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技巧(吴观乐)_第1页
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技巧(吴观乐)_第2页
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技巧(吴观乐)_第3页
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技巧(吴观乐)_第4页
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技巧(吴观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技巧(为知识产权研究会准备)吴观乐Tel7002E-mail: glwu liu-主要内容撰写前的准备工作 权利要求书的撰写说明书的撰写撰写前的准备工作1 理解发明或实用新型内容(1) 确定涉及多少技术主题(2) 判断是否属于能够授予专利权的主题(3) 确定是产品发明还是方法发明或以何者为主(4) 初步确认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及其如何解决(包 括与委托人沟通以充分开掘发明创造内容以及要求委 托人补充必要的专利申请材料)(5) 初步确定合案申请的多项发明创造是否具有单一性 2 现有技术的检索和调查(1) 确定合适的保护范围(2) 进_步

2、判断合案申请是否符合单_性规定(3) 初步判断可否将一些技术要点作为技术秘密予以保KJ3权利要求书的撰写1撰写权利要求书的主要步骤2 撰写时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并列独立权利要求的撰写权利要求书的撰写1.撰写权利要求书的主要步骤(1) 在理解发明和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找出其主要技术特征,弄清各技术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其 所起的作用;(2) 根据检索和调研到的现有技术,确定与本 发明或实用新型最接近的对比文件;(3) 根据最接近的对比文件,进_步确定本发 明或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列出本发明或 实用新型为解决该技术问题所必须包括的全部必 要技术征;权利要求书的撰写(续)1.撰写权利要求书的主要步骤(续

3、)(4)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作比较,将它们共同的必 要技术特征写入独立权利要求的前序部分,本发明或 实用新型区别于最接近现有技术的必要技术特征写入 特征部分,从而完成独立权利要求的撰写;(5)对其它附加技术特征进行分析,利用那些对申 请创造性会起作用的附加技术特征写成相应的从属权 利要求。结合具体实例(试电笔)说明如何按上述五个步 骤撰写权利要求书。权利要求书的撰写(续)1.撰写权利要求书的主要步骤(1) 在理解发明和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找出其主要技术特征,弄清各技术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其 所起的作用;° 76权利要求书的撰写(续)测试触头1全透明或带透明观察窗其间充绝缘树脂绝缘外壳2 左弹

4、簧3和右弹簧9E形同心电阻4 内为限流电阻5 外为分流电阻6手触电极11识别电极7具体形状1 (伸出2外)-3-5-8-9-11 (伸出2夕卜)1 (伸岀2外)-3-6-7 (伸出2外)1.撰写权利要求书的主要步骤(1)在理解发明和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找出其主要技术特征,弄清各技术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其所起的作 用;(2) 根据检索和调研到的现有技术,确定与本发明 或实用新型最接近的对比文件;例如检索调研得知的两种现有技术: 美国早期专利文件 市场上常见的试电笔权利要求书的撰写(续)1.撰写权利要求书的主要步骤(1)在理解发明和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找出其主要技术特征,弄清各技术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其 所起

5、的作用;(2)根据检索和调研到的现有技术,确定与本 发明或实用新型最接近的对比文件;根据最接近的对比文件,进_步确定本发 明或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列出本发明或 实用新型为解决该技术问题所必须包括的全部必 要技术征;O 测试触头1绝缘外壳2 ,全透明或带透明观察窗OX 左弹簧3和右弹簧9 ,O E形同心电阻4 ,其间充绝缘树徵O氤管8O手触电极11O识别电极7 ,具体形状XO 1 (伸出2外)-3-5-89-11 (伸出2夕卜)O 1 (伸出2外)国-6-7 (伸出2外)6测试触头1Ov绝缘外壳2 .全透明或带透明观察窗OX左弹簧3和右弹簧9 ,凶 E形同心电阻4 ,l5Ov160其间充绝

6、缘树徵Ov骯管8Ov手触电极11O 识别电极7 ,具体形状XOv 1 (伸出2外)务5-8T-11 (伸出2夕卜)O 1 (伸出2外)-3-6-7 (伸出2外)权利要求书的撰写(续)1.撰写权利要求书的主要步骤(续)(4)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作比较,将它们共同的必 要技术特征写入独立权利要求的前序部分,本发明或 实用新型区别于最接近现有技术的必要技术特征写入 特征部分,从而完成独立权利要求的撰写;1一种试电笔 在其绝缘外壳中 测试触 头限流电阻、氛管和手触电极顺序串 接,其特征在于:它还有一个与所述测 试触头(1)电连接的分流电阻(6) f该分流 电阻(6)的另一端与一个部分伸出绝缘外 壳的识别

7、电极电连接。权利要求书的撰写(续)1. 撰写权利要求书的主要步骤(续)(3) 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作比较,将它们共同的必 要技术特征写入独立权利要求的前序部分,本发明或 实用新型区别于最接近现有技术的必要技术特征写入 特征部分,从而完成独立权利要求的撰写;对其它附加技术特征进行分析,利用那些对申 请创造性会起作用的附加技术特征写成相应的从属权 利要求。IIII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电笔f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流电阻(6)和限流电阻(5)是一个具有E 形纵截面的同心电阻(4),该同心电阻(4)的 中间圆柱体为限流电阻(5) f其外部圆环柱 体为分流电阻(6) f中间圆柱体略高于四周 的圆环柱体。3

8、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电笔,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电极(7)是_个圆环状的弹性金属 片f其从圆环内边缘向中心伸出多个接触爪f卡住所述同心电阻(4)外部圆环柱体的外表面 <该弹性金属片外边缘伸出所述绝缘外壳的中部 > 弯过来贴在该绝缘外壳的外 表面。4.按照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试电笔,其特 征在于:所述同心电阻(4)的中间圆柱体与外部圆环柱体之间形成的环形槽内填 充有绝缘树脂。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电笔”其特征在 于:所述分流电阻(6)与限流电阻(5)平行 设置。权利要求书的撰写(续)2. 撰写时应注意的两个问题(1)尽量撰写出一个保护范围较宽的独立权利 要求,撰写时应当弄清发明构

9、思,不要局限于发 明或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尽可能采取概 括性描述来表达技术特征。00Q001一种试电笔 在其绝缘外壳中 测试 触头限流电阻、氛管和手触电极顺序 串接f其特征在于:它还有一个与所述 测试触头(1)电连接的分流电阻(6)支路, 该分流电阻(6)支路两端的连接使其在 测试时可与由所述限流电阻(5)和氛管 (8)构成的支路处于并联、断开两种工 作状态。权利要求书的撰写(续)2 撰写时应注意的两个问题(1)尽量撰写出_个保护范围较宽的独立权利要求,撰写时不要局限于发明或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尽可能采取概括性描述来表达技术 特征。(2 )为增加专利申请取得专利的可能性和在 批准专

10、利后更有利于维护专利权,应针对不同的 具体实施方式撰写从属权利要求,层层设防。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电笔,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流电阻(6)支路由一个分流电阻(6)和一 个部分伸出所述绝缘外壳(2)的识别电极(7)组 成,该分流电阻的一端与所述测试触头 电连接 > 另一端与该识别电极电连接。3. 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电笔f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电阻和限流电阻是一个具有E形纵截面的同心电阻(4) f该同心电阻的中间!1!流电阻(6) f中间圆柱体略高于四周的圆环柱体。4. 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试电笔f其特征在于: 所述识别电极(7)是一个圆环状的弹性金属片f 其从圆环内边缘向中心伸出多个

11、接触爪 >卡住所述同心电阻(4)外部圆环柱体的外表面f该弹性金属片外边缘伸出所述绝缘外壳(2)的中部 > 弯过来贴在该绝缘外壳(2)的外表面。按照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试电笔f其特征在 于:所述同心电阻(4)的中间圆柱体与外部圆 环柱体之间形成的环形槽内填充有绝缘树脂。5.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电笔”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流电阻(6)支路由一个分流电阻(6)和一 个微动开关(串联而成,该分流电阻支路的 一端与所述测试触头(1)电连接,另一端与所 述手触电极(11)电连接。6.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电笔,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触电极(11)是双位双接点按键式电极 (11,) >所

12、述限流电阻(5)和氛管(8)支路与该按 键式电极(11,)的两个位置的接点均相连接,而 所述分流电阻支路的一端与所述测试触头 (1)电连接 > 另一端仅与该按键式电极(W)两 个位置中一个位置的接点电连接。7. 按照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试电笔f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电阻(6)和限流电阻(5)是一个具 有E形纵截面的同心电阻(4) f该同心电阻(4) 的中间圆柱体为限流电阻(5) f其外部圆环柱体为分流电阻(6) f中间圆柱体略高于四周的环柱体。8. 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试电笔f其特征在于:所述同心电阻(4)的中间圆柱体与外部圆环柱体之间形成的环形槽内填充有绝缘树脂。权利要求书的撰写(续)2

13、 撰写时应注意的两个问题(1)尽量撰写出_个保护范围较宽的独立权利要求,撰写时不要局限于发明或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尽可能采取概括性描述来表达技术 特征。(2 )为增加专利申请取得专利的可能性和在 批准专利后更有利于维护专利权,应针对不同的 具体实施方式撰写从属权利要求,层层设防。川4103丿0sLaaSMOMMX/ / / / /丿丿7/ / / / 丿X1. 一种包装体,包括一个至少部分由透气材料制成. 封装有可产生或吸收气体的物质的内包装层,以及至少部分与该内包装层相粘接、且用于使内包装层的透气材料部分与周围环境相隔离的不透气 外包装层;其特征在于:该包装体还包括与所述 不透气外包装

14、层相粘接、用于将所述不透气外包 装层撕开以使其内包装层的透气材料部分暴露在 外的带状或绳状部件,该带状或绳状部件至少有一端未与所述不透气外包装层相粘接而形成空余端头。667图26图la图lb图3图4121315201819图5專体gg层 ii装 _或包装连包气 11的条其件透 至上成聶不 担直以状述 讐此酸与 < r I I , I 丨 詈包分:包条其任币 :!于夂i部长 在聶以番>sssi 晉分气特包此撕或包 的誥賣币到 伦制至0W1果的伸 當齧体且逐外延 疇冒包装.1 Hui霍包|竺 韻 WMrss ,8a) 摆_气龔形55连气中透绳空 醬形不讀接书括第驀不装捷形 -.iis1

15、2体或脣 12(-L13.种封装有可产生或吸收气体的物质的透气性包 装体的供给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 将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包装体长带上的带状 或绳状部件的空余端头缠绕在牵拉装置上;(2) 沿着与不透气外包装层的表面成一定角度方 向牵拉该带状或绳状部件,将包装体长带中各包装 体的不透气外包装层逐个顺次撕去,使各包装体的 内包装层的透气性部分逐个顺次暴露在外;(3) 沿该包装体长带的连接部将其依次切断成各 个已被撕去不透气外包装层的透气性包装体;将上述各个透气性包装体逐个供给到规定场 所。14.种封装有可产生或吸收气体的物质的透气性包 装体的供给系统,包括:一个用于将权利要求12所述的包装体

16、长带中的 连续带状或绳状部件连同与其相粘接的不透气性 夕卜包装层从包装体长带上剥离下来的旋转辗组,_台用于将已撕去不透气外包装层的包装体长 带拉入并沿其各个连接部将其切断成各个封装有 可产生或吸收气体的物质的透气性包装体的牵拉 剪切机,以及用于将切断后的各个透气性包装体依次投 放到相应场所的滑槽;所述旋转棍组设置在所述牵拉剪切机的斜上EllEllEllELIELI方。1035L3122211012323512根据客户所提供的有关其发明情况的介绍和其提 供的现有技术来看,该发明相对于该现有技术作了三 个方面的改进,解决了三个方面的技术问题:(1)将封闭片的刻痕线设计成非封闭的(包括进_ 步改进的

17、特征).使拉片和封闭片在开启后仍与容器 保持连接,避免与容器顶盖完全分离而污染环境;尘或其他脏物落入容器中;(3)在拉片靠近封闭片前端的下方设置了向下伸出 的锋利凸尖(包括封闭片与拉片的连接点位置前移), 从而不会由于施力过大导致拉断拉片而封闭片仍处于 封闭状态而无法开启。确琵喩吏贏也勰輕豔嚮歸蠡縊F808188878984865O'饮料容器封闭开启装置Ov由刻痕线围成的封闭片Ov端部Ov根部X根部非封闭X终止处有凸起X封闭片为U形X封闭片为截去一端头的橄榄形Ov拉片Ov与封闭片相连接o连接位置邻近封闭片端部X为挪接或焊接X拉片端部下方设有向下延伸锋利凸尖1. 一种饮料容器的封闭开启装

18、置,包括由刻痕线(11) 围成的封闭片以及与该封闭片连接在一起的 拉片(3).该封闭片(2)包括一个可先被撕开的端部 (21)和_个根部(22),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片(3)与 所述封闭片相互连接的位置邻近该封闭片的 端部(21)。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容器封闭开启装置,其 特征在于:所述拉片(3)对应于所述封闭片(2)端部 (21)的一端下方设有向下延伸的锋利凸尖(32),其 尖端靠近该封闭片(2)上表面的刻痕线(11)。3.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饮料容器封闭开启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围绕成封闭片(2)的刻痕线(11)是 非封闭的,其彼此分隔开的两端(13)终止在该封闭 片(2)

19、根部(22)的凸起处(12)。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饮料容器封闭开启装置,其 特征在于:所述围绕成封闭片(2)的非封闭刻痕线 )呈U形,其在该封闭片(2)的端部(21)为圆弧形, 在该封闭片的端部(21)和根部(22)之间为两根相互 平行的直线。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饮料容器封闭开启装置,其 特征在于:所述围绕成封闭片(2)的非封闭刻痕线 (11)为两头小中间大.且被截去一端头的橄榄形, 其在该封闭片(2)的端部为圆弧形,从该封闭片(2) 的端部(21)到其根部(22)该封闭片(2)的宽度先逐渐 増大再逐渐减小。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饮料容器封闭开启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片(2)与所

20、述拉片(3)通过钏 接或焊接而连接成一体。权利要求书的撰写(续)2撰写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续)(3)在撰写独立权利要求时应当满足下列要求: 弹疇噜剪唏具有较宽的保护范围,能够最大限 清楚.简要地限定专利要求保护的范围;电池)进一步说明权利要求清楚这一要求的重要性。关于产品权利要求.尤其是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中采用材 料特征和方法特征进行限定的问题权利要求主题名称的确定权利要求的开放式和封闭式表达方式 独立权利要求前序部分省略部分特征的条件 组合物权利要求的撰写规定过"权瞬,疇靈霰馥"以上"、"以下"、"超2撰写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续)(

21、3)在撰写独立权利要求时应当满足下列要求: 在合理的前提下具有较宽的保护范围,能够最 大限度地体现申请人的利益; 清楚、简要地表述其保护范围; 记载了解决技术问题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 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 以说明书为依据,即得到说明书的支持;上位概念概括或者并列选择概括方式 功能性限定数值范围2撰写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续)(3)在撰写独立权利要求时应当满足下列要求: 在合理的前提下具有较宽的保护范围,能够最 大限度地体现申请人的利益; 清楚、简要地表述其保护范围; 记载了解决技术问题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 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 以说明书为依据,即得到说明书的支持; 独

22、立权利要求之间具有单_性; 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关于独立权利要求 的其他规定。2撰写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续)(4)在撰写从属权利要求时应当注意的几个方面:从属权利要求引用部分的主题名称应当与被引用的 权利要求相同楚讚骤牒疆麟翳严清从属权利要求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应当完整;从属权利要求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也应当得到说明书的支持;当授权后面临不得不缩小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情况时,能提供充分的修改余地; 从属权利要求的数量应当适当.合理; 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关于从属权利要求的其 他规定。3 并列独立权利要求的撰写同类型产品或方法的并列独立权利要求必须体现出其技术方案与独立权利要求具有同_发明构思

23、,即两者应包含有相同的或者相应的特定技术特征。以试电笔和新型两相三脚插头插座为例加 以说明。1-一种试电笔 < 在其绝缘外壳中f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氛管 和手触电极顺序串接,其特征在于:它还有一个与所述测试 触头(1 )电连接的分流电阻(6 )支路,该分流电阻(6 )支 路的另一端与一个部分伸出所述绝缘外壳(2 )的识别电极(7 )相连接。2 一种试电笔,在其绝缘外壳中f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氛管 和手触电极顺序串接#其特征在于:它还有一个由分流电阻(6 )和微动开关(12 )串联而成的分流电阻支路f该分流电 阻支路的一端与所述测试触头(1 )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手 触电极(11 )电连接。

24、3 种试电笔,在其绝缘外壳中f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氛管 和手触电极顺序串接,其特征在于:它还有_个与所述测试 触头(1 )电连接的分流电阻支路;所述手触电极是一个双位 双接点按键式电极(11 '),所述限流电阻(5 )和氛管(8 ) 支路与该按键式电极(11')两个位置的接点均相连接,而 该分流电阻(6 )支路仅与其中一个位置的接点电连接。1_种两相三脚插头,其三个插脚位置呈 三角形分布,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插脚 为扁金属片,其中地线插脚的横断面沿半径方向延伸,而另两个插脚以该地线插脚 横断面的径向走向为对称轴,成八字形,其靠近地线插脚的一端与另一端相比更远2 种两命三孔插座,

25、其三个插孔位置呈 三角形分布,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插孔 横断面形状是扁平长方形,其中地线插孔的横断面沿半径方向延伸,而另两个插孔 以该地线插孔横断面径向走向为对称轴, 成八字形,其靠近地线插孔的一端与另一 端相比更远离对称轴。权利要求书的撰写(续)3 并列独立权利要求的撰写同类型产品或方法的并列独立权利要求(2)不同类型发明的并列独立权利要求为了体现出并列独立权利要求与第一独立权 利要求有相应的特定技术特征,并列独立权利要 求的特征部分应体现出与第一独立权利要求的技 术方案有技术上的联系,其区别技术特征通常对 第一独立权利要求的区别技术特征有依赖关系。以消音板.其制造方法和和专用模具(或沸 腾

26、液体传热壁其制造方法及专用铲刮刀具)为 例加以说明。1 一种消音板,包括衬布和位于衬布之上的吸声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层的表面为锯齿形,其中锯 齿的顶角为40°85。2 种制造权利要求1所述消音板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将拌匀的含水吸声层原料注入开口的模具中然后在其上粘结敷设衬布,待吸声层原料固结并干透后,将粘结在衬布上的吸声层从模具中取出,其 特征在于:在向模具注入含水吸声层原料之前,先 在该模具的锯齿状底壁上涂覆一层脱模剂。3 制造权利要求1所述消音板的专用模具,该模具带有扁平形的空腔,其特征在于:该模具的底壁为锯 齿形表面,该锯齿的顶角为40°85。说明书的撰写1 说

27、明书的充分公开说明书各个组成部分以及摘要的撰写说明书的撰写(续)1 说明书的充分公开(1)说明书充分公开的要求(法二十六条三款)说明书应当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 的说明,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准。清楚完整能够实现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为:说明书对发明或者实用新 型作出的清楚.完整的说明,应当达到所属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的程度。也就是说,说明书应该 满足充分公开发明或实用新型的要求。(说明:考虑是否充分公开时可以考虑权利要求书 中的内容但不得考虑说明书摘要的内容。)说明书的撰写(续)1 说明书的充分公开(续)(1)说明书充分公开的要求(续)凡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能从现有技

28、术中直接.惟_地得出的内容 < 均应当在说明书中描述。克服偏见的发明或实用新型,应当在说明书中作出相应说 明,即在说明书中解釋为什么说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克服了偏 见,新的技术方案与偏见之间的差别以及为克服偏见所采用的 技术手段。由于缺乏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而被认为无法实现的五 种情况:(i)说明书中只给出任务和咸设想,或者只表明一种愿望 和成结果,而未给出任何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施 的技术手段;说明书的撰写(续)1 说明书的充分公开(续)(1)说明书充分公开的要求(续)(ii) 说明书中给出了技术手段,但对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 员来说,该手段是含糊不清的,根据说明书记载的内容

29、无法具 体实施;(iii) 说明书中给出了解决手段,但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 采用该手段并不能解决发明或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iv) 申请的主题为由多个技术手段构成的技术方案,对于其 中一个技术手段,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按照说明书记载的内容 并不能实现;(V)说明书中给出了具体的技术方案,但未给出实验证据, 而该方案又必须依赖实验结果加以证实才能成立。说明书的撰写(续)1 说明书的充分公开(1)说明书充分公开的要求(法二十六条三款)(2)撰写时如何处理说明书的充分公开与保留技 术秘密判断说明书充分公开的依据(过)保留技术秘密要以充分公开为前提)如何处理充分公开与保留技术秘密之间的 关系说

30、明书的撰写(续)2 说明书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摘要的撰写(1)说明书的组成部分及其撰写规定(细则十八条)说明书的撰写(续)1-说明书的组成部分名称(1) 技术领域(2) 背景技术(3) 发明或实用新型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 有益效果(4 )附图说明(5 )具体实施方式2. 每一部分前面写明标题所述的3. 说明书应当用词规范.语句清楚,并不得使用如权利 要求所述的”一类的引用语 > 也不得使用商业性 宣传用语。匸对于書衣苜酸或氨基酸序列的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应 包括序列表,并提交该序列表的计算机可读形式的副本。2 说明书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摘要的撰写(1)说明书的组成部分及其撰写规定(细

31、则十八条) (2)说明书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摘要的撰写说明书各个组成部分及其摘要的撰写(续)2 技术领域说明书各个组成部分及其摘要的撰写1名称清楚.简要,写在首页正文部分的上方居中位置。 撰写要求:(1) 与请棗书中的名称一致,一般不超过25个字。(2) 采用本技术领域通用的技术名词,最好采用国际 专利分类表中的技术术语,不得采用非技术名词。(3) 清楚.简要.全面地反映要求保护的发明或实用 新型的主题(名称)和类型,以利于专利申请的分类。(4) 不得使用人名地名.商标.型号或者商品名称, 也不得使用商业性宣传用语。具体撰写方法和注意点与独立权利要求前序部分中写明的要求保护的技术 方案的主题名称

32、相应。有几项独立权利要求的 > 它们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的主题名称均应往名称中得到体现。指要求保护的发明或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属或者直接应用 的具体技术领域,而不是上位的或者相邻的技术领域,也不是 发明或实用新型本身。撰写要求:(1) 该具体按术领域往往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国际专利分类 表中可能分入的最低位置有关。(2) 应体现发明或实用新型的主题名称和类型。(3) 不应包括发明或实用新型的区别技术特征。具体撰写方法和注意点一般应按国际分类表最低分类位置来确定其所属或者直 接应用的技术领域。要体现发明或实用新型的主题名称和类型。洁。滞SWW求的鯛部分相应酥句是本发明涉及一种”本实说明书各个组

33、成部分及其摘要的撰写(续)3背景技术应当写明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理解.检索.审查有用的 背景技术 并且尽可能引证反映这些背景技术的文件。尤其要引证包含发明或者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中的独立权 利要求前序部分技术特征的现有技术文件,即引证与发明或者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文件。说明书中引证的文件可以是专利文件,也可以是非专利文 件,例如期刊.杂志.手册和书籍等。通常对背景技术的描述应包括三方面内容(1)注明其出处(引证专利文件的,至少要写明专利文件的 国别.公开号,最好包括公开日期;引证非专利文件的,要写 明这些文件的详细出处);客观地指出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缺点(仅限于涉及 由发明或者

34、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解决的问题和缺点);决矗assr在这种问题和缺点的原因以及解3.背景技术(续)背嘉术部分引证的文件应满足的三个要求引证文件应当是公开出版物(纸件和电子出版物等)。(2)引证外国专利或非专利文件的,应当以所引证文件公布或 发表时的原文所使用的文字写明引证文件的出处及相关信息 必要时给出中文译文,并将译文放置在括号内。(3)所引证的非专利文件和外国专利文件的公开日应当在本申 请的申请日之前;所引证的中国专利文件的公开日不能晚于本 申请的公开日。(即,除引证申请日前的非专利文件.外国专利文件和中 国专利文件外 还可引证申请人本人在申请日前或申请日当天 向中国专利局提岀申请.在申请

35、日前尚未公开的专利申请文件, 但该引证文件的公开日不得晚于本申请的公开日。)如果引证文件满足上述要求,则认为本申请说明书中记载了所引证文件中的内容。说明书各个组成部分及其摘要的撰写(续)3 背景技术(续)具体撰写方法和注意点-除开拓性发明外,至少要引证一篇与本申请最接近的现有 技术。-必要时可再引用几篇较接近的现有技术但不必详细说明 形成现有技术的整个发展过程。-对引用申请人本人在先申请文件的处理方法(对于那些就满足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的要求而言必不可少的内容,不能采用引证其他文件的方式撰写,而应当将 其具体内容写入说明书)4 发明或实用新型内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方案有益效果说明书各个组

36、成部分及其摘要的撰写(续)4发明或实用新型内容(续)1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指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要解决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记载的技术方案应当能够解决这 些技术问题。具体要求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2)用正面的、尽可能简洁的语言客观而有根据地反映发明 或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3)不得采用广告式宣传用语。可以列出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但同时应当在说明书中 描述解决这些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当一件申请包含多项发明 或实用新型时,列出的多个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应当都与一个总 的发明构思相关。说明书各个组成部分及其摘要的撰写(续)说明书各个组成部分及其摘要的撰写(续)4发

37、明或实用新型内容(续)1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续)具体撰写方法和注意点-针对最接近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结合本发明或实用新型所 取得的效果提出。-应当体现出所有独立权利要求技术方案的主题名称和类型采用的格式语句是:"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关于从属权利要求进一步解决的技术问题的两种处理方式4发明或实用新型内容(续)2)技术方案说明书中记载的技术方案是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核 心。技术方案是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利用了自然规律 的技术手段的集合。技术手段通常是由技术特征来体现的。具体要求(1)清楚完整地写明技术方案 < 即清

38、楚.完整地描述发明或 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这一 部分至少应反映包含全部必要技术特征的独立权利要求的技术 方案 <还可以给出包含其他附加技术特征的逬一步改逬的技术 方案(即从属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说明书中记载的这些技 术方案应当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相应技术方案的表述相一致。4发明或实用新型内容(续)2)技术方案(续)(2)首先写明独立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其用语应与独立 权利要求的用语相应或相同,以发明或实用新型必要技术特征 的总和形式阐明其实质,必要时说明这些技术特征总和与其效 果之间的关系。(3)然后,可以通过对其附加技术特征的描述,反映对其 作进一步改进的

39、从属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4)如果一件申请中有几项发明或者几项实用新型,应当 说明每项发明或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4发明或实用新型内容(续)2)技术方案(续)具体撰写方法和注意点首先用一个自然段说明发明或实用新型的主要构思,以发 明或实用新型必要技术特征总和形式来阐明发明或实用新型的 实质内容对于只有一个独立权利要求的专利申请来说,这一段应针 对独立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通常可采用独立权利要 求的概括性词句来阐明其技术方案。4发明或实用新型内容(续)2)技术方案(续)具体撰写方法和注意点(续)-对于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类发明或实用新型的独立权利 要求的专利申请来说,这一段最好先相应于这些技术

40、方案的 共同构思进行描述,然后再用几个自然段分别描述相应技术 方案。请来说,应分两个或多个自然段描述,所描述内容应体现出对于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类型发明独立权利要求的申鑑翩漏鑑髒严相应扌支术騒翩針r韻融属权利e4发明或实用新型内容(续)3)有益效果应当清楚.客观地写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 具有的有益效果。直接带来的.或者是由所述的技术特征必然产生的技术效果。有益效果与发明或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有关,但又不 相同。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指发明或实用新型要解决现有技术中 所存在的问题。有益效果是指由构成发明或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有益效果是确定发明是否具有显著进步.实用新型是否具有 进步的

41、重要依据。通常,有益效果可以由产率.质量.精度和效率的提高能耗原材料.工序的节省加工.操作.控制.使用的简便 环境污染的治理与根治有用性能的出现等方面反映出来。说明书各个组成部分及其摘要的撰写(续)4发明或实用新型内容(续)3)有益效果撰写有益效果的具体方式(1)对结构特点的分析和理论说明相结合的方式(2)列出实验数据的方式不得只断言其有益效果,最好通过与现有技术进行比较而得 出O° -对机械、电气等技术领域,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结合发明或者 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作用方式加以说明。一对化学领域,大多数情况要借助实验数据来说明。引用实验数据说明有益效果时,应当给出必要的实验条件和 方法。-

42、对于目前尚无可取的测量方法、而不得不依赖于人的感官判 断的,例如味道、气味等,可以采用统计方法表示的实验结果来 说明有益效果。5 附图说明说明书有附图的,应给出附图说明。具体要求(1)写明各幅附图的图名、并且对图示的内容作简要说明。(在零部件较多的情况下,允许用列表的方式对附图中具体零部件名称列表说明)(2)附图不止一幅时,应当对所有的附图(按顺序)作出 说明。通常的格式起始句为:”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在这之后再给出各幅图的图名。说明书各个组成部分及其摘要的撰写(续)6 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是说明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充分公开、 理解和再现发

43、明或者实用新型,支持和解释权利要求极为重要。具体撰写要求(1) 应当详细描述申请人认为实现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优选的 具体实施方式。在适当情况应举例说明;有附图的应当对照附图 进行说明。(2) 优选的实施方式应当体现申请中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 术方案,并应当对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给予详细说明,以支持权 利要求O(3) 对优选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应当详细,使发明或实用新型所 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6具体实施方式(续)(4)实施例的数量应当根据发明创造的性质、所属技术领域、 现有技术状况以及要求保护的范围来确定。当一个实施例足以支 持所概括的技术方案时,可以只给出一个实施例;当

44、权利要求概 括的技术方案不能从一个实施例中找到依据时,应当给出一个以 上的不同实施例,以支持要求保护的范围;当权利要求相对于背 景技术的改进涉及数值范圉时,通常应给出两端值附近(最好是 两端值)的实施例,当数值范圈较宽时,还应当给出至少一个中 间值的实施例。(5)对于产品发明或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或实施例应当描述产 品的机械构成、电路构成或者化学成分,说明组成产品的各部分 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可动作产品,必要时还应当说明其动作过 程或者操作步骤。说明书各个组成部分及其摘要的撰写(续)6 具体实施方式(续)(6) 对于方法发明,应当写明步骤,包括可以用不同参数或参 数范围表示的工艺条件。(7) 对

45、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或者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共有的技术 特征,一般可以不作详细描述,但对发明或实用新型区别于现有 技术的特征以及从属权利要求中的附加技术特征应当足够详细地 描述,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该技术方案为准。(8) 对于那些就满足充分公开发明或实用新型而言必不可少的 内容,不能采用引证其他文件的方式撰写,而应当将其具体写入 说明书。(9) 对照附图描述具体实施方式时,使用的附图标记或者符号 应当与附图所示一致,放在相应部件的名称之后,不加括号;(10) 在申请内容十分简单情况下,在说明书技术方案部分已 对要求保护的主题作出清楚、完整的说明时,则在这部分就不必 再作重复说明。说明书各

46、个组成部分及其摘要的撰写(续)6具体实施方式(续)几点需要特别说明的问题说明书是否充分公开与引证在先申请文件的关系。.化学领域充分公开的特殊要求化学产品化学产品的确认、制备、用途和使用效果 化学方;原料物质.工艺步骤和工艺条件,方法对 目的物质性能的影响 所取得的效果化学产品用途发明所使用的化学产品.使用方法和权利要求以说明书为依据与实施例的数量的关系概括性描述.功能性限定.数值范圉为防止出现专利申请文件修改超范圉应当尽可能在原申请文件中写明可能需进行概括的技术特征或优选的技术特征说明书各个组成部分及其摘要的撰写(续)7.说明书附图附图是说明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 书文字部

47、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化地理解发明或者 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对于机械和电学领域中的专利申请,说明书附图的作用尤其 明显。说明书附图应当清楚地反映发明或实用新型的内容。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必须有附图;对发明专利申请,用文字 足以清楚.完整地描述其技术方案的,可以没有附图(换言之, 机械.电学.物理领域中涉及产品结构的发明说明书也必须有 附图)。说明书各个组成部分及其摘要的撰写(续)7.说明书附图(续)具体要求(1) 有几幅附图时,几幅附图可绘在一张图纸上,并按照 "图1、图2”的顺序排列。(2) 附图标记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编号。说明书文字部分中 未提及的附图标记

48、不得在附图中出现,附图中未出现的附图标 记不得在说明书文字部分提及。(3) 在用于表示同一实施方式的各幅图中,表示同一组成部 分(同一技术特征或者同一对象)的附图标记应当一致。(4) 附图中除必需的词语外,不应当含有其他注释;但对于流程图、框图一类的附图,应当在其框内给出必要的文字或符号。附图中的词语应当使用中文,必要时可以在其后的括号里注明原文。说明书各个组成部分及其摘要的撰写(续)7 说明书附图(续)具体要求(续)(5) 附图的大小及清晰度,应当保证在该图缩小到三分之二 时仍能清晰地分辨出图中的各个细节,并适合于用照相制版、 静电复印、缩微等方式大量复制。LI(6) 说明书附图应当用制图工

49、具和黑色墨水绘制,线条应当均匀清晰、足够深,并不得着色和涂改,不得使用工程蓝图。(7) 剖面图中的剖面线不得妨碍附图标记线和主线条的清楚 识别。(8) 几幅附图可以绘制在一张图纸上,一幅总体图可以绘制 在几张图纸上,但应保证每一张上的图都是独立的,而且当全 部图纸组合起来构成一幅完整总体图时又不互相影响其清晰程 度。说明书各个组成部分及其摘要的撰写(续)7 说明书附图(续)具体要求(续)(9) 附图的周BI不得有与图无关的框线。附图总数在两幅以上 的,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并在编号前冠以"图"字, 该编号应当标在相应附图的正下方。(10) 附图应当尽量垂直绘制在图纸上

50、,彼此明显地分开。当 零件横向尺寸明显大于竖向尺寸必须水平布置时,应当将图的顶 部置于图纸左边。同一页上各幅图的布置应采用同一方式。(11) 同一附图中应当采用相同比例绘制,为使其中某一组成 部分清楚显示,可以另外增加_幅局部放大图。(12) 附图除特殊情况(如显示金相结构或组织细胞)外”不得使用照片作为附图。(13) 说明书附图应当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写页码.(14) 附图集中放在说明书文字部分之后。说明书各个组成部分及其摘要的撰写(续)8说明书摘要(1)应当写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所公开内容的概要,即写明发明或实用新型的名称和所属的技术领域,清楚地反映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的要

51、点及主要用途,其 中以技术方案为主。摘要可以包含最能说明发明的化学式。(主要描述发明或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要点,其余部分可用尽可能简单的语句来概括)说明书中有附图的,应指定并提供一幅最能反映该发明 或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主要技术特征的附图作为摘要附图。(摘要附图应当是说明书附图中的一幅)附图的大小及清晰度应当保证在该图缩小到4厘米x 6厘 米时,仍能清楚地分辨出图中的各个细节。说明书各个组成部分及其摘要的撰写(续)&说明书摘要(续)(4)摘要文宇部分不得用发明名称作为标题。摘要文宇部 分(包括标点符号)不得超过300字f不分段。(5)不得使用商业性宣传用语。(6)摘要文宇部分出现的附图标记

52、应当加括号。通用的格式起始句为:本发明(实用新型)涉及一施行修改后的专利法的过渡办法1.第二条规定:修改前的专利法的规定适用于申请日 在2009年10月1日前(不含该日,下同)的专利申请 以及根据该专利申请授予的专利权;修改后的专利 法的规定适用于申请日在2009年10月1日以后(含该 曰下同)的专利申请以及根据该专利申请授予的 专利权;但本办法以下各条对申请日在2009年10月1 日前的专利申请以及根据该申请授予的专利权的特 殊规定除外。前款所述申请日的含义依照专利法实施细则的 有关规定理解。2 第七条规定:在中国没有经常居所或者营业所的外 国人.外国企业或者外国其他组织在2009年10月1日 以后变更委托或者变更专利代理机构的,适用修改 后的专利法第十九条的规定。施行修改后的专利法实施细则的过渡办法第二条规定:修改前的专利法实施细则的规定适用于申请 日在2010年2月1日前(不含该日,下同)的专利申 请以及根据该专利申请授予的专利权;修改后的专 利法实施细则的规定适用于申请曰在2010年2月1曰 以后(含该日,下同)的专利申请以及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