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进入成长期,关注六大增量领域0001_第1页
5G进入成长期,关注六大增量领域0001_第2页
5G进入成长期,关注六大增量领域0001_第3页
5G进入成长期,关注六大增量领域0001_第4页
5G进入成长期,关注六大增量领域0001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G基站进入高速建设期,高端PCB板溢出效应依然明显PCB (Printed Circuit Board),中文名称为印制电路板,是重要的电子部 件,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载体。按照下游应用可以 将PCB细分为通信用板、消费电子用板、计算机用板、汽车电子用板、航天航空 用板、工控医疗用板等。根据Prismark,全球PCB产值2018-2022年的复合增 速约为2. 95%,其中通讯板的需求在2018-2022年的复合增速有望达到3. 5%,主 要是受益于5G基站的建设。通讯计篦机泊赛电子対装at板汽车工业医疗军工炕天5G进展顺利,三大运营商纷纷推出具体建设计划。按照工信

2、部的部署,我国 将于2020年实现5G商用计划,为此,三大运营商都推出了具体的建设计划:中 国移动预计2018-2019年,逐步扩大试验规模,从五大城市扩大到N+X城市,站 点规模达到白站/城市,形成端到端的商用产品和预商用网络,2020年达到全网 万站规模;中国联通已公开表态5G网络将以独立组网(SA)为H标构架,口前 已陆续在16个城市开通5G规模试验,预计2019年试商用,2020年正式商用; 中国电信已明确优选独立组网(SA)方式部署5G,计划于2019年实现5G试商 用,2020年实现重点城市规模商用。3G基站建设推动通信PCB板量价齐升。量:5G基站数量提升较为明显,预 计5G宏基

3、站数量有望达到4G基站数量的1. 5倍;5G宏基站结构变化推动PCB使用面积得到大幅度提升,价:数据处理能力要求得提升推动高频高速材料渗透率不断提升,PCB价值量提升。供给小于需求,同时利好一二线PCB厂商。需求侧:2020年基站PCB需求 高景气,预讣基站PCB出货量增长三倍,我们预计2020年基站PCB市场空间将 超过口亿规模。供给侧:国内通信PCB厂商订单饱满,逐步进入拉货高峰阶段。 通信PCB技术含量相对较高,从新建产能到进入设备商供应体系需要较长时间成 本,同时受环保、投资资金量较大等影响,预计未来PCB行业依然是供给决定的 市场。天线材料MPI先行,射频前端关注国产替换Sub 6G

4、HZ以上的5G信号需要高频传输,LCP为大势所趋。LCP材料介质损 耗与导体损耗更小,同时具备灵活性、密封性,因而具有很好的制造高频器件应 用前景。所以在5G时代高频高速的趋势下,LCP将替代PI成为新的软板工艺。 苹果2017年发布的iPhoneX首次采用了多层LCP天线,iPhone X采用的LCP 软板有一段细长线,将WiFi天线、蜂窝天线与主板相连,起到传递射频信号的 作用。2018年新发布的iPhone XS/XS Max/XR均使用了六根LCP天线。但由于 LCP单机价值较高,因此今年iPhone 11采取LCP+MPI方案压低整体成本。MPI即改性PI,是PI的一种改进方案,依旧

5、釆用PI作为基板做成的MPI 软板。由于MPI是非结晶性材料,所以操作温度款,在低温压合铜箔下易操作, 表面能够与铜较易接着,价格相对较低。MPI软板的介电常数和传输消耗都介于 PI软板和LCP软板之间,在中低频段性能与LCP儿乎相同,且价格相对更便宜。 因此在Sub 6 GHz频段下,MPI仍可以被广泛使用,因此被当做是Sub 6GHz到 毫米波的过渡方案。未来随着5G毫米波的出现,LCP材料将成为传输信号的最 优之选。Sub 6GHz下,LDS依旧是安系主流方案。LDS天线技术为激光直接成型技术, 利用讣算机按照导电图形的轨迹控制激光的运动,将激光投照到模塑成型的三维 塑料器件上,在儿秒钟

6、的时间内,活化出电路图案。苹果公司从iPhone 6开始 采用LDS天线,在金属后盖上注塑,将金属后盖被切分成三段。与传统的天线的 相比,LDS天线性能稳定,一致性好,精度高,并且山于是将天线镭射在手机外 壳上,不仅避免了手机内部元器件的干扰,保证了手机的信号,而且增强了手机 的空间的利用率,满足了智能手机轻薄化的要求。但由于金属后盖对信号接受仍有影响,玻璃背板开始大规模使用,随着玻璃 背板渗透率的提高,LDS天线移至手机内部塑料板上进行通信信号的接受。我们 预计明年5G手机将主要以安卓手机为主,在Sub 6GHz的频段下,考虑到成本和 设讣方案的因素,LDS天线方案将依旧是手机厂商的最优选择

7、。3G时代射频前端规模大幅增加,国产替代趋势明确。射频前端(RFFE)是智 能手机的射频收发器和天线之间的功能区域。一般而言包括功率放大器(PA: Power Amplifier),主要用于实现发射通道的射频信号放大;天线开关(Switch), 主要用于实现射频信号接收与发射的切换、不同频段间的切换;、滤波器(F订ter), 主要用于保留特定频段内的信号,而将特定频段外的信号滤除;、双工器 (Duplexer和Diplexer),主要用于将发射和接收信号的隔离,保证接收和发射 在共用同一天线的情况下能正常匸作;低噪声放大器(LNA: Low Noise Amplifier) 等器件,主要用于射

8、频低噪声放大器用于实现接收通道的射频信号放大。随着手 机的频段不断增加,智能手机需要接收更多频段的射频信号,5G单个智能手机 所需的射频开关、PA、LNA.滤波器、双工器等数量将显著上升,未来全球射频 询端市场规模将迎来大规模增长。SLP、SiP、小尺寸元器件三大方案助力5G终端持续小型化5G场景下,手机终端需要配备更多的射频模组。5G向下兼容4G、3G、2G等 制式,无论是独立BP(Baseband processor)方案还是AP(Application processor) 集成BP方案,同一制程下芯片组的面积一定是变大的。独立BP占用了更多的主 板区域;AP集成BP则增加了 SoC的面

9、积。对于手机终端本就有限的空间而言, 5G时代提出了更为严苛的挑战,而SLP、SiP、小尺寸元器件三大方案,将助力 5G终端持续小型化。摩尔定律失效,芯片尺寸不再满足“每18个月尺寸缩小 一倍,或单位面积晶体管数量翻倍”。移动终端设备体积有限,但其内堆叠的各 类元器件却始终在增加,芯片尺寸难以一再缩减,最现实的解决方案即为将各元 件排布更为紧密。算力提升功耗加大,电源管理及散热成5G刚需3G手机因为应用功能变多,电池续航、功耗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5G手机 应用场景广泛,手机厂商提高电池续航的方法主要为(1)提升电池容量,和(2) 快充功率变高。LI前市面上5G手机的电池容量普遍在4000毫安以

10、上,而安卓代 表机型华为Mate 30 Pro 5G和三星S10 5G手机电池容量均为4500毫安, iPhone 11系列作为4G手机,电池容量也提升了 800毫安至3900毫安。未来随 着5G手机的普及,电池容量的提升成为刚需。快充同样有着类似的增长曲线, 随着手机机型的更新迭代,快充瓦数也在不断地突破新高。19年4月发布的三 星S10 5G快充瓦数为25W, 19年9月发布的iPhone 11快充瓦数为18W, 19年 10月发布的华为Mate 30 Pro快充瓦数为40W。以华为Mate 30 Pro为例, 40W快充可以实现30分钟快速充电70%,极大提高了手机的使用时长。电池容量增

11、大带来体检的变大,芯片集成更加紧凑,散热成为当务之急。大 容量电池儿乎都伴随着体积的相应增加。iPhone和华为最新款手机都面临着电 池体积增大,其他零部件空间减少的情况。而空间的减少势必带来芯片集成度和 封装程度进一步提高。而芯片封装的越紧凑,散热越难。山于iPhone 11增加U1 超宽带芯片,叠加摄像头个数怎多,主板内部芯片更加紧凑,散热也更难。根据 热量对比测试可以发现,当在进行轻度负载测试(观看视频30分钟)后,iPhone 11 Pro Max凭借较大的散热面积表现良好;而中度负载测试(玩游戏30分钟) 后,iPhone 11 Pro Max发热情况仅次于“火炉"iPho

12、ne X,且摄像头下方有明 显热感;极限条件下,iPhone 11 Pro Max的峰值温度达到48度,摄像头周围 发热现象显著,高于iPhone X以及其他机型,同时其热源相比Xs Max有所下 移。苹果散热一直采用石墨片为主。石墨散热片的化学成分主要是单一的碳(C) 元素,是一种自然元素矿物可以通过化学方法高温高压下得到石墨化薄膜,因为 碳元素是非金属元素,但是却有金属材料的导电,导热性能,还具有像有机塑料一 样的可塑性,并且还有特殊的热性能,化学稳定性,润滑和能涂敷在固体表面的等 等一些良好的工艺性能,石墨散热片平面内具有150-1500 W/m-K范围内的超高 导热性能。石墨片主要具有

13、以下儿个特点:(1)表面可以与金属、塑胶、不干胶 等其它材料组合,以满足更多的设计功能和需要;(2)低热阻;(3)重量轻;(4) 高导热系数:石墨散热片能平滑贴附在任何平面和弯曲的表面,并能依客户的需 求作任何形式的切割。安卓系采用热管和均热板为主。山于安卓系5G手机布局更快,对散热的需 求更加紧迫。目前以三星华为为代表的安卓系5G手机均采用VC (均热板)进行 散热。相比石墨片,均热板和热管散热效果更好。均热板更轻薄,管是更适合5G机型的散热方案。VC (VaporChambers)即平面 热管,也叫均温板或者均热板,均热板是一个内壁具有微细结构的真空腔体,通 常山铜制成。当热山热源传导至蒸

14、发区时,腔体里的冷却液在低真空度的环境中 受热后开始产生冷却液的气化现象,此时吸收热能并且体积迅速膨胀,气相的冷 却介质迅速充满整个腔体,当气相工质接触到一个比较冷的区域时便会产生凝结 的现象。借山凝结的现象释放出在蒸发时累积的热,凝结后的冷却液会借山微结 构的毛细管道再回到蒸发热源处,此运作将在腔体内周而复始进行。热管和均热 板的工作原理儿乎一样,但在传导方式上,热管是一维线性热传导而均热板则是 将热量在一二维平面上传导,相对于热管,首先均热板与热源以及散热介质的接 触面积更大,能够使表面温度更加均匀。山于均温版的面积较大,能够更好的减 少热点,实现芯片下的等温性,相较于热管有更大的性能优势

15、,同时均温版还更 加轻薄,在快速的吸收以及散发热量的同时也更加符合LI前手机更加轻薄化、空 间利用最大化的发展趋势。5G视觉信息采集必备终端,关注渗透率大幅提升智能手机存量时代,头部厂商市场集中度提升。根据IDC统计,智能手机销 量自2017年开始为期两年的下滑,2017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4. 65亿台, 同比下滑0. 5%, 2018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3.95亿台,同比下滑4.8%。截 止2019年上半年,手机出货量为6. 44亿台,同比下滑4. 8%o随着手机销量的 下滑,拥有忠实客户群体和品牌效应的手机大厂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截止 19Q2,前五大手机厂商市占率为69%,同

16、比上升2个百分点。光学创新是智能手机差异化竞争热点之一。智能手机行业近年集中度进一步 提升,各大品牌厂商均在努力挖掘差异化竞争的热点。光学领域创新是U前手机 差异化竞争的重要热点之一。无论光学结构如何变化,究其核心是在于追求光学 器件尺寸的小型化;性能规格的提升(高分辨率、大光圈、广角及3D应用等)。 随着5G的到来,3D结构光技术、ToF技术将加快与AR领域的结合,3D sensing 摄像头渗透率将加速提升。窄带滤光片是3D结构光技术和ToF技术的重要组成元件。窄带滤光片只允 许在特定波段的光信号通过,而阻止偏离该波段以外的两侧光信号。在3D sensing方案的红外摄像头中(接收端),窄

17、带滤光片能够使得接收端剔除环境 光而只保留特定波长的红外光;在ToF技术中,其红外摄像头接收端中也需要添 加窄带滤光片来抑制非相干光源,并防止传感器因外部光线干扰而过度曝光。3D sensing市场规模在2020年将加速增长。据Trend Force预测,全球 3D Sensing市场规模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从2017年的8. 19亿美元增加到2020 年的108. 49亿美元。3D Sensing在智能手机市场的渗透率将有大幅提高,由 2017年的2. 1%升高至2020年的28. 6%。G网络下传输能力提升,高分辨率屏幕成为主流,倒逼手机主射像素持续 提升。中国移动发布的3G终端指导显示,5

18、G体验速率超百兆,是4G的10 倍左右。中国电信2017年底在雄安新区开展的5G试点现场测试,相较4G用户 现有峰值体验,3G可提升约20倍。因此,在5G的网络环境下,视频表现的形 式也将多样化,高清视频除了有5G的软件支持,硬件方面上,4K、8K高分辨率 屏幕渗透率也随着需求逐渐上升。高清分辨率屏幕中的图像分辨率取决于图像的 像素和尺寸,而手机摄像头的像素代表了一部手机最大可拍摄的照片尺寸。以红 米Note7使用的三星S5KGM1 4800万像素传感器为例,4800万像素对应的传感 器分辨率为4000*3000,目前4K、8K分辨率为3840*2160和7680*4320,且4K、 8K屏幕

19、渗透率逐年提高。随着5G网络的部署,高清影像的拍摄和显示成为核心 关注点,高分辨率屏幕渗透率的提高将倒逼前端拍摄端像素水平的提高,以达到 高清画质输入、高清画质输出的无损画质观看体验。主射分辨率是竞争硬指标,预计明后年1亿像素普及率将提高。据医学研究, 人眼的感光细胞主要是视杆和视锥细胞,视网膜里一共约有600万视锥细胞和 1.25亿视杆细胞,如果将感光细胞近似理解成像素点,据三星称人眼接近5. 76 亿像素水平。三星表示,为了接近“所见即所得”的效果,日前单反相机的像素 早已超过千万,三星前期发布的“亮HMX图像传感器”的像素达到了 1亿800 万,传感器尺寸达到了 1/1. 33英寸,像素

20、尺寸达到了 0.8微米。目前智能手机 镜头的高分辨率主要集中在4800万像素,机器拟人化仍将是趋势,作为视觉核 心的摄像头将持续向人眼极限挑战。因此手机镜头分辨率仍有提升空间。而另一 方面,自手机配路摄像镜头以来,主射镜头的分辨率提升一直是行业关注的重要 指标,也是手机厂商营销的重要卖点,。新终端拓展5G功能与场景,关注VR/AR发展良机VR/AR直被视为笔记本、手机之后的下一代移动端计算平台,但是长久以 来一直不能上量,VR行业在2017年其至出现了衰退。除了应用生态端以及硕件 端的逐渐摸索,限制VR/AR成为移动端计算平台的最根本原因在于“移不动”。 无论是当前室内无线通信IEEE 802. 11各标准,还是4G网速,均难以满足VR/AR 对无线通讯信息传输要求。复杂计算场景需求只能依托于有线传输。而5G到来, 则可以解放VR/AR的线缆束缚,打开其成为移动端计算平台的潜力之门。VR产业复兴与5G部署匹配且相互促进在2019年10月19日的“世界VR 产业大会”上,华为发布了关于VR的主题演讲。华为认为,当前VR产业正处在 复兴期,与5G产业高度匹配且相互促进。经历了 2017年的产业低谷,VR在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