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材及门窗检测技术_第1页
型材及门窗检测技术_第2页
型材及门窗检测技术_第3页
型材及门窗检测技术_第4页
型材及门窗检测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型材及门窗检测技术型材及门窗检测技术 型材及门窗检测技术 一、PVC异型材的检测 型材检测主要依据 标准GB/T 8814-2004 二、塑料门窗的检测 塑料门窗检测标准有GB/T 7106-2008 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 8484-2008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等型材及门窗检测技术PVC异型材成品检验 四个方面来判定: 一、外观与颜色 二、尺寸偏差 三、单位长度的质量 四、物理机械性能型材及门窗检测技术外观与颜色 型材可视面的颜色应均匀,表面应光滑、平整,无明显凹凸,无杂质。型材允许有由工艺引起不明显的收缩痕。 检测方法:在自然光或一个等效的人工光源下

2、(标准光源箱)进行目测,目测距离0.5m型材及门窗检测技术型材尺寸偏差 外形尺寸和极限偏差型材及门窗检测技术D厚度 W宽度型材及门窗检测技术型材的直线偏差型材的直线偏差(我们有时称弯曲度)主型材:长度为1m的直线偏差应1mm。纱 扇:长度为1m的直线偏差应2mm。型材及门窗检测技术型材的直线偏差 型材的直线偏差测量方法及器具在(235)环境下,将试样的凹边放在一个平台上,用合适的测量仪器测量型材和平台之间的间隙,重复测量与第一次测试垂直的面。型材及门窗检测技术单位长度的质量 主型材每米长度的质量(我们习惯称米重)应不小于每米长度标称质量的95%。型材及门窗检测技术型材老化性能要求 冲击强度保留

3、率(老化后冲击强度保留率60%) 颜色变化(老化前后试样的颜色变化用E*、b*表示,E*5,b*3)老化试验按GB/T 16422.2-1999中A法的规定进行。黑板温度为(653),相对湿度为(505)%。辐照度要求:波长290-800 nm之间的通带,选择550 W/m。喷林条件:每小时次喷水时间:18 min士0. 5 min。M类老化4000h,S类老化6000h。ll/2bh未老化面冲击方向bN型材及门窗检测技术氙灯老化试验机Atlas Ci4000型材及门窗检测技术紫外加速老化试验机在配方筛选上,为节约时间,我们更多的是使用QUV紫外加速老化试验机,进行初步测试型材及门窗检测技术C

4、olor-Eye 7000A型色差仪型材及门窗检测技术型材及材料物理性能要求 加热后尺寸变化率(2.0%以内) 主型材的落锤冲击(破裂的试样数1个) 150加热后状态(无气泡、裂痕、麻点) 主型材的可焊接性(平均应力35MPa) 维卡软化温度(75) 单缺口简支梁冲击强度(20kJ/m2) 拉伸冲击强度(600Mpa) 主型材的弯曲弹性模量(2200MPa)型材及门窗检测技术加热后尺寸变化率测试方法 截取长度为(2505)mm的试样3个,在可视面上划两条间距为200mm的标线,每一标线与试样一端的距离约为25mm。并在标线中部标出与标线垂直并相交的测量线。 测量两交点间的距离L0,将非可视面放

5、于(1002)的电热鼓风箱内的玻璃板上,放置60 min,连同玻璃板取出,冷却至室温,测量两交点间的距离L1,后计算型材及门窗检测技术主型材的落锤冲击 截取长度为(3005)mm的试样10个 将试样在-10 0 -2条件下放置1h后,开始测试,在标准环境(232)下,试验应在10s内完成。 落锤高度I类为1000+10 0 mm II类为1500+10 0mm型材及门窗检测技术150加热后状态 截取长度为(20010)mm的试样三个 将试样水平放于(1502)的电热箱内撒有滑石粉的玻璃板上,放置60+30 min,连同玻璃板取出,冷却至室温。目测观察是否出现气泡、裂纹、麻点或分离。型材及门窗检

6、测技术主型材的可焊接性 焊角试样为五个,不清理焊缝,只清理90o角的外缘。将试样的两端放在活动的支撑座上,对焊角或T型接头施加压力,直到断裂为止,记录最大力值FC。计算受压弯曲应力c :a 试样支撑面的中心长度,单位为毫米(mm);e 临界线AA与中性轴ZZ的距离;W 应力方向的倾倒矩I/e,单位为立方毫米(mm3)1222 /2cCFaeW 型材及门窗检测技术维卡软化温度 在型材上取10mm*10mm样片,将两片试样直接叠合在一起为一个试样,这样的试样需要2个以上。叠合前应将型材的毛边进行处理,以保证的试样层与层间不能有间隙。 将试样架放到油槽内,压上探针,压针头应试样中心部位加上砝码。砝码

7、的质量加上负载杆的质量所产生的静负荷应等于50N。设定升温速率为50h。调教好位移测量装置,启动升温程序。当探针压入深度等于lmm时,此时的温度即为该试样的维卡温度。型材及门窗检测技术热变形维卡软化点温度测定仪型材及门窗检测技术单缺口简支梁冲击强度 简支梁冲击强度是评价材料耐冲击韧性的一种方法。是对塑料异型材材料自身的耐冲击性的评价,对C类厚度小于2.5mm的型材不要求做本检测。型材及门窗检测技术简支梁冲击仪型材及门窗检测技术拉伸冲击强度 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冲压、线切割或仿型铣)制成GB/T135251992的规定B型 拉伸冲击强度计算:型材及门窗检测技术拉伸屈服强度 新版GB/T 8814

8、-2004标准已经取消了该项检测指标 拉伸屈服强度MPa37、断裂伸长率100型材及门窗检测技术万能试验机型材及门窗检测技术材料性能检测样品型材及门窗检测技术型材标准检验分类 型材检测标准规定了检验分类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出厂检验以批量为单位,型式检验,一般情况下每年进行一次检验(老化指标除外),每三年进行一次老化检验。 出厂检验:型材外观、尺寸和偏差、型材的直线偏差、主型材的质量、加热后尺寸变化率、主型材的落锤冲击、150加热后状态、主型材的可焊接性 、维卡软化温度 型式检验:出厂检验的全部项目 、型材的老化、简支梁冲击强度、主型材的弯曲弹性模量、拉伸冲击强度型材及门窗检测技术 塑料门窗

9、检验 建筑外窗的主要功能型材及门窗检测技术塑料门窗的物理性能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型材及门窗检测技术门窗抗风压性能分级表 分级指标值:采用安全检测压力差值(P3),即相应于50年一遇瞬间风速的风压为分级指标。 下表列出各种版本的分级情况对比:型材及门窗检测技术门窗抗风压性能测试确定测点和安装位移计型材及门窗检测技术型材及门窗检测技术检测顺序示意图型材及门窗检测技术门窗抗风压性能测试 检测步骤: 1、预备加压:绝对值为500 Pa,加载速度约为100 Pas,压力稳定作用时间为3 s,泄压时间不少于1 s。 2、变形检测:每级升降压力差值不超过250Pa,每级检测压力差作用持续时间不少

10、于10 s 压力升降直到面法线挠度值出现 l300时为止,不超过2000Pa 3、反复受压检测方法:检测压力差从零升到P2后降至零,P2=1.5 P1,不超过3000Pa,反复5次。 4、安全检测方法:使检测压力差尽快升至P3,P3=2.5 P1,然后降至一P3。型材及门窗检测技术空气渗透性能 渗透性能分级:采用压力差为10Pa时的单位缝长空气渗透量q1值和单位面积空气渗透量q0作为分级指标值。 型材及门窗检测技术空气渗透性能 测试方法 型材及门窗检测技术 测值整理:分别计算出每级检测压差在升压和降压过程中100Pa下两个附加渗透量测定值的平均值q f和总渗量两个测定值的平均值q z, 则窗试

11、件本身在各级压差下的空气渗透量q t(m3h)即可按计算: q t=qz-qf 然后,再将q f 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渗透量q (m3/h)值。 q=(293/760)(qf*P/T) 分级指标值的确定:将100Pa检测压力差的值换算为10Pa检测压力差相对应的值。 q= q/4.65型材及门窗检测技术 雨水渗漏性能 分级指标值 型材及门窗检测技术雨水渗漏性能型材及门窗检测技术雨水渗漏性能 检测方法 a)预备加压:施加三个压力脉冲。压力差值为500 Pa。加载速度约为100 Pas,压力稳定作用时间为3 s,泄压时间不少于1 s。待压力差回零后,将试件所有可开启部分开关5次,最后关紧; b)淋水

12、:对整个试件均匀地淋水。淋水量为2 L(m2min); c)加压:在稳定淋水的同时,定级检验时。加压至出现严重渗漏,工程检验时,加压至设计指标值; 型材及门窗检测技术建筑外窗保温性能 在我国的采暖住宅建筑中,当窗墙面积比为2 5左右时,通过窗户的传热热损失约占建筑物全部热损失的l4:通过窗户缝隙的空气渗透热损失约占l4。两者合计约占l2。在学校、办公及其它公共建筑中,窗墙面积比更大,通过窗户的传热和空气渗透热损失所占的比重将更大。 型材及门窗检测技术建筑外窗保温性能 传热系数(K)thermal transmittance在稳定传热条件下,外窗两侧空气温差为1 K,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传热量,以w(m2K)计。型材及门窗检测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