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基于小组合作的主体认识建构的教学方式及实施策略的研究_第1页
【大学教育】基于小组合作的主体认识建构的教学方式及实施策略的研究_第2页
【大学教育】基于小组合作的主体认识建构的教学方式及实施策略的研究_第3页
【大学教育】基于小组合作的主体认识建构的教学方式及实施策略的研究_第4页
【大学教育】基于小组合作的主体认识建构的教学方式及实施策略的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基于小组合作的主体认识建构基于小组合作的主体认识建构的教学方式及实施策略的研究的教学方式及实施策略的研究http:/ 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 科学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方法、手段、评价科学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方法、手段、评价等一系列的变化,导致传统的科学教学已不能满足等一系列的变化,导致传统的科学教学已不能满足新的要求。新的要求。 把简单传授、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改变为真正把简单传授、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改变为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意识及探究能力的教学模式。能力、创新意识及探究能力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应应 允许

2、多种教学策略,例如以探究定向的调允许多种教学策略,例如以探究定向的调查,合作小组和技术的使用查,合作小组和技术的使用 让学习者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阐述知识、让学习者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阐述知识、技能和态度技能和态度科学教育本身对教学模式提出了要求科学教育本身对教学模式提出了要求 提供学习者间及教师与学生间相互作用的提供学习者间及教师与学生间相互作用的不同形式不同形式二二. 研究基础研究基础1. 当今科学教育的目标当今科学教育的目标 科学素养的内涵科学素养的内涵 关注的问题:关注的问题:什么样的学科教学才有利于学什么样的学科教学才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即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3、即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1. 学习即个体主动建构和重构知识学习即个体主动建构和重构知识制造或构造知识,而非获得知识制造或构造知识,而非获得知识学习以个体的经验为基础学习以个体的经验为基础知识、信念、情感、个性特征知识、信念、情感、个性特征学习是在社会交互作用中实现的学习是在社会交互作用中实现的师生之间、同辈群体之间师生之间、同辈群体之间教师是帮助者、促进者,而非灌输者教师是帮助者、促进者,而非灌输者个人建构个人建构社会建构社会建构学习者中心学习者中心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根据

4、建构主义的学习和教学观点,这种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和教学观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新的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 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挥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教师起组织者、指挥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对话等学习环境要作用。利用情境、协作、对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对于统一的概念知识,学生实际拥有的个对于统一的概念知识,学生实际拥有

5、的个人概念是很不相同、水平各异人概念是很不相同、水平各异 传统课堂教学的前后,很多学生的个人概念传统课堂教学的前后,很多学生的个人概念并没有发生多大改变并没有发生多大改变 学生的个人概念影响:对科学内容和教师学生的个人概念影响:对科学内容和教师教授的理解;对科学实验的观察,以及对观察教授的理解;对科学实验的观察,以及对观察到的现象的解释;对阅读内容的记忆到的现象的解释;对阅读内容的记忆 小组合作学习在增加学生的交往、促进社小组合作学习在增加学生的交往、促进社会技能、社会情感的发展以及大面积提高教会技能、社会情感的发展以及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上具有显著的实效学质量上具有显著的实效 小组合作学习有极

6、其坚实和科学的理论基小组合作学习有极其坚实和科学的理论基础础 认知理论根据信息的心理加工过程,认为学认知理论根据信息的心理加工过程,认为学生间的相互作用本身就可以提高学业成绩,生间的相互作用本身就可以提高学业成绩,强调学生共同活动本身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强调学生共同活动本身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认知建构主义重视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认知建构主义重视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社会性相互作用社会性相互作用 合作学习与维果斯基对社会性交往的重视合作学习与维果斯基对社会性交往的重视以及以及“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的思想是一致的的思想是一致的 科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指的是学生用以建科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指的是学生用以

7、建构知识技能、领悟科学精神、培养科学态度、构知识技能、领悟科学精神、培养科学态度、学习科学方法以及培养实践能力而进行的各种学习科学方法以及培养实践能力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活动 各国科学教育之所以强调科学探究的意义在各国科学教育之所以强调科学探究的意义在于这种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不可代于这种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不可代替的作用替的作用 教师只有给学生机会去亲身经历,去亲身教师只有给学生机会去亲身经历,去亲身感受,学生才能真正理解、真正认识科学方感受,学生才能真正理解、真正认识科学方法、科学过程,也才能真正把它们运用到自法、科学过程,也才能真正把它们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从而达到真正

8、的意义建己的日常生活中去,从而达到真正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构的目的 对学生来说,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比单纯地对学生来说,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比单纯地死记硬背更重要。教师应重视学生学习科学死记硬背更重要。教师应重视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其内容,因为学习科学的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其内容,因为学习科学的过程正是学生构建知识技能、方法、情感的过程正是学生构建知识技能、方法、情感的过程。理解了过程的学生可以更好认识方法,过程。理解了过程的学生可以更好认识方法,实现自主地获取科学知识实现自主地获取科学知识 三三. 教学理念教学理念 以概念为基础、以过程为导向的科学教学,以概念为基础、以过程为导向的科学教学,要求教师

9、与学生双方必须积极组织、详尽阐述要求教师与学生双方必须积极组织、详尽阐述和解释说明科学知识,发展学生的个人认识,和解释说明科学知识,发展学生的个人认识,从而达到对科学知识的真正理解,而不仅仅是从而达到对科学知识的真正理解,而不仅仅是重复和记忆这些知识重复和记忆这些知识 学生带着什么样的认识来到教室?学生带着什么样的认识来到教室? 我们如何去查明这些认识?我们如何去查明这些认识? 一旦弄清了这些认识,我们如何对待之?一旦弄清了这些认识,我们如何对待之? 为使学生转变观念或发展认识,我们如何设计教学为使学生转变观念或发展认识,我们如何设计教学过程?过程? 不同层次的学生沿着教育的阶梯挪步时,他们在

10、科不同层次的学生沿着教育的阶梯挪步时,他们在科学上的一些天真想法会转变到什么程度?学上的一些天真想法会转变到什么程度?四四. 基于小组合作的主体基于小组合作的主体认识建构的教学方式认识建构的教学方式 基于小组合作的主体认识的建构模式是基于小组合作的主体认识的建构模式是: :以建构主义的学生观、知识观、学习观和教以建构主义的学生观、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为主要理论依据、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学观为主要理论依据、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组织形式、以科学探究为基本过程的循环本组织形式、以科学探究为基本过程的循环性学习过程。性学习过程。 该教学模式突出学习的探究性和建构性该教学模式突出学习的探究性和建构性;

11、;教学的过程性、交互性和开放性。使知识技教学的过程性、交互性和开放性。使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形成和态度的培养在运用能的掌握、能力的形成和态度的培养在运用科学方法而展开的科学探究过程中得到统一。科学方法而展开的科学探究过程中得到统一。 学生活动学生活动 教师任务教师任务 核心原则核心原则形成并明确要研形成并明确要研究的问题究的问题创设情景吸引学创设情景吸引学生关注,帮助促生关注,帮助促进学生提出问题进学生提出问题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生活从学生已有经验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出发提出假设、设计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实施方案、方案、实施方案、初步结论,思考初步结论,思考假设、证据、结假设、证据、结论之间的

12、关系论之间的关系巡视和发现、参巡视和发现、参与和协作、鼓励与和协作、鼓励和促动、支持和和促动、支持和帮助、指导和监帮助、指导和监督、转变和改变督、转变和改变不仅关注实验操不仅关注实验操作,更要指导整作,更要指导整个探究过程,揭个探究过程,揭示和转变学生的示和转变学生的个人认识个人认识进一步推论,建进一步推论,建构新旧经验之间构新旧经验之间的联系,形成合的联系,形成合理的经验结构理的经验结构总结明确结论总结明确结论, ,概概括生成概念原理,括生成概念原理,扩展补充知识扩展补充知识从学生的探究活从学生的探究活动和解释推论出动和解释推论出发发, ,不要仅关注不要仅关注应试的需要应试的需要五五. 研究

13、方法研究方法 采用学生行为表现现场观测、课堂教学录像分析采用学生行为表现现场观测、课堂教学录像分析与认知测验、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教学效果。与认知测验、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教学效果。对学生的行为表现、心理活动进行细致入微地探查、对学生的行为表现、心理活动进行细致入微地探查、分析,除了现场观测外,还利用录像机、照相机等分析,除了现场观测外,还利用录像机、照相机等工具抓住实证,两者相结合,更加全面、具体。把工具抓住实证,两者相结合,更加全面、具体。把全程录像、照片进行分析整理,并对录像资料进行全程录像、照片进行分析整理,并对录像资料进行编码分析。让任课教师参与整个课的设计,在每次编码分析。

14、让任课教师参与整个课的设计,在每次课的进行过程中,研究者协助教师授课,课后及时课的进行过程中,研究者协助教师授课,课后及时进行分析指导。在这样的教学研究过程中摸索该教进行分析指导。在这样的教学研究过程中摸索该教学方式的教学策略、应用条件及注意事项。学方式的教学策略、应用条件及注意事项。 对比实验法对比实验法 活动分析法活动分析法 个人访谈法个人访谈法 调查反馈表法调查反馈表法 录像分析法录像分析法 六六.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七七. 实施情况实施情况 内容内容乙醇乙醇乙醛乙醛乙酸乙酸酯酯实验班实验班4(2.5+0.5+1)新知识新知识+习题习题+sts3(2.5+0.5)新知识新知识+习题习题4

15、(2+1+1)新知识新知识+习题习题+sts2(1+1)新知识新知识+习题习题对比班对比班3(2+1)新知识新知识+习题习题3(2+1)新知识新知识+习题习题3(2+1)新知识新知识+习题习题1新知识新知识内容内容油脂油脂苯酚苯酚实验实验复习复习实验班实验班1新知识新知识3(2+1)新知识新知识+sts无无3对比班对比班2(1+1)新知识新知识+习题习题3(2+1)新知识新知识+习题习题23八八.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 本研究在北京的三流学校的高二年级进行了一个单元的教学实验,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对化学课的感受完全改观,对化学的认识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提高了学习兴趣。尤其可贵的是,学生的

16、问题意识、思考意识、合作意识都有较大变化,对化学的学习方式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实验班与对比班相比,在探究过程中提出问题、形成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小组总结等方面学生行为表现具有显著差异。在教学单元的整体测试中,实验班的平均分比对比班高出8.8分。两班教学效果的差异充分体现了该探究式教学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优势调查问卷统计 学生在化学课堂上的感受学生在化学课堂上的感受11.129.620.030.435.64.42.20.00102030405060常常犯困 收获大愉快沉闷没意思只听老师讲 没特别感觉 有较大收获各选项学生人数百分比各选项学生人数百分

17、比前测后测课堂上动脑思考问题的情况课堂上动脑思考问题的情况73.311.812.72.266.733.30.00.001020304050607080有时会积极 一贯会积极 不太爱动脑 几乎不各选项学生人数百分比各选项学生人数百分比前测后测关于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的观点关于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的观点10.04.533.352.20.02.242.257.8010203040506070权威监督者辅导帮助者引导者各选项学生人数百分比各选项学生人数百分比前测后测进一步学习的意向进一步学习的意向56.851.140.011.10.00102030405060偶尔经常很少几乎不各选项

18、学生人数百分比各选项学生人数百分比前测后测合作情况合作情况60.046.7010203040506070基本顺利非常顺利有一定困难无法合作各选项学生人数百分比各选项学生人数百分比前测后测对化学实验的态度对化学实验的态度53.926.319.80.057.8010203040506070比较喜欢很喜欢感觉无所谓不喜欢各选项学生人数百分比各选项学生人数百分比前测后测 实验时关注的方面实验时关注的方面11.113.353.313.313.30.028.911.135.60102030405060发现新问题 应用的知识 实验

19、操作现象与本质 实验结果实验现象各选项学生人数百分比各选项学生人数百分比前测后测实验班学生对化学课的实验班学生对化学课的认识及兴趣的发展变化认识及兴趣的发展变化 变化变化情况情况没变化没变化变化不变化不大大有一点有一点变化变化有较大有较大变化变化有很大有很大变化变化学生学生人数人数427271百分数百分数(%)9.84.9认知测试认知测试班别班别人人数数认知测试(认知测试(70分)分)总标总标准差准差t检验检验a卷卷b卷卷 总总平均平均分分1.564小小于于2.000差异差异不显著不显著平均平均分分标准标准差差t检验检验平均平均分分标准标准差差t检验检验实验实验班班421

20、9.49.5970.100差异差异不显不显著著20.55.7482.428差异差异显著显著39.99.660对比对比班班3619.26.32523.44.45542.65.636组别组别活动测试活动测试 30分分认知测试认知测试 70分分总平均分总平均分实验班实验班26.739.966.6对比班对比班15.242.657.8 课堂比较开放,学生提出的问题源于生活,终于课堂比较开放,学生提出的问题源于生活,终于生活生活 教师使用各种策略了解学生本身的想法,反映出教师使用各种策略了解学生本身的想法,反映出学生个体的丰富性、生动性。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听讲学生个体的丰富性、生动性。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听讲者

21、,而是活生生的思考者者,而是活生生的思考者 教师由单一的授课者成为学生在科学道路上前进教师由单一的授课者成为学生在科学道路上前进的引导帮助者的引导帮助者 教学设计都是从学生出发,让学生自己提出问教学设计都是从学生出发,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上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更重要的是的主人。更重要的是, ,当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给当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给学生机会和条件去寻找证据学生机会和条件去寻找证据 七七. 对实验结果的阐释对实验结果的阐释 这样的教学方式非常好,真正从学生的角度这样的教学方式非常好,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真正以学生

22、为主体,教师适应学生出发,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应学生 时间难把握,课堂驾驭难。知识点不能很好的时间难把握,课堂驾驭难。知识点不能很好的及时补上,不知道什么时候整合,什么时候给出结及时补上,不知道什么时候整合,什么时候给出结论,这主要是因为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习惯了解的论,这主要是因为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习惯了解的太少太少 课本上的知识点过死,概念、理论不是循序渐课本上的知识点过死,概念、理论不是循序渐进地给出,不是以发展的眼光给出进地给出,不是以发展的眼光给出八八. 任课教师的感受与体会任课教师的感受与体会 学生自己发现的结论和书本上的写法不同,而考学生自己发现的结论和书本上的写法不同,而考试

23、的时候又必须按照书本上写的来回答试的时候又必须按照书本上写的来回答 及时给学生表扬、反馈,对学生的积极性非常及时给学生表扬、反馈,对学生的积极性非常有好处有好处 学生在探究过程发现了许多知识,而这些知识学生在探究过程发现了许多知识,而这些知识是以后才学习的,而我们的课本在这些方面没有是以后才学习的,而我们的课本在这些方面没有给留下空间给留下空间九九. 学生的问题与体会学生的问题与体会 学生一开始对此教学模式不适应,无所适从的学生一开始对此教学模式不适应,无所适从的感觉,但是从开始他们就被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所感觉,但是从开始他们就被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所吸引。但学生适应的很快,到一个单元结束后,只

24、吸引。但学生适应的很快,到一个单元结束后,只有两三个人一直感觉这种模式过于复杂有两三个人一直感觉这种模式过于复杂 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汇报的不全面,学生想的很多,做的也很多,但最汇报的不全面,学生想的很多,做的也很多,但最后没有汇报后没有汇报 学生在倾听交流方面存在问题学生在倾听交流方面存在问题 学生不会记笔记学生不会记笔记 知识点分散、笔记乱(知识点分散、笔记乱(9 9人)人)学生对这种探究模式感到不满意的地方主学生对这种探究模式感到不满意的地方主要有(学生总数为要有(学生总数为4646):): 老师讲解习题的时间少,不会做习题(老师

25、讲解习题的时间少,不会做习题(7 7人)人) 时间安排不当(时间安排不当(6 6人)人) 对课后的要求更高(对课后的要求更高(4 4人)人) 理论知识方面的教学不如传统教学方式(理论知识方面的教学不如传统教学方式(4 4人)人) 新的教学方式比较复杂,不能很快适应(新的教学方式比较复杂,不能很快适应(3 3人)人) 现行制度下不能快速提高学习成绩(现行制度下不能快速提高学习成绩(3 3人)人)基于小组合作的主体认识建构基于小组合作的主体认识建构的教学方式的教学策略的教学方式的教学策略 应用此教学模式时,最关键的是,教师要应用此教学模式时,最关键的是,教师要深入理解该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要把模式

26、的深入理解该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要把模式的思想本质时时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即把合思想本质时时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即把合作意识、探究及解释与证据等的思想、观念随作意识、探究及解释与证据等的思想、观念随时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细节中。时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细节中。 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每个学生都是个小思想家,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每个学生都是个小思想家,教学不是在白纸上涂抹,学生在接受正式科学教育之教学不是在白纸上涂抹,学生在接受正式科学教育之前已经具有了各种各样丰富的想法;要创设适宜的教前已经具有了各种各样丰富的想法;要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引发学生的已有观念;要给学生机会为自己学情景,引发学生的已有观念

27、;要给学生机会为自己的想法或假设寻找事实证据,同时思考假设、证据、的想法或假设寻找事实证据,同时思考假设、证据、结论间的关系;要给学生机会进行同伴间的交流活动,结论间的关系;要给学生机会进行同伴间的交流活动,尤其是给学生机会阐释自己的见解,为自己的观点进尤其是给学生机会阐释自己的见解,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的机会。行辩护的机会。依据学生的认知方式进行教学活动,才能依据学生的认知方式进行教学活动,才能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当学生走上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当学生走上“歧路歧路”的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给予引导及必要的帮助,时候,教师要及时给予引导及必要的帮助,但教师并不是带着学生走,用教师的认知方但教师并不是带

28、着学生走,用教师的认知方式取代学生的认知方式,用教师的解决问题式取代学生的认知方式,用教师的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取代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的思考方式取代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只有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识规律的教学只有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识规律的教学活动,才能事半功倍。活动,才能事半功倍。教学要顺着学生的思路走教学要顺着学生的思路走 越是开放的课堂,教学时机就很难抓住,越是开放的课堂,教学时机就很难抓住,因为你不清楚学生随时随地想到的是什么,学因为你不清楚学生随时随地想到的是什么,学生可能在哪里存在问题。而此时此刻又是纠正生可能在哪里存在问题。而此时此刻又是纠正学生错误认识、迷思概念,发展

29、学生认识的最学生错误认识、迷思概念,发展学生认识的最佳时机,尤其是在认知冲突出现的时候。教师佳时机,尤其是在认知冲突出现的时候。教师一旦错过,不但不能取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一旦错过,不但不能取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往往会搅乱学生自己的思路,并且导致教师且往往会搅乱学生自己的思路,并且导致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的局面,使学生陷入被动接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的局面,使学生陷入被动接受的境地。受的境地。 教师要抓住最佳教学时机教师要抓住最佳教学时机 在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哪些教学在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哪些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探究,进行意义建构,哪些内内容让学生自己探究,进行意义建构,哪些内容要教师

30、给出相关信息或启发讲授;哪些内容容要教师给出相关信息或启发讲授;哪些内容教师直接讲授,这个问题需要教师分析研究。教师直接讲授,这个问题需要教师分析研究。 核心解决的思想是:教师要视其教学内容核心解决的思想是:教师要视其教学内容的价值性区别对待。对于那些具有普遍迁移价的价值性区别对待。对于那些具有普遍迁移价值的知识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探究学习。也就值的知识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探究学习。也就是对于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原理要给是对于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原理要给出足够的教学时间。如果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出足够的教学时间。如果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且是该学科学习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就题,而且是该学

31、科学习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就更不应该放掉教学时机。更不应该放掉教学时机。 创设的问题情景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从创设的问题情景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现象、事实(包括实验)或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现象、事实(包括实验)或经验出发。经验出发。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引发学生的已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引发学生的已有经验或相关认识。有经验或相关认识。 尽量发散学生的思维,对学生已有认识的正误,尽量发散学生的思维,对学生已有认识的正误,教师当时并不立即给予评价反馈,只是作为一种观点。教师当时并不立即给予评价反馈,只是作为一种观点。 “关注关注参与参与”阶段的教学

32、策略阶段的教学策略 “实验实验探究探究”阶段的教学策阶段的教学策略略 对于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或学生已经达成对于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或学生已经达成的共识,不要再占用时间进行专门的探究活动,的共识,不要再占用时间进行专门的探究活动,教师要在把学生的认识明确化的基础上,直接教师要在把学生的认识明确化的基础上,直接得出结论。得出结论。 对一些学生自己探究起来非常困难,又不是对一些学生自己探究起来非常困难,又不是关键或重要的教学内容,不要在上面花费较多的关键或重要的教学内容,不要在上面花费较多的时间。如乙醇的沸点问题,就可以直接告诉学生时间。如乙醇的沸点问题,就可以直接告诉学生。 在学生探究活动或讨论

33、交流时,教师要进行在学生探究活动或讨论交流时,教师要进行巡视并参与其中,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引导,巡视并参与其中,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引导,如有的小组在一个非关键问题上纠缠,而做不如有的小组在一个非关键问题上纠缠,而做不下去了;有的小组的活动缺乏计划性和目的性。下去了;有的小组的活动缺乏计划性和目的性。 在需要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暂停,对存在需要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暂停,对存在的较普遍的问题进行及时评价反馈,如纪律问在的较普遍的问题进行及时评价反馈,如纪律问题、实验操作问题、安全问题、合作问题等。题、实验操作问题、安全问题、合作问题等。“解释解释推论推论” 阶段的教学策阶段的教学策略略 学

34、生探究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给学生机会进行学生探究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给学生机会进行讨论、总结归纳,然后再进行异组间的汇报交流。讨论、总结归纳,然后再进行异组间的汇报交流。 在学生发表观点时,尽可能让学生说出所有的想在学生发表观点时,尽可能让学生说出所有的想法,教师不要听到某个近似科学认识的声音就停止法,教师不要听到某个近似科学认识的声音就停止了。了。 对于学生的各种观点、认识,教师不应该立刻给对于学生的各种观点、认识,教师不应该立刻给予评价。先让学生自己进行交流、辩论,直到不能予评价。先让学生自己进行交流、辩论,直到不能确定而且学生自己无法解决时教师再给予指导帮助。确定而且学生自己无法解决时教师再给予指导帮助。 不要仅仅让学生说出最终结论,更重要的是让不要仅仅让学生说出最终结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假设,拿出实验证据或事实证据。学生说出自己的假设,拿出实验证据或事实证据。“整合整合精致精致” 阶段的教学策略阶段的教学策略 学生汇报后,不要急于做推论,做解释。先学生汇报后,不要急于做推论,做解释。先把学生能初步得出的结论得出来,要由近及远,把学生能初步得出的结论得出来,要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在整合过程中,关键要分由易到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