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学科建设对地方高等教育系统的影响:以H省为例_2_第1页
重点学科建设对地方高等教育系统的影响:以H省为例_2_第2页
重点学科建设对地方高等教育系统的影响:以H省为例_2_第3页
重点学科建设对地方高等教育系统的影响:以H省为例_2_第4页
重点学科建设对地方高等教育系统的影响:以H省为例_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重点学科建设对地方高等教育系统的影响以h省为例    摘要:大学中的学科是高等教育系统的学术组织,学科发展是学科自身连续不断进步发展的过程,学科建设是不同主体特别是政府采取一定手段措施推动学科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重点学科建设是社会建构模式的重要体现,具有行政性、封闭性、荣誉性等特征,我国采用社会建构的学科建设模式。地方高等教育系统中的重点学科建设经历了初始期、发展期和转型期三个阶段,形成了国家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和校级重点学科三个层次。重点学科建设一方面加剧了地方高等教育系统的非均衡性,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地方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学科发展的趋同性。由于

2、三种机制的交叉作用,这一趋同性不断加剧,势必影响地方高等教育系统的多样化发展。因此,政府需要从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出发,减少行政干预,引入市场和社会机制,推动高校尤其是地方一般高校学科发展不断走向正规。关键词:学科发展,重点学科建设,非均衡性,组织趋同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青年项目“重点大学建设制度对非重点高校发展的影响”(cia120144)。一、重点学科建设:学科的一种社会建构学科一方面是科学知识的分类体系,也是一种社会建制。大学中的学科是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学术组织,构成了大学各种功能(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的具体承担者1。伯顿·克拉克指出,“无论哪里,高等教育的工作都按

3、学科和院校组成两个基本的纵横交叉的模式。各学科穿过地方院校的界线,各院校又反过来收拾各学科的亚群体在地方集合起来。”2这种院校和学科纵横交叉的矩阵结构,即马奇等人所言的“有组织的无序状态”,是一种松散耦合的组织形式,具有开放性和流动性,有利于大学中的学科组织发挥大学的教学、科研等多重功能。学科自身连续不断进步变化的过程即学科发展,它既有量的变化也有质的变化,既包括科学知识体系的不断分化整合也包括学科组织的功能复杂和结构变形的过程。大学中的学科发展有其客观的运行规律和发展机制,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是影响学科发展的内部力量,也是衡量学科发展的根本标准。“大学中的学科是一个处在张力影响下不断发展变化的

4、学术组织,有其自身的系统结构和运行机制。组织的自适应行为、分叉、正反馈机制,各自的作用不同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学科发展的动态平衡机制。”1学科建设则是不同主体(特别是政府)根据学科发展规律,结合社会需要和自身实际,采取一定的手段或措施促进学科发展和学科水平提高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的基础性建设,学科建设有两种形态,即学科知识形态的建设和学科组织形态的建设,其基本内容“包括调整学科布局、完善学科组织、确定学科方向、组建学科队伍、建设学科基地、确立学科项目、建立学科制度、营造学科环境等。”3从结构要素上看,学科建设包括内在性要素和外显性要素。内在性要素包括学科研究方向、师资队伍、研究基地。研究方向

5、是学科建设过程中长期形成的稳定的研究领域。师资队伍是从事教学和研究活动工作人员的集合,包括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和其他教学科研人员,师资队伍是学科建设发展的核心要素。研究基地包括国家级、省部级、校级科研基地,如实验室、工程中心、研究中心等。外显性要素是学科作为一个子系统在社会系统中外现的功能性要素,包括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等。根据学科建设的主体和生成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学科建设模式分为市场主导型、政府主导型、学校主导型、知识内生型等。在西方,大学中的学科建设主要以科学知识发展为内在标准,大学中学术知识的创新性、优势性和学术地位直接影响了大学学科知识建构和组织建构。而学科发展受到社会需求、政

6、府的力量的影响。这种模式可以称为学术自组织模式。我国学科发展走了一条与西方大学不同的模式,它是以行政权力为主导的社会建构模式。重点学科建设正是我国行政主导型的学科建设模式的典型代表。我国高等教育是后发外生型的,在学科建设上,主要采用以行政权力为主导的社会建构模式。具体而言就是采用重点建设的方式,由政府主导,运用国家政策,通过评选、资助某些高校的重点学科,达到引导和推动高等教育系统的学科发展。所谓重点学科,“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或省级、部级行政部门)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科技发展和国家财力的可能,在高等学校择优确定并安排重点建设的学科。”4二、我国重点学科建设的基本

7、特征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制度安排,重点学科建设是政府部门根据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大学中择优确定一批优先发展的学科并进行重点投入重点建设3。它已经成为大学学科发展的重要制度,它与重点大学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一样,是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5。从学科建设层级上看,有国家重点学科、省、部、市级重点学科、校级重点学科;从学科建设类型上看,有特色学科、优势学科、重点学科等。重点学科建设是包括重点学科的准入机制、重点学科的管理机制和退出机制等在内的一整套完整的学科运行制度。其基本特征有:第一,从政策主体看,重点学科建设具有行政性。国家重点学科建设运行30余年来,政府在政策启

8、动、政策执行和政策评估等方面发挥了主导性的作用。首先,国家对重点学科建设始终进行政策驱动和引导。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先后三次以行政命令的形式下发政策文件,在全国高校范围内评选国家重点学科。如1987年由原国家教委颁发的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评选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申报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评选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的暂行规定;2001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开展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评选工作的通知和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评选办法;2006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意见和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在三次政策文件中,均明确规定了重点学科遴选的原则、范围、条件、方法和资助形式,并对重点学科管理的主体和职能职责进行了

9、明确规定。其次,政府在政策实施过程中,采用自上而下的执行模式。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主要包括规定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建设目标、建设原则、建设条件和建设规划,对全国国家重点学科进行整体布局等等,是重点学科建设的宏观管理部门。各省市自治区政府是本区域的学科建设的主体,其教育工作部门(主要是各省学位委员会)结合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在不同阶段的发展需要,落实执行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政策、组织申报和管理本区域国家重点学科,并通过学科建设标准、学科布局、学科服务经济的能力等多个方面对本区域重点学科规划和结构布局,组织实施省级重点学科的评选、实施和评估,对各高校重点学科建设进行指导,这是重点学科建设的中观管理

10、部门。各高校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积极申报重点学科,并按照政府部门的规划和建设原则、方法对本校学科进行规划、组织和建设,组织本校重点学科的评选、管理和评估,是重点学科建设的微观管理和执行机构。第二,从政策过程看,重点学科建设具有封闭性。所谓重点学科建设的封闭性是指重点学科建设政策与外部政策环境的能量和信息交换甚少,同时政策的整个实施过程流动性差,缺乏优胜劣汰的政策机制。从政策的信息公开机制看,由于缺乏客观的社会专业评估机构和社会认可度高的客观性强的学科评选标准,国家对重点学科的评审以政府指定为主。这样,高校的水平层级和地位而不是学科发展自身的客观评价标准成为了遴选重点学科的标准。这也造成重点学科

11、建设的科学性比较欠缺的问题。与此同时,我国重点学科的建设领域的退场机制作用不明显,重点学科建设犹如一个自由入口却没有出口的鸽笼,把各个重点学科圈起来单独建设、单独发展,相互之间各自为政,老死不相往来,形成了所谓的“鸽笼效应”,进一步固化了学科壁垒,导致重点学科之间、重点学科与一般学科之间缺乏必要的资源和人员的交流共享,影响了学科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第三,从政策资源看,重点学科建设具有荣誉性。不论是国家重点学科还是省级重点学科、校级重点学科,重点学科的名号不仅具有学科的物理学意义,也具有学科的政治学意义。它内嵌着各种各样的学科发展资源、游戏规则、学术权威。一所大学拥有国家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

12、,意味着这所大学占据了相应的位置和权力一个有权力获得有价值资源的位置6。重点学科作为一种身份荣誉,对内吸引和凝聚学科成员,对外具有社会信用,从而产生社会感召力。重点学科的身份一方面由于其凝结的学科发展资源,在社会互动的过程中表现为社会资本,并可以转化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从而显示其社会地位。另一方面,重点学科的身份作为组织运行的游戏规则,将重点学科与一般学科进行区分和隔离,居于其中的内部成员获得了身份感,并由此不断激活其维护自身地位和身份的使命感。由于组织的自利性,为了维护其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身份荣誉,重点学科获得者不断强化对自身有利的规则和行为,而对后来者设置了越来越高的门槛,以达到维护和巩

13、固其自身利益的目的。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到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就反映了重点学科评审中的强烈的身份认同和排斥行为。而政府部门为了照顾后来者的利益,不得不设立新的名号和荣誉,以维持利益的动态平衡。以至于第三次国家重点学科评审不得不设置了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二级学科国家培育学科等三种类型。目前,尽管国家重点学科评选已经废止,但是该制度所采用的重点建设做法已经成为影响学科建设发展的基本做法,如“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各省市和高校的“重点建设学科”、“优势学科”等均受到重点建设思路的影响。“重点学科点的评选和建设和重中之重项目相携而来,是重中之重的补充,同时也是重中之重的利益

14、缓冲区。但是,现在看来,重点学科点的评选和建设的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其对重点建设思路的发展。”7三、体系化同构:重点学科建设在h省的历史变迁建国以来,国家层面的重点学科建设经历了30余年的历史。从新中国成立到1985年,尽管我国指定性重点大学政策已蕴含着国家有区别的资助和扶持,但总体而言不是制度化的、专门化的项目管理,只是孕育了重点建设某些重要特征。从1985年至1992年是确立期,我国组织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国家重点学科建设评审,采用了项目管理的制度,对全国重点学科进行管理,形成了完整的“国家级省部级校级”重点学科建设体系8。发展期是1993年至2014年,“211工程”和“985工程”均将重点学科

15、或一流学科建设纳入其中。同时,国家启动了第二次、第三次重点学科评审,从重点学科评审的目的、条件、方法、程序等诸多方面均做了详细规定,增加了重点学科评估形式和重点学科的类型与范围,在制度上得到了完善。2014年以来是转型期,处于简政放权的需要,2014年国家取消了国家重点学科评审制度。与此同时,教育部推动了行政审批改革,推动了建立在高校自愿参与力图体现第三方评价的学科评估。建国以来,学科建设始终是政府主导有目的、有计划的调整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过程。h省地处中部地区,经济实力较强,居全国前列,第二、第三产业发展迅猛,是人口大省、教育大省。对h省而言,高校重点学科建设是h省政府以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为指

16、导,根据h省具体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而制定h省高校重点学科发展与建设规划。这是一个体系性的系统同构过程:在这一建设过程,h省重点学科建设既沿袭了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做法,同时在实践中也有部分的创新。h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的历史也分三个阶段,即初始期、发展期、转型期。(一)初始期(1985年至1993年)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之后,国家鼎力推进宏观教育体制改革和重点学科建设。在此政策指引下,h省政府教育工作部门和地方高校高度重视。“一方面,h省高校积极参与国家重点学科评选工作,建成了一批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为建设高水平学科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在省教委的指导与组织下,h省启动了省级重点学科的评选工作,对一批省级重点学科进行重点建设,逐步形成了两级重点学科建设相互促进、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建高校的模式。”9也就是从一开始起,h省重点学科建设就与重点实验室建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1991年经h省教委批准,6所省属高校的15个学科成为h省“八五”期间第一批省级重点学科,获得了省财政厅和省教委重点学科建设资金640万元的支持,这15个学科对h地方经济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