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断句(精致版)_第1页
高考文言文断句(精致版)_第2页
高考文言文断句(精致版)_第3页
高考文言文断句(精致版)_第4页
高考文言文断句(精致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一一) )虚词标志虚词标志 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它们固定的位置和作用。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它们固定的位置和作用。 1 1句首虚词句首虚词:夫、惟、盖、凡、窃、请、敬、即、:夫、惟、盖、凡、窃、请、敬、即、苟、若、纵、纵使、至若、若夫、于是、且夫、向使、苟、若、纵、纵使、至若、若夫、于是、且夫、向使、虽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虽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2 2句中虚词句中虚词:于、以、而、者等。往往用于句中,:于、以、而、者等。往往用于句中,在它们的前后一般不断句。在它们的前后一般不断句。 3 3句尾虚词句尾虚词:也、乎、哉、矣、耶、耳、焉等

2、。:也、乎、哉、矣、耶、耳、焉等。常常用于陈述句和疑问句末尾,在它们后面一般要断开。常常用于陈述句和疑问句末尾,在它们后面一般要断开。这些这些分类只是相对的分类只是相对的,如,如“也也”有时作句中语气助词,有时作句中语气助词,“者者”也可作分句末的停顿语气词,等等。也可作分句末的停顿语气词,等等。 4 4有些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如“苟苟”“”“纵纵”“”“是故是故”“”“于是于是”“”“向使向使”“”“然而然而”“”“无无论论”“”“至若至若”“”“是以是以”“”“继而继而”“”“纵使纵使”“”“然则然则”等前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面大多可以断句; 5 5常在句首的时间

3、词,如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顷之”“”“向之向之”“”“末末几几”“”“已而已而”“”“斯须斯须”“”“既而既而”“”“俄而俄而”等,也可以帮等,也可以帮助断句。助断句。 应用体验应用体验 1 1请用斜线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自仲尼之亡,六经之道,遂散而不可解。自仲尼之亡,六经之道,遂散而不可解。盖盖其患在于责其义之太深而求其法之太切夫六经之其患在于责其义之太深而求其法之太切夫六经之道惟其近于人情是以久传而不废而世之迂学乃皆道惟其近于人情是以久传而不废而世之迂学乃皆曲为之说虽其义之不至于此者必强牵合以为如此曲为之说虽其义之不至于此者必

4、强牵合以为如此故其论委曲而莫通也故其论委曲而莫通也( (选自选自苏轼文集苏轼文集诗论诗论) ) 5 5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如“顷之顷之”“”“向之向之”“”“末末几几”“”“已而已而”“”“斯须斯须”“”“既而既而”“”“俄而俄而”等,也可以帮等,也可以帮助断句。助断句。 应用体验应用体验 1 1请用斜线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自仲尼之亡,六经之道,遂散而不可解。自仲尼之亡,六经之道,遂散而不可解。盖盖其患在其患在于于责其义之太深责其义之太深而而求其法之太切求其法之太切夫夫六经之六经之道道惟惟其近于人情其近于人情是以是以久

5、传而不废而世之迂学久传而不废而世之迂学乃乃皆皆曲为之说曲为之说虽虽其义之不至于此其义之不至于此者者必强牵合以为如此必强牵合以为如此故故其论委曲而莫通其论委曲而莫通也也( (选自选自苏轼文集苏轼文集诗论诗论) ) 【解析【解析】要给画线部分文字断句,可以先寻找作为要给画线部分文字断句,可以先寻找作为断句标志的虚词:盖、于、而、夫、惟、是以、乃、虽、断句标志的虚词:盖、于、而、夫、惟、是以、乃、虽、者、故、也;再确定所列虚词所处位置:者、故、也;再确定所列虚词所处位置:“盖、而、夫、盖、而、夫、惟、是以、乃、虽、故惟、是以、乃、虽、故”属于句首虚词,属于句首虚词,“者、也者、也”属属于句尾虚词,于

6、句尾虚词,“于于”属于句中虚词。由此,就可以准确属于句中虚词。由此,就可以准确断句。断句。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盖盖其患在于责其义之太深其患在于责其义之太深/ /而而求其法之太切求其法之太切/ /夫夫六经之道六经之道/ /惟其近于人情惟其近于人情/ /是以是以久传而不废久传而不废/ /而而世之迂学世之迂学/ /乃乃皆曲为之说皆曲为之说/ /虽虽其义其义之不至于此之不至于此者者/ /必强牵合以为如此必强牵合以为如此/ /故故其论委曲其论委曲而莫通而莫通也也【参考译文【参考译文】 自仲尼去世以后,六经的事理,就散失而不自仲尼去世以后,六经的事理,就散失而不能让人理解了。其弊端大概在于后人对于意义

7、的能让人理解了。其弊端大概在于后人对于意义的探求太深,对于理法的探究又太急切。六经的事探求太深,对于理法的探究又太急切。六经的事理,就是因为它贴近人的性情,所以才能流传很理,就是因为它贴近人的性情,所以才能流传很久而没有遭废弃。而社会上那些迂腐之士,却都久而没有遭废弃。而社会上那些迂腐之士,却都曲解立说,即使它的本义不是这样的,也一定牵曲解立说,即使它的本义不是这样的,也一定牵强附会硬认为是这样,因此它阐释的事理不流畅强附会硬认为是这样,因此它阐释的事理不流畅透彻。透彻。( (二二) )实词标志实词标志1 1名词、代词作标志名词、代词作标志 文言文中的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和宾语,断句文言文中

8、的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和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词,如:吾、予、名、器物名、动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词,如:吾、予、余余( (表示表示“我我”) )、尔、汝、尔、汝( (女女) )、公、卿、君、若、公、卿、君、若( (表示表示“你你”) )、其、彼、此、之等。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其、彼、此、之等。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它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断句。的后面也可能断句。 应用体验应用体验 2 2用斜线

9、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给下面短文断句。 医医 扁扁 鹊鹊 见见 秦秦 武武 王王 武武 王王 示示 之之 病病 扁扁 鹊鹊 请请 除除 之之 左左 右右 曰曰 君君 之之 病病 在在 耳耳 之之 前前 目目 之之 下下 除除 之之 未未 必必 已已 也也 将将 使使 耳耳 不不 聪聪 目目 不不 明明 君君 以以 告告 扁扁 鹊鹊 扁扁 鹊鹊 怒怒 而而 投投 其其 石石 曰曰 君君 与与 知知 之之 者者 谋谋 之之 而而 与与 不不 知知 者者 败败 之之 如如 此此 知知 秦秦 国国 之之 政政 也也 则则 君君 一一 举举 而而 亡亡 国国 矣。矣。( (取材于取材于战国策

10、战国策秦策秦策) ) 应用体验应用体验 2 2用斜线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给下面短文断句。 医医 扁扁 鹊鹊 见见 秦秦 武武 王王 武武 王王 示示 之之 病病 扁扁 鹊鹊 请请 除除 之之 左左 右右 曰曰 君君 之之 病病 在在 耳耳 之之 前前 目目 之之 下下 除除 之之 未未 必必 已已 也也 将将 使使 耳耳 不不 聪聪 目目 不不 明明 君君 以以 告告 扁扁 鹊鹊 扁扁 鹊鹊 怒怒 而而 投投 其其 石石 曰曰 君君 与与 知知 之之 者者 谋谋 之之 而而 与与 不不 知知 者者 败败 之之 如如 此此 知知 秦秦 国国 之之 政政 也也 则则 君君 一一 举举

11、 而而 亡亡 国国 矣。矣。( (取材于取材于战国策战国策秦策秦策) ) 应用体验应用体验 2 2用斜线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给下面短文断句。 医医 扁扁 鹊鹊 见见 秦秦 武武 王王 武武 王王 示示 之之 病病 扁扁 鹊鹊 请请 除除 之之 左左 右右 曰曰 君君 之之 病病 在在 耳耳 之之 前前 目目 之之 下下 除除 之之 未未 必必 已已 也也 将将 使使 耳耳 不不 聪聪 目目 不不 明明 君君 以以 告告 扁扁 鹊鹊 扁扁 鹊鹊 怒怒 而而 投投 其其 石石 曰曰 君君 与与 知知 之之 者者 谋谋 之之 而而 与与 不不 知知 者者 败败 之之 如如 此此 知知

12、秦秦 国国 之之 政政 也也 则则 君君 一一 举举 而而 亡亡 国国 矣矣。( (取材于取材于战国策战国策秦策秦策) ) 【解析【解析】短文中短文中“扁鹊扁鹊”( (包括包括“医扁鹊医扁鹊”) )、“武王武王”( (包括包括“秦武王秦武王”) )、“左右左右”、“君君”等,这些名词或代词或在句首,或在句尾,它们等,这些名词或代词或在句首,或在句尾,它们的前后有可能需要断句。再借助对话标志的前后有可能需要断句。再借助对话标志“曰曰”,以及虚词以及虚词“也也”“”“之之”等,基本上可正确断句。等,基本上可正确断句。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医扁鹊见秦武王医扁鹊见秦武王/ /武王示之病武王示之病/

13、 /扁鹊请除之扁鹊请除之/ /左右曰左右曰/ /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 /除之未必已也除之未必已也/ /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君以告扁鹊君以告扁鹊/ /扁鹊怒而投其石扁鹊怒而投其石曰曰/ /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 /如此知秦国如此知秦国之政也之政也/ /则君一举而亡国矣。则君一举而亡国矣。【参考译文【参考译文】 医生扁鹊去见秦武王,武王把他的病情告诉医生扁鹊去见秦武王,武王把他的病情告诉了扁鹊,扁鹊希望为他医治。国君的近臣说:了扁鹊,扁鹊希望为他医治。国君的近臣说:“君王的病在耳朵的前面,眼睛的下面,未必能君王的病在耳朵的

14、前面,眼睛的下面,未必能治好,弄不好反而会使耳朵听不清,眼睛看不治好,弄不好反而会使耳朵听不清,眼睛看不到。到。”武王把这话告诉了扁鹊,扁鹊很生气,扔武王把这话告诉了扁鹊,扁鹊很生气,扔掉他手中的石针,说:掉他手中的石针,说:“君王同懂医术的人商量君王同懂医术的人商量治病,又同不懂医理的人一道讨论,破坏治疗。治病,又同不懂医理的人一道讨论,破坏治疗。凭这一点就可以了解秦国的内政,如此下去,君凭这一点就可以了解秦国的内政,如此下去,君王的一个举动随时都会有使国家灭亡的危险。王的一个举动随时都会有使国家灭亡的危险。”2 2对话中的标志动词对话中的标志动词:曰、云、言、白、道等:曰、云、言、白、道等

15、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曰”“”“云云”为标志。为标志。不过,一定要分清对话、转述及引用等不同情况。不过,一定要分清对话、转述及引用等不同情况。 应用体验应用体验 3 3请用斜线请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冷斋夜话云白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冷斋夜话云白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又复易之故唐末之诗近于鄙俚曰解则录之不解则又复易之故唐末之诗近于鄙俚 【解析】文段中表明对话、引文的【解析】文段中表明对话、引文的“云云”“”“曰曰”可可以看作断句的标志。注意要分清第二个以看作断句的标志。注意要分清第二个

16、“曰曰”不是对话不是对话标志,是转述的内容,那么此处不能按对话来处理。标志,是转述的内容,那么此处不能按对话来处理。“则则”“”“故故”是句首虚词。由此,可以进行断句。是句首虚词。由此,可以进行断句。 2 2对话中的标志动词对话中的标志动词:曰、云、言、白、道等:曰、云、言、白、道等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曰”“”“云云”为标志。为标志。不过,一定要分清对话、转述及引用等不同情况。不过,一定要分清对话、转述及引用等不同情况。 应用体验应用体验 3 3请用斜线请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冷斋夜话冷斋夜话云云白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解

17、之问白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解之问曰曰解否妪解否妪曰曰解则录之不解则又复易之故唐末之诗近于鄙俚解则录之不解则又复易之故唐末之诗近于鄙俚 【解析】文段中表明对话、引文的【解析】文段中表明对话、引文的“云云”“”“曰曰”可可以看作断句的标志。注意要分清第二个以看作断句的标志。注意要分清第二个“曰曰”不是对话不是对话标志,是转述的内容,那么此处不能按对话来处理。标志,是转述的内容,那么此处不能按对话来处理。“则则”“”“故故”是句首虚词。由此,可以进行断句。是句首虚词。由此,可以进行断句。 2 2对话中的标志动词对话中的标志动词:曰、云、言、白、道等:曰、云、言、白、道等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文言文

18、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曰”“”“云云”为标志。为标志。不过,一定要分清对话、转述及引用等不同情况。不过,一定要分清对话、转述及引用等不同情况。 应用体验应用体验 3 3请用斜线请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冷斋夜话冷斋夜话云云白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解之问白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解之问曰曰解否妪解否妪曰曰解则录之不解则又复易之故唐末之诗近于鄙俚解则录之不解则又复易之故唐末之诗近于鄙俚 【解析【解析】文段中表明对话、引文的文段中表明对话、引文的“云云”“”“曰曰”可可以看作断句的标志。注意要分清第二个以看作断句的标志。注意要分清第二个“曰曰”不是对话不是对话标志,是转

19、述的内容,那么此处不能按对话来处理。标志,是转述的内容,那么此处不能按对话来处理。“则则”“”“故故”是句首虚词。由此,可以进行断句。是句首虚词。由此,可以进行断句。 【参考译文【参考译文】 冷斋夜话冷斋夜话说:白乐天每写成一首诗,一说:白乐天每写成一首诗,一定叫他家的老妇人读读,问她能理解吗,老妇人定叫他家的老妇人读读,问她能理解吗,老妇人说理解了,就存录下来。说理解了,就存录下来。( (如果老妇人如果老妇人) )不能理解,不能理解,就又重新更改。所以唐朝末期的诗,风格上趋于就又重新更改。所以唐朝末期的诗,风格上趋于粗野庸俗。粗野庸俗。( (三三) )句式标志句式标志 文言文中有一些特殊的句

20、式,如倒装句、判断句、文言文中有一些特殊的句式,如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等,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判断句,如被动句等,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判断句,如“者,者,也也”等;反问句,如等;反问句,如“不亦不亦乎乎”“”“孰与孰与乎乎”“”“得无得无乎乎”“”“无乃无乃乎乎”等;等;被动句,如被动句,如“为为所所”“”“见见于于”等;还等;还要掌握一些文言文常见的固定结构,如要掌握一些文言文常见的固定结构,如“如如何何”“”“奈奈何何”“”“若若何何”“”“与其与其孰若孰若”。此外,文言文中常常会碰到省略的情况,阻碍正确断句,此外,文言文中常常会碰到省略的情况,阻碍正确断句,必须依据语境补出省略

21、的内容,才能做出判断。必须依据语境补出省略的内容,才能做出判断。 应用体验应用体验 4 4请用斜线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的画线处断句。给下面短文中的画线处断句。 及去周,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及去周,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者送人以言。吾虽不能富贵,而窃仁者之号,请送子以者送人以言。吾虽不能富贵,而窃仁者之号,请送子以言乎:言乎:凡当今之士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讥议人者也博凡当今之士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讥议人者也博辩闳达而危其身者好发人之恶者也无以有己为人子者无辩闳达而危其身者好发人之恶者也无以有己为人子者无以恶己为人臣者孔子曰敬奉教自周反鲁道弥尊矣。以恶己为

22、人臣者孔子曰敬奉教自周反鲁道弥尊矣。远方远方弟子之进,盖三千焉。弟子之进,盖三千焉。( (选自选自孔子家语孔子家语,有删改,有删改) ) 【解析【解析】文段中有固定句式文段中有固定句式“无以无以者者”,可作,可作为断句的标志,然后根据主语、对话关系和句首句末语为断句的标志,然后根据主语、对话关系和句首句末语气词进行断句即可。气词进行断句即可。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凡当今之士凡当今之士/ /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 /好讥议人者也好讥议人者也/ /博辩闳达而危其身者博辩闳达而危其身者/ /好发人之恶者也好发人之恶者也/ /无以有己为人子无以有己为人子者者/ /无以恶己为人臣者无

23、以恶己为人臣者/ /孔子曰孔子曰/ /敬奉教敬奉教/ /自周反鲁自周反鲁/ /道弥道弥尊矣。尊矣。 【参考译文【参考译文】 等到离开周国时,老子去送他,说:等到离开周国时,老子去送他,说:“我听说富贵我听说富贵者拿财物送人,仁者用言语送人。我虽然不能富贵,但者拿财物送人,仁者用言语送人。我虽然不能富贵,但私下用一下仁者的称号,请让我用言语送你吧!凡是当私下用一下仁者的称号,请让我用言语送你吧!凡是当今的士人,因聪明深察而危及生命的,都是喜欢讥讽议今的士人,因聪明深察而危及生命的,都是喜欢讥讽议论别人的人;因知识广博喜好辩论而危及生命的,都是论别人的人;因知识广博喜好辩论而危及生命的,都是喜好揭

24、发别人隐私的人。作为人子不要只想着自己,作喜好揭发别人隐私的人。作为人子不要只想着自己,作为人臣要尽职全身。为人臣要尽职全身。”孔子说:孔子说:“我一定遵循您的教我一定遵循您的教诲。诲。”从周国返回鲁国,孔子的道更加受人尊崇了。从从周国返回鲁国,孔子的道更加受人尊崇了。从远方来向他学习的,大约有三千人。远方来向他学习的,大约有三千人。( (四四) )修辞标志修辞标志1 1利用利用“顶真顶真”断句断句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根据这一特点,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

25、在文中找出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按顶真句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式来考虑句读。 应用体验应用体验 5 5用斜线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1)(1)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 ) (2) (2)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左传左传襄公十五年襄公十五年) ) 【解析【解析】( (1)1)句中紧密相连的相同词语是句

26、中紧密相连的相同词语是“臣臣”,(2)(2)句中类似的词语是句中类似的词语是“子罕子罕”和和“玉人玉人”,可以根据,可以根据顶真这一修辞来考虑断句。顶真这一修辞来考虑断句。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1)臣之妻私臣臣之妻私臣/ /臣之妾畏臣臣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皆皆以美于徐公。以美于徐公。 (2)(2)宋人或得玉宋人或得玉/ /献诸子罕献诸子罕/ /子罕弗受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献玉者曰/ /以以示玉人示玉人/ /玉人以为宝也玉人以为宝也/ /故敢献之。故敢献之。【参考译文【参考译文】 (1)(1)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我的妻子偏爱我,我

27、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求于我,( (于是于是) )都认为都认为( (我我) )比徐公漂亮。比徐公漂亮。 (2)(2)宋国有人得了块玉,拿去献给当权的大官子罕。宋国有人得了块玉,拿去献给当权的大官子罕。子罕不接受。献玉的人说:子罕不接受。献玉的人说:“给做玉器的师傅看过,说给做玉器的师傅看过,说是件宝物,才敢进献的。是件宝物,才敢进献的。”2 2利用利用“排偶排偶”断句断句 排比、对偶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排比、对偶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应用体验应用体验 6 6请用斜线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断句断句不超过不超过6 6处处) ) 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以学术之精微,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以学术之精微,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