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题: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经济思想知识点归纳_第1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题: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经济思想知识点归纳_第2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题: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经济思想知识点归纳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经济思想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探索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国内战争爆发,苏联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2)内容:农业一一余粮征集制;工业 一一工业国有化;商品流通 一一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由国家集中分配;社会劳动 一一强制劳动。(3)特点:适应战时需要;具备某些共产主义的特征;否定商品货币和市场规律。(4)评价:积极一一在战时特殊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上的胜利。消极一一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带来的弊端日益显现, 引起人民不满,引发了政治、经济危机。2.新经济政策(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的经济政治危机。(2)内容:农业

2、 粮食税;工业 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 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商品流通一一允许自由贸易。(3)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间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4)意义:表明苏俄探索出了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之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斯大林模式”的形成1 .确立:20世纪30年代中期,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 确立了斯大林经济体制。2 .主要表现: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 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与专制。3 .评价(1)

3、积极:使苏联能够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国资源,建立、健全工业体系,实现工业化。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 基础。(2)消极: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发展;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抑地方和企 业的积极性;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成为苏联后来解体的重要原因。1 .三次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背景斯大林体制弊端日益暴露赫鲁晓夫改革成效不 大,带来了社会的混乱经济继续滑坡,社会 陷入危机边缘措 施农 业(1)扩大集体农庄的生产 自主权(2)开垦荒地(3)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 运动(1)扩大农场和农庄的生 产自主权,提高农产品

4、价格(2)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 制(1)提出“加速发展战 略”,并把重点放在重 工业上(2)改革陷入困境后, 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 治体制改革工 业(1)扩大地方和企业生产 自主权(2)尝试推行“物质利益原 则”(1)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 权(2)注重发展重工业,特 别是军事,业评 价积 极赫鲁晓夫的改革取得L定 成效取得一定的成效经济持续下滑,国内 局势失控,最终导致消 极(1)没后突破原后的经济体制(2)造成人们的思想混乱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 的框架,后期趋于保守, 改革陷入停滞了苏联的解体2 .苏联解体(1)过程: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使苏联变成松散的邦联。“八一九”事件后苏联国家政权性质发

5、生质变。 1991年12月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2)原因: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体制上的弊端和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根深蒂固。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错误方针,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外部原因:西方敌对势力长期推行的“和平演变”战略。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 .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表现为生产相对过剩。(2)具体原因: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导致市场萎缩,股市狂涨造成经济虚假繁荣,分期付款打 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2 .爆发:1929年美国纽约股市崩溃,此后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猛跌,失 业人数猛增。3 .特点:范围特别广、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4

6、 .影响(1)对国际局势各国纷纷转嫁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国际关系日趋恶化。(2)对国内局势一一使得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 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自由放任VS国家干预一一克服危机的不同思路1 .胡佛一一自由放任政策(1)措施:自由放任:面对经济危机,胡佛继续奉行自由放任主义政策,反对政府干预, 否决国会救济方案。关税壁垒:1930年胡佛大幅度提高关税,其他各国也纷纷高筑关税壁垒,加剧了世界性 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掉入“沟底”。(2)结果:整个社会一片混乱,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丧失信心,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处于崩溃 的边缘。2 .罗斯福 国家干

7、预(1)背景大危机给美国以空前严重的打击,时任总统胡佛及其政府仍奉行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1933年,富兰克林 罗斯福就任新一届美国总统。(2)主要内容整顿财政金融。调整工业生产(中心措施):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企业 关系和劳资关系。调整农业生产。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3)主要特点:在确保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4)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影响积极一一直接影响:使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间接影响:缓和了社会矛盾, 第2页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深远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消极 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 生产力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使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