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主讲:张明升 2011-3本章主要讲述了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基本内容,阐述了药物的体内过程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掌握: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基本概念;药物跨膜运动的形式、各自特点及掌握: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基本概念;药物跨膜运动的形式、各自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药物代谢动力学的重要参数及其相关概念(生物利用度、首其影响因素;药物代谢动力学的重要参数及其相关概念(生物利用度、首过消除、再分布、消除过消除、再分布、消除t1/2 、血浆清除率、表观分布容积、一级速率消除、零、血浆清除率、表观分布容积、一级速率消除、零级速率消除、一次给药的药物血浆浓度级速率
2、消除、一次给药的药物血浆浓度时间曲线图及曲线下面积(时间曲线图及曲线下面积(auc)、)、多次给药的稳态血浆浓度、负荷量、治疗剂量窗);结合型药物的特点及多次给药的稳态血浆浓度、负荷量、治疗剂量窗);结合型药物的特点及其意义;药物的其意义;药物的adme如何影响药物的起效速度(作用潜伏期)、作用强如何影响药物的起效速度(作用潜伏期)、作用强度及持续时间;肝药酶、肝药酶诱导药和抑制药的概念;肝药酶的特点;度及持续时间;肝药酶、肝药酶诱导药和抑制药的概念;肝药酶的特点;药物的排泄(尤其从肝脏和肾脏的排泄)及其影响因素,相关基本概念药物的排泄(尤其从肝脏和肾脏的排泄)及其影响因素,相关基本概念(如重
3、吸收、肝肠循环)。(如重吸收、肝肠循环)。熟悉:血浆熟悉:血浆t1/2的计算;在不同的计算;在不同ph溶液中,如何计算已知溶液中,如何计算已知pka值的药物的值的药物的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之间比例;峰值浓度和达峰时间;房室模型及其基本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之间比例;峰值浓度和达峰时间;房室模型及其基本概念;药物的生物转化及其相关概念。概念;药物的生物转化及其相关概念。 定义:定义:主要研究药物的主要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体内过程及体内血浆等组织药物浓度随时及体内血浆等组织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间变化的规律。第一节第一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的体内过程第二节第二节 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的动态变化体内药物浓度随
4、时间的动态变化 定义和研究内容1. 定义:定义:指药物经过给药部位进入体内直至排出指药物经过给药部位进入体内直至排出体外的过程体外的过程。2. 体内过程:体内过程:药物的吸收药物的吸收(absorption)、在体内的、在体内的转运分布转运分布(distribution)、代谢变化过程、代谢变化过程(metabolism)、排泄、排泄(excretion),即,即adme。3. 代谢和排泄又被统称为消除代谢和排泄又被统称为消除(elimination)。4. 分布与消除又被统称为处置(分布与消除又被统称为处置(disposition). 第一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药物在给药部位在给药部位abs
5、orption游离药物游离药物作用靶点作用靶点结合结合 游离游离储存组织储存组织结合结合 游离游离结合药物代谢产物排泄排泄(肾脏肾脏、肺、汗、粪便等)代谢组织代谢组织生物转化生物转化血浆代谢产物胆囊肠道排泄excretionmetabolismdistribution第一节药物体内过程一、药物的跨膜转运 二、药物的吸收 三、体内药物存在的形式 四、分布 五、生物转化 六、排泄 一、药物的跨膜转运被动转运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主动转运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其他转运方式其他转运方式:易化扩散: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胞
6、吞胞吞(endocytosis)或胞饮或胞饮(pinocytosis)、膜、膜孔滤过孔滤过(filtration through pores)、离子对、离子对转运转运(ion-pair transport) 。主动转运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又称上山又称上山(up-hill)转运,即逆浓度(或转运,即逆浓度(或电位)梯度转运。电位)梯度转运。特点:特点: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需要能量;需要能量; 有饱和性;有饱和性;有竞争性抑制现象。有竞争性抑制现象。举例:丙磺舒与青霉素举例:丙磺舒与青霉素一、药物的跨膜转运一、药物的跨膜转运被动转运被动转运(passive
7、 transport): 又称下山又称下山(down-hill)转运或顺梯度转运。即药物从浓度高的转运或顺梯度转运。即药物从浓度高的一侧向低的一侧扩散渗透,包括简单扩散一侧向低的一侧扩散渗透,包括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和滤过和滤过(filtration)。大多数脂溶性药物属于被动转运,被动转运是药大多数脂溶性药物属于被动转运,被动转运是药物跨膜转运的重要方式物跨膜转运的重要方式。一、药物的跨膜转运被动转运的特点1. 1.不消耗能量不消耗能量2.2.无饱和限速现象无饱和限速现象3.3.无竞争性抑制现象无竞争性抑制现象4.4.不需载体不需载体5.药物分子在膜两侧的浓度相等时达
8、到动态药物分子在膜两侧的浓度相等时达到动态平衡平衡一、药物的跨膜转运被动转运的影响因素1.药物的溶解性药物的溶解性2.药物的解离性药物的解离性3.药物的分子大小药物的分子大小4.药物的极性药物的极性一、药物的跨膜转运被动转运一、药物的跨膜转运被动转运解离性和离子障(解离性和离子障(ion trapping)解离性是指水溶性药物在溶液中溶解后解离性是指水溶性药物在溶液中溶解后可生成离子型或非离子型。可生成离子型或非离子型。非离子型药物易穿透细胞膜;而离子型非离子型药物易穿透细胞膜;而离子型药物则不易穿透细胞膜,药物则不易穿透细胞膜,被限制在膜被限制在膜的一侧,的一侧,这种现象称为这种现象称为离子
9、障离子障。药物的解离度与pkapka值值: 即药物解离即药物解离50时,溶液的时,溶液的ph值,值, 各药有固各药有固定的定的pka值。值。 药物多为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多为弱酸性或弱碱性。 当解离当解离50时溶液的时溶液的phpka值,值,pka值值5或或11时,药物属于弱酸性还是弱碱性药物时,药物属于弱酸性还是弱碱性药物? 当一个药物的当一个药物的pka值值7.4时其在循环血液中时其在循环血液中的解离度如何的解离度如何? 当一个药物的当一个药物的pka值值6.5时其在细胞内外液时其在细胞内外液中的浓度如何?中的浓度如何?掌握解离度与掌握解离度与pkapka值的意义值的意义 当药物所处的液体
10、(体液)的当药物所处的液体(体液)的ph值与药物的值与药物的pka 值值之间的差异以算术值增减时,解离药物与未解离药之间的差异以算术值增减时,解离药物与未解离药物的浓度比值却以相应指数值变化。当药物所处的物的浓度比值却以相应指数值变化。当药物所处的液体的液体的ph值每增减就可以使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值每增减就可以使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的解离型和非解离型药物之间的比值变化的解离型和非解离型药物之间的比值变化10倍。倍。 弱酸性药物在弱酸性药物在ph低的胃液中,解离型少易被吸收;低的胃液中,解离型少易被吸收;在碱化的尿液中解离度高,不易被重吸收而利于其在碱化的尿液中解离度高,不易被重吸收而利于其排泄;
11、弱碱性药物则相反。排泄;弱碱性药物则相反。 临床用碳酸氢钠碱化,或氯化铵酸化血液或临床用碳酸氢钠碱化,或氯化铵酸化血液或尿液。 易化扩散易化扩散: facilitated diffusion介于介于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之间,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之间,其特点为:顺浓度差、不其特点为:顺浓度差、不耗能,但需细胞膜上的载耗能,但需细胞膜上的载体;亦有饱和性和竞争性体;亦有饱和性和竞争性抑制现象。抑制现象。 胞饮胞饮pinocytosis或内吞或内吞endocytosis等等cell第一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一、药物的跨膜转运一、药物的跨膜转运 二、药物的吸收二、药物的吸收 三、体内药物存在的形式三、体内药物
12、存在的形式 四、分布四、分布 五、生物转化五、生物转化 六、排泄六、排泄 静脉注射静脉注射皮下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肌肉注射经口经口吸入吸入二、药物的吸收 吸收是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吸收是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血液循环的过程。 吸收的速度和程度直接影响药吸收的速度和程度直接影响药物的起效速度和作用强度。物的起效速度和作用强度。 多数药物的吸收属被动转运。多数药物的吸收属被动转运。主要影响吸收速度与程度的因素主要影响吸收速度与程度的因素 药物的理化特性。药物的理化特性。 给药途径:用药局部的组织学特点和局部血流量对药物给药途径:用药局部的组织学特点和局部血流量对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程度影
13、响很大。的吸收速度和程度影响很大。 静脉注射静脉注射 吸入舌下吸入舌下 直肠直肠 肌内注射肌内注射 皮下注皮下注射射 口服口服 皮肤。皮肤。 大多数的药物不易穿透正常完整的皮肤。大多数的药物不易穿透正常完整的皮肤。 药物的剂型及其生物利用度(生物可用度)等。不同的药物的剂型及其生物利用度(生物可用度)等。不同的制剂的崩解、溶解或离散的速度不一,被吸收的速度也制剂的崩解、溶解或离散的速度不一,被吸收的速度也不一。不一。oral administration giving a drug by mouth is the most common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but
14、 it is also the most variable and the least predictable (influence of food, destruction by gastric acid, first-pass effect etc) route because of the most complicated pathway of the drug to the tissue. 首过消除首过消除first-pass elimination 某些药物在通过某些药物在通过肠粘膜及肠粘膜及肝肝时,经受时,经受灭活代谢,进入循环的药量减少,此效灭活代谢,进入循环的药量减少,此效应称
15、应称首过消除首过消除(效应、代谢)(效应、代谢)。 口服硝酸甘油时,其中约有口服硝酸甘油时,其中约有 9090被被首过消除。首过消除。 舌下和肛门灌肠给药,其吸收不经肝舌下和肛门灌肠给药,其吸收不经肝门静脉,无首过消除效应。门静脉,无首过消除效应。 第一节第一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的体内过程一、药物的跨膜转运一、药物的跨膜转运 二、药物的吸收二、药物的吸收 三、体内药物存在的形式三、体内药物存在的形式 四、分布四、分布 五、生物转化五、生物转化 六、排泄六、排泄 三、体内药物存在的形式三、体内药物存在的形式 药物入血后可与血浆蛋白(主要为白蛋白)药物入血后可与血浆蛋白(主要为白蛋白)发生可逆性
16、结合。发生可逆性结合。 药物在组织中也可以与各种器官组织中的药物在组织中也可以与各种器官组织中的蛋白质或其他成分结合,其结合大多是可蛋白质或其他成分结合,其结合大多是可逆的,也有例外,如四环素与无机物的结逆的,也有例外,如四环素与无机物的结合物可终生沉积在新生牙齿和骨骼中。合物可终生沉积在新生牙齿和骨骼中。 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的特点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的特点或意义或意义: 结合是疏松的,可逆的。结合是疏松的,可逆的。 不能跨膜转运进入组织而起作用。不能跨膜转运进入组织而起作用。 可促进药物从给药部位的吸收;缓冲血浆可促进药物从给药部位的吸收;缓冲血浆游离药物的剧增。游离药物的剧增。 结合有饱
17、和性及竞争性排挤现象。结合有饱和性及竞争性排挤现象。 血浆白蛋白减少性疾病(象肾炎、肝硬化血浆白蛋白减少性疾病(象肾炎、肝硬化等)可使血浆游离药物浓度增加。等)可使血浆游离药物浓度增加。第一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一、药物的跨膜转运一、药物的跨膜转运 二、药物的吸收二、药物的吸收 三、体内药物存在的形式三、体内药物存在的形式 四、分布四、分布 五、生物转化五、生物转化 六、排泄六、排泄 分布分布distribution及其影响因素及其影响因素 是指药物从血液循环向组织、细胞间隙和是指药物从血液循环向组织、细胞间隙和细胞内转运分配的过程。细胞内转运分配的过程。 影响药物体内分布的因素影响药物体内分布的
18、因素 药物的理化特性药物的理化特性 组织器官的血流量、药物在体内的组织器官的血流量、药物在体内的再分布再分布 膜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膜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 (胎盘屏障胎盘屏障) ) 各区间体液各区间体液phph值与药物的解离度值与药物的解离度 某些组织细胞的特有机制使有些药物浓集某些组织细胞的特有机制使有些药物浓集药物的起效取决于药物的吸收与分布吸收与分布,作用的终止则取决于消除消除。消除的途径主要有两种,即生物转化(又称药物的代谢)和排泄。第一节第一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的体内过程一、药物的跨膜转运一、药物的跨膜转运 二、药物的吸收二、药物的吸收 三、体内药物存在的形式三、体内药物
19、存在的形式 四、分布四、分布 五、生物转化五、生物转化 六、排泄六、排泄 五、生物转化五、生物转化 生物转化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或代谢指药物在机或代谢指药物在机体内被作用而发生化学结构的改变,是药物被体体内被作用而发生化学结构的改变,是药物被体内消除的重要途径。内消除的重要途径。 体内各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代谢药物的能力,其体内各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代谢药物的能力,其中肝脏是药物代谢的最重要的器官。中肝脏是药物代谢的最重要的器官。 药物的代谢一般有两个步骤。药物的代谢一般有两个步骤。 五、生物转化五、生物转化氧化、还原或水解氧化、还原或水解经此步骤大多数药物成为经此步骤大
20、多数药物成为无活性或活性较低无活性或活性较低的代谢产物的代谢产物。但有的药物代谢产物是药物的活性形式(活化)活化。但有的药物代谢产物是药物的活性形式(活化)活化前的药物可称为前体药物(前的药物可称为前体药物(pro-drug) ;也有的药物经代谢其产物药;也有的药物经代谢其产物药理活性更强。如水合氯醛还原为三氯乙醇,可的松还原为氢化可的理活性更强。如水合氯醛还原为三氯乙醇,可的松还原为氢化可的松等。故不能将生物转化过程简单地叫做解毒作用。松等。故不能将生物转化过程简单地叫做解毒作用。结合结合即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与体内某种代谢物的结合。结合后一即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与体内某种代谢物的结合。结合后一般极
21、性增高,水溶性加大,药理活性减弱或消失。体内常见可与药般极性增高,水溶性加大,药理活性减弱或消失。体内常见可与药物结合的代谢产物有葡萄糖醛酸、甘氨酸、硫酸、甲基、牛磺酸、物结合的代谢产物有葡萄糖醛酸、甘氨酸、硫酸、甲基、牛磺酸、谷胱甘肽、谷胺酰胺等。谷胱甘肽、谷胺酰胺等。五、生物转化五、生物转化代谢药物的酶主要为肝微粒体的混合功能氧化酶,又称肝药代谢药物的酶主要为肝微粒体的混合功能氧化酶,又称肝药酶,其中最重要的是细胞色素酶,其中最重要的是细胞色素p450。其分类越来越详尽,如。其分类越来越详尽,如cpy1a2、cyp2a6、2b6、2c19等等。等等。现已知的肝药酶多达现已知的肝药酶多达20
22、0 多种。多种。肝药酶的特点:肝药酶的特点:对底物的选择性差,作用专一性很低;活对底物的选择性差,作用专一性很低;活性有限,故有竞争性抑制现象;变异性大:个体差异大,性有限,故有竞争性抑制现象;变异性大:个体差异大,受遗传、年龄、营养状态、健康状态等因素的影响;酶活受遗传、年龄、营养状态、健康状态等因素的影响;酶活性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出现增强或减弱现象。性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出现增强或减弱现象。 五、生物转化五、生物转化 肝药酶诱导剂肝药酶诱导剂:能加速肝药酶合成或增其活性者,能加速肝药酶合成或增其活性者,如巴比妥类,苯妥英钠,利福平等。如巴比妥类,苯妥英钠,利福平等。 肝药酶抑制剂肝药酶抑制剂
23、:如异烟肼、氯霉素、奎尼丁等。如异烟肼、氯霉素、奎尼丁等。 自身诱导自身诱导(autoinduction of metabolism)指有些指有些药物本身也是其所诱导肝药酶的底物,自身诱导药物本身也是其所诱导肝药酶的底物,自身诱导是机体对药物敏感性降低的原因之一。是机体对药物敏感性降低的原因之一。 第一节第一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的体内过程一、药物的跨膜转运一、药物的跨膜转运 二、药物的吸收二、药物的吸收 三、体内药物存在的形式三、体内药物存在的形式 四、分布四、分布 五、生物转化五、生物转化 六、排泄六、排泄 六、排泄六、排泄 入血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入血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排出
24、体外的过程。 肾脏是药物排泄的最重要的器官肾脏是药物排泄的最重要的器官。 其次可排泄药物的器官还有胆、肺、汗腺、其次可排泄药物的器官还有胆、肺、汗腺、乳腺、肠粘膜等。乳腺、肠粘膜等。 肾排泄肾排泄 肾排泄的机制有二:肾小球滤过(被动)和肾小管分肾排泄的机制有二:肾小球滤过(被动)和肾小管分泌(主动)泌(主动) 肾小球滤过:肾小球滤过:游离药物经肾小球毛细血管膜入肾小管,游离药物经肾小球毛细血管膜入肾小管,水被重吸收药物被水被重吸收药物被浓缩浓缩(如氨基糖苷类、磺胺和喹诺(如氨基糖苷类、磺胺和喹诺酮抗生素,二重性),有酮抗生素,二重性),有重吸收现象重吸收现象。 肾小管分泌:肾小管分泌:近曲小管
25、细胞可通过主动转运方式将药近曲小管细胞可通过主动转运方式将药物分泌入肾小管内。如青霉素、丙磺舒、噻嗪类利尿物分泌入肾小管内。如青霉素、丙磺舒、噻嗪类利尿药、保泰松等。药、保泰松等。 在肾小管中的药物可被重吸收:药物的理化特性及尿在肾小管中的药物可被重吸收:药物的理化特性及尿的的ph值,对重吸收的影响很大。值,对重吸收的影响很大。胆道排泄与其他途径排泄胆道排泄与其他途径排泄 某些药物经肝生物转化后向胆管分泌,胆有某些药物经肝生物转化后向胆管分泌,胆有浓缩浓缩作用,作用,故某些药物在胆汁的浓度可超过血浆浓度。药物随胆汁故某些药物在胆汁的浓度可超过血浆浓度。药物随胆汁入肠,有些药物可被重吸收形成入肠
26、,有些药物可被重吸收形成肝肠循环肝肠循环而延长药物作而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如地高辛。用时间如地高辛。 药物如以原形经肾(氧氟沙星)或胆排泄(米诺环素),药物如以原形经肾(氧氟沙星)或胆排泄(米诺环素),由于其浓缩现象,药物在相应有关部位的浓度增高,药由于其浓缩现象,药物在相应有关部位的浓度增高,药理作用局部增强。理作用局部增强。 乳腺、乳汁偏酸富有脂质,有利于脂溶性较高药物的排乳腺、乳汁偏酸富有脂质,有利于脂溶性较高药物的排出而影响幼儿。出而影响幼儿。 挥发性药物可从肺排出如酒精等。挥发性药物可从肺排出如酒精等。第二节第二节 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和有关参数的规律和有关
27、参数 一、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一、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二、体内药物消除速率的类型二、体内药物消除速率的类型三、药动学的房室模型三、药动学的房室模型四、药动学参数的计算和意义四、药动学参数的计算和意义五、连续多次用药的血浆药物浓度五、连续多次用药的血浆药物浓度单次血管外给药后血药浓度单次血管外给药后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时间曲线 cmaxcmin不可以产生副作用?不可以产生副作用?toxic response一、时量关系:一、时量关系:单次血管外给药后血药浓度单次血管外给药后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时间曲线 潜伏期:潜伏期:用药后到开始发生疗效的一段时间,反用药后到开始发生疗效的一段时间,反映吸收和分布过
28、程。映吸收和分布过程。 峰值浓度峰值浓度cmax:指药物在血浆内所达到的最大指药物在血浆内所达到的最大浓度,出现峰值浓度的时间叫浓度,出现峰值浓度的时间叫峰值时间峰值时间tmax。 持续期:持续期:血药浓度维持最小有效浓度或维持基本血药浓度维持最小有效浓度或维持基本疗效的时间。疗效的时间。 残留期:残留期:血浆药物浓度降到阈浓度以下而未完全血浆药物浓度降到阈浓度以下而未完全消除的一段时间。消除的一段时间。 曲线下面积曲线下面积(auc,area under curve):药):药-时时曲线下所覆盖的面积,曲线下所覆盖的面积,auc大小反映药物进入血大小反映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的总量。液循环的总量。
29、 二、体内药物消除速率的类型二、体内药物消除速率的类型药物消除动力学药物消除动力学 恒比消除(一级动力学消除):恒比消除(一级动力学消除):每单位每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比例的药物,每单位时间时间内消除恒定比例的药物,每单位时间血浆药物浓度按等比例衰减,绝大多数药血浆药物浓度按等比例衰减,绝大多数药物属此类消除。物属此类消除。 恒量消除(零级动力学消除):恒量消除(零级动力学消除):单位时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量相等,血浆药物单位时间间内消除的药量相等,血浆药物单位时间恒量减少。恒量消除多数情况下是药量过恒量减少。恒量消除多数情况下是药量过大,超出机体最大消除能力所致。大,超出机体最大消除能力所致。
30、kecdtdc 三、药动学的房室模型三、药动学的房室模型 一室模型药物:一室模型药物:静脉给药形成一定的血药浓度后,血药静脉给药形成一定的血药浓度后,血药浓度的下降尽管是由于分布、代谢和排泄三方面因素所浓度的下降尽管是由于分布、代谢和排泄三方面因素所致,但血药浓度的衰减速率始终一致。致,但血药浓度的衰减速率始终一致。 二室模型药物:二室模型药物:静脉给药形成一定的血药浓度后,由于静脉给药形成一定的血药浓度后,由于分布的速度较快,血药浓度的下降速率较快;分布完成分布的速度较快,血药浓度的下降速率较快;分布完成后,血药浓度的下降主要靠代谢和排泄,下降速率较慢;后,血药浓度的下降主要靠代谢和排泄,下
31、降速率较慢;这样血药浓度的下降速率有两个常数,即分布相的消除这样血药浓度的下降速率有两个常数,即分布相的消除速率常数(速率常数()和消除相的消除速率常数()和消除相的消除速率常数()。四、药动学参数的计算和意义四、药动学参数的计算和意义 生物利用度生物利用度 血浆清除率血浆清除率 血浆半衰期血浆半衰期 表观分布容积表观分布容积生物利用度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bioavailability: 一定剂型的药物血管外给药后被机体吸收进入体循环的一定剂型的药物血管外给药后被机体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相对量(吸收率,吸收的百分数)和速度。相对量(吸收率,吸收的百分数)和速度。 进入体循环的药
32、量进入体循环的药量 吸收率吸收率100 给药量给药量 由于血管内用药,药物由于血管内用药,药物100进而血液循环,故:进而血液循环,故: auc血管外给药量血管外给药量 绝对生物利用度吸收率绝对生物利用度吸收率100 auc血管内给药量血管内给药量相对生物利用度:相对生物利用度: 以相同给药途径比较测试药物与标准药物比值的百分数,可用于评价不同厂家同一种制剂或同一厂家的不同批号药品间的吸收率。 auctest 相对生物利用度吸收率相对生物利用度吸收率100 aucstandard the theoretical plasma concentrations resulting over a pe
33、riod of time after the oral adiministration of three different formulations of the same dose of the same drug. each drug has a different speed of absorption but has the same auc. 不可以产生副作用?不可以产生副作用?表现分布容积表现分布容积 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 vd: 指体内的总药量按血浆药物浓度来溶解,指体内的总药量按血浆药物浓度来溶解,所需体液的容积,为一理论数值,单位
34、常所需体液的容积,为一理论数值,单位常用用lkg-1,是由药物的理化性质决定的常,是由药物的理化性质决定的常数数 。 体内药物的总量 d 血药浓度 vd=d0/c0=d/c药物表现分布容积举例药物表现分布容积举例 脱水药甘露醇不能透过血管壁,静注后分布于血脱水药甘露醇不能透过血管壁,静注后分布于血浆,浆,vd0.06; 链霉素不能透过细胞壁,口服不吸收,静脉注射链霉素不能透过细胞壁,口服不吸收,静脉注射后分布于细胞外液,后分布于细胞外液,vd=0.25; 抗结核药异烟肼分布细胞的外液和内液中,抗结核药异烟肼分布细胞的外液和内液中,vd=0.67; 利福平穿透力强,可分布达全身体液和脂溶性物利福
35、平穿透力强,可分布达全身体液和脂溶性物质等,质等,vd=0.97; 氯喹在肝、肺和脾脏高浓度积聚,氯喹在肝、肺和脾脏高浓度积聚,vd=115,竟然,竟然达到机体容积的百倍以上!达到机体容积的百倍以上! the 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 (vd) example when vd is less than 5l, it is likely that the drug is restricted to the vasculature; less than 15l, imply that the drug is restricted to the extracellular fluid; greater than 15l, suggest distribution within the total body water. 血浆清除率plasma clearance,cl 是肝肾和其他器官的药物清除率的总和,即单位是肝肾和其他器官的药物清除率的总和,即单位时间内多少容积血浆的药物被清除干净,单位为:时间内多少容积血浆的药物被清除干净,单位为:lh-1。 如某药的血药浓度为如某药的血药浓度为5mg/ml,如果机体对此药的,如果机体对此药的清除速度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信阳学院《物联网安全技术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至2031年中国礼品杯套装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甘肃省庆阳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中考适应性考试数学试题含解析
- 医疗互联网现状及发展趋势
- 25年公司、项目部、各个班组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带下载答案
- 2025年新员工入职前安全培训考试试题答案高清
- 25年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考试试题附答案【研优卷】
- 2024-2025新员工岗前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高清版
- 2025厂里安全培训考试试题有解析答案
- 2025公司、项目部、各个班组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完整答案(历年真题)
- 建设事业中心工程项目大临设施标准
- 苹果电脑macOS效率手册
- 老母亲赡养协议书范本
- 4.3 诚实守信(课件)-2024-2025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统编版2024)
- 工地会议室使用管理制度
- 2024年东南亚智能联网电视(Connected TV)市场深度研究及预测报告
- 工程伦理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武汉科技大学
- 2022年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 2024年高考政治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思维导图+核心考点+易混易错)
- MOOC 基于计算思维的Python程序设计-河北工程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JJG 621-2012 液压千斤顶行业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