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天门市、仙桃市、潜江市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北省天门市、仙桃市、潜江市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北省天门市、仙桃市、潜江市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湖北省天门市、仙桃市、潜江市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湖北省天门市、仙桃市、潜江市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湖北省天门市、仙桃市、潜江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祝考试顺利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同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作答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狳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3非选择题作答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卡。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c-

2、12 o-16 cu-64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化学与科技、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煤改气”、“煤改电”等改造工程有利于减少雾霾b. 海水中加入明矾可将海水淡化c. m、n经“2m+n =2p+2q,2p+m =q”生产q,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d. 燃煤中添加生石灰,在燃烧过程中将硫元素转化为caso3,可减少so2的排放【答案】a【解析】分析:a、从雾霾天气的成因考虑b、明矾溶于水能够形成胶状物,能够吸附水中的悬浮物;c、“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

3、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d、cao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亚硫酸钙与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钙。详解:a、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燃料改造工程减少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故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故a正确;b、通过过滤、加入活性炭、明矾等物质不能把水中的氯化钠等物质除去,不能使海水淡化,故b错误;c、2m+n=2p+2q,2p+m=q的反应中,p是催化剂,发生反应为:3m+n=3q,生成物只有一种,即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

4、被利用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故c错误;d、cao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亚硫酸钙与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钙,所以在燃煤中添加生石灰可减少so2的排放,故d错误。2. 本草纲目拾遗中在药物名“鼻冲水”条目下写到:“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漏气,则药力不减。气甚辛烈,触人脑,非有病不可嗅”。这里所说的“鼻冲水”指的是a. 稀硝酸 b. 食醋 c. 氨水 d. 氢氟酸【答案】c【解析】分析:鼻冲水是指具有刺激性气味、储存于玻璃瓶中易挥发、有毒的物质。详解:a、稀硝酸挥发性较小,故a不符;b、食醋,浓度较小,与“气甚辛烈”不符合,故b错误;c、鼻冲水是指氨水,具有刺激性气味、储存于玻璃瓶中易挥发、有毒的

5、物质,故c正确;d、氢氟酸,剧毒,故d错误;故选c。点睛:解题关键:掌握微观粒子及物质的性质,难点:对氨水物质性质的理解。3. 示意图或图示能够直观形象地呈现化学知识,下列示意图或图示正确的是选项abcd图式h-cl-o表示cacl2的电子式na+的结构示意图中子数为14的碳原子次氯酸的结构式a. a b. b c. c d. d【答案】a【解析】分析:a、cacl2是离子化合物,由阴阳离子构成。b、钠的质子数为11;c、中14为质量数;d、次氯酸中心原子为氧;详解:a、cacl2是离子化合物,cacl2的电子式,故a正确;b、钠的质子数为11,na+的结构示意图,故b错误;c、中14为质量数

6、,不是中子数,故c错误;d、次氯酸中心原子为氧,次氯酸的结构式h-o-cl,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常见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涉及电子式、结构式、原子结构示意图等知识,解题关键:明确常见化学用语的书写原则,培养学生的规范答题能力,易错点d,次氯酸中心原子为氧,次氯酸的结构式h-o-cl。4. 下列变化中,未涉及到电子转移的是a. 人工固氮和自然固氮 b. so2使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c. 硫酸型酸雨久置ph减小 d. h2o2使酸化的ki溶液变黄【答案】b【解析】分析:未涉及到电子转移即无化合价变化 详解:a. 人工固氮和自然固氮,人工固氮-工业上通常用h2和n2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氨

7、。天然固氮-闪电能使空气里的氮气转化为一氧化氮,一次闪电能生成801500kg的一氧化氮这也是一种自然固氮自然固氮远远满足不了农业生产的需要豆科植物中寄生有根瘤菌,它含有氮酶,能使空气里的氮气转化为氨,再进一步转化为氮的化合物氮的化合价变化,有电子转移,故a错误;b. so2使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反应为so22naoh=na2so3h2o,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故b正确;c. 硫酸型酸雨久置ph减小,2h2o2so2o2=2h2so4,硫化合价变化,有电子转移,故c错误;d. h2o2使酸化的ki溶液变黄即h2o2氧化ki生成碘单质,反应前后o、i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涉及到电子转移,故

8、d错误。故选b。点睛:解题的关键:充分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含义,氧化还原反应前后有化合价变化。5.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常压下,0时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这与分子间的氢键有关b. 煤是以单质碳为主的复杂混合物,干馏时单质碳与混合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c. 有效碰撞理论不能指导怎样提高原料的平衡转化率d. nh4hco3(s)=nh3(g)+h2o(g)+co2(g) h=+185.57kj/mol能自发进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答案】b【解析】分析:a、冰中存在氢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其体积变大;b、煤是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的复杂混合物,其主要成分不是单质碳,煤的

9、干馏是化学变化。c、化学反应速率是表示物质反应快慢的物理量,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化学平衡为动态平衡,当外界条件发生改变时,平衡发生移动,可通过改变外界条件是平衡发生移动,提高化工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但有效碰撞理论可指导怎样提高反应速率,不能提高原料的转化率。d、反应焓变大于0,熵变大于0,反应向熵变增大的方向进行。详解:a、冰中存在氢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其体积变大,则相同质量时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故a正确;b、煤是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的复杂混合物,煤的干馏是指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生成煤焦油、焦炭、焦炉煤气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煤

10、是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的复杂混合物,其主要成分不是单质碳,故b错误。c、有效碰撞理论可指导怎样提高反应速率,不能提高原料的转化率,故c正确;d、反应焓变大于0,熵变大于0,反应向熵变增大的方向进行,nh4hco3(s)=nh3(g)+h2o(g)+co2(g)h=+185.57 kj·mol1,能自发进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故d正确;故选b。点睛:易错点b,煤是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的复杂混合物,其主要成分不是单质碳;难点:反应自发性的判断、有效碰撞理论等,属于综合知识的考查,d注意把握反应自发性的判断方法:h-ts0自发进行。6. 锡是排列在白金、黄金及银后

11、面的第四种贵金属。锡( sn)位于周期表的第五周期第iva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sn >si b. 氧化性:sn>sic. 最高正价:sn> si d. 稳定性:snh4>sih4【答案】a【解析】分析:a、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大;b、同主族非金属性从上到下逐渐减弱;c、同主族元素最高正价相同;d、同主族非金属性从上到下逐渐减弱,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详解:a、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大,原子半径:sn >si 故a正确;b、同主族非金属性从上到下逐渐减弱,氧化性:sn<si,故b错误;c、同主族元素

12、最高正价相同,锡( sn)位于周期表的第五周期第iva族,硅位于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iva族,最高正价均为+4价,故c错误;d、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稳定性:snh4<sih4,故d错误;故选a。点睛:解题关键:把握元素的位置及性质变化规律,把握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比较即可解答,易错点c,同主族元素有最高正价时,最高正价值相同7.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骑,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abcd实验装置实验目的完成“喷泉”实验测定中和热制取并收集干燥纯净的nh3制取noa. a b. b c. c d. d【答案】a【解析】分析:a、极易溶于该溶液的气体能产生喷泉实验;b缺少环形玻璃

13、棒;c、氨气密度小于空气,应选择向下排气法;d、应用分液漏斗。详解:a、极易溶于该溶液的气体能产生喷泉实验,二氧化硫极易与氢氧化钠反应,使烧瓶内的压强减小,从而完成“喷泉”实验,故a正确;b测量中和热时,应用玻璃棒搅拌,以使反应迅速进行,缺少环形玻璃棒,故b错误;c、氨气密度小于空气,应选择向下排气法,故c错误;d、应用分液漏斗,生成的气体会从长颈漏斗管口逸出,故d错误;故选a。8. 在一定温度下,将一定量的气体通人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使其发生反应,有关物质x、y、z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推断不正确的是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z3x+2y b. t0后该反应停止进行c. t

14、0时x的浓度为0.9 mol/l d. t0时,z的转化率为60%【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x、y、z物质的量的变化判断反应物、产物,利用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确定化学计量数,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t0时达到平衡。9. 工业生产甲醇的常用方法是:co(g)+2h2(g)=ch3oh(g) h1=-90.8 kj/mol。已知:2h2(g)+o2(g)=2h2o(1) h2=-571.6 kj/molh2(g)+o2(g)=h2o(g) h3=-241.8 kj/mol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h2的燃烧热为241. 8 kj/molb. ch3oh(g)+o2(g)=co(g)+2h2

15、o(g) h=-392. 8 kj/molc. “”既表示分子个数也能表示物质的量d. 未注明温度和压强时,h表示标准状况下的数据【答案】b【解析】分析:a、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b、依据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得到;c、热化学方程式前的计量数只能表示物质的量;d、h表示在25,101kpa条件下测定的数据。详解:a、根据燃烧热概念,结合热化学方程式,2h2(g)+o2(g)=2h2o (l)h=-571.6kj·mol1,氢气的燃烧热为:h2(g)+1/2o2(g)=h2o (l)h=-285.8kj·mol1,所以氢气的燃烧热为285

16、.8kj·mol1,故a错误;b、(1)co(g)+2h2(g)=ch3oh(g) h1=-90.8 kj/mol(2)h2(g)+o2(g)=h2o(g) h3=-241.8 kj/mol;(2)×2-(1)得到: ch3oh(g)+o2(g)=co(g)+2h2o(g) h=-392. 8 kj/mol,故b正确;c、“”不表示分子个数,只能表示物质的量,故c错误;d、热化学方程式未注明温度和压强时,h表示在25,101kpa条件下测定的数据,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解题关键:掌握燃烧热、h的含义以及与化学计量数间的关系,难点b,注意盖斯定律

17、在热化学方程式的运用,易错点a,燃烧热是1mo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水应是液态。10.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能得出对应结论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a海带通过灼烧、水溶、过滤,在滤液中依次滴加稀硫酸、h2o2、淀粉溶液溶液变蓝海带含碘单质b向ba(no3)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产生白色沉淀so2具有还原性c将盐酸滴入nahco3溶液有气泡产生氯的非金属性比碳强d将少量浓硝酸分多次加入盛有cu和稀硫酸的试管中管口产生红棕色气体硝酸的还原产物是no2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分析:a、海带中含碘离子;b、ba(no3)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发生

18、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c、盐酸滴入nahco3溶液中,可知盐酸的酸性大于碳酸,但盐酸为无氧酸;d、实质为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详解:a、海带中含碘离子,在酸性条件下与过氧化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单质,结论不合理,故a错误;b、ba(no3)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则so2具有还原性,故b正确;c、盐酸滴入nahco3溶液中,可知盐酸的酸性大于碳酸,但盐酸为无氧酸,不能比较cl、c的非金属性,故c错误;d、将少量浓硝酸分多次加入盛有cu和稀硫酸的试管中,实质为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在管口被空气氧化产生红棕色气体,硝酸的还原产物是no,故d错误;故选

19、b。11. 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非金属元素,y、z位于同一主族,x的最简单氢化物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这四种元素可以组成离子化合物。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z b. x.y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c. 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z>x>y>>w d. w、x组成的化合物x2w4是共价化合物【答案】a【解析】分析: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非金属元素,y、z位于同一主族,x的最简单氢化物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可知x为n,x的最简单氢化物为nh3,这四种元素可以组成离子化合物,w是h

20、元素,y为o元素,z为硫。详解:a. 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2o>nh3,y>z,故a错误;b. x.y的简单离子分别为:o2、n3,最外层均为8电子稳定结构,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故b正确;c. 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z>x>y>>w,故c正确;d.n与n、n与h,均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 w、x组成的化合物x2w4是共价化合物,故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位置、结构与性质,解题关键:把握元素的位置、性质、原子结构推断元素,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难点:四种非金属元素可以组成离子化合物,x

21、的最简单氢化物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可知x为n,y、z位于同一主族,盐为硫酸的铵盐或酸式盐,或亚硫酸的铵盐或酸式盐12. 隔绝空气加热至500时绿矾(硫酸亚铁晶体)能完全分解,某化学小组为探究分解产物的成分,选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略),a中固体完全分解后变为红棕色粉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所选用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为a-c-e-d-bb. e装置是用来检验so3,则x可以是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c. 可选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a装置中残留固体是否为fe2o3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2feso4·7h2o=fe2o3+so2+so3+14h2o【答案】b【解析

22、】分析:a中固体完全分解后变为红棕色粉末,铁由二价升高为三价,则有元素化合价降低,硫由+6价,降为+4价,有二氧化硫生成。a中硫酸亚铁晶体能完全分解2feso4·7h2o=fe2o3+so2+so3+14h2o,用c除去水,再通过e吸收三氧化硫,再用品红检验二氧化硫,最后用碱石灰除去尾气。详解:a、a中硫酸亚铁晶体能完全分解2feso4·7h2o=fe2o3+so2+so3+14h2o,用c除去水,再通过e吸收三氧化硫,再用品红检验二氧化硫,最后用碱石灰除去尾气。所选用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为a-c-e-d-b,故a正确;b、e装置是用来检验so3,则x不可以是硝酸酸化的硝酸钡

23、溶液,二氧化硫会被氧化为硫酸根,生成硫酸钡沉淀,故b错误;c、如有亚铁没有被氧化,溶于酸后,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可选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a装置中残留固体是否为fe2o3,故c正确;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2feso4·7h2o=fe2o3+so2+so3+14h2o,故d正确;故选b。13. 在一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fe2o3(s) +2nh3(g)2fe(s)+n2(g)+3h2o(g) h,实验测得化学平衡时的有关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已知:平衡常数可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气体分压=气体总压×物质的量分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反应

24、的h>0b. 气体压强p2 >p1c. 平衡后再加入fe2o3,则nh3转化率增大d. m点的平衡常数kp=【答案】c【解析】分析:a、随温度升高,氨的体积分数降低,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方向是吸热反应;b、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加压平衡逆向移动,氨的体积分数增大;c、fe2o3是固体,增加量对平衡没有影响;d、先写出三段式,由图可知m点时氨气的体积分数为25%,算出平衡时氮气的物质的量,再算出气体总物质的量,图中m点的平衡常数kp=生成物平衡分压幂次方乘积/反应物平衡分压幂次方乘积。详解:a、由图可知,随温度升高,氨的体积分数降低,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方向是吸热反应,该反应的h>

25、;0,故a正确;b、由于fe2o3(s) +2nh3(g)2fe(s)+n2(g)+3h2o(g)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加压平衡逆向移动,氨的体积分数增大,气体压强p2 >p1,故b正确;c、fe2o3是固体,增加量对平衡没有影响,平衡后再加入fe2o3,则nh3转化率不变,故c错误;d、fe2o3(s) +2nh3(g)2fe(s)+n2(g)+3h2o(g)起始量(mol) 2 0 0变化量(mol) 2x x 3x平衡量(mol) 2-2x x 3x由图可知m点时氨气的体积分数为25%,得到(2-2x)/(2+2x)=0.25,x=0.6mol,气体总物质的量=2+2x=3.2mo

26、l,图中m点的平衡常数kp= =,故d正确。点睛:难点: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应用和图象分析,d选项,先写出三段式,由图可知m点时氨气的体积分数为25%,得到(2-2x)/(2+2x)=0.25,x=0.6mol,算出平衡时氮气的物质的量,再算出气体总物质的量,图中m点的平衡常数kp=生成物平衡分压幂次方乘积/反应物平衡分压幂次方乘积,m点的平衡常数kp=。14. 铝热反应有广泛的用途,实验装置如下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铝热反应的能量变化可用图2表示b. 工业上可用铝热反应的方法提取镁c. 在铝热反应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化学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d. 该铝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8al+3fe3o

27、44al2o3+9fe【答案】a【解析】分析:a、铝热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b、铝热反应可用于冶炼难熔金属;c、镁燃烧是化合反应;d、氧化铁是fe2o3。详解:a、铝热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故a正确;b、铝热反应可用于冶炼难熔金属,镁等活泼金属一般用电解法冶炼,故b错误;c、镁燃烧是化合反应,故c错误;d、该铝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2al2feal2o3,故d错误;故选a。15. x、y、z、w、q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5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如图转化关系中所涉及的物质含有这五种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其中反应是置换反应,a为金属单质,d为非金属单

28、质,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d是a的2倍,f是一种最高价含氧酸,遇光或热会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简单氢化物的沸点:z>wb. y与w形成的化合物都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 y、z、w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wd. w与q组成的常见化合物中可能含有极性共价键【答案】c【解析】分析:x、y、z、w、q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5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如图转化关系中所涉及的物质含有这五种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其中反应是置换反应,a为金属单质,d为非金属单质,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d是a的2倍,则a为mg,d为c单质,b为co2,c为mgo,f为,e为,x、y、z、w、q五种元素分别为:h、c、n、o、m

29、g。详解:a.水分子间形成氢键, 简单氢化物的沸点:h2o>nh3,z<w,故a错误;b. y与w形成的化合物有co、co2,只有co2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b错误;c.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 y、z、w即c、n、o三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w即o,故c正确;d. w与q组成的常见化合物为氧化镁,是离子化合物,只有离子键,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转化关系的分析判断,物质性质的应用,原子结构的知识的应用,难点:反应是置换反应,a为金属单质,d为非金属单质,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d是a的2倍,推断出为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和氧化镁,从而突破难点。16. 下列有关

30、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a. 图甲表示ch4 (g)+2o2 (g)=co2 (g)+2h2o(1)的能量变化b. 图乙表示压强对2a(g)+2b(g)3c(g)+d(g)的影响,且压强:p甲>p乙c. 图丙表示温度对n2 (g)+3h2(g)nh3 (g) h<0的影响d. 图丁表示n2 (g)+3h2(g)2nh3 (g)平衡时nh3体积分数随起始n(n2)n(h2)的变化,则转化率:a(h2)=b(h2)【答案】c【解析】分析:a、ch4 (g)+2o2 (g)=co2 (g)+2h2o(1)是放热反应;b、对应反应速率越大,压强越大。c、放热反应,随反应进行温度升高,达到平衡后,

31、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d增加反应物中一种物质的含量,可使得另一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加。详解:a、ch4 (g)+2o2 (g)=co2 (g)+2h2o(1)是放热反应,图甲表示为吸反应,故a错误;b、图乙表示压强对2a(g)+2b(g)3c(g)+d(g)的影响,乙的速率大,对应压强大,p甲<p乙,故b错误;c、n2 (g)+3h2(g)nh3 (g) h<0是放热反应,随反应进行温度升高,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故氮气的体积分数先降低后升高,故c正确。d、n(n2)n(h2)越大,氮气的体积分数越大,氢气的转化率越大,故d错误。故选c。第卷 (非选择题,共52分)二、

32、非选择曩。(本卷包括5个小题共计52分)17. 化学反应速率是描述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某学生为了探究镁条与盐酸反应过程中反应速率的变化,利用如图装置测定一定时间内反应放出氢气的体积(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100ml忽略反应中溶液体积的变化),实验记录如下表(累计值):时间(min)l23456氢气体积(ml)(标准状况)150120232288310(1)除如图所示的实验用品外,还需要的一件实验仪器是_。(2)实验前,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3)装置气密性良好,0lmin时间段氢气体积却很少的原因是_。(4)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段是_min(填“01”12”23”34”“45”或“5

33、6”),原因是_(从影响反应速率因素的角度解释)。(5)34min时间段,以盐酸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该反应速率为_(设溶液体积不变)。(6)由于反应太快,测量氢气体积时不好控制,他就事先在盐酸溶液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下列液体以减慢反应速率,你认为不可行的是_(填相应字母)。a蒸馏水 bkcl溶液 ckno3溶液 dcuso4溶液【答案】 (1). 秒表或计时器等 (2). 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注射器活塞向外拉出一段,松开手后若活塞又回到原位,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3). 未用砂纸打磨镁条,盐酸先与镁条表面氧化镁反应,没有氢气生成 (4). 34min (5).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此时温度高且盐酸浓

34、度较大,所以反应速率较快 (6). 0. 025mol/(l·min) (7). cd【解析】分析:(1)从实验装置可知,本实验是通过测量在一个时间段内所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来测定反应速率,所以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仪器还需要秒表;(2)形成压强差,将注射器活塞向外拉出一段,松开手后看活塞能否回到原位。(3)开始没有气体生成,可能是镁表面有氧化物。(4)化学反应速率=c/t,因为时间相同,只要气体体积差大的反应速率就大;(5)利用化学反应速率=c/t计算;(6)能使反应物浓度降低,就能降低反应速度,但不能改变反应的本质。详解:(1)从实验装置可知,本实验是通过测量在一个时间段内所收

35、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来测定反应速率,所以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仪器还需要秒表,(2)实验前,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注射器活塞向外拉出一段,松开手后若活塞又回到原位,则装置气密性良好;(3)装置气密性良好,0lmin时间段氢气体积却很少的原因是未用砂纸打磨镁条,盐酸先与镁条表面氧化镁反应,没有氢气生成;(4)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段是 34min ,原因是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此时温度高且盐酸浓度较大,所以反应速率较快。(5)34min时间段,以盐酸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该反应速率为:先求氢气的物质的量(288ml-232ml)/22400ml·mol-1=0.0025mo

36、l,化学反应速率=c/t= = 0. 025mol/(l·min);(6)a蒸馏水稀释溶液,故a正确; bkcl溶液稀释溶液,故b正确; ckno3溶液,酸性条件下,硝酸与镁反应生成no,故c错误;dcuso4溶液与镁反应生成铜,镁、铜和盐酸形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故d错误;故选cd。18. 现有a、b、c,d、e、g六种前四周期主族元素,已知a、b、c、d、e五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1)若非金属元素b的核电荷数为x,则a、b、c、d、e五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和为_。(2)若a、b、c、d四种元素的核内质子数之和为56,lmolg的单质与足量盐酸反应,能产生22. 4

37、lh2(在标准状况下);g的阳离子与d的阴离子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写出下列元素名称:a_,b_;d的简单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氢化物的沸点:d_b,简单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b_c(填“>”“<”或“=”)。甲为g、c两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甲的形成过程_。(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序号)a氢键是极弱的化学键,任何物质中都存在化学键b共价化合物中成键原子均满足稀有气体的稳定结构c.两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含有离子键d化学键断裂,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答案】 (1). 5x+10 (2). 磷 (3). 硫 (4). (5). > (6). < (7). (8).

38、 c【解析】分析:(1)用x表示出各元素的核电荷数,求和;(2)若a、b、c、d四种元素的核内质子数之和为56=4x-8,x=16,lmolg的单质与足量盐酸反应,能产生22. 4lh2(在标准状况下),g最外层有两个电子;g的阳离子与d的阴离子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d为氧元素,g为镁元素,以此分析解答。(3)a、氢键是分子间作用力;b、如bf3中b原子周围只有6个电子;c、铵盐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离子化合物;d、氯化钠熔化,离子键断裂,不是化学变化。详解:(1)若非金属元素b的核电荷数为x,a、b、c、d、e的核电荷数分别为:x-1、x、x+1、x-8、x+18,则a、b、c、d、e五种元素的核

39、电荷数之和为5x+10。(2)若a、b、c、d四种元素的核内质子数之和为56=4x-8,x=16,lmolg的单质与足量盐酸反应,能产生22. 4lh2(在标准状况下),g最外层有两个电子;g的阳离子与d的阴离子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d为氧元素,g为镁元素。元素名称:a、磷,b、硫;d的简单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水分子间形成氢键,沸点比硫化氢高,氢化物的沸点:d>b;,氢硫酸是弱酸,简单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盐酸是强酸:b<c。甲为g、c两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氯化镁,用电子式表示甲的形成过程。(3)a氢键是是分子间作用力,不是化学键,故a错误;b共价化合物bf3中b原子周围只有6个电子,不

40、满足稳定结构,故b错误;c.铵盐是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离子化合物,所以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故c正确;d如氯化钠熔化,化学键断裂,不发生化学变化,故d错误。19. 有科学家预青,氢能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能源,而且是一种理想的绿色能源。(1)已知破坏1moih-h键、1molo=o键、1molh -o键时分别需要吸收436kj、498kj、465kj的能量,下图表示h2、o2转化为h2o的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则b=_。(2)在l0lkpa下,l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 9kj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3)为探究实验室制氢气反应的热效应,选择下图装置进行实

41、验。若x为水,y为生石灰,则实验过程中u形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若x为稀盐酸,y为锌粒,观察到与相同的实验现象,则说明锌与稀盐酸制氢气的反应是_(填“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4)已知:h2so4 (aq) +2koh (aq)=k2so4 (aq)+2h2o(1) h =q1kj/molh2so4(浓)+2naoh(aq) =na2so4 (aq) +2h2o(1) h =q2 kj/molhno3 (aq)+koh(aq)=kno3 (aq)+h2o(l) h =q3 kj/mol上述反应均为溶液中的反应,则q1、q2、q3值的大小关系为_。【答案】 (1). 490 (2). 2h

42、2(g)+o2(g)=2h2o(1) h=-571. 6kjmol- l (3). 左端液柱降低,右端液柱升高 (4). 放热反应 (5). q2<q1=2q3【解析】分析:(1)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形成新化学键放出能量,反应热等于反应物键能之和减去生成物的总键能之和(2)1g氢气的物质的量为1g/2g·mol1=0.5mol,即0.5mol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142.9kj的热量,则2mol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热量为142.9kj×4=571.6kj,结合物质的状态及焓变书写热化学方程式(3)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大试管内气体受热鼓胀

43、;20.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合成甲醇;co(g)+2h2(g)ch3oh(g)。(1)图1中t3时刻改变的条件是_,t5时刻改变的条件是_.(2)判断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填序号)。a生成ch3oh的速率与消耗co的速率相等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c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dch3oh、co、h2的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3)如图2表示在温度分别为t1、t2时,平衡体系中h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曲线,a、b两点的反应速率:a_b(填“>”“;”或“<”,下同),a、c两点的化学平衡常数:a_c。(4)恒容条件下,下列措施中能使增大的有_。a.升高温度 b充入he气 c使用催化剂 d

44、再充入1molco和2moih2(5)在某温度下,容积均为2l的三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初始投料与各容器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字母)。a在该温度下,甲容器中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所需时间为4min,则v(h2)为0.25 mol/(l·min)b转化率:3 >1,平衡时n(ch3oh):n3>1.0molc丙容器中,平衡后将容器的容积压缩到原来的12,平衡常数k增大d体系的压强:p3<2p1=2p2【答案】 (1). 减小压强 (2). 升高温度 (3). cd (4). > (5). = (6). d (7). b、d【解析

45、】分析:(1)结合图1,t5-t6时化学平衡逆向移动,反应速率加快,应该是升高温度的缘故,可逆反应co(g)+2h2(g)ch3oh(g)。h0,该反应为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改变反应条件,平衡移动,根据各时刻的速率变化、反应的方向判断即可。(2)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不变,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其它一些量不变,据此分析;(3)平衡常数是温度的函数;(4)利用平衡原理进行分析;(5)a、根据v=c/t计算v(h2);b、甲、乙为完全等效平衡,平衡时对应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相等,丙与甲相比,可以等效为在甲的基础上,压强增大一倍,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平衡时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小

46、于甲中的2倍;c、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d、甲、乙为等效平衡,平衡时对应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相等,二者压强相等,丙与甲相比,可以等效为在甲的基础上,压强增大一倍,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平衡时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小于甲中的2倍;详解:(1)由图1可知,t2-t3时为平衡状态,正逆反应物速率相等,反应速率增大,但化学平衡不移动,应为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影响,t3-t4阶段速率减慢,平衡逆向进行,应该是减小压强导致,t5-t6时化学平衡逆向移动,反应速率加快,应该是升高温度的缘故。(2)a生成ch3oh的速率与消耗co的速率相等,均为正速率,故a错误;b容器内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容器的容积不变,容器内气体密

47、度始终不发生变化,故错误;c反应是前后气体体积变小的反应,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说明化学平衡不再发生移动,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c正确;dch3oh、co、h2的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达到平衡状态,故d正确;故选cd。(3)图2表示在温度分别为t1、t2时,平衡体系中h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曲线,压强相同时,a点氢气的体积分数,温度高,a、b两点的反应速率:a>b,a、c在等温曲线,故a、c两点的化学平衡常数相等:a=c。(4)恒容条件下,a.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减小,故a错误; b充入he气,平衡不移动,不变,故b错误; c使用催化剂,平衡不移动,故c错误;d再充入1molco和2m

48、oih2,反应正向进行,增大,故d正确;故选d。(5)a在该温度下,甲容器中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所需时间为4min,由反应co(g)+2h2(g)ch3oh(g),生成0.5molch3oh消耗1molh2,则v(h2)= 0.125 mol/(l·min),故a错误;b甲、乙为等效平衡,平衡时对应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相等,丙与甲相比,可以等效为在甲的基础上,压强增大一倍,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平衡时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小于甲中的2倍,故n2=0.5,3 >1,n31.0mol,故b正确;c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丙容器中,平衡后将容器的容积压缩到原来的12,平衡常数k不变,故c错误;d甲、乙为等效平衡,平衡时对应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相等,二者压强相等,丙与甲相比,可以等效为在甲的基础上,压强增大一倍,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平衡时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