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_名词解释:1、实验针灸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主要开展针灸理论、针灸作用规律、 针灸作用机制和针灸应用技术等相关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是针灸学科一个新的分支;也是研究针灸神经生物学机制的重要基础。2、得气 :是指针刺穴位后产生的经气感应。3、循经感传现象:是指以针刺、低频脉冲电等方法刺激穴位时,人体出现酸、麻、重、胀等特殊感觉,从被刺激的穴位开始,沿着经脉循行路线传导。4、经穴 -脏腑相关: 反映了经脉穴位与脏腑之间的一种双向关系,即脏腑生理或病理改变可通过多种形式反映到体表的相应穴位上;刺激体表穴位又可对相应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改变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5、牵涉痛: 是
2、指当某一内脏器官有病变时,患者除感觉患病器官的局部不适或疼痛外,尚可在远离该器官的体表某部皮肤或深部组织发生痛觉过敏。海氏带 :当一些内脏器官患病时,往往在相关部位的皮肤出现痛觉过敏,这种痛觉过敏的皮肤部位即称为 海氏带或痛觉过敏带。6、穴位功能特异性:是指穴位与非穴位、不同穴位之间在主治和功能作用上所存在的差异。7、针灸作用的时间效应:对穴位进行针灸刺激时,针灸效应的发生、发展呈现一个渐进的时间过程,分为潜伏期、上升期、高峰期和下降期。时效曲线: 用直角坐标图表示针效与时间的关系。8、针麻诱导期:在实施针麻手术之前,对选定的穴位预先进行一段时间针刺刺激,至镇痛效果达到可以手术这段时间。(一般
3、在2540min左右)9、针刺耐受:是指由于长时间针刺或反复多次针刺后,针刺镇痛效应降低的一种现象。10 、针刺后效应:停止针刺后继续存在的针刺效应精品资料_11 、疼痛: 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它包含痛感觉和痛反应两个成分。痛阈 (或痛反应阈) :是指从刺激开始到引起疼痛感觉或运动反应的最小刺激量。耐痛阈 :是指能耐受疼痛的最大刺激量12 、针刺麻醉:是指用针刺止痛方法来预防手术中的疼痛及减轻生理功能紊乱,在患者清醒状态下施行手术的一种麻醉方法。13 、吞噬能力: 指 100 个白细胞中吞噬细菌的白细胞所占的比例。吞噬指数: 指 100 个白细胞中,能够
4、吞噬细菌的白细胞所吞噬细菌的平均个数。针灸作用: 针灸的镇痛作用、神经- 内分泌 -免疫网络的调控作用和对失调的脏腑器官功能的调整作用。第一章针灸作用的基础研究第一节:1、穴位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感受刺激、反应病症2、穴位感受器的特点:(后面要加具体的内容)1 穴位可以感受多种形式的刺激,2 穴位对不同形式的刺激有不同的适应性,3 穴位对不同形式刺激的感觉阈不同3、穴位病理反应的表现形式:感觉异常、组织形态改变、生物物理特性改变5、得气机制:针感的形成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通路、脑内通路几个环节。手下感的实质:穴区肌肉轻微的紧张性收缩。手下感机制: 针刺信息由外周传入神经通路进入中枢,
5、经中枢整合调制后, 一方面形成针感,另一方面通过脊髓?-传出系统随躯体神经到达相应支配区穴位下的肌梭,引起梭内肌收缩和肌电发放,以及局部肌纤维收缩,后者经针柄传于施针者指下,从而形成沉紧的手下感精品资料_第二节:1、循经感传的基本特征:1 循经扩布, 2 趋向病所, 3 宽度和深度不均,4 感觉性质多样,5 慢速传导, 6 双向循行和回流现象,7 可以阻滞, 8 影响脏腑功能活动2、常见的经络现象及其特点:常见的经络现象( 1 )生理现象循经感传现象( 2 )病理现象循经性感觉障碍和可见的经络现象 :循经性感觉障碍; 可见的经络现象: 循经性皮肤病、循经性皮肤血管神经性反应特点:( 1 )循经
6、感传现象基本特征: 1)循经扩布 ;2) 趋向病所; 3 )宽度和深度不均; 4)感觉性质多样; 5 )慢速传导 ;6)双向循行和回流现象; 7)可以阻滞:机械压迫局部降温局部注射普鲁卡因和生理盐水,亦称张力阻滞皮肤触觉刺激外加磁场刺激第三节:3、牵涉痛特征:牵涉痛出现的部位,多发生在与病变器官同一神经节段的皮节区或肌节区。牵涉痛一般均为可逆,当去除内脏病变后,其牵涉痛也随之消失。皮肤过敏带不仅对接触、压迫、牵引等出现感觉过敏,而且皮下组织硬度也发生变化,有时用手可以触到有结节和条索状物等,有的还可见皮肤变厚的现象。皮肤过敏带的毛细血管出现循环障碍,如发生痉挛等,从而引起局部缺血。5、神经节段
7、性分布与穴位主治功能的关系1)躯干部经穴主治功能与神经节段的关系分析任脉、督脉、胃经、膀胱经、肾经和脾经位于颈部、上胸部、下胸部和腰骶部经穴的主治病症, 可发现其有明显的神经节段性。从神经解剖学分析,人体躯干部穴区所属神经节段精品资料_与其主治内脏所属神经节段具有相当的一致性7、远距离取穴可以用“中枢汇聚理论”解释。8、胃耳反射:传入神经迷走神经;传出神经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中枢神经下丘脑后外侧区第二章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与影响因素1、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 1 整体性, 2 良性、双向性,3 功能性、早期性2、针灸作用的影响因素:1 个体差异, 2 穴位功能特异性,3 得气, 4 针法灸法的刺激参
8、数,5 时间因素3、穴位功能特异性的表现(举例):P765、艾灸的刺激参数及临床意义:P86 灸温:温度幅值、温度升降速度、温度作用面积艾灸壮数、每壮的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灸量、灸时、灸质第三章1 、疼痛特点: 痛觉不是一个独立的单一感觉。(而是和其他感觉糅合在一起组成一种复合感觉。)痛觉伴有强烈的情绪色彩,构成相当复杂的心理活动。疼痛还具有“经验”的属性。能引起痛觉的刺激多为伤害性刺激。疼痛分类:(根据疼痛的性质) :刺痛:又称快痛、第一痛。其特点是痛觉清晰、尖锐,定位明确,迅速发生又迅速消失,引起较弱的情绪变化,常伴有受刺激的肢体出现保护性反射。灼痛:又称慢痛、延缓痛、第二痛。其特点是痛觉
9、缓慢形成,持续时间较长,定位较差,呈烧灼感,使人不易忍受,常伴有情绪反应、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变化。酸痛、胀痛、绞痛:其特点是痛觉难以描述,定位差,难以确定痛源部位。伴有内脏反应和躯体反应,以及较强的情绪反应。精品资料_2、 常用体外致痛物质(七种): K+ 、 H+、组织胺、乙酰胆碱、5 HT 、缓激肽、 SP3、 闸门控制学说的中心思想(P111 ):刺激皮肤发生的传入神经冲动进入脊髓后,被引进三个系统: 闸门控制系统,中枢控制系统,作用系统。这三个系统协同作用才能产生痛感觉和痛反应。4、针刺镇痛的一般规律:针刺镇痛作用的性质:具有以下特点:针刺既能镇急性痛,又能镇慢性痛;针刺既能抑制体表痛
10、, 又能减轻乃至消除深部痛和牵涉痛;针刺既能抑制痛感觉,又能减低疼痛的情绪反应;针刺既能减低痛觉分辨率,又能提高报痛标准。针刺镇痛作用的强度:在适宜的针刺刺激条件下,针刺可使正常人痛阈和耐痛阈提高,达到 65%180% 。针刺镇痛的空间作用范围:针刺具有全身性的镇痛作用,但穴位与针刺镇痛部位之间有相对的特异性。针刺镇痛作用的时程:在人体从针刺开始至痛阈或耐痛阈升高至最大值一般需2040min ,继续运针或通电刺激可使镇痛作用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上,停针后其痛阈呈指数曲线形式回复,半衰期为16min 左右。针刺镇痛作用的影响因素:针刺镇痛作用主要受到个体差异、时间因素、 刺激参数等的影响。5、针麻
11、特点:使用安全,适用范围广。患者处于清醒状态,便于与医生配合。生理干扰少,利于术后恢复。简便、经济、便于推广。作用: 辅助镇痛作用,镇静作用,抗内脏牵拉反应作用,抗创伤性休克作用,抗手术感染作用,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的作用,促进创伤修复的作用。缺陷 /局限性(针麻“三关”):镇痛不全、不能完全抑制内脏反应、肌肉松弛不够。精品资料_6、针刺镇痛的作用原理:一、针刺镇痛的外周机制:1、针感感受器的兴奋,2 、针刺信号的外周传入纤维(针刺传入主要由躯体感觉神经中的类、类纤维传导。) 3 、同神经电针镇痛的外周机制。二、针刺镇痛的中枢机制:(论述题)第四章针灸的免疫调节作用1、 举例针灸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
12、用(肿瘤免疫、白细胞、巨噬细胞免疫等):针灸对白细胞的调节作用:针灸可以调节外周血白细胞的数量和吞噬功能。针灸对白细胞数量的调节:例如针灸正常人的足三里、合谷、内关,可使血中白细胞总数上升,并以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为主,而淋巴细胞比例下降。对白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针刺足三里或合谷穴,均能提高白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吞噬能力。针灸可以增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例如针刺老年大鼠双侧足三里和关元穴,能使老年大鼠肝内巨噬细胞在数量上增多,体积上增大,吞噬功能增强。针灸对肿瘤细胞免疫的调节作用:例如电针荷瘤大鼠足三里、合谷和三阴交,可以提高CD4+ 细胞数量和CD4+/CD8+ 比值下降3、针灸的抗炎作用(
13、三个方面)(论述题):( 1 )对渗出的影响:针灸可抑制炎症过程中血管通透性的增高,减少炎症渗出物;减轻炎症灶白细胞浸润;改善炎症局部微循环和淋巴循环,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减轻炎性水肿。( 2 )对变性的影响:针灸可控制和缩水炎症灶坏死面积,延缓和防止坏死的发生,从而减轻炎症的变性病变。( 3)对增生的影响:针灸可促进细胞的修复再生和瘢痕化进程;在促进肉芽组织形成的同时抑制其过度增生。第五章针灸对各器官系统功能的调节(论述题)1、针灸治疗脑血管病的作用机制:改善脑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善脑电活动,抑制免疫炎性反应,促进内皮细胞的修复,保护受损神经元(a 、精品资料_降低
14、自由基水平,b、拮抗兴奋性氨基酸神经毒作用,c、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d 、抑制钙超载)2、针灸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影响血糖水平(双向调节)、影响血脂水平(降低)、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神经- 内分泌 -免疫系统功能、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a 、改善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异常,b 、改善神经病变)3、针灸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针刺内关穴可以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脏泵血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状态,调节心电活动,改善心电图指标,对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调节血管活性物质。4、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改善肺功能,对多种炎症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影响,调节下丘脑-垂体 -肾上腺皮质轴,调整免疫功能第六章科研方法1、医学研究的分类: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2、医学研究的基本程序:提出问题,确定选题,建立假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跨境电商公司员工健康管理及劳动权益保障合同
- 2025年智能农业物联网平台建设与设备租赁合同
- 2025年度智能车展展位租赁与智能营销解决方案服务合同
- 2025年金融科技信息安全解决方案设计与实施合同
- 2025年城市老旧住宅区改造工程房屋修缮补偿协议范本
- 2025医疗美容技术公司股份购买及授权许可协议
- 2025年权威二手手机检测及深度维护服务专项合同
- 2025年跨国英文项目管理及专家顾问服务合同
- 2025年特色咖啡厅转让合同范本:咖啡自助餐厅经营权及装修设备移交协议
- 2025年生态监测与绿色生产技术咨询合同
- 2025至2030中国课外辅导行业发展研究与产业战略规划分析评估报告
- 四川省2024年高等职业教育单独招生考试中职类语文试题及答案
- 水产食品原料中的生物活性物质课件
- 《幼儿园中班第一学期家长会》 PPT课件
- 项目1 单相半波整流调光灯电路的设计与制作
- 职业素养教案
- (完整)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 曳引式电梯施工方案
- 硅钢片的BH曲线数据
-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课堂PPT)
- 胸痹护理常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