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GR一体机操作与维修GR一体机操作与维修第一章、GR系列机型规格介绍 5见附表1 5见附表2 51、操作程序 52、用户模式 53、故障代码 54、操作 5第二章、系列机型规格介绍 6第三章、拆卸外盖 6第四章、机器结构简介 6机器可以分为10个部分: (见图.1,图.2) 6*.介绍印刷过程 7*.介绍制版过程 7第五章、第一进纸部分 71、进纸台机构 (见图.3) 72、进纸部分 (见图.4) 83、旋转系统
2、 84、调整 95、拆卸和安装 10第六章、第二进纸部分 101、导向辊的旋转 (见图.5) 102、定时辊的升降 103、垂直位置控制系统 (见图.6) 114、调整 125、拆卸和安装 12第七章、滚筒 131、滚筒的锁定 (见图-21-A) 132、滚筒旋转的控制 (见图-22) 134、滚筒后部检测系统 (见图20) 145、滚筒的结构 (见图.23) 146、拆卸
3、16第八章、压力部分 171、压力控制系统 (见图.9) 172、压力调节系统 (见图.10) 183、拆卸 20第九章、出纸部分 201、分离单元(见图.15) 202、吸风单元 213、出纸传感器1(NO.19)和出纸传感器2(NO.20) 214、出纸形状的控制(GR1700/1710无) (见图.18) 215、调整: 216、拆卸: 22第十章、扫描部分(自动进稿) 221、概述 222、原理 (见图.27)
4、 223、调整 234、拆卸 24第十一章、扫描部分(平台式) 241、适用机型: 242、原理 (见图.28) 243、调整 254、拆卸 25第十二章、制版部分 251、工作原理: 252、热敏打印头定位系统 (见图.30) 253、制版系统 (见图.31) 264、调整 265、拆卸和安装 27第十三章、卸版部分 281、工作原理: 282、装夹系统 (见图.32) 283
5、、卸版系统 284、卸蜡纸检测系统 295、故障提示 296、调整 307、拆卸和安装 30第十四章、上版部分 311、工作原理: 312、装载系统 (见图.34) 313、故障提示: 324、蜡纸装载的检查系统 325、调整 326、拆卸和安装 33附表1: 34附表2: 35 GR 系 列 机 型三 级 培 训 教 材第一章、GR系列机型规格介绍见附表1见附表21、操作程序1.1.进入测试功能* 同时按住操作面板上的“
6、L/P”键和“M/P”键,然后打开电源。1.2.测试的操作* 键入测试代码按“START”键进入该项测试再按“START”键退出该项测试按“C”键或“STOP”键消除该测试代码键入新的测试代码执行该项测试。1.3.退出测试功能* 先按“C”键或“STOP”键,清除测试代码,然后按“ALL RESET”键退出。2、用户模式2.1.用户的操作人员可使用用户模式以选择机器的初始设定值。2.2.No.97测试状态将把机器所有用户模式初始化。2.3.先按下“*”键再按下“8”键即可进入用户模式,用START键改变设定值。2.4.按“ALL RESET”键1秒钟,退出用户模式。2.5.重点:
7、No.05:制版面积设定(GR1710无)No.07:最少印刷量的限制No.12:二合一功能版面(A5X2或B5X2)(只有1710有)No.17:语言选择3、故障代码3.1.LED显示机器:故障代码有两种:“E*”直接显示,可用RESET键消除,一般需联络技术人员解决;“C*”大部分不直接显示,需按“ *”键来显示,另有一些直接显示,如C24、C60、C61、C62等。3.2.LCD显示机器:只有一种故障代码:“T*”,含义与“E*”相同。其他则以文字显示。4、操作4.1.编程印刷功能(程序A和程序B印刷)4.2.自动印刷功能4.3.二合一功能第二章、系列机型规格介绍
8、 RC系列:RC4000,RC4500,RC5600,RC5600D,RC5800,RC6300RA系列:RA4200,RA4300,RA4900,RA5900GR系列:GR1700/1710,GR1750,GR2000,GR2700,GR2710,GR2750,GR3710,GR3750,GR3770FR系列:FR2950,FR3910,FR3950,FR3950第三章、拆卸外盖* 前门/后盖/右前盖/入纸盖板/上盖板单元* 实际操作第四章、机器结构简介机器可以分为10个部分: (见图.1,图.2)1、第一进纸部分:通过搓纸轮、拾纸轮和搓纸垫,将单张纸送入
9、第二进纸部分。2、第二进纸部分:通过定时辊和导向辊,控制进纸时序和纵向印刷位置,并把纸张送入印刷区域。3、印刷部分: 通过压力辊将纸张压向滚筒上的版纸,使油墨透过钢网、纱网、版纸,将图象和文字印在纸上。4、出纸部分:从滚筒上分离出印刷过的纸,并送到收纸盘内。5、滚筒部分:从油墨筒向滚筒供墨并控制油墨量。6、卸版部分:从滚筒上分离出废版纸,并送到废版盒中。7、扫描部分:通过图象扫描器扫描原稿,将原稿的影像转为数字信号。8、制版部分:通过热敏打印头将影象打印在蜡纸上。9、上版和夹版部分:将制好版的蜡纸传送至滚筒上,并在适当的长度切断版纸。10、主驱动部分:由主电机带动的部分。*.介绍印刷
10、过程*.介绍制版过程第五章、第一进纸部分1、进纸台机构 (见图.3)1.1.作用:在印刷过程中,使进纸台不断提升,始终为搓纸轮提供进纸压力。1.2.组成:进纸盘,升降电机,上限传感器,下限传感器(NO.03),上限安全开关,下限安全开关,纸检测传感器,纸张幅面传感器(NO.02),纸张幅面电位计(简述每个部件的作用)1.2.1.GR1700/1710、GR2700无纸张幅面传感器和纸张幅面电位计1.2.2. 纸张幅面传感器和纸张幅面电位计一起检测纸台上纸的尺寸及方向,从而决定制版的面积和出纸的形状。1.2.3.纸检测传感器和上限传感器无检测代码。纸检测传感器可通过操作面板的LED
11、提示来判断,上限传感器可通过系统电路板和电机控制板上的LED P-UP灯的亮灭来判断。1.3.工作过程:纸 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纸“印刷信号”至升降电机旋转,进纸盘上升当上限传感器的光路导通时,电机停止(电机回转、停、正转,到上限传感器光路打开。减小 惯性,使升降台定位准确)随着印刷过程纸的减少,上限传器的光路被挡住升降电机旋转至上限传感器的光路再次导通当纸用完后升降电机反转,进纸盘下 降当下限传感器的光路被挡住时,电机停止。1.4.故障提示1.4.1.C60:进纸盘紧急停止判断:上限或下限安全开关被触动。原因:A、下限安全开关的活动臂变形,使开关断开。B、上限传感器位置过高或脱落,使上限安全开关
12、被触动。C、连线断或对地短路。D、F3保险管烧。E、进纸台上下有异物1.4.2.E02:升降电机锁定判断:A、升降台上升,9秒内上限传感器的光路未打开。B、升降台上升,2秒内下限传感器的光路未打开。C、升降台下降,2秒内上限传感器的光路未挡住。D、升降台下降,9秒内下限传感器的光路未挡住。原因:A、上限或下限传感器故障。B、升降台卡死。C、电机控制板故障。2、进纸部分 (见图.4)2.1.组成:搓纸轮,拾纸轮,搓纸片,堆进纸开关2.2.进纸:进纸盘中的纸张是靠搓纸轮输到拾纸轮和搓纸片之间的。拾纸:搓纸片靠弹簧压向拾纸轮,产生进纸阻力,可从纸堆上分离出单张纸(拾纸轮转速快于搓纸轮)。
13、堆进纸开关:防止多张进纸。2.3.搓纸轮和拾纸轮都装有单向轴承(当印刷时,进纸离合器释放,拾纸轮轴不转,而纸张可自由向前输送。)3、旋转系统3.1.组成:入纸离合器,入纸离合器传感器(NO:24),P盘,入纸检测传感器(N0:25)3.2.工作过程:印刷时,主电机旋转P盘旋转当入纸离合器传感器的光路导通时入纸离合器吸合主皮带带动的主动件和从动件咬合拾纸轮轴转动搓纸轮和拾纸轮转动第一进纸进纸。3.3.入纸离合器吸合条件:3.3.1.有“印刷信号”;3.3.2.入纸离合器传感器的光路导通;3.3.3.堆进纸开关未被压下。3.4.入纸离合器释放条件:3.4.1.无“印刷信号”;3.4.2.入纸离合器
14、传感器光路中断;3.4.3.入纸检测传感器光路检测到纸张前缘;3.4.4.堆进纸开关被压下。3.5.进纸离合器吸合时间随速度而变化(GR)3.6.正常印刷时入纸检测传感器先检测到纸,但在出样张和“CARD”时入纸检测传感器不起作用。(I-6)4、调整4.1.上限传感器的位置 (见图.7)4.1.1.进入测试N0:102将进纸盘上升到最高位,使拾纸轮和进纸盘之间的间隙为1±0.5 mm。4.1.2.如果上限传感器装的太高,输纸压力会过大,易产生多张进纸。4.1.3.如果上限传感器装的太低,输纸压力会过小,易产生卡纸或空进纸。4.2.堆进纸开关的位置4.2.1.在拾纸轮和搓纸
15、片之间插入1.5mm厚的塞规,此时堆进纸开关应被压下。4.2.2.如果间隙过小,入纸离合器不能吸合,卡纸。4.2.3.如果间隙过大,多张进纸时堆进纸开关不接通,多张纸会进入第二进纸区,造成卡纸,容易损坏机器。4.3.搓纸片的角度4.3.1.角度为18°-28°,标准值为22°。4.3.2.角度大:进纸阻力大,防多张,易卡纸4.3.3.角度小:进纸阻力小,易进纸,易多张4.4.搓纸片的压力4.4.1.压力有4档:250g,300g,350g,400g,标准值为350g。4.4.2.压力大:不易进纸,防多张,易卡纸。4.4.3.压力小:易进纸,易多张。4.5.P盘的位
16、置 (见图-7-A)4.5.1.确认机器的垂直印刷位置正确,滚筒处于A位置。4.5.2.B4机器:P盘的对位点应与入纸离合器传感器上沿对齐。A3机器:P盘的对位点应与入纸离合器传感器中间对齐。4.5.3.P盘转动时不能碰撞入纸离合器传感器的任何部分。4.5.4.如果P盘位置不当,会产生输纸故障,或使印刷位置不稳定。4.6.P盘缺口的调整(GR)* 调整P盘的缺口范围,可以改变入纸离合器断开的时间(一般用于印厚纸时调整)。5、拆卸和安装5.1.进纸台* 使用No.102使进纸盘上升到1/3处方便拆卸升降电机5.2.观察下限安全开关、纸检测传感器、纸张幅面传感器、纸张幅面电位计5.3.
17、升降电机5.4.搓纸单元(观察搓纸片角度的调整,搓纸片压力的调整,堆进纸开关)5.5.上限安全开关活动板5. 6.上限传感器(观察上限传感器位置的调整对进纸力的影响)5.7.拾纸装置5.8.搓纸轮和拾纸轮(注意方向)5.9.恢复注意:进纸台的平行.第六章、第二进纸部分1、导向辊的旋转 (见图.5)1.1.组成:导向辊,导向凸轮,扇形齿轮,扇形齿轮弹簧,导向辊齿轮,单向弹簧,装载弹簧(制动,使印刷定位准确),纸传感器(NO.06),入纸检测传感器(NO.25)1.2. 工作过程:主电机顺时针旋转导向凸轮顺时针旋转凸轮突起带动扇形齿轮逆时针旋转扇形齿轮带动导向辊齿轮顺时针旋转导向辊顺时
18、针旋转第二进纸进纸 导向凸轮的低点转到凸轮随动轮处时弹簧使扇形齿轮顺时针旋转导向辊齿轮逆时针旋转由于单向弹簧的作用,此时导向辊齿轮不传送动力给导向辊,导向辊 不旋转。2、定时辊的升降(见图.5)2.1.组成:定时辊,定时凸轮,定时杆,定时杆弹簧2.2.工作过程:主电机顺时针旋转定时凸轮顺时针旋转突起带动定时杆逆时针旋转定时辊轴逆时针旋转定时辊的托架使定时辊下降定时凸轮的低点转到凸轮随动轮处时弹簧使定时杆顺时针旋转定时辊轴顺时针旋转定时辊的托架使定时辊抬升。2.3.定时辊抬起接触导向辊时,定时辊弹簧提供二者间的压力。有3档,如果压力小,导致纸打滑,印刷定位不准或卡纸。2.4.定时辊抬起时,导向辊
19、轴上的齿轮A和定时辊轴上的齿轮B咬合,导向辊带动定时辊同步旋转,将纸张送到印刷部分。2.5.导向辊轴上的装载弹簧防止导向辊在旋转力未传递到辊上时旋转,其用作印刷定位。2.6.改变导向凸轮的位置,可以改变第二进纸的启动时刻,从而改变垂直印刷位置。2.7.纸传感器:2.7.1.检查印刷时的卡纸。 2.7.2.印刷时,当纸传感器的光路被挡住时,压力线圈吸合。2.8.入纸检测传感器:印刷时(标准纸),当入纸检测传感器的光路被挡住时,入纸离合器释放。3、垂直位置控制系统 (见图.6)3.1.作用:当使用操作面板上的印刷位置调整时,该控制系统改变垂直印刷位置。3.2.组成:印刷位置电机,滑动齿
20、轮,滑动板,惰性轮,垂直居中传感器3.3.工作过程:3.3.1. 操作面板上印刷位置向前调整时印刷位置电机顺时针转动通过滑动齿轮使滑动板下降固定在滑动板上的两个惰性轮也一起下降使主皮带上紧下松主皮带带 动滚筒顺时针转(由于主电机比滚筒的旋转阻力大)当滚筒回到A位置时,导向凸轮相对于滚筒逆时针旋转了一定的角度,从而导向凸轮凸起部顶起扇形齿轮的时 间推后,推后进纸时刻印刷位置前移。3.3.2.操作面板上印刷位置向后调整时印刷位置电机逆时针转动滑动板上升惰性轮上升使主皮带上松下紧主皮带逆时针旋转提前进纸时刻印刷位置向后移。3.4.E05: 印刷位置电机锁定判断: 当印刷位置电机开始旋转后12秒内,如
21、果垂直中心传感器状态未从通转到断(或从断转成通)。原因: A、 垂直中心传感器工作故障,导致印刷位置电机一个方向走。(向上走)B、 印刷位置电机未安装好,与滑动齿轮未咬合好,电机空转。C、电路板上电机控制部分损坏。4、调整4.1.定时杆的位置 (见图.8)4.1.1.旋转系统电路板上SW1,使定时凸轮的小半径对着定时杆的凸轮随动轮。4.1.2.检查并调整定时凸轮与凸轮随动轮之间的间隙,使其为2.53.0mm。4.1.3.如果间隙过小,定时辊会下降得过多过早,当定时辊在最低位时,齿轮A和齿轮B会脱开,会出现印刷定位无规则性或卡纸。4.1.4.如果间隙过大,定时辊会下降过少,造成印刷重
22、影。4.2.定时辊的平行度(见图-8-A)4.2.1.用两根纸条检查两辊的平行度。4.2.2.如不平行,纸会在第二进纸处被拉皱,可调整定时辊的平行调整环。4.3.垂直印刷位置机械调整标准位置时:A位置垂直居中位置时,主电机皮带轮、滚筒皮带轮与主轴面板上的孔分别对齐。4.3.1.调整导向凸轮A、当印刷位置偏差在12mm以内时,使用导向凸轮调整。B、凸轮顺时针移动印刷位置向后调整。C、凸轮逆时针移动印刷位置向前调整。4.3.2.调整凸轮皮带轮(见图-8-B)A、当印刷位置偏差大于12mm时,使用凸轮皮带轮调整。B、滚筒停在A位置,用一根内六角扳手固定住主皮带轮和滚筒,松开主皮带:C、凸轮皮带轮相对
23、主皮带顺时针错一格移动印刷位置向后调整12mm。D、凸轮皮带轮相对主皮带逆时针错一格移动印刷位置向前调整12mm。4.4.导纸板的平行度4.4.1.导纸板不平行则可能出现卡纸、纸皱、纸破损等现象。4.4.2.调整导纸板两边固定螺钉。5、拆卸和安装5.1.按系统板上点动开关SW1观察第二进纸部分的动作5.2.进纸台、拾纸装置和上限安全开关(进纸台处于最低位置,否则导纸板无法拆卸)5.3.定时弹簧,定时杆5.4.导向辊(观察单向弹簧和装载弹簧)5.5.导纸板(注意螺丝应从内部拆卸)5.6.纸传感器电路板-两对传感器(前:入纸检测传感器;后:纸传感器。灵敏度可调)5.7.印刷位置电机5.8.恢复5.
24、9.调整定时杆位置和定时辊平行度第七章、滚筒1、滚筒的锁定 (见图-21-A)1.1.拉出滚筒时:锁定板插入滚筒体右支承的缝隙中。1.2.放入滚筒时:由锁定钩钩住滚筒导轨弯曲处;1.3.A位置时,前门打开,锁定线圈吸合,带动锁定钩移开,滚筒可被拉出,此时滚筒初始位置灯应是亮的。1.4.滚筒到位开关: 检查滚筒是否装入机器。 2、滚筒旋转的控制 (见图-22)2.1.组成:主电机、主皮带、凸轮皮带轮、编码盘、编码盘传感器2.2.工作原理:主电机顺时针旋转主皮带主皮带轮顺时针旋转主轴离合器滚筒顺时针旋转2.3.主电机速度:由编码盘和编码盘传感器控制2.4.滚筒转速:2.4.
25、1印刷速度 60,80,100,120,130 rpm (No.62)2.4.2.装载蜡纸速度 15rpm (No.60)2.4.3.自由转速 SW1 30rpm (No.61)3、滚筒的位置 (见图.21)3.1.滚筒的位置是通过滚筒控制电路板上的位置A和位置C传感器检查在滚筒右支承上的A、C-1和C-2三块金属板来实现的。3.2.A位置:位置A传感器光路刚好被板A挡住这是滚筒一个周期的基本位置,上版、卸版和印刷等许多操作的初始位置,并是装、取滚筒的位置。3.2.1.卸版前,角度传感器检测角度磁铁的位置;3.2.2.卸版和印刷前,印版传感器检查滚筒上有无印版。(RA机
26、型)3.2.3.位置A传感器通过检测滚筒旋转情况检测主电机锁定故障。3.3.E01: 主电机锁定判断:A、 在主电机启动后2秒后,位置A传感器仍能检测到A位置。B、 在主电机启动后5秒后,位置A传感器未能检测到A位置 原因: (1)滚筒(主电机)实际上能够转动A、A金属片松脱B、位置A传感器损坏更换滚筒控制电路板C、连线(2)拉出滚筒后主电机能够转动A、滚筒被分离爪或卸蜡纸钩卡住B、滚筒被后部螺丝卡住(拆卸驱动部分后易发生)(3)拉出滚筒后主电机仍不能转动A、驱动部分被异物卡住B、电机控制板损坏C、主电机连锁开关D、连线不良3.4.C-1位置:位置C传感器光路刚好被板C-1挡住* 装版时,装版
27、传感器检查蜡纸是否正确地装在滚筒上。* 印刷和卸版前,装版传感器检查滚筒上是否有版纸。(GR机型)3.5.C-2位置:位置C传感器光路刚好被板C-2挡住* 装版后,切刀电机导通,裁切蜡纸。4、滚筒后部检测系统 (见图20)4.1.检查点1: 压力检测传感器光路刚打开(A位置不到1/4)*压力线圈断开,纸传感器检测无纸。4.2.检查点2: 压力检测传感器光路刚阻挡(A位置不到3/4)*印数累加,纸传感器检测有纸,出纸1传感器检测无纸5、滚筒的结构 (见图.23)组成:油墨电机,油墨泵,油墨分配器,挤压辊,刮墨辊,油墨驱动轴,油墨电路板,挤压皮带,钢网,
28、纱网,滚筒体支承(左、右),滚筒控制电路板。5.1.供墨系统工作:油墨电机带动油墨泵从油墨筒中抽出油墨通过布墨辊将油墨分散送到挤压辊上挤压皮带带动油墨驱动轴反向旋转使油墨摊开挤压辊旋转时油墨通过挤压辊和刮墨辊之间0.080.12mm的间隙给挤压辊盖上一层油膜印刷时压力辊上抬,使油膜传送到滚筒内表面。5.2.油墨的检测:通过油墨电路板上的油墨检测传感器来检测油墨。(No.37)未检测到油墨电机工作检测到油墨电机停止工作5.2.1.油墨电机开始工作20秒内,还未检测到油墨,机器显示“更换油墨筒”(No.101)5.2.2.E04:油墨溢出传感器检测到油墨。(No.38)原因: A、油墨传感器损坏;
29、B、油墨电路板损坏;C、有油墨的滚筒竖放;D、挤压辊和刮墨辊不平行,造成锥形油墨。E、使用假油墨。F、滚筒未到位时触发滚筒到位开关。5.3.滚筒控制电路板的设置:AOX(V)-22RA、GR机器可以通过滚筒控制电路板上的开关SW1来设置滚筒的尺寸和颜色等信息。* 如果设置不对,则可能会出现C61,C62,C63故障代码。5.4.挤压间隙的调整: (见图.24)挤压间隙-挤压辊和刮墨辊之间的间隙-0.080.12mm。可通过调节两端的间隙调整螺丝来改变挤压间隙的大小。* 间隙过大:过多的油墨被送到滚筒体内表面,造成尾部漏墨。* 间隙过小:油墨在挤压辊表面铺展不良,使印件不均匀。5.5.挤压压力的
30、平衡间隙: (见图.25)5.5.1.调整板-背面用,顺时针旋转,间隙增大,逆时针,间隙减小。5.5.2.调整环A-前面用,调整方法相同。5.5.3.挤压辊和滚筒体之间标准间隙为:0.51.0mm。5.5.4. 挤压辊和滚筒体之间间隙过小:油墨被挤到滚筒尾部,造成漏墨。5.5.5. 挤压辊和滚筒体之间间隙过大:印刷不均匀,滚筒体变形过大,降低其寿命。5.5.6.挤压压力不平衡,则印件的水平方向印刷浓度不均匀。5.5.7.调整完成后,制机密版,并印刷500张,检查有无漏墨,如有漏墨,则需重新调整。5.6.油墨挡板的位置: (见图.26)5.6.1.油墨挡板尖点与安装螺钉的距离大于10mm,离挤压
31、辊各端里边约2mm。5.6.2.油墨挡板过于靠里:印张两边的内容印不出来。5.6.3.油墨挡板离挤压辊过远或其与滚筒体内表面未紧密接触:油墨从滚筒体两侧溢出。6、拆卸6.1.制一张保密版6.2.观察滚筒锁定机构、到位开关6.3.滚筒塑料盖6.4.滚筒控制电路板(观察设置)6.5.金属板A、C-1、C-2(做好标记,防止装错。A位置是可以调整的)6.6.整个滚筒体6.7.观察滚筒内部结构和调整挤压间隙、压力平衡的方法(无须调整)6.8.油墨电路板保护片(安装位置)6.9.油墨泵单元(观察油墨检测传感器和溢出传感器。用纸包好油墨电路板插头防止油墨污染)6.10.观察GR滚筒油墨瓶检测开关(与RC、
32、RA不同)6.11.检查油墨挡板的位置6.12.恢复(注意油墨电路板保护片的位置,主轴皮带轮和滚筒体的相对位置,滚筒控制电路板的连线一定要扎好)6.13.纱网(注意纱网弹簧的拉升方向,挂板的安装方式。卸下后不要取下蜡纸,将纱网对折后放好,勿卷起或压叠,勿让纱网粘上沙粒)6.14.角度磁铁片6.15.夹板组件6.16.恢复(注意特殊螺丝的安装位置)6.17.制一保密版后印刷500张以上进行测试第八章、压力部分1、压力控制系统 (见图.9)1.1.组成:压力凸轮,连动板,压力钩,压力线圈(No.68),压力盘,压力检测传感器(No.7),压力杆,压力辊。1.2.工作原理:通过压力凸轮旋
33、转带动连动板上下运动以压力轴为轴心带动钩形杆上下运动纸传感器检测到纸,并有印刷信号启动压力线圈,令钩杆咬合压力杆带动压力轴旋转压力辊上升,挤压滚筒,印刷。印刷过程中,当压力检测传感器光路打开时,压力线圈释放,压力钩脱开压力杆。所以在印刷过程中,压力线圈并不是一直吸合的。1.3.调整:1.3.1.压力杆的安装位置(见图.11)制 保密版,关机,此时钩杆位于最低处松开固定压力杆的3mm六角螺丝旋转静止位置调节螺丝令钩杆下沿和压力杆上沿之间距离为4.55.5mm将 2.5mm内六角扳子插入压力轴的孔中,逆时针旋转,令压力辊紧贴滚筒令压力杆轴心的外沿与活动板之间有1mm的间隙,拧紧固定压力杆和压力轴的
34、六角螺 丝。* 距离小于4.5mm:压力棍挤压滚筒的力量小,印刷效果浅,印刷时噪音大;* 距离大于5.5mm:压力棍挤压滚筒的力量大,减少部件的寿命。1.3.2.压力辊的静止位置 (见图.12)逆时针旋转静止位置调节螺丝,使压力杆上升至最高点,按下SW1,令压力钩上升到最高点,关电旋转静止位置调节螺丝,令钩杆下沿和压力杆之间间隙为0.5mm,锁紧螺丝。(建议0.3mm)* 压力杆高于钩杆:压力棍无法抬起,纸卡在滚筒下。* 压力杆与钩杆平:压力线圈释放时,钩杆与压力杆不分,停机时压力棍也上抬,滚筒拉出时受损。* 压力杆过低:压力棍静止位置过高,易撞到夹板上。1.3.3.压力线圈的吸合
35、位置 (见图.13)按下SW1,令钩杆升到最高点使用No.68号测试代码,令压力线圈吸合松开压力线圈的2个锁紧螺丝,上下移动压力线圈使得钩杆内壁和压力杆边沿的间隙为0.5mm。(注意:线圈吸合时间不要过长,否则烧坏线圈)。* 间隙过大:钩杆会从压力杆处滑掉,压力棍无法抬起。* 无间隙:钩杆无法放开。1.3.4.钩杆的静止位置 (见图.14)按下SW1,令钩杆下沿和压力杆上沿对齐的位置调整钩簧板,令钩杆和压力杆的距离为0.5mm。* 间隙过小:压力线圈未接通时,钩杆和压力杆已啮合。* 间隙过大:压力线圈接通时,钩杆和压力杆也无法啮合。1.3.5.压力盘的位置主轴面板上的对
36、齐孔与压力凸轮上的对齐孔对齐时(A位置),压力盘上的对齐孔应对正压力检测传感器的正中。* 确保压力盘转动时不碰到压力检测传感器。2、压力调节系统 (见图.10)2.1.组成: 压力控制电机,压力控制传感器(NO.53),压力弹簧,压力调整齿轮,压力调整螺丝2.2.作用: 2.2.1.印刷压力随印刷速度、印刷浓度设定(GR1700/1710无)和滚筒内温度而自动调整。2.2.2.通过压力控制电机改变压力弹簧的长度而改变印刷压力。2.2.3.印刷压力分为10级 (RA机为12级),压力控制传感器用于确认最初的压力位置(初始位置)。2.3.压力调节: 压力控制电机旋转到指定位置印刷压力调
37、整齿轮将动作传送给印刷压力调整螺丝改变压力弹簧的张力改变印刷压力。2.4.初始压力位置:2.4.1.初始压力位置为第5 级(RA机为第7级) 。2.4.2.每次开电源或机器复位时,机器都重新寻找初始压力位置。2.5.有两种情况:2.5.1.如果压力控制传感器的光路打开,压力控制电机旋转,直到光路被托架挡住,然后反向旋转到光路打开。2.5.2.如果压力控制传感器的光路被托架挡住压力控制电机旋转,直到传感器的光路打开。2.6.E11:压力控制电机锁定判断:A、在压力控制电机开始旋转100 ms内,未检测到压力控制电机上编码盘送出的脉冲。B、在压力控制电机开始旋转5秒内,压力中心传感器状
38、态未从通转为断(或从断转为通)。原因:A、压力控制传感器损坏。B、压力控制铁片脱落。C、压力调节螺丝、螺杆及弹簧的机械故障。D、电机驱动板。2.7.调整(见图.10)2.7.1.标准压力位置A、拉出滚筒 (避免滚筒温度的影响,使用 No.114亦可) ,取下后盖,打开电源,此时压力控制电机停在标准位置(5级)上。B、关电源,测量【X】值,即由压力调整螺钉到压力调节齿轮下平面的距离。C、如果【X】值与标准值不符,则取下压力控制电机,断开接头,调整X值使其相等。D、打开电源,松开压力控制传感器的托架,使支架下落。E、看着系统板上的LED (PRP),渐渐抬升传感器托架,直到LED发亮。 F、固定传
39、感器托架。G、关电,装上电机,接上接头,再开电,检查确认X值。GR/RA机器【X】标准值GR机器 RA机器 滚筒类型 标准值 滚筒类型 标准值 A4 X=18.0mm A4 x=17mm B4 x=19.0mm B4 x=20mm A3 x=18.5mm H、如果X值过大,则在5级印刷时也会太浓。I、如果X值过小,则在5级印刷时也会太淡。3、拆卸3.1.用慢速档印刷观察压力组件动作3.2.P盘、压力盘、入纸离合器
40、传感器、压力检测传感器3.2压力轴面板、电机主轴面板3.2.压力连接件3.3.压力杆3.4.压力辊3.5.恢复3.5.压力杆的安装(装得太靠外,压力连接件无法转动;装得太靠里,压力连接件过于松动,印刷噪音大)。第九章、出纸部分1、分离单元(见图.15)1.1.组成: 分离爪 分离风扇(NO.64) 分离气泵 RA机型 无吹风嘴 与卸版共同使用 无 GR机型 有吹风嘴 单独使用 有 1.2.分离风扇A3的1个,B4的为2个,最新的吹口更靠下,防止向上干扰,使蜡纸起皱。1.3.分
41、离爪位置的控制 (见图.16)1.3.1.分离爪分纸杆(与滚筒体支撑接触,凸轮控制)1.3.2.分离爪释放杆(滚筒体拉出时,分离爪下降)2、吸风单元2.1.组成:吸风风扇,出纸皮带(NO.69,动力为主皮带传来),吸风离合器(RA没有,GR1700/1710没有)2.2.出纸皮带转速由吸风离合器控制:印刷情况 皮带转速 1,2速 1.8倍 3,4,5速 1.2倍 A3纸张 1.8倍 * 目的是使纸有挺度,不卷纸,出纸堆叠整齐。3、出纸传感器1(NO.19)和出纸传感器2(NO.20)3.1.检查出纸部分是否卡纸;3
42、.2.当压力检测传感器的光路从“打开”变成“关闭”,如出纸传感器1检测到纸张,则正常;否则出现卡纸提示C32。当出纸传感器2两次在A位置都能检测到纸张,机器认为出现卡纸,提示C32。3.3.出纸传感器2损坏:每印两张停机4、出纸形状的控制(GR1700/1710无) (见图.18)4.1.根据纸张幅面自动控制出纸形状4.2.组成:翼电机(NO.80),翼形板,侧板,皮带辊,跳翼开关SW1,跳翼开关SW2纸张幅面 跳翼开关的状态 纸张形状 A3 SW1释放 SW2释放 一字形 A3-A4 SW1压下
43、60;SW2释放 W形 A4 SW1释放 SW2压下 U形 4.3.E20:翼形板电机锁定5、调整:5.1.分离爪的位置 (见图.19)5.1.1. 滚筒在A位置;5.1.2.检查分离爪与滚筒的间隙应为1.02.0mm;5.1.3.如不是,则松开分离调整板的螺钉,调整到正确的间隙。5.1.4.如果间隙太小,分离爪可能划伤蜡纸,在印件中间出现一条黑线,或使纱网损坏。5.1.5.如果间隙太大,可能分离不下纸张,造成滚筒下卡纸。5.2.分离风扇风力的调整5.2.1.使用内存开关No.890 1 2
44、100 50 30 5.2.2.内存开关值只有在更换系统板或使用No.98时才会被清除。6、拆卸:6.1.吸风单元(观察出纸1传感器和出纸2传感器,灵敏度可调)6.2.分离爪6.3.分离风扇* GR B4机器有两个风扇,GR3750有一个风扇。6.4.恢复(分离爪间隙调整完成后先按点动开关观察后方可开机运行)。第十章、扫描部分(自动进稿)1、概述1.1.适用机型:(GR1700/GR1710/GR1750)1.2.CCD:4600个感光单元300DPI:300DPI个单元/英寸400DPI:400DPI个单元/英寸1.3.作用:自动送稿单元(ADF)将单张或多张原
45、稿按顺序从扫描器中输送过去,扫描器读取原稿上的图文密度,并把它转换为数字信号。2、原理 (见图.27)2.1.ADF组成2.1.1.自动送稿开关2.1.2.拾稿线圈,拾稿电机,读脉冲电机;检测代码:No.76,No.78,No.1052.1.3.原稿检测传感器,原稿对准传感器,原稿进传感器,原稿出传感器检测代码:No.34,No.35,No.36,No.452.1.4.ADF电路板2.1.5.扫描器组件2.1.6.自动送稿辊,拾纸辊,分纸辊,传送辊,读入辊,退出辊2.2.装稿系统工 作过程:放置原稿原稿检测传感器检测到原稿面板由印刷转换到制版状态(2S)拾稿线圈吸合,拾纸垫抬起(2
46、00ms)拾稿电机启动拾纸辊,分纸 辊转动分离出一张原稿输送原稿原稿对准传感器检测到原稿(200ms)拾稿线圈,拾稿电机关闭(10ms)读脉冲电机启动传送辊,出稿辊转动 原稿继续输入原稿进传感器检测到原稿头(315±x)读电机关闭。(见图.27)注意:315±X为扫描开始位置,可用No.86调整。2.3.图象扫描系统工作原理:按START键发光二极管点亮补偿操作读脉冲电机启动(520脉冲)读/写信号开始扫描原稿原稿进入传感器检测到原稿尾部(652脉冲)读/写信号关闭读脉冲电机转动(1575脉冲后)读脉冲电机停转输送原稿到原稿托盘。3、调整3.1.原稿进传感器的灵敏度ADF电
47、路板: 有纸时 无纸时 TP1,TP2电压 1.0±0.2V 3.0V LED(IN)状态 亮 不亮 调整VR1:顺时针增加灵敏度。3.2.扫描开始位置内存开关 No.86 标准:5±2mm3.3.图象伸缩的校正8号测试图头尾两端刻度线误差在4mm之内。图象处理板上SW3开关(在5-C之间进行调整)。3.4.水平扫描位置内存开关No.83*注意:调整完成后,用8号测试图检查。如果两侧大幅仍失内容:进纸台使用小纸张纸张幅面电位计损坏4、拆卸4.1.扫描器上盖No.105代码进给
48、原稿,观察扫描动作。4.2.扫描器4.3.恢复第十一章、扫描部分(平台式)1、适用机型:GR2000/GR2700/GR2710/GR2750/GR3710/GR3750/GR37702、原理 (见图.28)2.1.组成2.1.1.平台到位开关,互锁开关检测代码:No.39(主电机及TPH安全开关)2.1.2.稿架盖板传感器,原稿检测传感器,扫描器初始位置传感器,自动进稿暗调传感器检测代码:No.51,No.52,No.49,No.502.1.3.读脉冲电机检测代码:No.1082.1.4.扫描器2.2.扫描系统:2.2.1 扫描初始位置:初始位置一:用于平台扫描且无书本处理功能时
49、(触发初始位置传感器)初始位置二:用于自动送稿或书本处理功能时(触发自动送稿暗调传感器) 2.2.2工作原理:初始位置一时: 稿台盖板合上原稿检测传感器检测到原稿自动转换到制版状态按START键发光二极管亮补偿操作读脉冲电机工作,扫描器右移扫描原稿扫描结束(以进纸台检测到的纸张幅面大小为准)发光二极管灭读脉冲电机反向转动扫描器回复位。初始位置二时: 补偿操作CCD左移,找到原稿尺寸和删除部分(预扫描)回到初始位置一处正式扫描GR2750/GR3750有自动调整背景底色功能:补
50、偿操作CCD右移19mm处读取背景底色2.57mm读取背景底色2.57mm读取背景底色回到初始位置一处进行正式扫描照片扫描,加网点扫描和书籍处理是消底色功能无效。3、调整3.1.扫描开始位置内存开关 No.873.2.图象伸缩的校正图象处理板上SW2开关。3.3.水平扫描位置内存开关No.84* 注意:调整完成后,用8号测试图检查。4、拆卸4.1.稿台盖板4.2.稿台玻璃4.3.扫描器(扫描排线请勿折叠,不可用力拔插)4.4.观察传感器第十二章、制版部分1、工作原理:热敏打印头根据图象处理板送来的信号控制其热量发热器件在蜡纸上加热并打孔,完成对原稿图象的制版过程。 (见图.29)2、热敏打印头
51、定位系统 (见图.30)2.1.组成:热压电机、热敏打印头压力开关、热敏打印头初始位置开关、热压电机凸轮、开关凸轮、热敏打印头压力弹簧。2.2.作用:2.2.1.热压电机:带动热敏打印头上升和下降(NO.111);2.2.2.TPH压力开关:制版时控制热敏打印头与写入辊接触到位(NO.32);2.2.3.TPH初始位置开关:确定热敏打印头的抬升初始位置(NO.31);2.2.4.热压电机凸轮:在热压电机的旋转过程中,带动热敏打印头托架上升或下降;2.2.5.开关凸轮:在热压电机的旋转过程中,控制压力开关和初始位置开关的开闭状态;2.2.6.TPH压力弹簧:对热敏打印头托架产生向下的
52、压力。2.3.故障提示信息:E19(热压电机锁定)3、制版系统 (见图.31)3.1.组成:热敏打印头(TPH),写脉冲电机、写入辊、写入辊皮带、写入辊齿轮3.2.作用:3.2.1.热敏打印头:通过发热在蜡纸上烧孔,完成图像的制版;3.2.2.写脉冲电机:通过写入辊皮带带动写入辊的转动;3.2.3.写入辊:在制版过程中,传送蜡纸。3.3. 动作:按“开始”键制版扫描动作开始TPH控制信号接通,加电热压电机启动TPH下降与蜡纸接触(压力开关动作后,热压电机停止)读/写开始信 号接通写脉冲电机启动写入辊转动传送蜡纸热敏打印头对蜡纸打孔制好的版输送到蜡纸储存槽读/写开始信号关闭写脉冲电机
53、停止转动TPH控制信 号关闭,TPH关电热压电机旋转抬起,TPH离开蜡纸(初始位置开关动作,热压电机停止)3.4.分纸风扇与装载风扇3.4.1.制版时:分离风扇开始吸蜡纸(NO.64)3.4.2.装版时:装载风扇开始吸蜡纸(NO.72)3.5.故障问题:3.5.1.印刷件上有细白线:用NO.117、NO.118、NO.119、NO.120测试确认是热敏打印头还是扫描头、图象板的问题。3.5.2.制版后部分无图象:写入辊齿轮内六角螺钉松动。4、调整4.1.(GR1750/GR2750/GR3750)热敏打印头的电压.4.1.1.关闭电源;4.1.2.确认图象处理板上的SW4为E,SW5为D;(1
54、700/1710,SW1为9)4.1.3.根据TPH上的电阻值找出相应的电压值(GR打印头皆标于打印头上);4.1.4.在热敏打印头电源板上TP1(+)和TP2(地)接上电压表,拔下TP3插头;4.1.5.通电读取电压表上的数值是否与规定的电压值一致;4.1.6.不正确,微调VR1和粗调VR2校正;4.1.7.关闭电源,插回TP3插头。(注:GR1710热敏打印头的热功率除了B点不同,其它调整方法一样。在B点中如下:确认图象处理板上的SW1为9)4.1.8.调整不当: 电压高:图象变形,易损坏热敏打印头的加热元件。
55、0; 电压低:图象模糊,发虚。4.1.9新的TPH电压调整:GR技术通告GRT-0164.2.制版长度(写脉冲电机动作时间)4.2.1.用A3幅面没有天头空白的原稿(有从顶部到尾部的一根竖线)制版、印刷;4.2.2.测量印刷件上线的长度,对B4滚筒应为357mm,A4应为290mm;4.2.3.不正确,用NO.85调整。4.3.制版宽度4.3.1.在进纸盘中放一张210mm宽(A4)或257mm宽(B4)的纸,滑动两侧导纸板靠近纸边;4.3.2.用NO.91测试功能:A4会显示“90”或“190”(RA:163)B4会显示“63”或“163”(RA:136)4.3.3.不正确,调整图象处理板十
56、六位开关SW7,每一刻度变化是1mm;SW7数值增大,增加制版宽度;SW7数值减小,减小制版宽度。4.3.4.热敏打印头功率的输出比率(GR)用NO.88记忆开关调整: 0 1 2 3 4 TPH功率 100% 105% 95% 90% 85% 5、拆卸和安装5.1.热敏打印头(不能触碰打印头的接头)5.2.写脉冲电机5.3.写入辊齿轮5.4.写入辊6、TPH的通用:1700/1710=2700;2000=2710;1750=27507、GR系统板通用,SW3开关需调整。第十
57、三章、卸版部分1、工作原理:通过卸蜡纸钩,从滚筒上剥下废蜡纸,并旋转滚筒,在上下垂直传送辊的转动下,将废蜡纸送进废蜡纸盒中。2、装夹系统 (见图.32)2.1.组成:夹板电磁线圈、夹板电机、夹板安全开关、范围确定开关、0度角度传感器、180度角度传感器、角度磁铁、夹板组件。2.2.作用:2.2.1.夹板电磁线圈:降低夹板电机装置与夹板组件齿轮接触(NO.73)2.2.2.夹板电机:通过齿轮咬合带动夹板的开启和关闭2.2.3.夹板安全开关:检测夹板线圈的吸合和释放是否到位。2.2.4.范围确定开关:当夹板线圈通电时,减少通过线圈的电流,防止过热2.2.5.0度角度传感器:检测滚筒夹板
58、关闭动作和关闭情况(NO.09)2.2.6.180度角度传感器:检测滚筒夹板开启动作和开启情况(NO.10)2.2.7.角度磁铁:由角度传感器检测其磁性2.2.8.夹板组件:打开或关闭时释放或夹紧蜡纸的端部3、卸版系统3.1.组成:卸蜡纸电机;卸版传送上、下辊;卸蜡纸钩;卸蜡纸传送皮带轮;卸版传感器(GR:卸蜡纸钩传感器、废版满传感器)。3.2.作用:3.2.1.卸蜡纸电机:通过卸蜡纸传送皮带轮和皮带带动卸蜡纸传送下辊转动(NO.71)3.2.2.卸蜡纸电磁铁:吸合时带动卸蜡纸钩下降(N0.71)3.2.3.卸蜡纸上下辊:将废蜡纸传送进废蜡纸盒中3.2.4.卸蜡纸钩:从滚筒上分离出废蜡纸3.2.5.卸版传感器:检查卸蜡纸是否错误,卸版计数(NO.28)3.2.6.废蜡纸满传感器:检测废蜡纸盒蜡纸的状态(NO.54)3.2.7.卸蜡纸钩传感器:检测卸蜡纸钩的动作(NO.14)3.3.动作:滚 筒停留在A位置夹板电磁线圈接通,夹板电机装置下降与夹板组件齿轮咬合夹板电机带动夹板翻转(夹板打开)当180度角度传感器检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业建筑方案设计评审要点
- 楼房建筑整体平移方案设计
- 国庆地产活动主题方案策划
- 高空建筑拆卸方案设计要点
- 赞助商活动策划方案
- 揭阳普通庭院施工方案
- 优.质电子屏施工方案
- 经济开发区开展“比学赶超”活动实施方案
- 2025年个人自查剖析报告和整改措施
- 氨泄安全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技术方案评审表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作业设计
- 人美小学美术五上《第1课:肖像艺术》课件
- 边坡削坡施工方案
- 湘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 浙江省通用安装工程预算定额第八册
-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美丽乡村建设课件
- 视听语言PPT完整版全套教学课件
- 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杭州医学院
- MT/T 548-1996单体液压支柱使用规范
- 实验室常规玻璃仪器的操作及注意事项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