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讲种群数量特征预学案_第1页
第27讲种群数量特征预学案_第2页
第27讲种群数量特征预学案_第3页
第27讲种群数量特征预学案_第4页
第27讲种群数量特征预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7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预学案考纲要求1.种群的特征()。2.种群的数量变化()。3.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考点一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种群是在一定的 , 的 。(2)种群的数量特征项目定义特点或意义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不同物种,种群密度不同;同一物种,种群密度可变出生率、死亡率单位时间内 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迁入率、迁出率单位时间内 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年龄组成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类型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性别比例种群中 个体数目的比例在一定

2、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3)完善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 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 、 。 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 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 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2.种群的空间特征(1)含义:种群中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2)类型: 、 、 。3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1)样方法适用对象:植物、昆虫卵、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跳蝻等密度的调查。 过程:确定调查对象取样计数每个样方个体数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 作为种群密度估计值。 取样的方法: 和 ;取样的关键: 。(2)标志重捕法适用生物: 。 密度估算公式: 。思维诊断(1)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3、2014·江苏,5A)()(2)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2013·浙江,4B)()(3)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种群的密度(2012·新课标,6D)()(4)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的田鼠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低(2012·安徽,30(2)改编)()(5)橡树种子常在母树附近形成集群是空间特征,由于微甘菊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属于数量特征()(6)依据年龄组成预测的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最终是否能够实现,还要看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因素如气候、食物、天敌等()(7)种群数量增加

4、,种群密度一定增加()(8)样方法并非只适用于植物,对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或昆虫也适用()考点二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应用1“J”型增长和“S”型增长的比较项目“J”型曲线“S”型曲线曲线模型形成条件增长率有无K值2.两种增长方式的增长速率的比较下图中甲表示的是 型增长中的种群增长速率变化,乙表示的是 型增长中的种群增长速率变化。由乙图可知,在种群数量为 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在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为 。3两个经典曲线分析(1)甲图中的阴影部分代表 或 。(2)乙图表示一个种群的K值不是 的,可以使原来的环境容纳量(K2)变成新的环境容纳量(K1)的是 (填数字)。过度放牧对某种牧草种群的影响

5、硬化地面、管理好粮食对鼠种群的影响增加水中的溶氧量对鱼种群的影响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对本地物种的影响引进某种害虫的天敌对害虫种群的影响思维诊断(1)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2014·浙江,4C)()(2)不同种生物的K值各不相同,但同种生物的K值固定不变()(3)种群数量变化不仅受外部因素的影响也受自身内部因素的影响()(4)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有利于对有害动物的防治以及对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5)外来入侵物种进入一个新环境中必定表现为“J”型增长()种群数量变化特殊实例分析(1)城市人口的剧增迁入率>迁出率造成的。(2)中国人口的增长出生率&g

6、t;死亡率造成的,不能单纯说是出生率高造成的。(3)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出生率,使增长率下降。(4)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改变性别比例来降低出生率。(5)将性外激素释放到大田里,干扰雌雄蛾正常交尾降低出生率。考点三(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1实验原理(1)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 、空间、 、温度等因素的影响。(2)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 型曲线;在有限的环境条件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 型曲线。2实验流程思维诊断(1)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增长只受一些环境因素(如培养液成分、温度等)的影响()(2)一定容积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增长呈“S”型()(

7、3)在取样液前要将培养基震荡,目的是使酵母菌均匀分布()(4)酵母菌的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只能用“S”型曲线的形式表示()(5)重复实验次数可以减少实验的误差()思维导图:第27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课堂检测 专题一:题组一种群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的辨析1 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B的特征分别属于()A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 B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C种群;一条鲤鱼 D种群;一个鲤鱼种群2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表示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B春运期间,北京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

8、主要依据是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正常的题组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的选择和分析3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D将M只鹿标记后释放,在重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4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的标记过的斜纹夜蛾,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统计标记个体的个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标记总量为N,回收率为a,

9、则斜纹夜蛾的种群密度为N/aB诱捕距离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上升C该研究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密度无关D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种群年龄组成专题二:题组一“J”型增长和“S”型增长的比较1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2.右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t1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N,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t2时种群个体的数量与在t0时种群

10、个体的数量相等B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C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ND在t1t2时,该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题组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应用分析3在农田生态系统害虫防治中,害虫种群密度变化情况示意图(经济阈值是指害虫种群密度影响农田经济效益的最低值)如下。在A、B、C、D、E点进行了农药防治或引入了天敌进行生物防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农药的作用下,害虫的抗药性基因突变率在D点显著高于B点BE点是生物防治,A、B、C、D点是药物防治C害虫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D食物的短缺降低了害虫的存活率4(2010·山东,8)如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

11、得出的正确表述是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第27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拓展提升1在一稳定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幼虫密度呈周期性波动B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丰富度C可利用样方法调查幼虫的密度D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滞后性2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97

12、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D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3 如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4如图曲线a、b表示两类动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当种群密度相同时,曲线a代表的生物存活率较低B曲线a

13、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C依据曲线b,人工养鱼时种群密度越大越好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斗争较剧烈5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随机取样 B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C根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 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6下列有关动物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别比例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B根据种群密度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自然增长率主要由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D动物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7对某地区新引入一种鸟的种群增长速率进行增长速率(出生率死亡率)17年的调查研究,得到

14、的数据如下表。下列对该鸟种群描述正确的是()年份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第6年第7年增长速率0.661.242.813.672.941.650.03A.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B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C种群增长受种群密度的制约 D第34年中种内斗争最激烈8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概念图(如图)分析正确的是()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出生率、死亡率B“J”型增长的种群中没有死亡率和迁出C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bD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c也达到最大并保持不变9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6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1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由此可以估算出该池塘中鲫鱼的密度。后

15、来发现这次估算的结果与实际结果误差较大,分析其原因不正确的是()A捕鱼用的渔网网眼太大 B被标记的鱼放回后有一小部分死亡C两次捕获的鲫鱼数量较小 D重捕方法不当使捕获的鱼部分死亡10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 hm2的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B设置1个1 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C随机设置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曲线上的点S1S2S3S4S5N2050100150180(KN)/K0.900.750

16、.500.250.1011自然条件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假设种群的K值为200,N表示种群数量,据表分析不正确的是()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之前进行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 D(KN)/K值为0.50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12下图是在等容积容器中,用不同条件培养酵母菌时,其种群增长的曲线。三种条件分别为:不更换培养液;不更换培养液但定时调节pH使酸碱度恒定且适宜;每3 h定期更换培养液。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是不更换培养液但定时调节pH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曲线B该实验表明特定空间的环境容纳量是可以改变的C该实验中酵母菌种群数

17、量变化与种群密度、捕食者无关D若在曲线所示条件下培养140 h后,调节pH至适宜条件并继续培养,种群数量将一直维持恒定13下图中的实线表示某岛屿上鹿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该环境中鹿群的K值始终恒定不变Bc点时鹿群的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Ca点时的增长率小于d点时的增长率Dcd段时间内可能有较多的捕食者14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乙为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15沙棘耐旱,抗风沙,可以

18、在盐碱化土地上生存。沙棘木蠹蛾可引起沙棘大面积死亡。下图是种群数量变化的几种可能情形,其中m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据此分析:(1)在新引种沙棘的山坡上,若沙棘林种群每年增长以倍增长,则种群增长的曲线应为图中的_。若N0为种群起始数量,t年后该种群数量可表示为Nt_。(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_,此时,K称为_。在m点时,沙棘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_型。(3)若图示种群为沙棘木蠹蛾,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_(填“K以下”“K1以下”或“K2以下”),以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球孢白僵菌能引起沙棘木蠹蛾患病,干旱能抑制该菌的生长,若m点变化为干旱,则m点后的变化曲线应为图中的_,处于该营养级物种的种间关系主要是_。实验题组: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分析16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在血细胞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培养液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计数时,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计相邻两边及其顶角早期培养不需取样,培养后期每天取样一次A B C D17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时,同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