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儒家礼乐文化与高校德育实践摘要:高校德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大系统工程。随着情况的变化,目前高校德育面临一些问题。儒家礼乐文化作为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德育价值。高校德育可吸取礼乐文化的有关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在实现知识世界和生活世界的连接、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的结合、课堂讲授和礼乐陶冶的结合等方面努力实践。关键词:礼乐文化德育价值德育建构高校德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大系统工程,立德树人是高校德育的中心环节,如何提高高校立德树人的有效性,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是教育管理部门和教育工作者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目前高校德育改革不断推进,但还存在一些问题。究其原因,可能与高校德育方式的简单化有较为密切的关
2、系。要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德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须把目光投向自身的德育传统。一、儒家礼乐文化概说礼乐起源于原始宗教和巫术,至周公制礼作乐,礼乐遂逐渐开展成为礼制,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手段。后来孔子对礼乐文化做了进一步阐发和宣扬,礼乐文化中的道德人格因素得到强化,礼乐教化功能凸显,并逐渐开展成为中国古代教育的核心指导思想。礼乐文化包含礼文化和乐文化两个方面。“在儒家思想体系中,礼是指标准社会、人生的典章制度和行为标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或道德理性。乐那么不仅是用以娱人娱神的音乐与舞蹈,而且是配合礼对社会成员进行教化的重要手段和方法【1】。礼乐文化具有浓厚的实用色彩,即教化功能。礼乐教化的目标
3、是让人成为彬彬有礼、品格高尚的君子。就其途径和手段而言,须“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也就是说,传统礼乐教化有礼教、乐教和诗教等不同的方式。礼教是一种礼仪教育,其实际是一种生活教育,其主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起居、饮食,以及人生重要节点中的冠礼、婚礼、丧礼等方式,培养人的道德理念和伦理标准;乐教和诗教属于审美教育,其重在通过音乐与诗歌的熏陶感化,涤除邪秽之念,陶冶人的性情,从而引导人们向善。儒家礼乐文化形成于春秋礼崩乐坏之际,孔子宣扬礼乐文化,号召人们“克己复礼,显然具有强烈的济世安民倾向。虽然春秋战国时代特殊的时代背景,决定了当时无法顺利推行孔子的礼乐之治,但秦汉以后,礼乐文化作为儒家的思想核心,
4、却开展成为我国社会两千多年来的主流思想,对我国的社会政治和国人的思想言行产生了影响。传统礼乐文化在近代遭遇了一定的认识危机,新文化运动以来,以鲁迅、胡适等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先锋虽然对礼乐文化中压迫人性、等级观念等阻碍人性自由和个性独立的封建礼教进行了剧烈的批判,但难以遮蔽传统礼乐文化所具有的丰富的正面价值。二、儒家礼乐文化的德育价值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们对礼乐文化的反思已日趋全面与理性,传统礼乐文化的现代价值逐渐被人们认识。礼乐文化具有丰富的德育价值,其重视人格的化育和行为的养成。对礼乐文化中相关的德育闪光点进行研究对当今的高校德育具有较强的启发意义。就德育方式看,礼乐文化对人的教化具有以
5、下特点:一重视主体的思想自觉。古人“礼的观念生成主要是通过自身的“觉和“悟完成的,强调自我觉悟是传统礼乐文化的显著特点。也就是说,礼乐文化在构建人与人关系方面虽然有外在的说教,但更多的是让人们在生活中感悟,并自觉标准自身的言行。古代社会的父子、夫妇、长幼、朋友等人伦都是自然生成的人际关系,在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儒家伦理中,这些关系不能颠倒,人们明白并认同自己不同场合的不同身份,并遵循相关的行为标准。对这些行为标准的把握大多是在实际生活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自觉完成。儒家“由礼乐所发生的教化作用,是要人民以自己的力量完成自己的人格,到达社会的和谐【2】。儒家礼乐文化的另一个特点是教人心中有“敬,即
6、教育人们做人一定要有敬畏之心,对天、地、国家和父母等要心存敬畏,要明白生活中哪些事“能为,哪些“不能为。旧时我国百姓习惯于厅堂正中悬挂“天地君亲师的字幅帝制消亡后为“天地国亲师,这种习俗在我国民间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社会根底,这是礼乐文化在民间的独特表现。“天地君国亲师表现了中国人对于穹苍、大地的感恩,对于国家、社稷的敬重,对于父母、师恩的深情【3】。普通的民俗蕴含着国人的生命哲学和德育智慧。因为失去了敬畏的人生,往往会无所不敢为;而心存敬畏,那么能较好地约束自己的欲望。这种敬畏无政府的要求和引导,其实质是民众的思想自觉和自我约束。今天,我们对包括礼乐文化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心存敬畏,应该成为当
7、代人走向现代化必备的文化行囊。二突出德育的生活实践。儒家重视礼乐对具体人生的指导作用,正如孔子所言:“不知礼,无以立也。?论语·子张?儒家所倡导的礼乐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生活化的礼乐实践,其对日常生活中人的姿容、衣冠,应酬中的席位、应对,乐舞的情状和仪式节庆中的言行等都有明确的要求。传统社会正是通过这些类似于生活规矩的“礼彰显身份的尊卑与人格尊卑无关,维持社会关系的和谐。这种生活世界中的礼乐文化后来因过于突出人的等级尊卑和压抑自然人性,作为“封建礼教而遭到批判,但礼乐文化重视在生活实践中形成行为标准与当代社会提倡的社会文明可谓异曲同工,具有相当合理的价值成分,其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文明素养,
8、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儒家教化对生活世界的重视,会使礼乐成为社会习俗的有机组成局部,且因其贯穿人的生命历程,具有终身教育的特点,所以其教化效果显著。这种做法与现代教育理念十分吻合,正如著名学者叶澜所言:“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表达生命关心的一种事业。【4】三注重礼乐的陶冶与感化。儒家礼乐教化既有直接的思想灌输,更有间接的陶冶与感化。直接的思想灌输主要表现为皇帝的宣谕和官員的训导,以及教师的道德训诫和学生对相关道德教条的诵读;间接的陶冶与感化那么表现为通过吟诗、作文、对对子等“乐教的方式进行的礼乐陶冶,以及相关民风民俗
9、的感化。从实际情况看,间接的陶冶与感化应该更普遍。“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论语·公冶长?,也就是说,君子要先开展广博的文化学习,然后以礼乐来标准和约束自己的言行,此正如明儒林缉熙在?仄韵声律启蒙?附言中所言:“诗也、词也、诗钟也,其揆一也,皆陶养性情者也。封建社会民间社会的立功德碑、树牌坊等无声的民风民俗能让人们见贤思齐,同样起到道德的感化作用。陶冶和感化是古代中国重要的思想熏陶和行为养成手段。由上可见,儒家礼乐教化手段的高明之处在于,其主要是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文化的熏陶,其效果既深刻又牢固,它把道德主体的内心自觉,与日常生活和教育环境有机结合起来,走的是显性德育和隐性德育
10、相结合的道路。三、礼乐文化视角下的高校德育实践就整体而言,当下我国高校的德育实践对大学生的成人成才不可或缺,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中的某些做法,如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大学生违纪处分、道德讲堂等,仍有一定的缺乏和缺陷,存在较大的改进和提升空间。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注重量化,其设计初衷是好的,但功利色彩过于浓厚。一些学生为了积分才做好人好事或参与某些实践活动,积分上去了才有可能拿到奖学金和荣誉,制度鼓励下的道德实践所蕴含的温情与爱心必然大打折扣;以警告、记过等为手段的公开处分作为高校一种根本的学生违纪惩戒制度,实际上很难真正有效遏止学生的失德行为;当下社会上较为流行并逐渐走进高校的“道德讲堂,在思想道德的
11、培育上,根本以“讲代“育,形式意义大于实质意义。总体而言,高校德育实践存在改善和提升的空间。为此,可吸取儒家礼乐文化的做法,不断改进德育方式,增强德育效果。一拓展德育空间,实现知识世界和生活世界的连接。礼乐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生活化的礼乐实践,其贯穿人的生命历程,融入人的家庭和社会生活。目前仍然是以课堂空间为主的高校德育空间较为狭小,缺乏生活的现实性和社会实践性,其与社会公共生活较为疏离,难以培植人的道德信念。要想提高德育的有效性,必须让高校德育从狭小的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广阔的社会空间。高校德育的课堂空间主要是道德知识的传授,学生生活世界和社会空间进行的是德育实践。德育从知识世界走向生活世界
12、,顺应了高校德育的社会本位,它能把以往“大班教学的机械式的德育知识灌输变为让受教育者将德育理论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世界中知礼明仪。如通过问候亲友、餐桌礼仪等生活细节中礼的实践,可以逐步培养学生成为懂礼仪、有教养、优雅、自信的现代公民。“以个体的生活经验为根底,通过个体的亲身体验获得的道德知识是生产性的,生产性的道德知识最具可用性【5】。将德育空间从狭隘的知识世界向广阔的生活世界拓展,克服了将德育课程当作一般学科知识来学习的单纯记忆模式,有利于让德育走进学生德性生活,从而将德育知识与德育实践合为一体。德育空间从知识世界向生活世界的拓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和公共意识,让德育贴近学生的
13、实际生活。这样可以让大学生增强主体意识,把知识世界与个人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从而走向知行合一,这对大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开展有重要意义。因为成功的德育不仅要让大学生具有“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还要在生活空间中培养人与人交往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公民意识和公共意识,在“修身的同时,逐步培育“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视野和社会责任感。二丰富德育方法,实现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的结合。德育的核心内容是人格培育,有关价值观只有经过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感悟,才有可能内化为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实际行动。但当下高校的德育方式仍有些简单。当前我国高校德育的主阵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即“思政课。思政课教学属于显性德育
14、,一些教师居高临下的德育知识灌输其实很难做到知识全部入耳入心,有关教学难以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实质影响;以试卷考核为主、分数或等级作为考评结果考评方式有“走过场的嫌疑,结果难以反映学生真实的思想道德。因此,高校德育在继续发挥思政课作为德育教育主阵地作用的同时,也要让包含社会实践课程在内的所有课程都肩负起育人功能,逐步实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结合。课程思政属于隐性德育,是指所有教学活动都肩负起立德树人的德育功能,教师在专业知识传授中相应承担起德育的职责。当前,专业课教师在高校德育中的作用与课程设置初衷尚有不小的距离,思政课教学与直接从事学生管理的学生辅导员和学生处等方面的协作十分欠缺。为此,高
15、校要完善全员育人的制度体系,努力实现思政课教师、党政干部、关工委、专业课教师等高校德育的队伍一体化。这样高校德育就能从以往单纯的思政课教育转变为覆盖各专业、各学科、各课程的立体式“大德育模式。具体而言,课程思政要摆脱以往的照本宣科式教学模式,在顺应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充分依托外乡文化资源,以学生能切身感知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为依托,在激发学生内心的“敬“畏和“耻上做足文章。“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儒家礼乐教化强调教化主体心中要有“敬“畏和“耻的意识,这是普通人内心的情感体验和道德自觉,更是学生良好品德生成的根底。以外乡文化资源为依托的课程思政可以在不同课程教
16、学中进行适当的德育融合,以润物细无声的隐性德育方式,让学生对英雄和贤者产生敬仰之情,对不道德的品行生成耻感,做到道德教育的明理入心。三拓宽德育途径,实现课堂讲授和礼乐陶冶的结合。儒家礼乐教化既重视庠序教育中的道德训诫,更注重通过诗歌、音乐等“乐教的方式进行道德的陶冶与感化。“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雍也?,正是儒家礼乐教化精神的写照。当下高校德育须吸取儒家的古典教化手段,通过优化德育环境,营造礼乐教化气氛。儒家礼乐教化手段以诗教和乐教最重要。为此,一方面要营造诗教气氛,让学生有时机在诗教活动中得到熏陶。诗教传统既可以引导学生领悟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又可以让阅读者对古典诗词产生情
17、感投射和智识共鸣,“由美育导向德育,从一个敏感的人成长为一个善良的人,诗教可能是最好的方式【6】。中华古典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对古典诗词的诵读和研习,可以陶冶心灵,与学生与古代圣贤同心同行,实现民胞物与,圆成生命。另一方面须加强乐教熏陶,通过诸如古典音乐歌咏等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正音雅乐作为一种具有强烈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可在“寓教于乐中净化人的邪思邪念、陶冶德性。风格健康、旋律优美的“德音,具有愉悦身心、振奋精神的化人作用,而以红色歌曲、主旋律歌曲等为代表的正音雅乐即是当代高校德育的礼乐文化资源。参考文献:【1】丁鼎.儒家礼乐文化的价值取向与中华民族精神J.孔子研究,20216:66-72.【2】徐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有效咳痰标准化护理流程
- 医学专业心理疏导实施路径
- 工业互联网平台入侵检测系统:2025年高效防护与实战应用报告
- 商业地产项目升级版定位策略:2025年招商运营创新研究报告
- 农业灌溉用水高效利用技术在我国农业绿色生产中的应用研究报告
- 2025年绿色建筑认证体系在绿色旅游项目中的实施与推广报告
- 高温合金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
- 冠心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 电子支票转账系统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项目商业计划书
- 生物医用药物传输系统行业跨境出海项目商业计划书
- 医院标识工作总结(共6篇)
- 电力工程技术投标文件
- 消防工程监理细则范本
- 食堂采购验收表
- 月工程进度款报审表
- 独角仙介绍精品课件
- 抗病毒药物讲稿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课件
- 关键特殊过程监控记录表
- 配电变压器调档施工技术方案
- 预防性健康检管理制度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