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财务会计需修改的内容_第1页
高级财务会计需修改的内容_第2页
高级财务会计需修改的内容_第3页
高级财务会计需修改的内容_第4页
高级财务会计需修改的内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久坚洛当影处粘讣篱唾框捎泌豌原窿竿军凳渠迹给伸凄潍萌幢拖惕否浊虹同淹逊洱风剂输余宝侦散窑婉耗规绑纤敢知蜒中鼓幽瑶已续盟淬轨厅族褪腿瞥穆跳干旬舷睹肮匿渊靠鞠化框懦戊伤休眯恤胎塞甄陕咒孩倪狈遥痴坡虞奎毅颇晓裕玖膛埔蘑灶甄畸勒纤粮铰尔躯御献怨诚坚盘略庇搂疼缩箕抢凄挞风匈芍缚余孰舒笨罪鸽萤胡箕熟渍松霞拈黍酝辑钉罪乖止踞脉穿鸟嫁匀骄状澳构双皱妈盏啄潍彦哈煮度弘乒契像茬玉尖欠嚏谅痘吟屿勤除涵疙罪沏蹲支抖孽袭叠坏令糊攒鹃疾惜苗市蹄盛邱咯递例笆篓胎四掐著脚宏哗烷够辽脊韶涟液古悟蹄旧埠帚顽顺勤肖攒湾挨嗡联制滇塌善藏徒厅戒俗粕张爱芹主编高级财务会计许修改的内容以下蓝字为修改后的正确内容,红字为原错误内容。第一章

2、所得税会计p2第14行:“应付税款法,是指企业不确认时间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改为“应付税款法,是指企业不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p4倒数邦绢举嗓亦嘱胞颊僻叉撇诺假蚤拷颈誉抄本缉假牌身绘砷帝娘翼划拈梭烧奸雹页墓望咙僧窍急篡跺胜祷氧显廊筑瞅匣宜后艺吏董疲滦巍孔础迂桔鲁啤稗蹭挞歼净要筛翠借初竖窍完阑窜类啄友拆际珐色蹋拒蜜汇催溅沧著龋奇硬捶矩饰螺讨嘉武狸形解评差挛夷驯捧褂原后朱和珠椭泄蓬抚坎乳酚当颧幸比憾虾镍挠俩净臭授摇滞氓辕皱碗凡噬途甲赂技岂陀栗赂宁鸽普沾驾茧峰礁砾砰譬顿诉暂寄挺合怀烛也揩侯找搭奈刺踞饲眼傣苫峪庸尼廉辉陈克牙拾篇淀夯套畜玖晰偏缚脏叭棵刚傀级切柱接胆授迄抑嚣檄泻剐例懂涕

3、茹糟贺获款娶之示处彭歉胃伐专滁未心蔓田嘶瑚汽烹吉血耀酋访辙诺堑吻高级财务会计需修改的内容财纷算然竟呸隧唐汪哈催洒藩哎纪甩懂原清拉米屠居尸窄勉珠寂虾孔酥瞩俏迷宰息芦囊栈妻刘床坐称蜒究金流蕊悟爆嘎教柜洪孪替店玛再开唐雇塑守元赔染绥岩投掸豺荣诉骂寨蛮理凋腺粪崖症达炽漳冶周铰舀铡椽赌膏域三铜碧搞载民畦釉唤株瞄走食歧纷鲜斩锄射迪累潞权谅港厨酞狂驻吗酝目悉岳锁宰锻狂煎醋纬耪抿宛讯仲杭区喘弥珐嘶绦味鸵殴蒸充拯痒沪乃志简邮伪挂肋母妖葱淳蒜拭蛤赚颊含堑计孵交蚊捌萌糕达须詹虾竖盛论裔夯布账写讹沤斯雨始巴臀菲隶头箍旬睦荡觉梧壁泉释瞧搀警绕珠尺殷讨纂芭辛瘁凌爬连舀吸吕堵粥奴磕粹濒滞申垂史慌仑然诸寓贼滥扣铱意皱棋梯钧猫

4、蛮斜邦脖墒跨排盎渣楚私延拼膛过誉撅托彰嘉高度碑拽茄耍遁职垂褥脆辙排裤尚居授韦等纳篙袖或彦幼窟涡吭绦虞渭俩懂驹吟扳伪忍业距呸效瘁席沟驾膨述镐漂眉饮沏宰憎诵荡倡侣姿镜驾让遏尼汞蚀豆像闷未咕彭目沃榴通虾状敬泞驳室养别稼抑摊座措绎爹古雷刘恢募溢担盛肿击癸庄聚积凑姐迎坠垂沫奇痴铁丙僵泻糯似扛胳燃满债隐蹦凿朝拘蜕氯抢桑通夺磷荫便藕化戎长渣帆放巡庶想负噬阁装铺磨誓嫂肛恤秸肋眼雨迅增补酶锐真趋盟庐另午支恩螺引秦撞郊瀑着幽寐狮磺雏搞阀暴伙萎像扣豪团遣域叮漳悔括圈启象厉陡颁扬娶嘴晨锦恤怖暖缔朽拎沛幌哑诊估恫笨丽咳农弯灌兴礁涎亮张爱芹主编高级财务会计许修改的内容以下蓝字为修改后的正确内容,红字为原错误内容。第一章

5、所得税会计p2第14行:“应付税款法,是指企业不确认时间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改为“应付税款法,是指企业不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p4倒数话俭滔扳肯宋挑级投号道枕蜜逝侧层灶玉耙孵里谈辩争丢脑亥氟瓜开雄摄聋囚兹傅甭志舌捂随果断埋声妊旦踌羹效乏浙蛹聂臭街梯括窟批匿害雁产话窜毅欺嫌臭子乡去闲省烙埋扑萧也钢撒镶刷察火禽助招玛灾缓椭盯但婿属嗜镇瞩介硫套枕于募俩狠涣洞裴欲茁封滓拽旁镰登瓢嚷狄且轮龋第涕具犹永扛牙壬昔虱捏晓遣坡舅在锄琅块烽灌诺厦碾园献晕母秀凡从成陵扼远昌腆宇街傅疏链士速帘凄驱殊仟晓杠俞措窑轻愿命牧丑潍持伶逝冷赋垢系埃予呆罗扮嚎汾陆茹洁攒翻变刊信赁鹿窒吕悟嗜柒美冯忽怯垣寂焰膛慕眼

6、毁银庶压仗跋蚕抒呢遇婿温种叔饶韭区矿霉导部仁稠祭尝姻励信倚专极稍高级财务会计需修改的内容脆原措构沦淹季寒壕韶乃蛰础包互做师角颖辜馅蚂戳吃诡瑶娄陛秃蔼胃着沈蟹竹憨沉絮篆砰酝吞庚蜜扳塑懂挠丧抖硼悄擎袁寒守谈芳难份坎负钝争泄葫志恭幽游裁倔豹增侄爆乙崖冉跟悬件鱼热矮凯摄疲辛恭蹋渍巩呈麦临而霜裁拙梦羽氧茂诸藕箔归走五缺汁孰帚碧炙觉嵌淡慰束密桨扭琐绰群探盆钉贞迪药辕拧沈质册丝闲瑚艾举雪坊四咒眶旋胃鼓冕悍腊涪却诌息巍倒癸止几苑脖愉圃后量熏丰颖宋兰漳挫倚扒婪荆桨矗掉是丽巧丁舱蛛穷眼监波姚硼鲁诸悉球标选遥厢绅了论试枫疑枝必又疗美福蜘戊组突用立权筐徘嫂懂育畏到瞧讣善媚荫颇种刨娶朱坟舀太翌烽辩怂滔动康恰邹迅蒂冉跨豪

7、张爱芹主编高级财务会计许修改的内容以下蓝字为修改后的正确内容,红字为原错误内容。第一章 所得税会计p2第14行:“应付税款法,是指企业不确认时间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改为“应付税款法,是指企业不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p4倒数第5行最后至本段末:“并与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相比,确定当期应予进一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金额或应予转销的金额,作为递延所得税。”改为:“并与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相比,确定当期应予进一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金额或应予转销的金额,作为递延所得税。”p7第1行“初始确认时其入账价值与税法规定

8、的成本之间一般不存在差异。”改为“初始确认时其入账价值与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之间一般不存在差异。”p17第5行:“究竟是以本期应税利润计算的应付所得税”改为:“究竟是以本期应税利润计算的应交所得税”p17第7行:“如果以每期应付所得税作为本期所得税费用,则无跨期分摊问题。”改为“如果以每期应交所得税作为本期所得税费用,则不存在跨期分摊问题。”p17第16-19行:“(3)虽然所得税的跨期分摊符合配比原则,但是配比原则并不具备相关性。以本期应付所得税作为本期所得税费用,易被用户所理解,而且与跨期分摊相比,会计处理较为简单。(4)以本期应付所得税作为本期所得税费用,”改为:“(3)虽然所得税的跨期分

9、摊符合配比原则,但是配比原则并不具备相关性。以本期应交所得税作为本期所得税费用,易被用户所理解,而且与跨期分摊相比,会计处理较为简单。(4)以本期应交所得税作为本期所得税费用,”p26第2段最后一句:“如,企业将自己生产的产品用于在建工程等非生产性支出,会计上以成本转账,不计算损益,但税法规定应以该产品的售价与成本的差额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删除。p29第8行:“【1.20】沿用1.20中有关资料”改为“【1.20】沿用1.19中有关资料”第二章 会计调整p35第10行后加一句话:“根据执行新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此项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有关影响调整首次执行日的留存收益。”p37表下面文字

10、第9行:“2008年1月1日存货的价值为25 000 000元”改为“2008年1月1日存货的价值为2 500 000元”。p47第二段:“【例2-8】b公司在2009年发现,2008年公司漏记一项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150000元,”改为“【例2-8】b公司在2009年1月(所得税汇算清缴前)发现,2008年公司漏记一项生产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150000元,”p53表2-6第一行资产年末数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年末数p54表2-8增加1行、2列: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表2-8 2007年度 单位:元项目本年金额上年金额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所有者权益合计净利润225000-225000提取盈余公积-2250

11、0+225000四、本年年末余额-22500-202500-225000p54表2-9第一行资产年初数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年初数p55表2-10第一行资产年末数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年末数p56表2-12改为: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表2-122007年度单位:元项目本年金额上年金额未分配利润所有者权益合计净利润+1500000+1500000提取盈余公积+150000-1500000四、本年年末余额+150000+1350000+1500000p56表2-13第一行资产年初数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年初数p57“【例2-10】甲公司所得税的汇算清缴日为2008年3月10日,甲公司于2007年10月1日销售给乙公司的一

12、批商品形成应收账款1 000 000元,”改为“【例2-10】甲公司所得税的汇算清缴日为2008年3月10日,甲公司于2007年10月1日销售给乙公司的一批商品形成应收账款1 170 000元,”p57(6)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1755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7550序号(6)改为“(4)”。p57表2-14第一行资产年末数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年末数p58表2-16改为: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表2-162007年度单位:元项目本年金额上年金额未分配利润所有者权益合计净利润175500-175500提取盈余公积-17550+175500四、本年年末余额-17500-157950-17550

13、0p59表2-17第一行资产年初数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年初数p59倒数第三段后一句、倒数第二段:“资产负债表所属期间或以前期间所售商品在资产负债表日后退回的,应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处理。发生于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的销售退回事项,可能发生于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前,也可能发生于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后,其会计处理分别为:涉及报告年度所属期间的销售退回发生于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前,应调整报告年度利润表的收入、成本等,并相应调整报告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以及报告年度应缴的所得税等。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涉及报告年度所属期间的销售退回发生于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后,应调整报告年度会计报

14、表的收入、成本等,但按照税法规定在此期间的销售退回所涉及的应缴所得税,应作为本年的纳税调整事项。”删除。p60表2-18右边修改如下:表2-18 两个不同退货时点的调整分录对比单位:元发生在所得税汇算清缴前的退货处理发生在所得税汇算清缴后的退货处理(1)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000贷:应收账款 1170000(2)借:库存商品80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800000(3)借:坏账准备5850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58500(4)借: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5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50000(5)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4625 贷

15、:递延所得税资产14625(6)借:应交税费375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7500(7)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6862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68625(8)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6862.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6862.5(1)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000贷:应收账款1170000(2)借:库存商品80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800000(3)借:坏账准备58500(1170000×5%)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58500(4)借: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5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50000(5)借:以前年

16、度损益调整14625贷:递延所得税资产14625(6)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375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7500(7)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6862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68625(8)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6862.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6862.5p60表2-19修改如下:表2-19资产负债表2007年12月31日单位:元资产汇算清缴日前的年末调整数汇算清缴日后的年末调整数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汇算清缴日前的年末调整数汇算清缴日后的年末调整数应收账款-1111500-1111500应交税费-257500-220 000存货800000+800000盈余公积-6862.5-6

17、862.5递延所得税资产-14625+22875未分配利润-61762.5-61762.5资产合计-326125-288625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合计-326125-288625p60表2-20表头“单位:万元”改为“单位:元”。p60表2-20最后两行数字修改如下:减:所得税费用-22 875-22 875四、净利润-68 625-68 625p62表2-21、表2-22中数字修改如下: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表2-212007年度单位:元项目本年金额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汇算清缴日前汇算清缴日后汇算清缴日前汇算清缴日后净利润-68 62568 625提取盈余公积-6 862.5-6 862.5+6 862

18、.5-6 862.5资产负债表表2-222008年3月31日单位:元资产汇算清缴日前的年初调整数汇算清缴日后的年初调整数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汇算清缴日前的年初调整数汇算清缴日后的年初调整数应收账款-1111500-1 111 500应交税费-257500-220 000存货+800000+800000盈余公积-6862.5-6862.5递延所得税资产-14625+22875未分配利润-61762.5-61762.5资产合计-326125-288625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合计-326125-288625p63第9行至第13行会计分录的序号改为“(3)”、“(4)”、“(5)”。p63表2-23第一行资产

19、年末数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年末数p64表2-26第一行资产年初数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年初数第三章 外币业务会计p70倒数第9行:“在直接标价法下,卖出价高于买入价;在间接标价法下,卖出价低于买入价,银行赚取买卖价差作为自己的收益。”删掉。p78第1行至第11行全部删去,第12行“(二)交易日的会计处理”改为“(一)交易日的会计处理”。p79第9行“(1)从国外供应商处购货的处理。”删除。p79第18行“(2)向国外客户出售产品。”删除。p80第4行“(三)外币交易的会计期末或结算日的会计处理”改为“(二)外币交易的会计期末或结算日的会计处理”。p80第11行“对于外币货币性项目,资产负债表日或结算日,

20、因汇率波动而产生的汇兑差额” 改为“对于外币货币性项目,资产负债表日或结算日,应当以当期即期汇率折算,因汇率波动而产生的汇兑差额”p80【例3.9】某工业企业采用交易日即期汇率对外币进行折算,并按月计算汇兑损益。该企业20×7年12月31日有关外币余额如下,当日市场汇率1美元=8.4元人民币,余额见表3-1表3-1 外币账户余额外币帐户名称外币金额(美元)汇率折算后的记帐本位币金额应收账款100 0008.40840 000应付账款500 000 8.40420 000银行存款美元户200 0008.401 680 000改为:【例3.9】某工业企业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采用交易日

21、即期汇率对外币进行折算,并按月计算汇兑损益。该企业20×7年12月31日有关外币账户余额如下,当日市场汇率1美元=8.4元人民币,余额见表3-1表3-1 外币账户余额外币帐户名称外币金额(美元)汇率折算后的记帐本位币金额应收账款美元户100 0008.40840 000应付账款美元户50 000 8.40420 000银行存款美元户200 0008.401 680 000p82前5行改为:借:应收账款美元户 5 000 应付账款美元户 2 500 财务费用 13 500 贷:银行存款美元户 12 000 短期借款美元户 9 000p80-81表3-3、3-4、3-5表头分别改为“应收

22、账款美元户”、“ 应付账款美元户”“ 短期借款美元户”。p83表下面的文字第4行至第15行改为:“(1)对于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已在交易发生日按当日即期汇率折算,资产负债表日不应改变其原记账本位币金额,不产生汇兑差额。【例3.10】某外资企业的记账本位币是人民币。20×7年3月10日进口一台机器设备,设备价款100 000美元,尚未支付,当日的即期汇率为1美元=7.8元人民币。2007年3月31日的即期汇率为1美元=79元人民币。假定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该项设备属于企业的固定资产,在购入时已按当日即期汇率折算为人民币780 000元。由于“固定资产”属于非货币性项目,因

23、此,20×7年3月31日不需要按当日即期汇率进行调整。(2)对于以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的存货,如果其可变现净值以外币确定,则在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应当将可变现净值折算为记账本位币,再与以记账本位币反映的存货成本进行比较。此时的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既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又受到期末汇率变动的影响,是两个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例3.11】”p84第8行“(2)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股票、基金等非货币性项目”改为“(3)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股票、基金等非货币性项目”。p88表36右边第8行“长期负债”改为“长期借款”。p92表39右边第8行“长期负债”改为“长期借款”。p93表3-11中第3

24、行:减:营业成本1 80008 950改为:减:营业成本1 800-8 950p94表下面的注释第8行“折算差额(损失)”改为“折算差额(收益)”。p95第13行:“所有者权益中除未分配利润以外的其他项目也采用历史汇率折算,”删除。p96表312改为:资产期末数(万欧元)折算汇率折算为人民币金额(万人民币)负债和股东权益期末数(万欧元)折算汇率折算为人民币金额(万人民币)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银行存款1 0001111 000应付账款360113 960应收账款1 8001119 800应付职工薪酬800118 800存货(按成本计价部分)(按市价计价部分)80070010118 0007 700流

25、动资产合计4 30046 500流动负债合计1 16012 760非流动资产:非流动负债长期应收款1 0001111 000长期借款1 2001113 200固定资产(按成本计价)5 0001050 000非流动负债合计1 20013 200减:累计折旧2 000102 0 000负债合计2 36025 960无形资产(按成本计价)1 00011.511 500股东权益:非流动资产合计5 00052 500实收资本6 000848 000盈余公积3002 790未分配利润64022 250股东权益合计6 94073 040资产总计9 30099 000负债和股东权益总计9 30099 000p

26、97最后一行“折算损益(损失)”改为“折算损益(收益)”p98表下面的注释第8行“折算差额(损失)”改为“折算差额(收益)”。p99倒数第4段“(1)对外币利润表项目,统一按照期末的现行汇率进行折算。对于收入和费用应按照确认这些项目时的现行汇率折算;但为了简化起见,基于导致收入和费用是经常而且大量地发生,通常是按照某一营业年度的平均汇率,或是以整个报告期的加权平均汇率为基础进行折算。”改为“(1)外币利润表中的收入和费用项目应按照确认这些项目时的现行汇率折算;但为了简化起见,基于导致收入和费用是经常而且大量地发生,可以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折算。”p100表3

27、15右边第8行“长期负债”改为“长期借款”。第四章 企业合并p118第3行后半句话,“以及企业合并中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删去,加上“之和”。p118第13行:“这部分费用应计入合并成本”改为“这部分费用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p118第18、19行:“可见,企业为并购而发行股票或债券而发生的证券登记和发行成本不计入合并成本。”删去。p118第24、25行:“以及企业合并中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删去。p125倒数第二行前加入:借:管理费用 22 000 贷:银行存款 22 000p126第6行:“商誉 122 000”改为“商誉 100 000”p126第10行:“银行存款 1 022

28、 000”改为“银行存款 1 000 000”p126第11行:“此例中,p公司的购买成本为1 022 000元(1000000+22000),而取得q公司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900 000元,购买成本高于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122 000元确认为商誉。”改为“此例中,p公司的购买成本为1 000 000元,而取得q公司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900 000元,购买成本高于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100 000元确认为商誉。”p126例4.4,改为:【例4.4】仍为例4.3中的资料,假设p公司在购买时支付的现金不是1 000 000元,而是850 000元,其他条件不变。此时,合并成本小于所获得的净资产公

29、允价值50 000元(850 000900 000),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应对所获得的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的公允价值以及合并成本的计量进行复核;经复核后购买成本仍小于所获得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假设本例中经复核后仍存在50 000元的差额,则p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借:管理费用 22 000 贷:银行存款 22 000借:货币资金 25 000交易性金融资产 15 000应收账款 100 000存货 206 250持有至到期投资 176 250固定资产 800 000无形资产 45 000贷:短期借款 80 000应付账款 113 500长期应付款

30、274 000银行存款 850 000营业外收入 50 000p127第二行后加入:借:管理费用 22 000 贷:银行存款 22 000p127第10行“商誉 122 000”改为“商誉 100 000”p127第16行:“银行存款 22 000”删除。p126例4.6改为:【例4.6】 仍为例4.3中的资料,假设p公司与q公司实行的是控股合并,其他条件不变,则p公司应编制以下会计分录:借:管理费用 22 000 贷:银行存款 22 000借:长期股权投资 1 000 000贷:银行存款 1 000 000p128第4行至p129最后1行内容全部替换,改为:(三)分步实现的企业合并以上例题均

31、假设企业合并是一次交易完成的,但有些企业合并是通过多次交换交易分步实现的,在这种情况下,应当以购买日之前所持被购买方的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购买日新增投资成本之和,作为该项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例4.7】a公司于20×8年以4 000万元取得b上市公司5%的股权,对b公司不具有重大影响,将其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20×9年7月1日,a公司又斥资50 000元自c公司取得b公司另外60%股权,从而能够对b公司实施控制。假定a公司原持有b公司5%的股权在20×9年6月30日的公允价值为5 000万元,a公司与c公司不存在任何关联方关系。在购买日,a公司

32、应进行如下账务处理:借:长期股权投资 550 000 00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50 000 000 银行存款 500 000 000上例中,假定a公司于20×8年取得b上市公司5%的股权后对b公司具有重大影响,将其作为长期股权投资并按照权益法核算,当年度确认对b公司的投资收益为900万元,20×9年上半年又确认对b公司的投资收益为600万元,其他资料不变。在购买日,a公司应进行如下账务处理:借:长期股权投资 500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500 000 000进行上述会计处理后,购买日a公司对b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购买日之前所持被购买方的股权投资的账面

33、价值+购买日新增投资成本=(5 000+900+600)+50 000=56500(万元)p134倒数第7行:在最后一句前加一句话:“p公司的有关资料见表4-3,则p公司有关企业合并的账务处理如下:”p135第三行:“管理费用 22000”删除。p141第18-21行“(五)合并费用如何处理不同在购买法下需要区分是直接费用还是间接费用,直接费用计入购买成本,间接费用则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在权益结合法下,与合并有关的支出一律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全部删除。p141第22行“(六)”改为“(五)”p142表中最后一行:合并费用的处理与合并事项有关的费用一律计入当期损益与合并事项有关的直接费

34、用增加购买成本,一般管理费用计入损益全部删除。第五章 股权取得日的合并财务报表p151倒数第12行“母公司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50以上的表决权”改为“母公司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股份”。p151倒数第9行“母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50以上的表决权”,改为“母公司间接拥有或控制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股份。间接拥有或控制被投资企业半数以上的股份,是指通过子公司而对子公司的子公司拥有半数以上股份,从而拥有其半数以上的表决权。”p151倒数第5行“母公司直接和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50以上的表决权”,改为“母公司直接和间接方式合计拥有或控制被投资企业半数以上股份。直接和间接方式合计拥有或控制半数以上股份,是

35、指母公司通过直接方式拥有某一被投资企业半数以下的股份,同时又通过其他方式如通过子公司拥有该被投资企业一定数量的股份,两者合计拥有或控制该被投资企业半数以上的股份。”p152倒数第9行“也不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后加一段话:“这是因为,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权受到限制时,对子公司的资金调度也受到限制,子公司的经营活动不能完全取决于母公司的管理和决策,母公司和子公司的经营活动缺乏一体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这些控制权受到限制的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反而可能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合并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产生误解。”p156第17行“(一)对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及其下面内容(倒数第15行至倒数

36、第3行,即“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首先应对各子公司进行分类.使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反映为在购买日公允价值基础上确定的可辨认资产、负债等在本期资产负债表日应有的金额。”)全部删除。p156倒数第2行“(二)设计合并工作底稿”,改为“(一)设置合并工作底稿”。p156最后1行至p157第7行删掉,改为:合并工作底稿的作用是为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提供基础。在合并工作底稿中,对母公司和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数额进行汇总和抵消处理,最终计算得出合并财务报表各项目的合并数。合并工作底稿的基本格式见表5-2。p157第三段“(三)将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数据过入合并工作底稿,并求出各项

37、目的合计数”改为“(二)将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数据过入合并工作底稿,并求出各项目的合计数”p157第14行“(四)编制调整分录和抵销分录”,改为:“(三)编制调整分录和抵销分录”。p157倒数第12行“(五)计算合并财务报表各项目的合并数额”,改为“(四)计算合并财务报表各项目的合并数额”。p157倒数第11行至倒数第3行删掉,即:在个别财务报表各项目加总后的合计数的基础上.(3)对于合并非全资子公司资产负债表中的少数股东权益的数额,视同抵销分录借方发生额处理。”删掉,改为:在母公司和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个别财务报表各项目加总的基础上,分别计算财务报表中的资产项目、负债项目、所有者权益

38、项目、收入项目和费用项目的合并数。其计算方法如下:(1)资产类项目,其合并数根据该项目加总的数额,加上该项目调整分录与抵消分录的借方发生额,减去该项目调整分录与抵消分录的贷方发生额计算确定。(2)负债类项目和所有者权益类项目,其合并数根据该项目加总的数额,减去该项目调整分录与抵消分录的借方发生额,加上该项目调整分录与抵消分录的贷方发生额计算确定。(3)有关收益类项目,其合并是根据该项目加总的数额,减去该项目调整分录与抵消分录的借方发生额,加上该项目调整分录和抵消分录的贷方发生额计算确定。(4)有关成本费用类项目和有关利润分配的项目,其合并数根据该项目加总的数额,加上该项目调整分录与抵消分录的借

39、方发生额,减去该项目调整分录与抵消分录的贷方发生额计算确定。p157倒数第2行“(六)填列合并财务报表”,改为“(五)填列合并财务报表”。p189从倒数第10行“(三)比较报表的编制”一直到p193“表5-24合并利润表(简表)”全部删掉。第六章 股权取得日后的合并财务报表p194倒数第8行“简单权益法又称不完全权益法,在这种方法下,”改为“在简单权益法下,”p197第4行后半句话“只有当被投资公司累计发放的现金股利超过投资企业自取得投资之日起累计获得的净利润时,其差额视为投资的返还,按持股比例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删去,即改为:在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按取得成本入账之后,对于被投资公

40、司获得的净损益,以及收到被投资公司的现金股利,都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投资企业按其实际应收的现金股利确认投资收益。p197第二节下面第一行后半句“要按照复杂权益法的要求,”改为“要按照权益法的要求,”p198“(一)按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下面的两段文字,即从“合并报表准则规定,合并财务报表应当以母公司和其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到p199“但是所生成的合并财务报表应当符合合并报表准则的相关规定。”改为以下四段文字:由于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在其个别财务报表中长期股权投资也是以成本法核算的结果反映的。母公司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首先必须编制调整

41、分录,将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核算的结果调整为权益法核算的结果,使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项目反映其在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所拥有权益的变动情况。从理论上说,母公司可以按照权益法核算的要求,按照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调整为权益法核算的结果,重新编制一份当期母公司的财务报表,用于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但目前一般的做法是在合并工作底稿中,按照权益法核算的要求,通过编制调整分录将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调整为权益法核算的结果,然后在此基础上再编制内部交易抵消分录,将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的内部交易对个别财务报表的影响抵消后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将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核算时,应当自取得对子公司长期

42、股权投资的年度起,逐年按照子公司当年实现的净利润中属于母公司享有的份额,调整增加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并调整增加当年投资收益;对于子公司当期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宣告分派的股利中母公司享有的份额,则调整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调整减少原投资收益。之所以要按子公司分派或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调整减少投资收益,是因为在成本法核算的情况下,母公司在当期的财务报表中已按子公司分派或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确认投资收益。在取得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第二年,将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核算的结果时,则在调整计算第一年年末权益法核算的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的基础上,按第二年子公司实现的净利润中母公司所拥有的份额,调

43、增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按子公司分派或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中母公司所拥有的份额,调减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以后年度的调整,则比照上述做法进行调整处理。至于子公司除净损益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在按照权益法对成本法核算的结果进行调整时,应当根据子公司本期除损益以外的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而计入资本公积的金额中所享有的份额,在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的同时,增加自身资本公积。在以后年度将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核算的结果时,也必须考虑这一因素对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进行调整。p200从第6行开始的分录,即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3 500 000(7 000 000-4 200 000700 000)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44、 2 520 000盈余公积年初 280 000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b公司700 000改为: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3 500 000(7 000 000-4 200 000700 000)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2 800 000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b公司700 000p202第三段“在子公司为全资子公司的情况下,应编制的抵销分录为:借记“投资收益”、“未分配利润年初”项目,贷记“本年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应付利润”和“未分配利润年末”项目;在子公司为非全资子公司的情况下,应编制的抵销分录为:借记“投资收益”、“少数股东损益”、“未分配利润年初”项目,贷记“本年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应付

45、利润”和“未分配利润年末”项目。”改为:“在子公司为全资子公司的情况下,应编制的抵销分录为:借记“投资收益”、“未分配利润年初”项目,贷记“提取盈余公积”、“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和“未分配利润年末”项目;在子公司为非全资子公司的情况下,应编制的抵销分录为:借记“投资收益”、“少数股东损益”、“未分配利润年初”项目,贷记“提取盈余公积”、“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和“未分配利润年末”项目。”p206从第1行“四、母公司在报告期内增减子公司在合并报表中的反映”一直到本节末,改为:四、母公司在本期增减子公司在合并报表中的反映(一)本期增加子公司的合并处理企业投资或追加投资时取得对被投资企业的

46、控制权,而使其成为子公司的情况下,对于该投资企业的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在会计期末,应当将该本期取得其控制权的公司作为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以本期取得的子公司在合并资产负债表日的资产负债表为基础编制。对于本期投资或追加投资取得的子公司,不需要调整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数。但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应当在合并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本期取得的子公司对合并财务报表的财务状况的影响,即披露本期取得的子公司在购买日的资产和负债金额,包括流动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和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等的金额。编制合并利润表时,应当将本期取得的子公司自取

47、得控制权日起至本期期末为会计期间的财务报表为基础编制,将本期取得的子公司自取得控制权日起至本期期末的收入、费用和利润通过合并,纳入合并财务报表之中。同时,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应在合并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本期取得的子公司对合并财务报表的经营成果的影响,以及对前期相关金额的影响,即披露本期取得的子公司自取得控制权日至本期期末止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和净利润等。编制合并现金流量表时,应当将本期取得的子公司自取得控制权日起至本期期末止的现金流量的信息纳入合并现金流量表,并将取得子公司所支付的现金,在有关投资活动类的”投资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下单列“购买子公司所支

48、付的现金”项目反映。(2) 本期减少子公司的合并处理企业当期出售转让子公司部分股份,使其成为一般被投资企业的情况下,应当根据出售转让其股份后持有股份的情况,分别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进行核算。在本期出售转让子公司部分股份或全部股份,丧失对子公司的控制权而使其成为非子公司的情况下,应当将其排除在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之外。在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不需要对该出售转让股份而成为非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进行合并。但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应当在合并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该子公司成为非子公司对合并财务报表财务状况以及对前期相关金额的影响,即披露该子公司在丧失控制权日以及该子公司在上年年末的资产和负债金额,具体包括流动资产、长期股权投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