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_第1页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_第2页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_第3页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   导学目标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人物形象。2.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文章主题。3.学习文章的写法。4.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知识准备1关于战国策:战国策是末年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2时代背景:公元前230年和前225年,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被秦国所灭,其余山东六国中的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削月割,奄奄待毙了,又过了几年,秦就统一了天下。安陵国是魏国的附庸小国。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国想用诈骗手段吞并

2、安陵,于是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国谈判。3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4.请同学们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      雎(j)     怫(fú)     跣(xin)    抢(qing)     祲(jìn)     缟(go)       傀(gu)    挠

3、(náo)请写下你认为还需注意的字词读音:   5.请同学们说出下列词语的意思:加惠 :给予恩惠      怫然 :盛怒的样子    休祲:吉凶的征兆。休,吉祥。祲,不祥 色挠 :指变了脸色。挠,屈服。  免冠徒跣:摘了帽子,光着脚。冠,帽子。跣,赤脚。 谢  :道歉       谕 :明白,懂得请写出你认为重要的词语及意义:  

4、;6 找出文章中的通假字和一词多义字等  7.理解词类活用,然后翻译句子。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如动词,意动用法,                 )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如动词,使动用法,                 ) 第二课时1 / 5教学重点在疏通文意的基础

5、上,分析人物形象。 四、理读-回答问题(一)第一段:细读秦王的话,体会一下,秦王以五百里地易安陵是出于好心吗?  秦王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请恰当推测一下。安陵君用什么理由拒绝了秦王的要求?(二)第二段:细读秦王对唐雎的话,回答:秦王认为自己对安陵君是什么态度? 安陵君对他又是什么态度? 你认为秦王说的是真心话吗?为什么? 唐雎是如何反驳的。 (三)请你仿照上面的问题,针对第三段第四段各设计两个问题:第三段 第四段 6、知识应用:每个同学以“表现了”(或“写出了”、“反映了”)说一句品析课文语言的话。如:“秦王色挠,长跪而谢

6、”,表现了秦王的外强中干;“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写出了秦王盛气凌人、以强凌弱的心态;“挺剑而起”反映了唐雎不畏强暴、宁死不屈。7、修辞手法人物的对话主要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夸张:                  排比:              

7、0;   对偶:                  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有什么作用呢? 知识梳理这篇记叙文,写了唐雎            的英雄气概,揭露了秦王的的本质,虽不假修饰,却十分鲜明生动,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达标测评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

8、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曹咎书抵栋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令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吴中人子弟皆已惮籍矣。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1

9、给文中加点字释义。  A.戮()   B.俱()  C.惮(     )    D.族()2陈涉世家中,“            ”句抒发了干古志士之胸臆,此文中“                ”句表达了项羽的抱负理想,被人称颂

10、,“史公极力描写。”3   下列句中带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其季父项梁(小叔父)  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被)           B学万人敌(抵挡)  项氏世世为楚将(做)                     C去学剑(前

11、往)    又不肯竟学(竟然)                     D梁以此奇籍(认为奇异)  与籍避仇于吴中(躲避)                  4对本段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12、#160;   (     )  A叙述项羽的远大抱负及成长过程。B叙述季父项梁的生平事迹。C叙述项籍与叔父的相识相知。D叙述项羽叔侄起义前的生活经历。答案:(二)1杀   全,都    害怕   灭族    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彼可取而代之也”3 C (完成、终了)  4。D           &

13、#160;       新课导学第一课时教学重点对照注释,疏通文意,识记重点文言词句,初步理解课文。一、通读疏通文意1.生齐读课文,教师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朗读方式读熟课文;2.读准字音: 3.解释词语的意思:4.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读课文。(生散读,师巡视。)“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5.请用一句话说出课文主要内容(准确地概括出文章的主旨): 6.请同学们用

14、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要求:在准确的前提下,能复述出人物的精神特质。生稍作准备后回答。) 二、细读 -深入感知1.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读课文。2.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要求:能准确地概括出文章的主旨。生思考后师提问。)3.请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要求:在准确的前提下,能复述出人物的精神特质。)4.学生分角色读课文。(叙述者、唐雎、秦王各由一人担任,要能读出人物应有的语气。)演读分两组,每组各找两位同学分别饰演唐雎和秦王。演读内容分别为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请同学们提前做好准备)要求饰演者在充分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演读出人物的精、气、神,能融入角色中。5.同桌

15、之间以句子为单位读一段课文,读一句,翻译一句,把握关键词,看谁掌握的最好。 三、理读-文章结构内容: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写                             。第二部分(第2.3段)写与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这场斗争有两个回合,可分两层:第一层(第2段),写                            。        第二层(第3段),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