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苏高考试卷现代文阅读试题看对比与映衬-2019年文档_第1页
从江苏高考试卷现代文阅读试题看对比与映衬-2019年文档_第2页
从江苏高考试卷现代文阅读试题看对比与映衬-2019年文档_第3页
从江苏高考试卷现代文阅读试题看对比与映衬-2019年文档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江苏高考试卷现代文阅读试题看对比与映衬在日常学习与考试中, 对比与映衬是学生们较易混淆的两种表现技巧。 江苏省高考 2010 年与 2011 年的现代文阅读题又都涉及到了这两种表现技巧。 请看 2010 年第 12 题: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 6 分)【答案】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 1)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 2)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此答案( 2)中分别用到了“映衬”与“反衬”两个词语。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不用“对比”的说法?这要从它们的不同之处说起。所谓映衬,就是映照、衬托。映照,就是用

2、光线照射而显出物体的形象;衬托,就是为使事物的特征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来陪衬或对照。文学作品中的映衬主要指后者,可用下列公式表达:映衬 =衬托 =正衬 +反衬。衬托和对比不同: 一. 衬托有主次之分, 用客体来陪衬主体,客体是为主体服务的。 也就是说,用陪衬事物来突出被陪衬事物。而对比则是表明对立现象的, 并无主次之分, 都是作者要表现的重点,两种事物是相互依存的。二 . 衬托中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有相反的、有相类的,客体可以从反面来衬托,也可以从正面来衬托,描写的重点只有一个,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事物和被衬托事物,有主次、偏正之分。而对比中的两种事物之间的关系一定是对立的,即两者相对照,表明两者之

3、间的对立的现象。上例中,人物为主体,牛为客体;牛与“我”的关系是相类的,牛与领队及汉子的关系是相反的,所以,写“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是为写“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上述答案中,用“反衬”一词作答, 很好理解,但用“映衬”一词,有些不好理解。 其实,映衬就是相互映衬的意思, 即互衬,牛与“我”面对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的恐惧害怕心理是相似的,用映衬比用互衬表达这层关系更为恰当, 当然,如果将答案中的映衬说成是正衬,谁又能说不对呢?再如: 2011 年第 13 题:弗之与蒋姓学生、萧子蔚与澹台玮的对话场景, 对比鲜明, 请从学生形象和对话情景两个方

4、面加以分析。( 6 分)本题的题干已经明确告诉学生运用的是对比的写作手法, 对比,是正反、好坏之间的对比,对比的双方必须是矛盾对立的。这种矛盾、对立,可以体现在不同的事物之间,也可以体现在同一事物的内部。为此,根据谁与谁对比,可以把对比的修辞分为两种类型。第一,两体对比。把两种根本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使好的显得更好, 坏的显得更坏, 大的显得更大, 小的显得更小,等等。第二,一体两面对比。同一事物中具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将这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从而把事物说得更透彻,更全面。2011 年第 13 题( 1)学生形象对比,属于两体对比,国难当头,同是高才生,四年级的蒋姓学生处心积

5、虑逃避责任,灵魂丑恶;三年级的澹台玮毅然要求入伍,人格高尚。(2)对话情境亦是属于两体对比:前者先平和交流而后尖锐冲突,一波三折,富于戏剧性; 后者对话含蓄内敛, 互通衷曲,蕴含诗意。 这种对立的对话场景, 让人们对其中的美丑留下了极为鲜明深刻的印象。关于一体两面对比,江苏省 2004 高考第 20 题( 6 分)也属于此类。请看题目:(1)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 (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答:昔日茅屋与今日杜甫草堂公园的对比杜甫生前困顿落寞与身后巨大声誉的对比杜甫的苦寒人生与辉煌创作成就的对比杜甫的宏图大志与现实遭遇的对比杜甫人生低谷与创作高峰的对比杜甫不计个人遭际与心

6、忧天下的对比。 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使“文章憎命达”的内涵更加丰富,内容表现更加集中。此例的答案属于同一场景的两面对比; 而其余的几个答案均属于同一个人的两种境况对比。当然,对比根据结构标准,参考传统分类法,又可分为平比与差比两小类。平比,指两件事物平等并列地比较,往往采用并列句式。例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此句用并列句式对比“虚心”与“骄傲”的不同结果,利弊立显。差比:指两事物有轻重差别地比较。差比则常常采用转折句式,或递进句式。例如: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是多么高尚啊! (杨朔荔枝蜜 )本句用“转折句式”差比,揭示了蜜蜂的工作与生活貌似“渺小”,实则“高尚”的普通真理。再如

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本句用“不及”关联词语表示差比,强调后者程度上比前者更深一层。这样看来,对比的表现技巧容易把握, 为了更好地理解映衬的表现技巧,有必要对映衬的表现手法进行补充,只有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这种表现技巧, 在阅读和答题时才能较为准确地选择合适的术语进行表述。准确一些讲, 衬托就是充分利用不同事物、 或同一事物在不同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相近或相反之处,把它们放到一起,以突出表现某主要事物或事物的某个主要方面。我们在写作当中为了突出某个重点人、 物、景甚至某种情绪也需要一些衬托,犹如绿叶扶花、烘云托月一样,以达到“绿叶点缀花更艳,淡云掩映月愈明”的艺术效

8、果。衬托的方法一般有以下三种: 一是用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活动;二是营造场面气氛来衬托;三是用次要人物作衬托。衬托的表现方法很多。根据性质来分,可分为正衬和反衬;根据对象来分,可分为以物衬物,以物衬人和以人衬人,等等。陪衬,又称正衬。指用相同的东西衬托,诸如以动衬动,以静衬静,以乐衬乐,以哀衬哀,以美衬美,以丑衬丑之类。反衬,在写作中,为了使所写事物的特色突出,往往根据某事物与陪衬事物相反或不同的特点, 把相反、相对的两个事物有主次地放在一起, 以次要的事物从反面衬托主要的事物, 使其更加鲜明。如以静衬动, 以丑衬美, 以哀衬乐,以怯懦衬英勇等等。互衬就是把有一定相似点的两个事物通过适当的艺术手

9、法同时展现,从而起到相映生辉, 使主体形象更加丰满的艺术效果。既是相互映衬, 文章中就必然会出现作为映衬的载体, 其中一个是作者要着力表现的, 可称之为主体; 另一个是为陪衬主体而设置的,可称之为客体。客体为主体增添光彩,主体凭借着客体而更为丰满。运用互相映衬的手法来表现事物, 一定要找准主体与客体的相似点,无论是人与人相衬,物与物相衬,事与事相衬,还是人与物相对衬,这相似点可以是形态相似,精神相似,也可以是性质相似。以物衬物,指通过描写别的事物来衬托主要事物。以物衬人,指通过描写景物或其它事物来衬托人物。 这种方法不正面描写人物,而用别的事物来烘物,反而取得好的效果。以人衬人,指用人物来衬托人物, 使被衬托的人物形象更突出,给读者的印象更深刻。可以通过其它人物的语言、行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