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与沥青混合料_第1页
沥青与沥青混合料_第2页
沥青与沥青混合料_第3页
沥青与沥青混合料_第4页
沥青与沥青混合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十一 章沥青及沥青混合料三问?v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基本概念;(what?)v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具备哪些基本特质;(which?)v如何根据土木工程应用选择沥青和配制沥青混合料。(how?)学 习 要 求v一般了解沥青材料及其制品在建筑中的应用;沥青按产源的分类;建筑工程中常用沥青的品种。v掌握石油沥青中油分、树脂、地沥青质等组分的特性,以及由它们构成的胶体结构的特性。掌握当胶体结构中的油分、树脂、地沥青质相对含量发生变化时对沥青性质的影响。v重点掌握石油沥青的技术性质。其中包括:粘性、塑性、温度繁感性及大气稳定性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实用意义。要求能分析这四项性质之间的关系。v熟悉石油沥青的技术

2、指标。掌握石油沥青按主要用途的分类;石油沥青牌号划分的依据及表示。 5、了解石油沥青的选用原则。了解建筑石油沥青、道路石油沥青、普通石油沥青的适用。掌握常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牌号的石油沥青的适用。掌握用两种以上不同牌号的石油沥青进行参配的方法。 6、掌握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 7、掌握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概 述v沥青:有机胶凝材料,是高分子碳氢化合物和非金属衍生物的混合物。v沥青的特点热塑性材料,加热就软化;憎水性材料,耐水、不溶于水;良好的粘结性和粘弹性;较强的耐腐蚀性。v种类地沥青:天然沥青,石油沥青焦油沥青:煤沥青,页岩沥青第 一 节石油沥青与煤沥青一、石油沥青 v定义定义:

3、石油原油经蒸馏等提炼各种轻油(如汽油、柴油等)及润滑油后的残留物,或经过加工而得的产品。是一种有机胶凝材料。常温下有固体、半固体或粘性液体三种形态。v种类种类:建筑石油沥青道路石油沥青普通石油沥青refinery operationfield storagepumpingstationlight distillateheavy distillateprocessunitasphaltcementsfor processing intoemulsified andcutback asphaltsstillairairblownasphaltstoragetowerdistillationrefi

4、neryresiduumorgaspetroleumsand and watercondensers andcoolerstubeheatermedium distillate砂与水石油石油气泵站过滤储存储存蒸馏塔冷凝器加热管轻油中轻油重油沥青空气氧化沥青加工成乳化沥青石油蒸馏过程(一)石油沥青的组分与结构v化学组成:83% 碳;10% 氢; 7% 氧, 氮 和硫; 微量的钒、镍、铝和硅。(一)石油沥青的组分与结构 v组分 l油分(芳香油和饱和油)油分(芳香油和饱和油) 油状液体,密度最小,加热可以挥发,能溶于有机溶剂,它们赋予沥青以流动性。分子量为100 500 。l树脂(沥青脂胶)树脂(沥

5、青脂胶) 粘稠状液体(半固体),密度大于油分,属于中性树脂,能溶于有机溶剂(苯、汽油)。它们赋予沥青以良好的粘结性、塑性和可流动性,分子量为5001000 。l地沥青质(沥青质)地沥青质(沥青质) 固态无定性物质,密度大于1,决定沥青的温度敏感性和粘性,其含量越高,沥青软化点越高,粘性越大,越硬脆。分子量大于10006000。 2、石油沥青的胶体结构 v组分的相溶特性组分的相溶特性 油分与树脂相溶;树脂能浸润地沥青质;地沥青质对油分有憎液性。 v胶体结构胶体结构 以地沥青质为核心构成胶核;胶核周围形成树脂薄膜,薄膜外吸附一层油分构成胶团;无数胶团分散在油分中而形成胶体结构。 v分散体结构分散体

6、结构 分散相是吸附部分树脂的地沥青质;分散介质是溶有部分树脂的油分。沥青的胶体结构v溶胶结构油分较多,胶团较少,温度稳定性差;胶团相对运动自由,流动性和塑性较好。v溶凝胶结构介于溶胶结构与凝胶结构之间。v凝胶结构油分与树脂较少,地沥青质较多,温度稳定性好;胶团相互连接成不规则空间网状的凝胶结构,弹性和粘性较高,流动性和塑性较低。溶胶结构凝胶结构沥青的胶体结构v粘性(粘滞性)v塑性(延性)v温度敏感性v大气稳定性v其他性能(二)石油沥青的技术性质 石油沥青的技术性质 v粘性(粘滞性)概念: 粘性反映石油沥青材料抵抗外力或自重作用下变形的能力。评价指标:相对粘度和针入度。相对粘度越大或针入度越小,

7、粘性越大。测定方法:标准粘度计和针入度仪法。影响因素:u组成: 地沥青质含量较高,油分含量较小但有时量树脂,则粘性大;u温度: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粘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反之则随之增大。 沥青的针入度试验规定的荷载、时间和温度下进行p针入度开始时5秒后针入度仪针入度等级v道路石油沥青200300150200110150801005080v建筑石油沥青25401025v塑 性 概念概念 塑性指石油沥青在外力作用时产生变形而不破坏,除去外力后,则仍保持变形后的形状的性质。也反映了沥青的自愈合性能。评价指标评价指标 延度(伸长度),延度越大,塑性越好。测定方法测定方法 把沥青试样制成8字型标准试模(中

8、间最小截面积1cm2),在规定拉伸速度(5cm/min)和规定温度(25c)下拉断时的长度,即为延度,用cm为单位表示。影响因素影响因素 u树脂含量较多,其他组分含量适当时,则塑性较大;u温度升高,塑性增大;沥青膜层厚度越厚,则塑性愈大。 石油沥青的技术性质 延度沥青延度试验ductility延度试验沥青样品模具厘米刻度延度仪在25c下,以5cm/min的速度测量v温度敏感性 概念概念 敏感性是指石油沥青的粘性和塑性随温度升降而改变的程度。评价指标评价指标 软化点,它是沥青材料由固态转变为粘流态时的温度。测定方法测定方法 环球法影响因素影响因素 v地沥青质含量高,软化点高,温度敏感性减小;v沥

9、青中蜡含量高,增大其温度敏感性;v加入矿物粉末填料(滑石粉、石灰石粉等)可减小其温度敏感性。 石油沥青的技术性质 沥青软化点测量开始时终止时钢球温度计钢球样品软化点测量试验装置温度敏感性v沥青的温度敏感性也可用沥青的针入度随温度的变化来评价。temperature25c (77f)penetration, 0.1 mmhighmediumlowv大气稳定性 概念概念 指石油沥青在热、光、氧和潮湿等因素长期作用下,抵抗老化使性能稳定的程度。老化现象老化现象 上述因素作用下的变化 沥青各组分发生递变,油分和树脂含量逐渐减小,而地沥青质含量逐渐增多,流动性和塑性降低,硬脆性增大的过程。评价指标评价指

10、标 蒸发后的质量损失或蒸发后的针入度比,蒸发损失愈小或蒸发后针入度比愈大,则大气稳定性愈好,“老化”愈慢。测定方法测定方法 测量在160c下蒸发5小时后,沥青的针入度与蒸发前针入度比值的百分数,即为蒸发后针入度比。影响因素影响因素 石油沥青中油分含量高,则大气稳定性差 石油沥青的技术性质 大气稳定性评价评价针入度比老化后沥青的针入度老化前沥青的针入度蒸发试验thin film ovenoutside of ovenrotating shelfpanthermometer烘箱外观v其他性能溶解度 石油沥青在三氯乙烯、四氯化碳或苯中溶解的百分率,以表示沥青中有效物质含量,即纯净程度。不溶解的物质会

11、降低沥青的性能,应加以限制。闪点 加热沥青至初次闪火(有蓝色闪光)时的沥青温度。燃点或着火点 加热沥青,并与火接触能持续燃烧5秒以上时的温度。石油沥青的技术性质 solubility (purity)溶解度试验(纯度)闪点 试 验(安全性)flash point (safety)thermometercup filled with asphaltwand attached to gas line温度计装满沥青的杯子点火的燃气嘴(三)石油沥青的标准、选用与掺配 1、石油沥青的技术标准v道路石油沥青(有七个牌号)牌号越大,粘性越小(针入度越大);牌号越大,塑性越好(延度越大);牌号越大,温度敏感性

12、越大(软化点越低)。v建筑石油沥青(有两个牌号)牌号越小,粘性越大(针入度越小);牌号越大,塑性越差(延度越小);牌号越大,温度敏感性越小(软化点越高)。v普通石油沥青(有三个牌号)由于含蜡较多,温度敏感性大,粘性较小,塑性较差。 2、石油沥青的选用 选用原则:根据工程性质与要求、适用部位、环境条件等因素选用,在满足适用条件的前提下,应选用牌号较大的石油沥青,以保证使用寿命。 v道路沥青道路沥青拌制沥青混凝土、沥青拌和料或沥青砂浆;密封材料、粘结剂以及沥青涂料。 v建筑石油沥青建筑石油沥青制造油纸,油毡、防水涂料和沥青胶,绝大部分用于屋面、地下防水、沟槽防水防腐蚀及管道防腐等工程。 v普通石油

13、沥青普通石油沥青在建筑上不宜直接使用,可以采用吹气氧化法改善其性能。 3、沥青的掺配 如某一牌号的沥青不能满足工程技术的要求,可以用不同牌号的沥青掺配,实验证明同产源的沥青掺配后可得均匀的沥青,两种沥青得掺配比例可以按下式估算: p1= p2 = 100p1 式中:p1、p2分别为两种沥青的用量(); t1、t2分别为两种沥青的软化点。(t2t)(t2t1)100%二、煤沥青 v将煤焦油进行蒸馏,蒸去水分和所有的轻油及部分中油、重油和蒽油后所得残渣就是煤沥青。v化学成分: 未饱和芳香烃及非金属衍生物的复杂混合物。v与石油沥青相比,有如下特点: 温度敏感性大,夏天易流淌,冬天易硬脆;大气稳定性较

14、差,可挥发分较多;塑性较差,容易因变形而开裂;防腐能力较好,可用作木材防腐处理;含表面活性物质较多,与矿物表面粘附性较好。密度较大,1.101.26kg/m3。 煤沥青与石油沥青的鉴别方法煤沥青1.1音清脆,韧性差烟呈黄色,有刺激味汽油或煤油溶解后,溶液滴于滤纸上呈内黑外棕或黄色石油沥青1.0音哑,弹韧性好烟无色,无刺激味斑点完全均匀散开,呈棕色。方法密度锤击燃烧溶液颜色三、沥青改性及改性材料土木工程中使用的沥青要求:在低温下应有弹性和塑性;在高温下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在加工和使用中具有抗老化能力;与矿物和结构表面有较强的粘附力;以及对构件变形的适应性和耐疲劳性。沥青材料本身难以满足这些性

15、能要求,需用其他材料改性。(一)用于沥青改性的材料v脂肪胺 改善沥青的湿润性,增加在湿基面上的粘结力。v烃 有机溶剂,改变沥青的粘度。v弹性体再生橡胶粉丁二烯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bs树脂)丁二烯苯乙烯橡胶乳液(sbr)天然橡胶乳液v塑性体乙烯醋酸乙烯脂(eva)苯乙烯脂v矿物粉末 滑石粉、石灰石粉、膨润土、水泥等。(二)性能改善v抗疲劳裂缝 fatigue cracking resistancev抗热裂缝 thermal cracking resistancev抗变形能力 deformation resistancev热敏感性 temperature susceptibilityv粘结性

16、 impact resistance adhesion - explainv高温粘度 viscosity at high temperaturev延度 ductilityv脆性断裂 brittle fracturev耐久性(抗老化)durabilityv橡胶改性沥青 橡胶有:氯丁橡胶、丁氰橡胶、再生橡胶等。改性机理:橡胶分子加入到沥青中,改变了沥青中分散介质的组成,促进沥青分子相互排斥,并改变了分散相的结构,形成弹性结构网。改性效果:气密性、低温柔性、耐化学腐蚀性、耐光、耐臭氧、耐气候和耐燃烧性等得到大大改善和提高。掺入方法:溶剂法和乳液法 v树脂改性沥青 树脂有: 古马隆树脂、聚乙烯树脂、聚

17、丙烯树脂、酚醛树脂和天然松香等。改性机理:与橡胶相同。改性效果: 气密性、低温柔性、耐化学腐蚀性、耐光、耐臭氧、耐气候和耐燃烧性得到大大改善。 掺入方法:溶剂法或乳液法。 v矿物填充料改性沥青 矿物填充料的品种: 滑石粉、石灰石粉、硅藻土、云母粉、石棉绒、粉煤灰、水泥等。作用机理: 由于沥青对矿物填充料的润湿和吸附作用,沥青分子可能成单分子装排列在矿物颗粒(或纤维)表面,形成结合力牢固的沥青薄膜,因而又称为“结构沥青”。改性作用: 提高了粘性和耐热性等。 第 五 节沥青混合料概 述 v定义:沥青混合料是将粗、细骨料和填料经人工合理选择级配组成的矿质混合料与适量沥青拌和而成的均匀混合料v沥青混合

18、料:沥青混凝土沥青碎石v用途:道路路面沥青混合料分类v按胶结材分类:石油沥青,煤沥青混合料v按铺筑和拌和温度分类:热拌、常温v按矿料最大粒径:粗粒式:4.7537.5mm中粒式:4.7526.5mm细粒式:4.759.5mm砂粒式:4.75mmv按照密实度分类密实()型:剩余孔隙率36空隙()型:剩余孔隙率410开级配型:剩余孔隙率15半开级配型:剩余孔隙率 1015v按级配类型分类:连续、间断一、沥青混合料v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和强度理论v沥青混合料的组成材料及其技术要求v沥青混合料的技术要求v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方法(一)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和强度理论v沥青混合料的组成及其作用l沥青与矿质材

19、料(砂、石)构成具有空间网络结构的分散体系;l沥青为分散介质;l赋予混合料以流动性;l在常温下为固体,起到胶结作用;l矿料在混合料中为分散相,l起骨架和填充作用;l改善混合料的体积安定性;l减少沥青胶结材料用量v沥青混合料的结构悬浮密实结构l结构特征:由连续级配矿质料配制的密实沥青混合料,结构上,大颗粒骨料悬浮在小颗粒骨料之中。l性能特点:密实度和强度较高,稳定性较差。骨架空隙结构l结构特征:较细骨料少,较粗骨料彼此相互接触连接。l性能特点:稳定性较好,粘聚力较差。骨架密实结构l结构特征:粗骨料相互接触,其堆积空隙完全被较细颗粒填充密实。l性能特点:较高的粘聚力和稳定性,较高的内摩擦角vsum

20、mary沥青与矿料化学性质 矿料对沥青组分分子的吸附作用越强,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越高。沥青的粘滞性 沥青的粘滞性越大,则沥青与矿料的粘结力就越大,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越高。矿料的物理性质 矿料的表面积越大,沥青与矿料的粘结力越高,抗剪强度提高;粗细骨料的间断级配,可提高抗剪强度提高;矿料表面粗糙越大,内摩阻力越大,其抗剪强度提高。沥青用量 沥青混合料都有一个最佳沥青用量。 (二)、沥青混合料的组成材料与技术要求 v矿 料粗骨料: 碎石、破碎砾石、筛选砾石、矿渣等。基本要求:洁净、干燥、无风化、不含杂质、坚硬、耐磨、韧性好、级配与粒径符合标准要求。细骨料: 天然砂、人工砂和石屑等填料: 以采用

21、石灰岩或岩浆岩磨细的粉末。v沥青应根据气候条件、交通性质、沥青混合料的类型和施工条件选择沥青,并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三)沥青混合料的技术要求 v高温稳定性 定义:在夏季高温下,经受长期交通荷载作用,不产生车辙和波浪等破坏现象的性质。评价指标 马歇尔稳定度和流值。该值越大,稳定性越好。v耐久性耐水性取决于沥青材料与矿料表面的粘结力。评价耐水性的指标是残留稳定度(浸水48小时与未浸水的马歇尔稳定度比值)。v其它性能施工和易性低温抗裂性抗滑性马歇尔稳定度和流值试验v试件:101.6mm63.5mm;v处理:试件在60c的水中浸泡3040min;v测试:侧立在压力试验机中受压;v测量试件破坏的极

22、限荷载(n)马歇尔稳定度v测量极限荷载与其对应的压缩变形值(1/10)mm流值。马歇尔稳定度和流值试验马歇尔稳定度和流值试验影响沥青混合料耐久性的主要因素v孔隙率一定量的空隙率是必要的;空隙率太大对力学性能和耐久性不利。v耐水性耐水性:沥青混合料饱水后,矿料与沥青粘结力降低,剥落,体积膨胀。评定指标:残留稳定度耐水性差,耐久性也差v填隙率沥青用量过少,塑性降低,空隙率增大,耐水性下降;沥青用量过多,降低高温稳定性和抗滑能力。(四)、沥青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方法v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试验室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试拌试铺配合比设计v要求足够的沥青用量保证耐久性在交通荷载下足够的稳定性足够的空隙l上限

23、:避免环境破坏l下限能容纳由于交通荷载引起的初始密实足够的和易性二 高分子防水卷材v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以合成橡胶、合成树脂或它们两者的共混体为基料,加入适量的化学助剂和填充料等,经不同工序加工而成可卷曲的片状防水材料;或把上述材料与合成纤维等复合形成两层或两层以上可卷曲的片状防水材料 。v特点:物理力学性能高、使用寿命长、价格较贵,冷粘贴施工、防水效果极佳。v应用:一般采用单层防水体系,适合于一些防水等级要求较高、维修施工不便的防水工程。聚合物的高弹态与防水材料的关系v建筑防水材料应具有在低温下足够的弹塑性,不脆断;在高温下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在80130时不流淌;v聚合物处于玻璃化温度以上

24、,粘流温度以下时,即处于高弹态时,有良好的弹塑性,且不粘流。v高分子防水材料应在20或4080或100的温度区间处于高弹态。一、基本物理力学性能v拉伸强度(mpa);v断裂伸长率(%);v撕裂强度(kn/m);v脆性温度(c);v不透水性(水压、持续时间);v臭氧老化(422c 、1000pphm、时间);v热老化 (80 c 、时间);v低温柔性(在负温下,对折无裂纹)。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的物理性能 项目性能要求拉伸强度7mpa2mpa9mpa断裂伸长率450%100%10%低温弯折性402020无裂纹不透水性压 力0.3mpa0.2mpa0.3mpa保持时间30min热老化保持率(802,

25、168h)拉伸强度80%断裂伸长率70%二、高分子防水卷材品种v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v氯化聚乙烯橡胶防水卷材vpvc防水卷材v聚乙烯复合防水卷材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v组成: 以三元乙丙橡胶(乙烯、丙烯和任一种非共轭二烯烃共聚物),掺入适量的丁基橡胶、软化剂、补强剂、填充剂、促进剂、硫化剂和填料等。生产工艺v将各种原料经过配料、密炼、拉片、过滤、热炼成橡胶混合料;v橡胶混合料经挤出或压延成型为卷材;v卷材再经硫化、检验、分卷、包装等制成卷材产品。 主要性能特点 1.耐老化性能好,使用寿命长 三元乙丙橡胶分子结构中的主链上没有双键,当三元乙丙橡胶受到臭氧、紫外线、湿热的作用时,主链上不易发生断裂,

26、这是它的耐老化性能比主链上含有双键的橡胶或塑料等高分子材料优异得多得根本原因。 因此,采用三元乙丙橡胶为主体制成得卷材作防水层,能经得起长期风吹、雨淋、日晒的考验。 2.弹性好,拉伸性能优异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的拉伸强度高(7n/m),断裂伸长率大(450%),回弹性好,抗裂性极佳,能够适应防水基层伸缩或开裂变形的需要。3.耐高低温性能好 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的脆性温度很低(-45以下),耐热性能优良(达160以上),可在较低气温条件下进行施工作业,并能在严寒或酷热的气候环境中长期使用。 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物理性能项 目指 标一等品合格品拉伸强度,常温(7n/m) 87扯断伸长率(%) 45

27、0直角形撕裂强度,常温(n/cm) 280245不透水性0.3n/m30min合格/0.1n/m30min/合格脆性温度() -45-40热老化(80168h),),伸长率100%无裂纹臭氧老化500pphm,168h40,伸长率100%,静态 无裂纹/特点与应用v特点:使用温度范围宽(-4580c)、断裂伸长率大(450%)、使用寿命长达50年,单层防水体系、冷粘贴施工。v应用: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屋面工程做单层外露防水层,并适用于受振动 、易变形建筑工程防水,也可用于有刚性保护层或倒置式屋面以及地下室、水渠、储水池、隧道等土木建筑工程的防水。施工要求 1. 基层应平整、干燥、清洁,不得有

28、酥松、起砂、起皮现象。2在施工前应将基层清扫干净,并铲除异物。3将防水卷材完全摊在基层上,以松弛片材的应力。用xan-01基层胶按用量涂抹于基层和片材表面,待胶粘剂基本不粘手时,平整铺贴、压实。4在铺贴第二卷卷材时,应在第一卷重叠的边缘处突出100mm,不涂xan-01基层胶,按3的要求将片材铺贴在基层上,以此完成整个铺设工作,在铺设时,绝不能猛力拉紧防水卷材。5基层铺贴完成后,用专用溶剂擦洗搭接部位,充分干燥后用xan-02搭接胶涂于接缝两面,待胶充分干燥后,再涂第二遍,待胶干至不粘手后,用滚轴压平、压实。6施工时应注意防火,地下室密闭施工现场必须配备良好的通风设备设施方可施工。 三元乙丙橡

29、胶防水卷材的施工氯化聚乙烯橡胶共混防水卷材v组成:以氯化聚乙烯树脂(由聚氯乙烯树脂经氯化改性后制成)和合成橡胶共混为主体,加入适量的硫化剂、促进剂、稳定剂、软化剂和填充剂等;玻璃纤维网格布。v 根据共混材料和物理力学性能的不同,卷材可分为s型和n型两个品种。 s型:以氯化聚乙烯与合成橡胶共混体制成的防水卷材。 n型:以氯化聚乙烯与合成橡胶或再生橡胶共混体制成的防水卷材。 成型工艺v各种原料混合、素炼、混炼、过滤得到混合料;v混合料经过压延(或挤出)成型卷材;v卷材硫化、检验、分卷、包装等工序制得成品。 特 点v弹性体氯化聚乙烯的特点: 其分子结构中不含双健,含氯原子,所以其耐寒、耐臭氧性,阻燃性,耐低化学蚀性,耐水性等综合防水性能优异,温度可适应40到85的范围,同时具有伸长率,撕裂强度高,使用奉命长等特点。v防水卷材特点: 这种防水卷材兼有塑料和橡胶的特点,它不但具有氯化聚乙烯所特有的高强度和优异的耐臭氧、耐老化性能,而且具有橡胶类材料的高弹性、高延伸性以及良好的低温柔韧性能。 主要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