大。NB的温度变化几乎不影响CPU的正常温度响应。02040608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时 间 t (s)温 度 T ()020406080405060708090100时 间 t (s)温 度 T ()(b) 前10s PCPU=30W、PNB=10W后30s只关NB(a) 前
19、10s PCPU=30W、PNB=10W后30s只关CPU第22页/共27页瞬态性能分析瞬态性能分析23 图(c)模拟开关机的情况。在较短时间内远离热源点的温度也能发生明显变化,说明该热管散模组系统的瞬态响应较快。 图(d)模拟电压不稳导致CPU和NB的功率波动的情况。热源散热量在较短时间内突然增大时这种散热结构基本上能满足散热要求。0204060803540455055606570758085时 间 t(s)温 度 T()01020304050607080405060708090100110120时 间 t(s)温 度 T()(c) 前10s PCPU=30W、PNB=10W (d) 前10s PCPU=45W、P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煤矿安全学习知识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农业行业数字农业技术应用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人卫儿科护理题库及答案解析
- 食品安全管理严格管控承诺书(5篇)
- 驾驶科目三笔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农业种植行业智慧农业物联网技术报告
- 2025年物联网行业安全隐患与数据隐私保护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区块链行业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与数字资产交易中的应用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行业沟通与会议组织管理模板
- 2025年航空航天行业智能航空器设计与空中交通管理创新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新中式烘焙行业分析及品牌营销洞察-克劳锐
- DB14-T 2628-2023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场所设施服务规范
- GB/T 4942-2021旋转电机整体结构的防护等级(IP代码)分级
- GB/T 34550.2-2017海水冷却水处理药剂性能评价方法第2部分:阻垢性能的测定
- 小红书运营方案
- 商标法课件新
- 行政管理专业大专毕业论文3000字
- 消防设施操作员报名承诺书
- 灌肠操作评分标准
- 尿素安全技术说明书
-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品经营许可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