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与德国ULM大学国际交流情况总结_第1页
我校与德国ULM大学国际交流情况总结_第2页
我校与德国ULM大学国际交流情况总结_第3页
我校与德国ULM大学国际交流情况总结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校与德国ULM大学国际交流情况总结一. 概况:该校原是与铁道医学院签约的学校(1995年),主要是在医学领域内进行合作。2000年东大、铁医等四校合并之后,我校与该校开始将合作与交流的领域,由医学领域扩大到工程领域。2005年该校校长代表团访问我校,两校开始了全面合作。目前,两校每年都派校长代表团互访。二. 德国ULM大学排名1. 德国计算机周报评选的2000年最受欢迎的信息技术高校排名: 第11名;2. 1998年综合排名:第14名;3. IT排名: 第13、14名;4. 德国“强势学科库”医学排名:第10名;5. 乌尔姆大学网址: 三我校与德国乌尔姆大学交流项目:(一) 交流生项目: 1

2、. 2001年开始,至2002年,每年2人,涉及专业:通信技术;2. 自2003年始,交流生的人数每年增加到6人,涉及专业:通信、先进材料;3. 自2006年起,新增金融专业(3名),取消通信专业交流项目(3名);4. 自2008年始,新增能源专业(3名)。5. 自此赴ULM大学交流生每年9名(先进材料、金融、能源各3名)6. 自2012年始,国家留学基金委(简称:CSC)本科生奖学金项目目录上注明,我校先进材料、能源专业的交流生可以申请该奖学金,并有6个名额。2012年我校有5位去该校的交流生获得了CSC奖学金。(二) 硕士生项目:1. 该项目自2003年开始遴选,涉及:通信与先进材料专业。

3、2. 2003-2005年,参加人数分别是:2003年8人;2004年9人;2005年6人; 3. 2006年新增金融硕士项目(5名),2006年实际参加硕士项目人数为7人。4. 2008年新增能源硕士项目(5名),2008年实际参加硕士项目人数为8人。5. 至2009年9月,四个硕士项目总参加人数为 44人。 (三) 双硕士项目1. 政府间交流项目: 中德政府决定每年交换50个奖学金名额,资助双方学生赴对方学校学习一年;2. 中德双方参与学校:清华大学与亚琛、同济大学与柏林工业大学、东南大学和乌尔姆大学;3. 名额:东大10名(东大:通信技术和先进材料各5名);4. 通信技术双硕士项目开始时

4、间:2007年3月。5. 2007.32009.9 我校已有43人参加了双硕士项目(其中通信技术19人、先进材料24人)。(四) 医学交流项目1992年,中德医学学术年会在当时的南京铁道医学院科技会堂召开,该年会邀请了德国Ulm大学的Grunertt教授前来讲学,由此达成初步合作意向。1995年原南京铁道医学院与ULM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开始医学交流。最初是每年3个交流名额: 2个短期(各3个月),1个长期(读博);2001年起,改为4个名额:3个短期 (各2个月),1个读博名额;2006年始,由于对方经费问题,取消短期交流项目,只保留读博名额。2000年四校合并成新东南大学后,我校借助教育部

5、与德国政府的项目,通过申请德国DAAD、DFG等项目,资助医学院教师赴德国ULM大学进行短期交流(三个月)。I. 交流项目:A. 博士项目1. 自1996年起,由德国巴登-符腾堡州奖学金支持,先后派出刘乃丰、孙子林、张晓强、赵进顺、刘家浩、周韶霞、李懿萍、王磊、金虹、朱建等十余人,赴德攻读博士学位。2. 通过中国国家公派留学基金委资助,孙宁、张炎、邹芳等人赴德联合培养或攻读博士学位。3. Ulm大学接收我校医学院青年教师李玲、王彩莲等四至五人以自费留学的形式攻读博士学位,现都已学成归来,成为所在科室技术骨干。合计我校医学院有17人获德国ULM大学博士博士学位,或为该校联合培养博士。B. 高访学

6、者项目: 1. 通过巴登-符腾堡州奖学金资助学术骨干赴德进行三个月左右的短期访问,累计达20余人次。2. 开展由德国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及德国科学基金会(DFG)资助的短期访问项目,共有刘乃丰、孙子林、蒋犁、汤文浩、石欣、苏昀等参与,其中陈宝安教授参与为期一年的博士后项目,刘乃丰教授曾应邀做学术报告并被授予客座教授。C. 学生实习项目:1. 接收德方学生来东大短期实习:自1998年起,附属中大医院每年接受Ulm大学学生4-6人短期实习12个月,共计50余人次。该项目很受德国医学生欢迎。2. 赴德实习:2009年8月,新启动医学院实习生项目,选拔派5名本科及硕士学生赴德参加由Ulm大学

7、主办的“2009暑期医学生交流项目”,在Ulm大学和医院参观学习一个月,并达成学生交流固定项目合作意向。II. 学科及科研合作1. 成立东南大学临床医学院-乌尔姆大学医学院运动与康复医学中心;2. Ulm大学为东南大学医学院开设两门全英语教学课程: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3. 联合建立糖尿病和心血管康复基地;4. 联合举办三期Out care China项目推广学习班(由德国DAAD资助的继续教育项目);5. 先后邀请Ulm大学多名教授来院讲学。四 双硕士项目的来龙去脉1. 2000年中德教育部长批准中德工作小组关于启动高校联合项目的报告“共同学习共同研究”;2. 2002年4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

8、国政府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等值的协定在德国柏林签署;3. 2002年5月31日,ULM大学HANS WOLFF校长率团出席我校百年校庆活动并与我校续签了两校交流协议;4. 2002年11月25-27日东大吴介一常务副校长率我校代表团访问ULM大学,商定在“通信技术”和“先进材料”专业开展联合培养;5. 2003年3月11-16日,东大信息学院徐金平教授、材料学院潘钢华教授访问ULM大学,商谈双学位事宜。Ulm大学参加洽谈与讨论有:副校长Prof.H.Schumacher国际办公室主任Dr. R. Luecker工程学院院长Prof. H. J. Pfleiderer科学学

9、院副院长Prof. O. Marti微波技术系主任Prof. M. Hoffmann微波技术室主任Prof. W. Menzel通信与应用信息系Prof. M. Bossert信息技术系Prof. J. Lindner信息技术系Dr. W. Teich工学院Dr. K. Reimer双方就合作模式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课程共建等具体问题进行洽谈,特别是对双学位计划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达成了许多一致的意见;6. 2003、2004、2005年双方就双学位事多次通信并各自向本国政府递交项目申请书;7. 2005年4月1819日,信息学院王志功教授赴ULM大学讲学,并与Schumacher教

10、授就双学位培养的细节进行了商谈;8. 2005年5月9-11日,ULM大学Karl Joachim Ebeling校长访问东大,就两校全面合作举行会谈(见会谈纪要);9. 2005年1017-18日,生医系钱卫平教授在参加北威州“Trends in Nanoscience” 会议后,与ULM大学Schumacher教授、Lucker博士就“通信技术”和“先进材料”专业双学位事宜进行了磋商;10. 2005年11月9-13日,Schumacher教授等三人访问东大,对双学位项目进行全面落实;11. 2005年12月,教育部国际司刘立新副处长来访,告中德两国政府已签署了合作协议,并对我校双硕士项目

11、进行了指导;12. 2006年3月,教育部正式下达通知,批准我校与德国乌尔姆大学合作开展的双硕士项目,并纳入了中德政府合作项目;13. 2006年6月12日,DAAD总部亚洲事务总干事 Helmut Blumbach博士、DAAD驻北京办事处主任Thomas Schmidt-Doerr博士访问东大,检查我校与ULM大学双硕士项目准备情况。Blumbach博士回德国后,专门约见了当时我国驻德国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刘京辉博士(现任国家留学基金委秘书长),对我校双硕士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14. 2006年6月16日,Schumacher教授来信确认我校双硕士选拔标准,并强调须托福570分(机试230

12、分)或雅思6.5分;15. 2006年12月4日, DAAD驻北京办事处主任 Schmidt-Doerr博士来信提醒,我校选拔出的候选人需同时申请德国DAAD奖学金; 16. 2006年12月,我校中德两国政府资助的第一批双硕士项目正式启动。17. 2007年3月7日,德国德意志学术中心(DAAD)驻京办事处发来传真,确 认我校于志斌、张怡然、陈喆、赵子川、袁成等五人获德国DAAD奖学金。18. 2007年3月22日国家留学基金委下达 “关于确定高圣等10人为2007年中德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留学人员的函”(留金出20073014号),确定我校高圣、郭琦、袁帅、陈曦等五人获中方奖学金,于志斌

13、、张怡然、陈喆、赵子川、袁成等五人获中方国际旅费资助。19. 2007年4月30日,我校第一批9名通信技术专业双硕士学生前往德国ULM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20. 2007年5月1519日,以副校长Peter Duerre教授为团长的德国ULM大学代表团一行四人Reinhold Luecker博士、Schumacher教授(通信)、Ziemann教授(新材料)将对我校进行访问,并商谈与确认了两校先进材料专业双硕士项目事宜。21. 截止2008年9月,我校共有20名学生获DAAD奖学金,4名学生获中国留学基金委(CSC)奖学金。22. 2009年3月,德国DAAD通知与中国教育部签署的双硕士奖学金项目协议到期,于是停止了奖学金资助。随后,教育部也通知该项目奖学金停止。23. 2009年,我校仍有9名学生(4名通信,5名先进材料)坚持参加了没有奖学金的双学位项目。在2010-2012年,我校仍有9名研究生参加了该校“先进材料”专业双硕士项目。五 近期交流合作情况:1. 2012年6月德国乌尔姆大学副校长Klaus-Dieter Debatin教授应邀出席我校110周年校庆。2. 2012年合作申请德国德意志交流中心(DAAD)合作项目,9月份通过第一轮评审。乘10月中旬我校沈炯副校长率东大代表团访问该校之际,双方认真地讨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