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XXXXX 学 院课程设计说明书 ( 论文 )作者:学号:学院(系、部):专业:题目:支架模具设计指导者:评阅者:20XX 年 X月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摘要本文分析了支架的结构、尺寸、精度和原材料性能,并具体指出了该产品的成型难点;拟定了模冲孔落料复合模和弯曲模冲压工艺方案;详细阐述了排样设计方法和过程,确定了该产品需要冲孔、落料、弯曲的二维和排样图;完成了所有必要的工艺计算,包括模具刃口尺寸、各工位冲压力、总的冲压工艺力、压力中心等;概述了模具概要设计方法,系统的阐述了模具主要零件的结构、尺寸设计及标准的选用。同时阐述了模具的工作过程、各成形动作的协调性并对设备选择和核算进行了较为细致
2、的叙述。关键词弯曲制件模冲孔落料复合模弯曲模工艺分析零件设计模具设计第 I 页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外文摘要TitleDesign of the Stamping Process and thedie for the spring hook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ring hooksuch as configurationdimension precisionand thecapabilityofthe rawmaterials .There are including the dif
3、ficulties of this production inthe molding ,studying out the technics of the progressive die ,makingsure the layout project and the die general structure. The progressivedie couldcompletethirteenprocessesthatincludepunching,blanking,bending and so on .Ithas finishedallneeded technicalcount,including
4、the knife-edge of themold, theforceof ench process , punchtechnicalforce oftheallprocessandthestresscenterof themold .It summarizes the method of designing this mold .It introducesthe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thepunch, the die,thestrippingdevice,the pushing device, and the blanking holders in detai
5、ls. And it alsoexpatiates the working process of the die, the coordination about eachmotion of figurations.Besides ithas a sectionabout equipment choosingand proofreading.Keywordsbend productprogressive-dietechnical analysisdie design第II页设计说明书(论文)目录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工艺设计 . .31.1零件介绍 .31.2零件工艺性分析 .31
6、.3工艺方案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排样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2.11毛坯排样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2.2材料的利用率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工艺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3.1冲压工艺力的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3.1.1冲裁力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3.1.2弯曲力的计算 .103.1.3卸料、顶件力的计算 .103.2 压力中心计算 .11第四章模具总体概要设计. .124.1模具概要设计 .124.2模具零件结构形式确定.134.2.1定位机构 .14第五章模具详细设计 . .165.1工作零件 .165.1.1冲裁凸、凹模 .175.1.2弯曲凸、凹
7、模 .185.1.3凸模高度设计 .195.2 定位零件 .195.2.1导向零件 .195.2.2挡料零件 .205.3出件零件 .205.3.1卸料零件 .205.3.2顶件零件 .21第III 页设计说明书(论文)5.4 导向零件215.5 其他零件22第六章设备选择.236.1 设备吨位确定236.2 设备校核23第七章结论.24致谢 .25参考文献.26第IV页设计说明书(论文)前言冲压加工技术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国民经济各工业部门中,几乎都有冲压加工或冲压产品的生产。冲裁是冲压工艺的最基本工序之一。冲裁是利用模具使板料的一部分沿一定的轮廓形状与另一部分产生分离以获得制件的工序。如冲
8、裁的目的在于获得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内孔,封闭曲线以外部分为制件称为冲孔;冲裁的目的在于获得具有一定外形轮廓和尺寸的制件,封闭曲线以内的部分为制件称为落料。显著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设备利用率。如弯曲模是将板弯成一定形状和角度的零件的成形方法,是板料冲压中加工工序之一。冲压生产主要是利用冲压设备和模具实现对金属材料(板料)的加工过程。所以冲压加工具有如下特点:1)生产效率高、操作简单、内容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特别适合于成批大量生产;2)冲压零件表面光滑、尺寸精度稳定,互换性好,成本低廉;3)在材料消耗不多的情况下,可以获得强度高、刚度大、而重量小的零件;4)可得到其他加工方法难以加工或无法加工的复杂形
9、状零件。由于冲压加工具有节材、节能和生产效率高等突出特点,决定了冲压产品成本低廉,效益较好,因而冲压生产在制造行业中占重要地位。本论文主要对车架横梁支撑板冲压模具设计为主线,依据模具的基本组成部分,采取基础和设计技巧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图例与剖析相结合,模具设计与加工工艺相结合的方式,分析车架横梁支撑板的冲压工艺性,提出设计其模具的多种方案,通过比较分析设计出较合理的模具。同时,从模具的加工工艺的角度出发,分析并提供便于加工的模具结构形式,使模具设计和加工更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本论文在设计时广泛吸收了国内外各个领域成熟的经验和最新的参考资料,并在模具的成型零部件等关键部位采用了国内外的优
10、质模具钢。为了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在技术上也有一定的创新,使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来绘图,像 PRO/E、 AUTOCAD等,达到优化设计的目的。课程设计是按检阅资料、学习、消化、吸收、创新的思路进行的。本论文是关第 1 页设计说明书(论文)于介绍我在课程设计中做的一副车架横梁支撑板冲孔落料复合模和弯曲模的全部设计资料,文中包含了较详细的工艺分析、模具结构设计及冲压机床的选择。整个设计是在老师的辅导下以及和同学的相互探讨下完成,通过这次课程设计的锻炼,我增加了专业知识,丰富了视野,提高了自主创新的能力。但是,我毕竟是初次接触级进模具如此具体的设计,再加上知识经验的局限现性,设计内容可能会有一些漏洞
11、和错误,学生的所有不足之处,殷切希望各位尊敬的老师及所有的评委能给予指正和指导,谢谢各位老师。第 2 页设计说明书(论文)第一章工艺设计1.1零件介绍本次课程设计的产品见图 1.1 所示,材料为厚 0.8mm 的 10 钢板料 ,要求批量为中批量。 该零件属于典型的冲裁、 弯曲件, 尤其是内弯曲的成型设计过程,因此,与普通的弯曲相比,变形简单,对工艺与模具的要求更高。图 1.11.2零件工艺性分析零件尺寸:图中零件的标注公差的为IT12 级精度,其余未注由图中技术要求可知为IT14 级,零件的尺寸较小,成形的位置较为紧凑,成形比较简单。零件材料为10 钢,有很良好的塑性,料厚为0.8mm 属薄
12、料,冲压性能良好。零件的结构:零件需要经过一次冲裁和一次的弯曲成型, 零件的结构比较对称,冲压性能仍然很良好。第 3 页设计说明书(论文)综上所述,得到结论:零件具有较好的可冲压性。1.3工艺方案的确定工艺方案的内容是确定冲裁件的工艺路线,主要包括确定工序数、工序的组合和工序的顺序安排等,应在工艺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几种可能的方案,再根据工件的批量、形状、尺寸等方面的因素,全面考虑、综合分析,选取一个较为合理的方案。冲裁工序按工序的组合程度可分为单工序冲裁、复合冲裁和级进冲裁。复合冲裁是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 在模具的同一位置同时完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工序;级进冲裁是把一个冲裁件的几个工序,排列成一
13、定顺序,组成级进模,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模具的不同位置同时完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工序,除最初几次冲程外,每次冲程都可以完成一个冲裁件。该工件包括冲孔、落料、弯曲三个基本工序,可以有以下三种工艺方案:方案一:先冲孔,在落料,最后弯曲。采用单工序模生产。方案二:冲孔 落料 弯曲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方案三:冲孔 落料 弯曲级进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方案一结构简单,但须三道工序、三副模具才能完成,生产效率也低,如此则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从经济的角度来考虑不妥当,难以满足大批量的生产要求。方案三是一种多工位、 效率高的加工方法, 但级进模轮廓尺寸较大, 制造复杂,成本较高,一般适用于大批量、小
14、型冲压件。而且工作周期长,模具结构复杂,生产成本过高。方案二采用复合模具生产,只需两副模具即可成型,模具结构紧凑,冲出的制件的精度及生产效率都比较高,适合大批量生产。通过上述三种方案的分析比较,该工件的冲压生产采用方案二为佳。第 4 页设计说明书(论文)第二章排样设计2.1 毛坯排样设计在进行复合模设计时,首先要设计条料排样图,条料排样图的设计是复合模设计时的重要依据。复合模条料排样图设计的好坏,对模具设计的影响是很大的,排样图设计错误,会导致制造出来的模具无法冲制零件。条料排样图一旦确定,也就确定了被冲制零件各部分在模具中的冲制顺序、模具的工位数、零件的排样方式、模具步距的公称尺寸、条料载体
15、的设计形式等一系列问题。在本模具中,排样设计总的原则是先进行冲切废料,然后弯曲,最后切断,并要考虑模具的强度、刚度,结构的合理性。冲裁件在条料、 带料或板料上的布置方法叫排样。 排样合理就能用同样的材料冲出更多的零件来,降低材料消耗。大批量生产时,材料费用一般占冲裁件的成本的 60%以上。因此,材料的经济利用是一个重要问题,特别对贵重的有色金属。排样的合理与否将影响到材料的经济利用、冲裁质量、生产效率、模具结构与寿命、生产操作方便与安全等。排样的意义就在于保证用最低的材料消耗和最高的劳动生产率得到合格的零件。毛坯在板料上可截取的方位很多,这也就决定了毛坯排样方案的多样性。典型毛坯排样:单排、斜
16、排、对排、无费料排样、多排、混合排。根据此次课程设计的零件结构特征,决定采用单排、中间载体。采用这种毛坯排样的模具结构的相对简单,模具制造较为方便。1. 条料搭边值的确定搭边是指排样时零件之间以及零件与条料侧边之间留下的剩料。其作用是使条料定位,保证零件的质量和精度,补偿定位误差,确保冲出合格的零件,并使条料有一定的刚度,不弯曲,便于送进,并能使冲模的寿命得到提高。由参考文献 3 表 2-5 得:材料厚度为 0.8mm时,条料长度小于于500mm,搭边可以取 a=1.5mm, a12mm。2. 条料的宽度第 5 页设计说明书(论文)条料采用无侧压,可以确定条料与导料销的间隙和条料宽度偏差分别为
17、 c1 0.8,0.5由参考文献 3中公式 2-24 得B0 D 2(a) c1 0=36mm3.步距冲裁模的步距是确定条料在模具中每送进一次,所需要向前移动的固定距离。步距的精度直接影响到冲件的精度。设计连续模时,要合理的确定步距的基本尺寸和精度。步距的基本尺寸,就是模具中相邻工位的距离。连续模任何相邻两工位距离都必须相等。此次课程设计的条料为单排,步距的基本尺寸等于冲压件的外形轮廓尺寸和两冲压件间的搭边宽度之和,其步距基本尺寸由参考文献3 得:S = L + a式中 S- 冲裁步距L- 沿条料送进方向,毛坯外形轮廓的最大宽度值a- 沿送进方向的搭边值该零件的步距确定为:S= L + a=
18、106+2 = 110.49mma) 产品图第 6 页设计说明书(论文)b) 毛坯展开图d) 图材料利用率为:83图 2.1 排样图示意图毛坯排样图如图2.1(c 、 d) 所示,考虑到后续弯曲成型和取件的方便性,最后选择横向单排。2.2材料的利用率1. 排样方式的确定根据冲裁件的结构特点,排样方式可选择为:直排,有废料排样。2. 送料进距的确定为了节约材料,应合理的选择搭边值。搭边值过小,会使作用在凸模侧表面上的发向应力沿切口分布不均,降低冲裁质量和模具寿命,故必须使搭边的最小宽度大于冲裁时塑性变形区的宽度,一般可以取材料的厚度。若搭边值小于材料的厚度,冲裁时搭边可能被拉断,有时还会被拉入到
19、凸、凹模间隙中,使零件产生毛刺,甚至损坏模具刃口。搭边值的大小与材料的性能、 零件的外形及尺寸、 材料的厚度、送料及挡料的方式、第 7 页设计说明书(论文)卸料方式有关。硬材料的搭边值可以小一些,软材料和脆材料的搭边值应大一些。零件尺寸大或有尖突时,搭边值应大一些,厚材料的搭边值取大一些。第三章工艺计算3.1冲压工艺力的计算工艺计算是模具设计的基础,只有正确的计算出各道工序的凸凹模尺寸、冲压力、毛坏尺寸等,才能设计出正确的模具。而且是选用压力机、模具设计以及强度校核的重要依据。 为了充分发挥压力机的潜力, 避免因超载而损坏压力机,所以计算是非常必要的。工艺计算是选用压力机、 模具设计以及强度校
20、核的重要依据。 为了充分发挥压力机的潜力,避免因超载而损坏压力机,所以计算是非常必要的。冲裁力计算冲裁力是冲裁力、卸料力、推件力和顶料力的总称。冲裁力是凸模与凹模相对运动使工件与板料分离所需要的力,它与材料的厚度、工件的周长、材料的力学性能等参数有关。冲裁力是设计模具、选择压力机的重要参数。计算冲裁力的大小是为了合理的利用冲压设备和设计模具。选用冲压设备的标称压力必须大于所计算的冲裁力,所设计的模具必须能够传递和承受所计算的冲裁力,以适应冲裁的要求。该模具采用弹性卸料和下方出料方式。总冲压力F0 由冲裁力F 、卸料力F卸和推件力F推 组成。由于采用复合冲裁模,其冲裁力由落料冲裁力F落料 和冲孔
21、冲裁力 F冲孔 两部分组成冲裁力是冲裁过程中凸模对材料的压力,它是随凸模行程而变化的。通常说的冲裁力是指冲裁力的最大值。平刃冲模的冲裁力可按下式计算:F KLt b(3. 1)式中F冲裁力(N);L零件剪切周长(mm);t材料厚度(mm);第 8 页设计说明书(论文)b 材料抗拉强度(MPa)。K系数 , 一般取 K=1.3 。已知零件材料是10钢, 取b =450Mpa,材料厚度 t =0.8mm,L 值由全部冲裁线即冲裁零件周长尺寸组成:1)落料、冲孔冲裁力。材料10 钢的抗拉强度可按bMPa450F落料Ltb82.30.845029628NF冲孔Ltb28.30.845010188NF
22、F落料F冲孔 39816N2) 推件力。查表得推件力系数K推,凹模中的卡件数n 为 4。0. 055F推nK 推 F冲孔20.055101881120.68N3)卸料力。查表得卸料力系数K 卸0.05。F卸K卸 F落料0.05296281481.4N4)总冲压力 F0 的确定。F0F F推F卸42418.2 4.2N压力机的公称压力应大于计算总冲压力,应选用10 kN 开式压力机 JB23-10开式压力机。弯曲力的计算弯曲力是指压力机完成预定的弯曲工序所施加给板料的压力,这是选择压力机的依据。为了合理地选择压力机和模具设计,必须计算弯曲力。弯曲力的大小不仅与毛坯的尺寸、材料的力学性能、晚期半径
23、等有关,而且和弯曲方式也有很大的关系,从理论上计算弯曲力比较繁杂,精确度亦不高,因此生产中常采用经验公式进行计算。此此课程设计中所涉及的弯曲均视为校正弯曲。由参考文献 3表 3-3 得:弯曲力: F Aq( 3.2)式中 F 弯曲力( N);A 弯曲校正部分投影部分面积(mm2 );q单位校正力( MPa);由参考文献3 中,查表3-4 得 q=60 80第 9 页设计说明书(论文)最终,总的力为:FFcFw 9213.75+14700 23913.75 25 KN卸料、顶件力的计算由参考文献 3 中公式 2-11 得:F 卸 = K 卸FF推nk推 F所以 F 卸 = K 卸F =0.053
24、3274.8= 1663.74NF推 nkF推 =4×0.0558478=1865.16 N综上所述,最终的所有合力为:F总 = F + F 卸 + F推 =9213.75+ 1663.74+1865.16 12742.65N3.2 压力中心计算冲压力合力的作用点称为冲模压力中心。冲模压力中心应尽可能和模柄的轴线以及和压力机滑块的中心线重合,以使冲模平稳地工作,减少导向机构滑动件之间的磨损,提高运动精度以及模具和压力机的寿命。冲模压力中心的求法,采用求平衡力系合力作用点的方法。由于绝大部分冲裁件沿冲裁轮廓的断面厚度不变,轮廓各部分的冲裁力与轮廓长度成正比,所以,求合力作用点可转化为求
25、轮廓线的重心。具体的方法如下:1)按比例画出冲压轮廓线,选定直角坐标x-y;2)把图形分成几部分,计算各部分长度L 1、L 2、.Ln ,并求出各部分重心位置的坐标值;3)按下列公式求出冲模压力中心的坐标值(X 0,Y0)L1x1 L2 x2Lnxnx0LL2.LnnnL1 1 12y2LyyLy0L1L 2. L n由于该零件形状对称,所以压力中心在该零件的中点上坐标值(X0,Y0)。第10页设计说明书(论文)第四章模具总体概要设计4.1模具概要设计模是用多个零件按照一定关系装配而成的有机整体,结构是模具的“形”。模具的优劣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模具结构上,因此冲孔落料复合模和弯曲模的结构对模具的
26、工作性能、加工性、成本、周期、寿命等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此次模具的结构设计大体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根据工序排样的结果确定模具的基本结构框架,确定组成冲孔落料复合模和弯曲模的主要结构单元及形式,对模具制造和使用提出要求;第二步确定各结构单元的组成零件及零件间的连接关系。结构设计的结果是模具装配图和零件明细表。在结构设计中概要设计是模具结构设计的开始,它以工序排样图为基础,根据产品零件要求,确定冲孔落料复合模和弯曲模的基本结构框架。结构概要设计包括:( 1)模具基本结构:定位方式以及导向方式确定;卸料方式以及出件方式确定;( 2)模具基本尺寸:模具工作空间尺寸、各个板的厚度、闭合高度。( 3)模架基
27、本结构:模架的类型; 导柱与导套选配以及模柄类型的选择。( 4)压力机的选择:压力机的类型;压力机规格。4.2模具零件结构形式确定本模具是用冲孔落料复合模和弯曲模完成的如图4.1(a) 和图4.1(b) 。采用后置导柱模架,滑动导柱、导套机构导向,弹性卸料板卸料,采用装置顶杆顶料。第11页设计说明书(论文)4.1(a)4.1(b)第12页设计说明书(论文)模具二维总装图定位机构为限制被冲材料的进给步距和正确地将工件安放在冲模上完成下一步的冲压工序,必须采用各种形式的定位装置。用于冲模的定位零件有导料销、导料板、挡料销、定位板、导向销、定距侧刃和侧压装置等。定位装置应避免油污、碎屑的干扰并且不与
28、运动机构干涉。定位精度要求较高时,要考虑粗精度和精精度两套装置,分步进行;坯料需要两个以上工序的定位时,它们的定位应该一致。综上所述:在此次模具设计中x 方向采用带侧刃进行粗定位,导正销精确定位; y 方向上采用导料板与导正销进行定位。本模具中,侧刃采用成型侧刃第13页设计说明书(论文)的形式。在第一工位时成冲导正孔的凸模同时冲下。在第二工位时,当条料沿着导料板送进一段距离后(一个步距) ,导料板上的台阶(相当与挡块的作用)挡住条料以阻止条料的继续前进,起到粗定位的作用,上模下行时,导正销首先插入到导正孔中,纠正送料误差,对条料进行精确定位。采用的弹顶结构,在工作的时候可以起到顶料的作用,将条
29、料顶出继续向前送料。卸料机构卸料机构的主要作用是把材料从凸模上卸下,有时也可作压料板用以防止材料变形, 并能帮助送料导向和保护凸模等。 可分为固定刚性卸料板以及弹性卸料板。在本次模具设计中采用弹性卸料板,弹性卸料板具有卸料和压料的双重作用,多用于冲制薄料,使工件的平面度提高。在弯曲成型时,可以防止条料发生侧移。当上模上行时,卸料板将卡在凸模上的条料推下。同时,在下模部分安装有弹顶装置,上模上行一段距离后,卸料板不再压住条料时,顶件块和浮顶装置将条料顶出最大的成型距离。此时,条料完成了一个工位的成型,向前送进一个步距。导向机构。对生产批量大,要求模具寿命和制件精度较高的冲模。一般应采用导向机构来
30、保证上、下模的精确导向。上、下模导向,在凸、凹模开始闭合前或压料板接触制件前就应该充分的合上。导向机构有导柱、导套机构,侧导板与导板机构和导块机构。在此副模具中由于零件的尺寸较小,对制件的精度要求较高。所以采用四角滚动导柱、导套和旋入式模柄配合,这样的四导柱导向精度比较平稳,精度较高。第14页设计说明书(论文)第五章模具详细设计5.1工作零件冲裁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一、冲裁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原则计算冲裁凸、凹模刃口的依据为:冲裁变形规律,即落料件尺寸与凹模刃口尺寸相等,冲孔尺寸与凸模刃口尺寸相同。零件的尺寸精度。合理的间隙值。磨损规律,如圆形凹模尺寸磨损后变大,凸模尺寸磨损后变小,间隙磨损后
31、变大。冲模的加工制造方法。因而在计算人口尺寸时应按下述原则进行。保证冲出合格的零件根据冲裁变形规律,冲孔尺寸等于凸模刃口尺寸,落料件尺寸等于凹模刃口尺寸。因而冲孔时,应以凸模为基准。落料时,以凹模为基准。基准件的尺寸应在零件的公差范围内。冲孔时间隙取在凹模上,落料时间隙取在凸模上。保证模具有一定的使用寿命新模具的间隙应是最小的间隙,磨损后到最大合理间隙。考虑到冲裁时凸、凹模的磨损,在设计凸、凹模刃口尺寸时,对基准刃口尺寸在磨损后增大的,其刃口的公称尺寸应取工件尺寸公差范围内较小的数值。对基准件刃口尺寸在磨损后减小的, 其人口的公称尺寸应取工件尺寸公差范围内较大的数值。这样,在凸凹模磨损到一定程
32、度的情况下,仍能冲出合格的零件。考虑冲模制造修理方便,降低成本为使新模具的间隙值不小于最小合理间隙,一般凹模公差标注成+ d ,凸模公差标注成p 。间隙能保证的条件下不要把制造公差定的太紧。一般模具制造精度比工件精度高2 至 4 级。若零件没有标注公差,对于非圆形见按国家标准“非配合尺寸的公差数值”IT14精度处理。本课程设计对未标注公差的零件尺寸采用IT12 精度处理。二、冲裁刃口尺寸计算方法制造冲模的关键主要是控制凸、凹模刃口尺寸及其间隙合理。由于模具加工方法不同,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公式和公差标注也不同。凸、凹模刃口尺第15页设计说明书(论文)寸的计算方法基本上可分为两类,分别加工与配合
33、加工,对于形状复杂或薄料的冲裁件的冲裁,为了保证凸、凹模之间的间隙值,一般采用配合加工。此方法是先加工好其中一件(凸模或凹模)作为基准件,然后以此基准件来加工另一件,使他们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这种加工方法的特点是 模具间隙是在配制中保证的,因此不需要较核| p | d | Zmax Z min ,所以加工基准时可以适当放宽公差,使其加工容易。 尺寸标注简单,只需在基准件上标注尺寸和公差,配制件仅标注基准尺寸并注明配做所留间隙值。由于形状复杂工件各部分尺寸性质不同,凸模与凹模磨损情况也不同,有变大的、有变小的、也有不变的,必须对有关尺寸进行具体分析后,按前述尺寸计算原则区别对待。查表 2-1 得
34、模具冲裁间隙值Z min0.04mm, Z max0.08mm,查表 2.11的凸、凹模制造公差:p 0.007,d0.010,查表 2-4 得,因数 x=0.75,取 0.2校核: Zmax-Zmin=0.13-0.10=0.04mm,pd0.0070.0100.017mm满足校核条件pdZ maxZ min1. 冲孔 应以凸模为基准,然后配做凹模。变小的尺寸这类尺寸就是前面所述冲孔基准件凸模尺寸,应按式:应用公式 :d p(d) 0p( 4.2 0.75* 0.5)00.0204.2500.020 (mm)dd(d pmin ) 0d(4.25 0.06)4.3100.0204.30(mm
35、)( 2)落料应以凹模为基准,然后配做凸模Dd( D) 0d(36 0.75* 0.2)00.02035.8500.020 ( mm)D p( Ddmin)p (35.85 0.06) 0.02035.7900.020 ( mm)按计算尺寸和公差制造凸模后,再按凸模刃口实际尺寸并保证最小合理间隙 Zmin 配做凹模。第16页设计说明书(论文)弯曲模工作部分尺寸的确定弯曲模工作部分尺寸主要指凹模圆角半径、凸模圆角半径与凹模的深度。1、凸、凹模圆角半径凸模圆角半径应等于弯曲件内侧的圆角半径r ,但不能小于材料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 rmin 。如果弯曲件的rrmin ,弯曲件应取rp rmin ,随后
36、再增加一次校正工序,校正模便可取rpr 。凹模圆角半径 rd 不宜过小,以免弯曲时擦伤材料表面,或出现压痕,或使弯曲力增加,模具寿命降低。同时凹模两边的圆角半径 rd 应一致,用以防止弯曲时板料的偏移。通常rd 可根据板料的厚度 t选取:t 2mm, rd =(3 6)t ;t=2 4mm,rd =(2 3)t ;t>4mm, rd =2t 。本零件材料为 08号钢, 与轧 纹平行, rmin =0.4 ,故 可取 rp =0.5mm=r ,t=0.8mm<2mm,故rd =(3。6) × 0.8mm=2.4 4.8 ,可取 rd =3mm2、凸、凹模间隙Z弯曲凸、凹模之
37、间的单边间隙用Z 表示。 U 形件弯曲须合理选取凸、凹模间隙。间隙过大,则回弹大,弯曲件尺寸及形状不易保证;间隙过小,弯曲力增加,工件擦伤大,模具磨损大、寿命短。常按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厚度选取:对于钢板:Z=(1.05 1.15)t;对于有色金属材料:Z=(1 1.1)t。V 形件弯曲时,凸、凹模间隙是靠调节压力机的闭合高度来实现的,不必在设计及制造模具时考虑。2、凹模深度凹模深度要适当,过小则工件两端的自由部分太多,弯曲件回弹大,两臂不平直,印象工件质量,若深度过大,则要多消耗模具钢材,也使顶件行程增加,压机行程增大。综合前面所述,故选凹模深度为28mm。四、凸、凹模的宽度尺寸根据弯曲件尺寸标
38、注的不同来确定凸、凹模的宽度尺寸。凸模高度设计凸模的长度应根据模具的具体结构确定,同时要考虑凸模的修磨量以及固第17页设计说明书(论文)定板与卸料板之间的安全距离等因素。本模具设计采用弹性卸料板,凸模的长度计算可按下式:L=h1h2th式中 h1 凸模固定板的厚度mm;h2 卸料板的厚度mm;t材料的厚度mm;h附加长度mm。包括凸模的修磨量,凸模进入凹模的深度,凸模固定板与卸料板之间的安全距离等。一般取h=15 至 20mm。本次级进模具设计的凸模长度设计是以第六工位弯曲凸模高度h 为基准,其余的凸模长度以此为基准进行必要的加长或缩短。52.1 定位 零件为了限制被冲材料的进给步距和正确地将
39、工件安放在冲模上完成下一步的冲压工序,必须采用各种形式的定位装置,用于冲模的定位零件有导料销、导料板、挡料销、定位销和恻压装置等。定位装置应可靠并具有一定的强度,以保证工作精度、质量的稳定;定位装置应可以调整并设置在操作者容易观察和便于操作的地方;定位装置应避开油污的干扰并且不与运动机构干涉。定位精度要求较高定位零件的作用是使毛坯(条料或块料)送料时有准确的位置,保证冲出合格的制件。毛坯在模具中的定位有两个内容:一是送料方向上的定位,用来控制送料的进距,通常称为挡料,二是与送料方向上垂直方向的定位,通常称为送进导向。挡料零件导料销或导料板是对条料或带料的侧向进行导向,以免送偏的定位零件。导料销
40、一般设置两个,并在位于条料的同侧,从右向左送料时,导料销装在后侧;从前向后送料时导料销装在左侧。导料销可以设置在凹模面上,也可以设置在弹性卸料板上;还可以设置在固定板或下模座平面上。固定式和活动式的导料销可选用标准结构,通常与挡料销的结构一样。导料销的导向定位多用与单工序模和复合模中。第18页设计说明书(论文)5.3出件零件卸料零件卸料装置有固定卸料装置和弹压卸料装置,弹性卸料装置有卸料板、弹性元件、(弹簧和橡胶)等零件组成。弹性卸料既起卸料作用又起压料作用,所以冲裁零件质量较好,平直度较高,因此,质量要求教高的冲裁或薄板冲裁宜用弹性卸料装置。本模具采用了弹性卸料装置,零件的厚度为0.8mm,考虑卸料力的问题在前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文档模板快速编写及修订指南
- 2025年盐城会考试卷及答案
- 县中级经济师《保险专业实务》考前冲刺预测试卷(附答案及解析)
- 标准化文件编写及管理规范
- 媒体报道撰写模板
- 2025上半年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试卷
- 2025年四川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类专业能力测试试卷(旅游类)备考
- 健康教育培训保证承诺书(5篇)
- 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承诺书3篇范文
- 企业审计程序标准手册
-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备考及策略课件
- 水利水电工程概论
- 生物学科“双新”实践与探索 -大单元教学设计视域下的课堂教学课件
- 毕业论文-LCD1602体温计系统设计
- DB32-T 4353-2022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档案资料管理规程
- 医院入职登记表
- 中心静脉导管维护流程
- TSG11-2020 锅炉安全技术规程
- (新版)高级叉车司机技能鉴定理论考试题库(浓缩500题)
- 涵洞基底注浆施工作业指导书
- 钢的碳当量公式及其在焊接中的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