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口现状调查研究报告_第1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老年人口现状调查研究报告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我国许多城市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xx县区本世纪初就已进入老年型社会,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当年xx县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11.84%,到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这一比例上升至15.37%,上升了3.53个百分点。本文结合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xx县区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特点,并就如何应对老年人口增长、让老年人度过健康幸福的晚年提出建议,供决策参考。 一、xx县区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点 (一)老年规模扩大,老龄化呈加速态势 上世纪90年代以来,xx县区老年人口增长迅速,人口老龄化进程

2、不断加快。1990年xx县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50194人,占总人口比重为8.98%;2000年增加到69954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1.84%;到2010年达到92705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5.37%。从增长趋势看,前10年增长46.6%,增加了1.98万人;后10年增长53.4%,增加了2.27万人。 国际上,通常把人口年龄结构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三种类型: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 从上表可以看出,上世纪90年代初xx县区人口的年龄结构类型处于由成年型向老年型过渡的阶段,2000年已迈入老龄化社会,2010年人口老年型结构更加凸现。有关资料显示,发达国家老年人口所占比重从5%上升到

3、10%,一般需要40年的时间,而xx县区老龄人口比重从1990年的5.0%上升到2010年的10.6%,只用了20年时间。 (二)老年人口仍以低龄为主,但高龄化趋势明显 2010年,xx县区9.27万老年人口中,60-79岁有8万人,占86.3%;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1.27万人,占全部老年人口比重的13.7%,低龄老人占主体。但高龄化呈加快趋势,与2000年相比,高龄人口增加6460人,占老龄人口比重提高了4.78个百分点;比1990年增加了10061人,比重提高了8.44个百分点。 (三)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 xx县区城镇人口老龄化水平明显低于农村人口,这与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历程常见

4、的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一般高于农村的特点不同。2010年xx县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市城镇常住人口为32.46万人,农村住人口为27.83万人。城镇60岁及以上人口39481人,老龄人口比重为12.18%;农村60岁及以上人口51750人,老龄人口比重为18.60%,高于城镇6.42个百分点,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大量外出打工,留守的多为老人、妇女、儿童,这也是农村人口中老龄人口比重高的原因,显示出农村养老问题更加突出。 (四)老年人口女性多于男性,高龄老人女多男少 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男性4.43万人,女性4.84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性别比为91.7;其中80

5、岁及以上高龄女性8074人,占63.6%,性别比为57.3;百岁老人性别比仅为25.0,百岁男性老人明显少于女性。 (五)少儿抚养比大幅下降,老年抚养比大幅上升 本世纪以来,xx县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城市的辐射力、吸引力和人口聚集力不断提升,劳动人口大量涌入,同时上世纪80年代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也使出生率持续降低,引起xx县区劳动力人口总抚养比有所上升。 “六普”资料显示,2010年xx县区总人口总抚养比,由1990年的38.92%上升至2000年的45.60%、2010年的45.07%;少年人口抚养比由1990年的31.46%、2000年的33.17%降至201

6、0年的22.76%;老年人口扶养比由1990年的7.46%,上升至2000年的12.43%、2010年的22.31%。 二、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xx县区人口老龄化正呈现加速发展,并日益呈现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趋势,农村需要照料的老人比例呈高发态势。 (一)人口老龄化将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影响到经济发展。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必然造成劳动力减少,从而影响到劳动力的有效供给。普查资料显示,xx县区16岁以下人口呈逐年下降趋势,如15岁10764人、14岁9450人、13岁7640人等等,加上劳动力人口外流,势必导致该市新

7、增劳动力人口逐渐短缺。 (二)人口老龄化对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严峻挑战,社会养老压力增大。 一是养老保险压力剧增。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将导致抚养结构的根本性转变,养老金缴费者逐步减少,领取者逐渐增多,养老金供需矛盾日益尖锐,直接冲击着养老保障制度。二是医疗资金需求膨胀。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逐渐下降,在医疗方面的支出也远远高于年轻人和中年人。除了医药费用外,还有相当一部分高龄老人会逐渐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需要长期照护服务和相应的资金支持,对公共医疗和公共财政造成巨大压力。普查资料显示,全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依靠退离休养老金生活的只占9.80%,但依赖家庭其他成员供养的占67.71%,还有3.

8、47%依赖于最低生活保障金生活。 (三)人口老龄化引起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的养老功能不断弱化。 实行计划生育后,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大量“四二一”家庭,一对夫妇要供养4个老人,不论是家庭的经济收入,还是夫妇能够用于赡养的精力和时间,都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传统的养老模式已不能解决未来的养老问题。普查资料显示,xx县区60岁及以上的单身老人户有4118户,一对老年夫妇户有26895户,约占全市家庭户总户数的17.2%,这是一个庞大的独居或空巢老人群体。 三、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建议 目前xx县区正处于经济社会结构调整和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时期,同时,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提高和

9、生育率的下降,人口老龄化的程度还将加剧,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并将成为影响xx县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制度和养老服务体系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加快经济建设,提高社会赡养能力 人口老龄化,必将给社会经济带来压力。发达国家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下进入老龄社会,属于先富后老或边富边老。而xx县区老龄化则提前来临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继续加快发展经济,要把经济这块“蛋糕”做大做强,只有“蛋糕”做大了,很多事情才有能力妥善的解决。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和社会财富,以获得足够的财政储备,提高社会赡养能力。 (二)强化全社会养老服务功能,

10、提倡全社会养老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注重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在现阶段亟须建设“梯度”养老模式,即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混合养老等方式并存,提倡全社会都来关爱老年人,赡养老年人,因地制宜解决养老问题。应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发挥社区社会管理和服务的优势,建立多家庭互助联合体,组建养老照顾网络,互帮互助,也可以法律咨询、婚介以及康乐中心等方面的服务,不断完善服务项目设施、扩大服务覆盖范围、提高服务水平、健全服务网络。发展专业的老年人服务机构,由专门人员为老年人提供各种服务,如老年人托护中心、心理咨询与保健。 (三)发展各类老龄产业,鼓励多方参与养老服务体系 随着老年人口的数量增多和老年人在健康、娱乐、休闲、婚姻、创业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强烈,一个庞大的老年产业需求市场正在形成。但目前的老龄产业现状却不尽如人意,老年产品缺项多、不统一、不专一,老年商店几乎没有,老年消费缺乏指导,老年服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