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第二章 脂类物质脂类物质第一篇第一篇 物质篇物质篇 (一)甘油酯类(一)甘油酯类 1、结构、结构 根据脂肪酸数,分单脂酰甘油酯、二脂酰甘油酯根据脂肪酸数,分单脂酰甘油酯、二脂酰甘油酯 和三脂酰甘油酯。和三脂酰甘油酯。 三脂酰甘油酯(甘油三酰酯、油脂)结构通式:三脂酰甘油酯(甘油三酰酯、油脂)结构通式:r1、r2、r3:各脂肪酸的烃基。:各脂肪酸的烃基。 ch2o c r1 cho c r2 ch2o c r3 o o o 脂肪酸羧基的脂肪酸羧基的oh与与 甘甘油醇基的油醇基的h连接形成酯键。连接形成酯键。 一端带有羧基的长的碳氢链。一端带有羧基的长的碳氢链。 不同脂肪酸之间的区别在于碳氢
2、链的长度、饱和与否以及双键的不同脂肪酸之间的区别在于碳氢链的长度、饱和与否以及双键的数目和位置。数目和位置。碳原子是从羧基碳(碳原子是从羧基碳(1 1位碳)开始编号,位碳)开始编号,与羧基碳相邻的碳原子(与羧基碳相邻的碳原子(2 2位碳)为位碳)为碳,碳,3 3位碳和位碳和4 4位碳分别为位碳分别为和和碳,碳,末端的甲基碳为末端的甲基碳为碳原子或碳原子或n n碳原子。碳原子。9 9:表示双键在脂肪酸的第:表示双键在脂肪酸的第9 9和第和第1010位碳之间。位碳之间。9 9:表示从:表示从碳开始计数,碳开始计数,双键在第双键在第9 9为碳上。例如:为碳上。例如:ch3 (ch2)7 ch = c
3、h (ch2)7 cooh18:19 919101818:19 9ch3ch2ch2ch2ch2ch2ch2ch2ch=ch(ch2)7cooh 2 3 4 5 6 7 8 9 10 18丁酸丁酸(酪酸)(酪酸)4 4:0 0己酸己酸(羊油酸)(羊油酸)6 6:0 0辛酸辛酸(羊脂酸)(羊脂酸)8 8:0 0十二酸十二酸(月桂酸)(月桂酸)1212:0 0十四酸十四酸(豆蔻酸)(豆蔻酸)1414:0 0十六酸十六酸(软脂酸)(软脂酸)1616:0 0十八酸十八酸(硬脂酸)(硬脂酸)1818:0 0二十酸二十酸(花生酸)(花生酸)2020:0 0十八碳一烯酸十八碳一烯酸(油酸)(油酸)1818:
4、1 19 9十八碳二烯酸十八碳二烯酸(亚油酸)(亚油酸)1818:2 29 9,1212十八碳三烯酸十八碳三烯酸(亚麻酸)(亚麻酸)1818:3 39 9,1212,1515二十碳四烯酸二十碳四烯酸(花生四烯酸)(花生四烯酸)2020:4 45 5,8 8,1111,1414二十碳五烯酸二十碳五烯酸2020:5 55 5,8 8,1111,1414,1717epaepa二十二碳六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2222:6 64 4,7 7,1010,1313,1616,1919dhadha部部 分分 脂脂 肪肪 酸酸脂肪酸链长为脂肪酸链长为14201420个碳原子的占多数,且都是偶数,最常个碳原子的占多数
5、,且都是偶数,最常见的是见的是1616个或个或1818个碳原子的酸。个碳原子的酸。1212碳以下的饱和脂肪酸大量碳以下的饱和脂肪酸大量存在于哺乳动物的乳脂中。存在于哺乳动物的乳脂中。饱和脂肪酸中饱和脂肪酸中 最常见的是软脂酸和硬脂酸。不饱和脂肪酸中最常见的是软脂酸和硬脂酸。不饱和脂肪酸中最常见的是油酸。最常见的是油酸。高等植物和低温生活的动物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于饱高等植物和低温生活的动物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于饱和脂肪酸。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的熔点比同等链长的饱和脂肪酸的熔点低。不饱和脂肪酸的熔点比同等链长的饱和脂肪酸的熔点低。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位置一般在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位置一
6、般在910910位碳之间;多不饱位碳之间;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一个双键一般也位于和脂肪酸中的一个双键一般也位于910910位碳之间,其他双键位碳之间,其他双键位于位于9 9位碳和碳氢链的末端甲基之间,且在两个双键之间往往位碳和碳氢链的末端甲基之间,且在两个双键之间往往存在一个亚甲基。少数植物的不饱和脂肪酸中含有共轭双键:存在一个亚甲基。少数植物的不饱和脂肪酸中含有共轭双键: (-ch=ch-ch=ch-)-ch=ch-ch=ch-)细菌所含的脂肪酸种类比高等动、植物的少得多,且绝大细菌所含的脂肪酸种类比高等动、植物的少得多,且绝大多数为饱和脂肪酸。细菌的不饱和脂肪酸只有一个双键,哺多数为饱和脂肪
7、酸。细菌的不饱和脂肪酸只有一个双键,哺乳动物体内能够合成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但不能乳动物体内能够合成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但不能合成亚油酸、亚麻酸合成亚油酸、亚麻酸 。hch3c chcooh反油酸(反式)反油酸(反式)ch3c chhcooh油酸(顺式)油酸(顺式)不饱和脂肪酸几乎都具有相同的几何构型,且都属于顺式,不饱和脂肪酸几乎都具有相同的几何构型,且都属于顺式,只有极少数的属于反式。只有极少数的属于反式。 与水或乙醇可任意比例互溶。不溶于乙醚、氯仿及苯。与水或乙醇可任意比例互溶。不溶于乙醚、氯仿及苯。 甘油在脱水剂(如硫酸氢钾、五氧化二磷)存在下加热,甘油在脱水剂(如硫酸
8、氢钾、五氧化二磷)存在下加热,生成丙烯酸,成为有刺激性臭味的气体。此反应可用于鉴定生成丙烯酸,成为有刺激性臭味的气体。此反应可用于鉴定甘油。甘油。 ch2 oh ch o h ch2 oh 2、甘油三酰酯的理化性质、甘油三酰酯的理化性质脂肪能被酸、蒸汽及酯酶水解。产生甘油及脂肪酸。脂肪能被酸、蒸汽及酯酶水解。产生甘油及脂肪酸。 ch2o c r cho c r ch2o c r o o o ch2o h choh ch2oh+ 3r-cooh酯 酶如果是碱作用,则得甘油和脂肪酸盐(皂),碱水解脂肪也叫皂化。如果是碱作用,则得甘油和脂肪酸盐(皂),碱水解脂肪也叫皂化。 ch2o c r cho
9、c r ch2o c r o o o+ 3koh ch2o h choh ch2oh+ 3r-cook脂肪的平均分子量脂肪的平均分子量 = 3 56 56 1000 1000 皂化价 56:koh分子量。 不饱和脂肪在有催化剂(如不饱和脂肪在有催化剂(如nini)的作用下,脂肪酸上的双键可加)的作用下,脂肪酸上的双键可加氢而饱和氢而饱和氢化氢化。(棉子油、豆油、菜籽油部分氢化制成半固体脂肪)(棉子油、豆油、菜籽油部分氢化制成半固体脂肪)溴、碘同样可加入不饱和双键上产生饱和卤化脂溴、碘同样可加入不饱和双键上产生饱和卤化脂卤化卤化。脂肪中不饱和脂肪可被分子氧或活性氧氧化,生成脂肪酸过氧化物。脂肪中
10、不饱和脂肪可被分子氧或活性氧氧化,生成脂肪酸过氧化物。 天然油脂暴露在空气中经相当长的时间后败坏而发生臭味天然油脂暴露在空气中经相当长的时间后败坏而发生臭味酸败。酸败。 光、热或微生物作用可水解脂类。放出自由脂肪酸,低光、热或微生物作用可水解脂类。放出自由脂肪酸,低分子脂肪酸有臭味。分子脂肪酸有臭味。空气中氧将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氧化,产生有臭味的醛空气中氧将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氧化,产生有臭味的醛和酮类物质。和酮类物质。含羟基的甘油酯和醋酸酐作用生成乙酰化酯(乙酰基与含羟基的甘油酯和醋酸酐作用生成乙酰化酯(乙酰基与ohoh基结合)基结合)。r-c-(ch2)x-co h oh3c3h5o3r-c
11、-(ch2)x-co h o-co-ch33c3h5o3+3(ch3co)2o+3ch3cooh羟基化甘油酯羟基化甘油酯乙酰化甘油酯乙酰化甘油酯醋酸酐醋酸酐 蜡是脂肪酸与高级脂肪醇形成的酯。天然的蜡中往往含蜡是脂肪酸与高级脂肪醇形成的酯。天然的蜡中往往含有一些游离的脂肪酸和脂肪醇。有一些游离的脂肪酸和脂肪醇。 蜡在常温时是固体,能溶于醚、苯、三氯甲烷等有机溶蜡在常温时是固体,能溶于醚、苯、三氯甲烷等有机溶剂。蜡既不被脂肪酶水解,也不易皂化。蜡和它的脂肪醇在剂。蜡既不被脂肪酶水解,也不易皂化。蜡和它的脂肪醇在水中都不溶解。水中都不溶解。动植物中(如昆虫)、水果以及植物各器官的表面通常动植物中(如
12、昆虫)、水果以及植物各器官的表面通常有一薄层的蜡存在,有防止水的侵蚀与蒸发的作用。有一薄层的蜡存在,有防止水的侵蚀与蒸发的作用。蜂蜡是软脂酸与三十碳醇所成的酯。蜂蜡是软脂酸与三十碳醇所成的酯。除含有醇类、脂肪酸外,还含有其他物质的脂复合脂。除含有醇类、脂肪酸外,还含有其他物质的脂复合脂。如:磷脂、糖脂、脂蛋白等。如:磷脂、糖脂、脂蛋白等。为含磷酸的复合脂。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分为甘油醇磷为含磷酸的复合脂。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分为甘油醇磷脂和鞘氨醇磷脂。脂和鞘氨醇磷脂。、甘油醇磷脂、甘油醇磷脂是由甘油、脂肪酸、磷酸和其他基团(如胆碱、乙醇胺、是由甘油、脂肪酸、磷酸和其他基团(如胆碱、乙醇胺、丝氨
13、酸、脂性醛基、脂酰基或肌醇等)组成。是磷脂酸的衍丝氨酸、脂性醛基、脂酰基或肌醇等)组成。是磷脂酸的衍生物。生物。 c h o ch2o c r1 or2 c o o ch2o 甘油醇磷脂的通式:甘油醇磷脂的通式:、:脂酰基的碳氢基。:其他基团。、:甘油碳链立体专一序数(、位置不能交换) 。所有甘油衍生物的名称前应冠以符号。如:磷酸甘油磷酸甘油结构:含甘油、脂肪酸、磷酸、胆碱等基团,结构和三脂酰甘油不同的结构:含甘油、脂肪酸、磷酸、胆碱等基团,结构和三脂酰甘油不同的是是1 1个脂酰基被磷酰胆碱基所代替。磷脂酰胆碱有个脂酰基被磷酰胆碱基所代替。磷脂酰胆碱有 型与型与 型之分,型之分, 型即型即磷酰
14、胆碱基连接在甘油的第磷酰胆碱基连接在甘油的第3 3碳位上,碳位上, 型的磷酰胆碱基连接在第碳位上。型的磷酰胆碱基连接在第碳位上。基如在甘湍碳链左边则称基如在甘湍碳链左边则称 磷脂酰胆碱。自然界存在的磷脂酰胆碱。自然界存在的为为 磷脂酰胆碱。磷脂酰胆碱的磷酸上的和胆碱基上的基磷脂酰胆碱。磷脂酰胆碱的磷酸上的和胆碱基上的基都可离解,因此又可写成两性离子型。都可离解,因此又可写成两性离子型。性质:性质: ch2o () c h o ch2o c r1 or2 c o o磷酰胆碱端,亲水端(极性端)磷酰胆碱端,亲水端(极性端)疏水端(非极性端)疏水端(非极性端)脂肪酸常见的有:软脂酸、硬脂酸、脂肪酸常
15、见的有:软脂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结构:结构:结构和卵磷脂相似,只是以乙醇胺和丝氨酸代替胆碱。结构和卵磷脂相似,只是以乙醇胺和丝氨酸代替胆碱。性质:性质:脂肪酸常见的有:软脂酸、硬脂酸、油酸及少量的二十碳四烯酸。脂肪酸常见的有:软脂酸、硬脂酸、油酸及少量的二十碳四烯酸。糖脂:糖脂:一个或多个单糖残基与单脂酰甘油或二脂酰甘油的羟基,或一个或多个单糖残基与单脂酰甘油或二脂酰甘油的羟基,或与鞘氨醇或神经酰胺上的羟基以糖苷键相连所形成的化合物。与鞘氨醇或神经酰胺上的羟基以糖苷键相连所形成的化合物。脂蛋白可根据其蛋白质组成大致分为:脂蛋白可根据其
16、蛋白质组成大致分为:核蛋白类、磷蛋白类和单纯蛋白类。核蛋白类、磷蛋白类和单纯蛋白类。属于异戊二烯衍生物。属于异戊二烯衍生物。萜类根据异戊二烯的数目分类。萜类根据异戊二烯的数目分类。由两个异戊二烯构成的称为单萜,由两个异戊二烯构成的称为单萜,3 3个异戊二烯构成的称为倍半萜,个异戊二烯构成的称为倍半萜,4 4个异戊二烯构成的称为二萜。个异戊二烯构成的称为二萜。植物中的萜类多数有特殊气味,植物中的萜类多数有特殊气味,v va a、v ve e、v vk k等都属于萜类。等都属于萜类。异戊二烯分子结构异戊二烯分子结构 分为:动物固醇、植物固醇和酵母固醇。分为:动物固醇、植物固醇和酵母固醇。 胆固醇:
17、又称胆甾醇。占脑固体物质的胆固醇:又称胆甾醇。占脑固体物质的17%17%,胆结石几乎都是由胆,胆结石几乎都是由胆固醇构成。固醇构成。 胆固醇易溶于乙醚、氯仿、苯及热乙醇,不能皂化。胆固醇易溶于乙醚、氯仿、苯及热乙醇,不能皂化。 7-7-脱氢胆固醇:存在于动物皮下,在紫外线作用下生成维生素脱氢胆固醇:存在于动物皮下,在紫外线作用下生成维生素d d3 3。 是植物细胞的重要组分,不能为动物吸收利用。是植物细胞的重要组分,不能为动物吸收利用。 存在于酵母、霉菌中存在于酵母、霉菌中典型代表:典型代表:人胆汁中含有人胆汁中含有3 3种不同的胆汁酸:种不同的胆汁酸: 胆酸与脂肪酸或其他脂类形成盐类。胆酸与
18、脂肪酸或其他脂类形成盐类。 胆酸是乳化剂,能降低水和油脂的表面张力,使肠腔内油脂乳化成胆酸是乳化剂,能降低水和油脂的表面张力,使肠腔内油脂乳化成微粒,增加油脂与消化液中脂肪酶的接触面积,便于油脂的消化吸收。微粒,增加油脂与消化液中脂肪酶的接触面积,便于油脂的消化吸收。l所有的所有的都以一层薄膜将它的内含物与外界环境分开。这都以一层薄膜将它的内含物与外界环境分开。这层膜称层膜称。l另外,大多数细胞中还含有许多内膜系统,组成具有各种特另外,大多数细胞中还含有许多内膜系统,组成具有各种特定功能的亚细胞结构和细胞器。例如,线粒体、细胞核、内定功能的亚细胞结构和细胞器。例如,线粒体、细胞核、内质网、溶酶
19、体和叶绿体等。构成这些细胞器的膜称为质网、溶酶体和叶绿体等。构成这些细胞器的膜称为。 脂质是构成生物膜最基本的结构物质脂质是构成生物膜最基本的结构物质脂质包括磷脂、胆固醇和糖脂等,其中脂质包括磷脂、胆固醇和糖脂等,其中以磷脂为主要成分以磷脂为主要成分。 主要是磷酸甘油二脂。甘油中第主要是磷酸甘油二脂。甘油中第1 1,2 2位碳原子与脂肪位碳原子与脂肪酸酯基(主要是含酸酯基(主要是含1616碳的软脂酸和碳的软脂酸和1818碳的油酸)相连,碳的油酸)相连,第第3 3位碳原子则与磷酸酯基相连。不同的磷脂,其磷酸酯位碳原子则与磷酸酯基相连。不同的磷脂,其磷酸酯基组成也不相同。基组成也不相同。磷脂分子中
20、含有极磷脂分子中含有极性基团(磷酰胆碱、性基团(磷酰胆碱、磷酰胆胺、磷酰丝磷酰胆胺、磷酰丝氨酸等)氨酸等)-又含有非极性基又含有非极性基团(脂肪酰基的团(脂肪酰基的烃链、鞘氨醇的烃链、鞘氨醇的烃链)烃链)-。磷脂分子中含有亲水性的磷酸酯基和亲脂的脂肪酸链,磷脂分子中含有亲水性的磷酸酯基和亲脂的脂肪酸链,是优良的两亲性分子是优良的两亲性分子(ch3)3n+ch2ch2opo-ooch2chch2ooccoor1r2极性端非极性端c ch h2 2o oc cc ch hc ch h2 2o oo oc cr r1 1r r2 2o oo op p o oo oh ho ox xo oh h2 2
21、c cc ch hc ch h2 2o oo oc co oc cr r3 3r r4 4o o p po oo o- -o op po o- -o oc ch h2 2c ch hc ch h2 2o oo oh hx x= = h hx x= = c ch h2 2c ch h2 2n n( (c ch h3 3) )2 2x x= = c ch h2 2c ch h2 2n nh h2 2x x= = c ch h2 2c ch h( (o oh h) )c ch ho oh hx x= = c ch h2 2c ch h( (n nh h2 2) )c co oo o- -x x= =
22、x x= =ohohohohoh磷脂酸磷脂酰胆碱(卵磷脂)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甘油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肌醇二磷脂酰甘油脂磷脂分子中含有亲水性的磷酸酯基和亲脂性的脂肪酸磷脂分子中含有亲水性的磷酸酯基和亲脂性的脂肪酸链,是优良的两亲性分子。链,是优良的两亲性分子。磷脂分子在水溶液中,由于水分子的作用,能够形成磷脂分子在水溶液中,由于水分子的作用,能够形成双层脂膜结构或微团结构。双层脂膜结构或微团结构。磷酸甘油二脂在水溶液中主要是形成双层脂膜。磷酸甘油二脂在水溶液中主要是形成双层脂膜。磷脂的这种性质,使它具有形成生物膜(双层脂膜)磷脂的这种性质,使它具有形成生物膜(双层脂膜)的特性。的特性。糖脂也是构成
23、双层脂膜的结构物质。糖脂也是构成双层脂膜的结构物质。糖脂主要是甘油醇糖脂和鞘氨醇糖脂,糖脂主要是甘油醇糖脂和鞘氨醇糖脂, 分布在细胞膜外侧分布在细胞膜外侧的单分子层中。的单分子层中。动物细胞膜所含的糖脂主要是脑苷脂。动物细胞膜所含的糖脂主要是脑苷脂。 结构为结构为:半乳糖ch2chnhchch=choh(ch2)12ch3神经鞘氨醇r:脂肪酸coroohch2ohoohoh脑苷脂中所含的高级脂肪酸有:二十四酸、二十四烯酸和脑苷脂中所含的高级脂肪酸有:二十四酸、二十四烯酸和 - -羟二十四酸等。这些脂肪酸以酰胺键形式与神经鞘氨醇羟二十四酸等。这些脂肪酸以酰胺键形式与神经鞘氨醇中的氨基相连。中的氨
24、基相连。细菌和植物的细胞膜中糖脂含量较多。这类糖脂结构比较细菌和植物的细胞膜中糖脂含量较多。这类糖脂结构比较复杂,主要为甘油的衍生物。复杂,主要为甘油的衍生物。糖脂分子中也含有亲水基团(糖基)和疏水基团(鞘氨醇糖脂分子中也含有亲水基团(糖基)和疏水基团(鞘氨醇r r基和脂肪酸基和脂肪酸r r基)。基)。胆固醇是一种类脂化合胆固醇是一种类脂化合物物, , 在生物膜中含量较在生物膜中含量较多。多。胆固醇以中性脂的形式分布在双层脂胆固醇以中性脂的形式分布在双层脂膜内,对生物膜中脂类的物理状态有膜内,对生物膜中脂类的物理状态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有利于保持膜的流一定的调节作用,有利于保持膜的流动性和降低相
25、变温度。动性和降低相变温度。组成生物膜的脂质种类多,但有共同的结构特点:组成生物膜的脂质种类多,但有共同的结构特点: 都是两性分子;分子中疏水基团占的比例大。这使他们在水中容易自动都是两性分子;分子中疏水基团占的比例大。这使他们在水中容易自动聚集成微团结构或片状双分子层结构。聚集成微团结构或片状双分子层结构。膜脂分子的疏水尾尽量避开水,藏在中央;极性头部与水亲和,膜脂分子的疏水尾尽量避开水,藏在中央;极性头部与水亲和,露在外面。直径最大可达露在外面。直径最大可达20nm20nm。膜脂分子的疏水尾相互亲和指向双分子层内部,极性膜脂分子的疏水尾相互亲和指向双分子层内部,极性头部露在片层两侧的面上,
26、面向水。头部露在片层两侧的面上,面向水。片状双分子层结构中脂分子疏水尾间的片状双分子层结构中脂分子疏水尾间的疏水力疏水力、范德华力范德华力、极性头与水分子间的极性头与水分子间的静电力静电力、氢键氢键等作用力,促使片状双分子层结构自我等作用力,促使片状双分子层结构自我融合,使疏水尾全部藏于双分子层内部的非极性环境中,形成连续的、封融合,使疏水尾全部藏于双分子层内部的非极性环境中,形成连续的、封闭的双分子囊泡。与微团结构不同,内部有水溶液。(微囊内外都是水相)闭的双分子囊泡。与微团结构不同,内部有水溶液。(微囊内外都是水相)生物膜中含有多种不同的蛋白质,通常称为膜蛋白。生物膜中含有多种不同的蛋白质
27、,通常称为膜蛋白。根据它们在膜上的定位情况,可以分为:根据它们在膜上的定位情况,可以分为: 外周蛋白和内在蛋白外周蛋白和内在蛋白。膜蛋白具有重要的生物功能,是生物膜实施功能的基膜蛋白具有重要的生物功能,是生物膜实施功能的基本场所。本场所。膜蛋白都是功能蛋白:有的是膜蛋白都是功能蛋白:有的是受体蛋白受体蛋白;有的是;有的是运送运送蛋白蛋白;有的是;有的是酶类酶类。 蛋白质含量越高,种类越多,膜的功能越复杂。蛋白质含量越高,种类越多,膜的功能越复杂。(peripheral proteinperipheral protein)这类蛋白约占膜蛋白的这类蛋白约占膜蛋白的202030%30%,分布于双层脂
28、膜的外表层,主要,分布于双层脂膜的外表层,主要通过静电引力或范德华力与膜脂的极性头部结合。通过静电引力或范德华力与膜脂的极性头部结合。外周蛋白与膜的结合比较疏松,容易从膜上分离出来。外周蛋白与膜的结合比较疏松,容易从膜上分离出来。外周蛋白能溶解于水。外周蛋白能溶解于水。(integral proteinintegral protein)内在蛋白约占膜蛋白的内在蛋白约占膜蛋白的70-80%70-80%,蛋白的部分或全部镶嵌在双层脂膜,蛋白的部分或全部镶嵌在双层脂膜中,或横跨全膜。中,或横跨全膜。这类蛋白的特征是不溶于水,主要靠疏水键与膜脂相结合,而且不容这类蛋白的特征是不溶于水,主要靠疏水键与膜
29、脂相结合,而且不容易从膜中分离出来。易从膜中分离出来。内在蛋白与双层脂膜疏水区接触部分,由于没有水分子的影响,多肽内在蛋白与双层脂膜疏水区接触部分,由于没有水分子的影响,多肽链内形成氢键趋向大大增加,因此,它们主要以链内形成氢键趋向大大增加,因此,它们主要以 - -螺旋和螺旋和 - -折叠形式折叠形式存在,其中又以存在,其中又以 - -螺旋更普遍。螺旋更普遍。生物膜中含有一定的寡糖类物质。它们大多与膜蛋白结合,少数生物膜中含有一定的寡糖类物质。它们大多与膜蛋白结合,少数与膜脂结合。与膜脂结合。糖类在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在质膜和胞内膜中,糖基链都分糖类在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在质膜和胞内膜中,
30、糖基链都分布于非细胞质一侧。布于非细胞质一侧。生物膜中组成寡糖的单糖主要有半乳糖、半乳糖胺、甘露糖、葡生物膜中组成寡糖的单糖主要有半乳糖、半乳糖胺、甘露糖、葡萄糖和葡萄糖胺等。萄糖和葡萄糖胺等。生物膜中的糖类化合物犹如细胞的化学天线,在信息传递和细胞生物膜中的糖类化合物犹如细胞的化学天线,在信息传递和细胞识别、细胞免疫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识别、细胞免疫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 1、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 分布于质膜外侧的蛋白质:分布于质膜外侧的蛋白质: mgmg2+2+-atp-atp酶、酶、55核苷酸酶、核苷酸酶、5 5 磷酸二酯酶、磷酸二酯酶、 对硝基酚磷酸酶、各种激素及毒素受体蛋白等。对硝基酚磷酸酶、各种激素及毒素受体蛋白等。分布于脂质内侧的蛋白质:分布于脂质内侧的蛋白质: 腺苷酸环化酶。腺苷酸环化酶。 除了跨膜蛋白外,没有哪种蛋白质同时出现在膜的两侧。除了跨膜蛋白外,没有哪种蛋白质同时出现在膜的两侧。膜蛋白的这种不对称性分布反映了膜两侧功能的不对称性。膜蛋白的这种不对称性分布反映了膜两侧功能的不对称性。包括:膜脂流动性和膜蛋白流动性包括:膜脂流动性和膜蛋白流动性 。凝胶态凝胶态液晶态液晶态温度降低温度降低相变温度相变温度脂酰烃链绕脂酰烃链绕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学设计
- 统编版语文四下《第七单元复习》课件
- 动物检疫个人工作总结模版
- 流动商住楼小区重大危险源专项的施工组织方案
- 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国际商务专业》生涯发展展示
- 老年卧床女性护理
- 普通服务员年终总结模版
- 员工消防培训试题及答案
- 银行投行面试题目及答案
- 一级建造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游园不值》-完整版课件
- 钻孔桩钻孔记录表(旋挖钻)
- 660MW机组金属监督项目
- 大连银行招聘考试最新笔试复习材料题目内容试卷真题复习
- 卷烟纸生产工艺
- JBK-698CX淬火机数控系统
- 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的护理查房ppt
- 回旋镖运动轨迹的模拟
- 《康复医学》PPT课件(PPT 105页)
- 心理学在船舶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 实验室生物安全委员会及其工作职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