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影像诊断_第1页
颅内动脉瘤影像诊断_第2页
颅内动脉瘤影像诊断_第3页
颅内动脉瘤影像诊断_第4页
颅内动脉瘤影像诊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n在脑血管疾病中动脉瘤的发病率约为2%,其中有出血症状的病人仅占十万分之八左右,大部分病人颅脑不出血很难被发现。我国治疗的动脉瘤病人中95%都是破裂后出血才被发现和治疗,而日本有63%的病人都是出血前就被提早发现(凌锋教授)n按动脉瘤形态分为粟粒状动脉瘤、囊状动脉瘤、假性动脉瘤、梭形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 以囊状动脉瘤最为常见无血栓形成动脉瘤、部分血栓形成的动脉瘤和完全血栓闭塞性动脉瘤“circle of willis.” wikipedia. adaptation based on grays anatomy, 1919. image released to public domain. la

2、st accessed: august 18, 2008brisman,et al (2006). “medical progress: cerebral aneursyms.” nejm 355;9: august 31, 2006.jan van gijn, richard s kerr, and gabriel je rinkel (2007). “subarachnoid haemorrhage.” the lancet. volume 369, issue 9558, 27 january 2007-2 february 2007, pages 306-318. n(一)(一)ctc

3、t检查:检查:ctct、ctactan(二)(二)mrimri检查:检查:mrimri、mramran(三)(三)dsadsa影像诊断影像诊断1.未破裂的动脉瘤 依据其内血栓形成的情况ct可表现为:无血栓形成动脉瘤:多见于中、小型薄壁的动脉瘤,边缘清楚的圆形较高密度灶,有均匀一致的强化, 右侧后交通动脉瘤:类圆形高密度影(), 增强后由对比剂充填呈均匀高密度() 影像诊断影像诊断n部分血栓形成的动脉瘤,ct表现各异,通畅的瘤腔呈稍高密度,其外侧为新月形、环形或不规则形的血栓,密度常不均匀,最外层为增厚的略高密度的瘤壁,可有斑点或曲线状钙化,增强扫描瘤腔和瘤壁明显强化,血栓部分不强化。n完全血栓

4、化的动脉瘤:ct平扫见增厚的动脉瘤壁呈环形高密度,常有钙化;瘤腔内密度不均匀,新鲜的血栓呈高密度;增强扫描动脉瘤壁呈环形强化,血栓不强化 右侧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右侧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出血影像诊断影像诊断 n随着螺旋ct的发展完善,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和敏感性越来越高,对动脉瘤的诊断准确性已大幅度提高,与dsa 的诊断相符率几乎达100 ,甚至可以发现dsa未能显示的微小动脉瘤。cta 可从不同角度观察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瘤顶指向以及与周围血管的空间关系,尤其对判断动脉瘤的颈部及其宽窄有独特之处,并能识别钙化病灶。nct血管造影(cta)在显示动脉瘤解剖及相邻血管方面较dsa优越。

5、但cta与dsa一样有x线辐射,需用有肾毒性的碘对比剂。且用量较大。cta的三维显示受颅骨的影响,尤其在颅底。海绵窦或床突上颈内动脉瘤可能被骨遮挡,某些部位血管与颅骨紧密相贴,完全去除骨的影像有困难。 右侧椎动脉囊形动脉瘤:t1加权像上以载瘤的右椎动脉()近基底动脉侧为中心,动脉瘤()内带为低信号,外带为高信号;t2加权像上动脉瘤为高低混杂异常信号;增强后t1加权像横断面:近基底动脉()的载瘤右椎动脉(黑)和进入动脉瘤的少量对比剂(白)。 (二二)mri检查检查2破裂的脑动脉瘤sah在mri亚急性与慢性期flair序列为高信号对于有少量渗血而未破裂的动脉瘤,mri可预测动脉瘤破裂血栓性动脉瘤

6、动脉瘤出血后亚急性期再出血:右外侧裂内可见类圆形小囊状病灶(),治疗期间动脉瘤再次出血ct横断面(d)。行手术治疗证实囊虫所致右侧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出血。n动脉瘤的mri表现与其血流速度、血栓形成、钙化和含铁血黄素沉积有关:n1、在无血栓形成的动脉瘤:通畅的瘤腔因血流速度快造成流空现象,在t1 、t2上呈低或无信号病灶,血流速度慢的动脉瘤在t1上呈低或等信号,t2上呈高信号n2、部分血栓形成的动脉瘤: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占位性病变,因不同时期的血栓和血液成分不同,表现为混杂信号,邻近的脑实质可见水肿和出血。n动脉瘤内的血栓常为半圆形或新月形位于瘤腔的周边,紧靠通畅瘤腔的血栓因含有较多的高铁血红蛋

7、白,在t1和t2上呈高信号,在此高信号带外围的血栓呈高、等、低混杂信号,与血栓内含有高铁血红蛋白、脱氧血红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等成分有关。n通畅的瘤腔位于瘤体中央或偏侧呈低或无信号,血流缓慢时可呈高信号。n增强扫描:瘤腔和瘤壁均有强化,而血栓不强化。n3、完全血栓化的动脉瘤:因血栓形成早晚不同mri信号表现各异,急性血栓呈等信号,亚急性血栓呈短t1、长t2高信号,陈旧性血栓因含有出血、钙化和含铁血黄素而呈混杂信号;增强扫描时仅有囊壁的环状强化。n4、钙化在t1、t2上均呈低信号,位于血栓内或瘤壁。n5、含铁血黄素沉积表现为t2低信号。mra优势n(1)可随意删除非兴趣中心的其他血管;n(2)三维影

8、像,旋转可避开遮挡。如mra影像受到出血影像的干扰,可结合原始图像、常规序列及swi序列对出血观察,或待出血吸收后再行复查。mra存在问题存在问题n 目前mra还不能完全满足手术前显示动脉瘤颈部和动脉瘤与供养血管关系的要求nmra还缺乏令人信服的除外第二个动脉瘤存在的敏感性(发现第一个动脉瘤患者,其中20 同时患有第二个动脉瘤)。n 亚急性出血含正铁血红蛋白在tof mra像可能酷似流动血液,降低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n 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会因病人移动而使mra图像质量降低n强调应用mra进行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对mra 的原始像、se像、mpr像和mip像进行综合复习观察。在一项研究中,

9、当原始像、se像和mip像联合观察时,3dtof 诊断动脉瘤的敏感度明显提高。ndsa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可以显示0.5 mm的脑血管。dsa不仅可显示动脉瘤的存在,还可以确定其部位、形态、大小、瘤颈宽窄、扩展方向及载瘤动脉的全部情况,除此之外还可显示真性动脉瘤破裂后假性动脉瘤形成有关情况ndsa 仍存在诸多不足:(1)两侧大脑半球需分别造影,颈内动脉系和椎动脉系需要分别造影;(2)少数因血栓形成、动脉瘤与其他动脉重叠、动脉痉挛等情况造成假阴性而漏诊;(3)周围结构显示差;(4)具有创伤性、费用高的缺点, dsa并发症值得注意,包括严重的非神经系统并发症、暂时及永久性神经系统并发症等 ;(5

10、)由于易造成血管痉挛,短期内不宜重复检查;蛛网膜下腔出血后6h内行造影检查再破裂出血的可能(260%)。n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能力,文献报道较为一致,对于直径3mm的颅内动脉瘤其阳性检出率与dsa相当。mra、cta与dsa的比较n对于直径5 mm 的颅内动脉瘤mra的诊断能力与dsa相当,而直径3 mm的动脉瘤其诊断能力则较差。对于直径为3-5 mm颅内动脉瘤的诊断能力,文献报道差异较大。n本组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龄17岁71岁。n时间飞跃法(tof)mra结合mri诊断颅内动脉瘤与dsa对照总体诊断灵敏度、特异度、正确率分别为95.8 、92.4和93.5。n目前国际上最大的多

11、中心研究组国际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研究组报道了其研究结果。i 期回顾性对于无蛛网膜下腔出血史的无症状性动脉瘤患者,直径小于10 毫米的动脉瘤年破裂率为0.05%,而直径1025 毫米和大于25 毫米者分别为1%和6%以上。nmra结合mri对瘤腔内血栓形成较敏感,对无血栓形成的颅内动脉瘤显示效果与dsa基本相似。n因mra无创、快捷且相对廉价,对有颅内动脉瘤的高危人群仍是合适的筛选检查方法。患者,女,36岁。系头晕半年、头痛加重伴呕吐4天入院。t:36.5,bp:100/70mmhg,hr:84次/分。外院头颅ct示右颞叶混杂密度占位伴钙化。临床:右颞叶占位。疑难病例疑难病例n全麻下行病灶切除术:于右颞叶中上回皮层切开,皮层下0.4cm处见一约5cm4cm4cm大小病灶,有包膜,局部红色,有搏动感,穿刺未抽出血液,探查发现病灶邻近皮质黄染,于外侧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