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产业与高等教育发展_第1页
论教育产业与高等教育发展_第2页
论教育产业与高等教育发展_第3页
论教育产业与高等教育发展_第4页
论教育产业与高等教育发展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论“教育产业”与高等教育发展    摘要文章分析了教育产业的基本特征,认为教育是一项社会效益优先的特殊产业,必须为现代文明和社会持续发展提供智力保障,“教育产业化”并不能解决教育供求这一根本矛盾。在此基础上,提出应确立新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关键词教育产业化竞争机制高等教育发展一、教育产业的基本特征所谓产业,按照辞海的解释,是“指各种生产的事业,也特指工业”。有人认为: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从生产到流通、服务以至文化、教育,大到部门小到行业都可以称之为产业。按照这样的解释,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均属于产业部门,教育因其所具有的生产性和交换性,当然属于

2、一个产业部门。但教育产业又具有自己的特殊性,这是由教育的本质决定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教育的性质和形式就“教育产业化”问题来说,教育是属于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还是私人产品?教育是国家的公益事业,还是经济活动中的一项产业?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因为人们对教育的性质的认识的不同。就教育的性质而言,教育部门以向受教育者提供教育服务为主要任务,以满足受教育者学习文化科学、发展智力和体力的需要为目标。教育部门以教育服务为产品,学校因提供教育服务而取得社会回报,不可能以人才来同其它部门进行交换。教育部门也向社会提供精神产品,如新理论、新技术、新作品等,它们可以作为商品参与社会的交换。教育有别于第

3、一产业部门和第二产业部门的是它的服务功能,它以社会服务为职能。因此,教育作为一个产业部门,自然要受经济规律的制约,但教育又有其特殊性,属于社会公益事业,教育的受益者不仅是受教育者,更主要的还是社会。教育部门属于非经济、非赢利的公共部门。因此在正常情况下,教育部门不能以赢利为目的,也不可能赢利。教育作为产业,在本质上和形式上应当保持自己的品性,不能失去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性能,否则教育就不成其为教育。2教育的民主化和国家化教育民主化是民主政治理想在教育领域的扩展,其核心是教育机会平等,要求每个公民都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每个公民不论其种族、阶级和宗教信仰如何,都有机会接受基本的教育,接受符合其能力

4、发展的教育。实现教育民主化的最有效途径是教育的国家化,国家应当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举办由政府提供经费的公共教育,为公民提供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教育发展的历史证明:公立学校的产生和免费的普及义务教育的发展,不仅是工业革命对劳动力质量要求提高的产物,更是教育民主化的硕果。国家通过举办公共教育,不仅直接实现了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使贫困家庭的子女能够接受教育,保证了社会的公平和稳定发展,而且使有才华、有抱负的青年通过自己的努力,接受一定的学校教育,成为国家有用之才。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提出,教育支出不是一种消费,而是一种投资,并且这种投资具有较高的溢出效益。因此,国家作为教育溢出

5、效益的主要受益者,应承担与此相应的教育成本、从财政收入中支付教育经费,举办公共教育,以保障公民有平等的受教育权。3教育的自由竞争教育中的竞争是发展教育产业的必然表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教育发展已经出现了教育自由竞争的局面,许多国家希望为教育创造一个更具有竞争性的类似市场的环境,目的是为了提高教育的效益和效率,克服公共教育的质量下降和效率不高的现象,激发教育内部的活力。具体措施表现为实施以学校为基础的家长自由选择学校的制度,鼓励地方、企业和家长参与学校管理。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的自由竞争也已经相当激烈,学校之间要竞争教育经费来源,扩大计划外招生名额,多争取科研项目基金,争取有更高的教育和管理水平

6、,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等;教师要在职称评定、聘任和教学评估中竞争;学生则要在学习上刻苦努力,提高社会竞争能力。竞争机制的形成,成为教育产业发展的动力,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但教育领域的自由竞争毕竟不能等同于经济竞争,它们的目的、手段和结果都不相同。教育的自由竞争,目的主要不在经济利益方面,而应当追求教育系统的优化,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建立激发人们努力工作的机制,使受教育者得到良好、健全的教育,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在强调教育产业的自由竞争的同时,我们又要防止竞争的滥用,教育领域的竞争应有利于教育任务的完成,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的个人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教育是一项社会效益优先的特殊产业根据教育

7、产业的基本特征,我们认为教育就其性质来说应当属于非经济、非盈利的公共部门,教育产品属于“非卖品”。所以,我们不能将以盈利为目的的各经济部门的经济联系方式简单地移植到教育中来,而应当将教育视为一项社会效益优先、具有其内在独特性的特殊产业。理由如下:一是教育并不属于可盈利的部门或经济部门。作为以开发人力资源为己任的教育来说、无论对社会还是对个人都会带来经济和非经济的收益。在教育过程中,也同样存在资源的投入与产出的经济活动,因此,教育具有生产性,教育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然而这种投资的回报具有明显的间接性和滞后性。它是通过培养各类人才投入社会生产或经济活动之中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来实现的。所以教育本身

8、并不会产生更多的积累,即教育从性质上来说,不是可以盈利的产业部门或经济部门,而只能把它作为服务部门、人力资源开发部门、国民素质提高部门。二是教育提供公共产品而非私人产品。所谓私人产品是指居民或厂商的产品和劳务,公共产品则是指由政府提供的必然为社会全体成员消费的产品和劳务。私人虽可以办学,但政府都有不同程度的资助,当然其产品也不全是私人产品。发展和管理教育、向社会公众提供教育产品是政府的义务和职能,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三是教育提供的产品为“非卖品”。教育产品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性质。教师不是企业的雇员,学生也并非用于市场交换的商品。所以教育发展不能向单纯经济价值倾斜,也不能用经济效益来衡量其

9、办学成果,更不能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的市场运作机制来培养人才。在教育所提供的知识服务、各级各类学校所培养的毕业生和学校的科技成果等三种类型的“产品”中,唯有科技成果可以产业化,某些职业技术培训可以采用企业化运作机制来办。因此“教育产业化”是有条件的。四是实行“教育产业化”,并不能解决教育供求这一根本矛盾。“教育产业化”问题的提出是我国教育供求矛盾加剧,人们指望依靠教育产业化和市场化来解决教育经费短缺,缓解教育供求矛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不断增长的需求。事实上,让教育走产业化、市场化之路,按企业化机制运作教育,照市场化规律调节教育,必定是难以奏效的。第一,“教育产业化”只考虑让百姓

10、出钱,而忽视了发展教育事业是政府的基本职责。第二,“教育产业化”只考虑到老百姓对教育的渴求意愿,而未考虑到他们不高的支付能力。第三,教育供求并非由价格来决定,而是受经济、政治、科技、传统等多种因素影响。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上,政府无力负担其全部成本。根据公平和平等的原则,作为教育成本的分担和补偿,对受教育者征收部分学费是完全必要的。但将学费当作教育价格,由学费调节教育供求,则会造成教育机会新的不平等和部分高校乱收费、高收费现象的发生。三、确立新的高等教育发展观教育要面向市场经济、教育要适应市场经济的思想是完全正确的。但教育要无条件地适应现实市场经济的一切要求,丢掉教育自身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

11、则是极端错误的。教育代表社会理念,教育必须从人类长远的和根本的利益出发,对现实社会及其各方面的影响加以必要的评价,才不致迷失于现实社会之中。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必须确立和坚持以下观念:一是“供需平衡”的“高教发展观”。为高等教育产业的发展制订切实可行的政策,全面调动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是势在必行。各级政府应将教育作为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确保政府公共教育经费在高教投入中的主渠道作用;要通过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采取多种形式兴办高等教育,逐步形成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在实行教育成本分担原则的前提下,要根据不同学

12、校、不同专业的培养成本和回报率高低,按照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家庭实际承受能力,确定高校学生承担培养成本比例,使学生家庭对高等教育的支出既是一种消费行为,也是一种投资行为,高等学校理所应当为这种投资提供回报。二是“学习化社会”的“发展目的观”。现代社会发展的新的制高点就是能否率先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而知识经济作为一个时代到来的基本前提就是社会是否进入学习化社会。所以,我国的教育规划一定要有“大社会、大系统、大教育”的观念,努力构建起“人人学习、时时学习、事事学习、处处学习”的新的学习化社会;高等教育必须突破传统教育的限制,把各种学习机会组织为贯穿个人一生的既统一、开放又有弹性的新体系,以利于全

13、民的终身学习。三是“以人为本”的“大教育观”。近代以来,教育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教育也以经济和职业的需要为本。如今,现代经济的发展本身已进入被反思的状态,经济学同样要考虑人的价值和目的,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尽可能从人的根本利益和根本目的出发。所以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理论前提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根本目的,以营造美好和谐的社会为最高理想。高等学校一定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尤其是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努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使他们不仅能为自己创造工作机会,而且逐渐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为社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质量观”。一方面要通过教育教学内容的改革,更好地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另一方面要通过确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调整教育结构、建立教育的良性运行机制等,确保教育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所以,高等教育在努力扩大规模,为社会提供更多教育机会的同时,更要调整培养规格和服务方向,使人才培养的质量更加符合社会多样化尤其是基层实际的需要,为推进现代社会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