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互译过程中翻译单位的有声思维实验研究_第1页
英汉互译过程中翻译单位的有声思维实验研究_第2页
英汉互译过程中翻译单位的有声思维实验研究_第3页
英汉互译过程中翻译单位的有声思维实验研究_第4页
英汉互译过程中翻译单位的有声思维实验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英汉互译过程中翻译单位的有声思维实验研究摘要:运用有声思维实验,收集了9位不同翻译水平但层次具有连续性的译者的口头报告,对翻译单位的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分析,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译者实际使用的翻译单位具有多层次性和动态特征;(2)在翻译单位的使用上,译者语言水平越高,翻译经验越丰富,较大的翻译单位使用频数越大;(3)同一译者在英译汉中使用的翻译单位比在汉译英中使用的翻译单位要小。关键词:有声思维实验;翻译单位;多层次性;动态特征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A TAPs Experiment on the Unit of Translation in E-C and C-E Transl

2、ation ProcessesAbstract: Through a TAPs experiment on 9 subjects whose translation level is different but continuous, we get the preliminary findings: (1) The translation unit of translators in use can be divided into several layers and is dynamic; (2) The higher the translators level of language an

3、d the more experiences they have, the larger the unit will be; (3) The unit of translation of the same translator in E-C translation is comparatively smaller than that in C-E translation.Key words: TAPs experiment; Translation Unit; several layers; dynamic1. 翻译单位的相关研究郭建中(2001:4956)对国内外的翻译单位研究做过综述。据介

4、绍,Viney 和Darbelnet曾定义翻译单位为“思想单位”;拉多提出了“逻辑素”作为翻译单位;巴斯内特认为文学翻译的基本单位是篇章;巴尔胡达罗夫将翻译单位分为词素、词、词组、句子、话语五个层次。另Newmark(2001:54,55)把直译和意译与翻译单位联系起来,指出意译的翻译单位较大,一般为句子;而直译的翻译单位较小,一般为词。而在国内,吕俊提出以“语段”为翻译单位;罗选民提出了小句作为操作单位;司显柱则提出“语篇”为翻译的基本单位;郭建中先生则提出了以“自然段”为翻译单位的见解。而杨坚定、钟莉莉(2004: 20-24)从修辞结构理论角度又提出了“结构段”为翻译的“动态单位”。为什

5、么会出现这种众说纷纭的状况呢?司显柱(2001)指出从语言学理论角度的研究主要是规定性的,且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因而如此。郭建中(2001)也指出,单纯从理论上进行推断和论证是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要真实地描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实际操作的翻译单位,须通过实证研究。郑冰寒等(2007:145154)通过有声思维实验研究译者口头报告和对译者进行访谈,发现译者主观所设计的翻译单位与实际操作的翻译单位存在一定差距,从而确立了主观翻译单位和客观翻译单位的说法。这无疑对翻译单位的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为了更深入地描述译者的实际操作单位,我们通过有声思维实验,对不同水平的受试的翻译过程进行真实记录,以

6、较客观地描述译者在实际操作中的翻译单位大小和特征,比较不同水平的译者选择翻译单位的差异及影响译者翻译单位选择的因素。2. 有声思维实验设计21 实验前的准备阶段有声思维实验正式开始前做了以下准备工作:(1)选取受试对象。根据自愿原则选取了9位受试,都来自英语专业,母语为汉语,学习英语的年数达11年以上,根据语言和翻译水平分为三组:本科学生组(3名英语专业三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组(3位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硕士生);教师组(3位有多年翻译实践经验的英语专业教师)。大三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都没有受过专业的翻译训练,翻译实践经验较少,且年龄阅历相差不大,差异主要是研究生学习了一定的翻译理论知识,而

7、本科生还未接触到。选择学生译者主要是因为学生译者的口头报告信息比较丰富,更能反映翻译中的各类问题,并且,可以为翻译的实践教学提供参考和启示。而教师译者则具有5年以上的教龄和翻译经验,接触过翻译教学,但不是全职翻译,因此划分为半职业译者。本实验受试个体差异较大,能反映各个层次译者翻译单位的使用情况。并且受试各小组在知识、经验方面存在层次性和连续性,便于我们总结译者在不同阶段的翻译表现及其变化规律。受试的基本情况如下:身份群体人数平均年龄英语水平汉语水平翻译实践年数大三本科学生初学者320专业四级以上较好几乎没有(尚未接触翻译理论,仅参与过少量的翻译练习实践)研究生初学者323专业八级以上较好一年

8、左右(一定的翻译理论和实践经验)教师半职业译者333专业教龄5年以上较好5年以上,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翻译经验(2)选择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在选择时考虑到了以下几点:有足够的问题让受试报告;难度适中以保护受试的自信;是译者熟悉的领域和话题;能够考察译者在英译汉和汉译英中的表现。根据这几点要求,最后选取了两段翻译材料:一段是英译汉(刘士聪,2002),另一段是汉译英(张培基,2000)。另外,我们在选择翻译材料时考虑到,实验材料的各个语言层次要明显,段落不能是一个词或一个句子,而应包含多个句子,句子中有一定数量的复杂句和并列句,小句中也包含各种词组。这样便于我们划分翻译单位,反映译者使用翻译单位的差

9、异。(3)确定实验地点和操作方法。实验在语言实验室进行,实验设备可以在受试报告思维过程的同时进行自动录音,收集语料。实验由熟悉实验设备的专业人员操作,语料的分析主要采用标注和统计的方法,使用Monoconc软件协助检索。(4)训练受试熟悉实验过程在这一阶段,用准备好的材料模拟有声思维实验,主要目的是让受试熟悉实验操作过程和有声思维的步骤,这次使用的材料不用于真正的实验。训练时间根据受试的反应可长可短。模拟实验开始前,发放磁带,让受试在磁带表面空白处写明自己的身份、年龄、性别,采用匿名制。然后,告知受试本实验的目的是观察翻译的思维过程,不对翻译结果的好坏做出评价,让他们放松心情、专心翻译,可以使

10、用词典等工具,也可以同其他人商议问题。并告诉受试实验结束时发放小礼品以示感谢。模拟实验的过程中,对实验的器材、录音效果等进行检测,及时处理受试的问题,待准备完毕,开始发放真正的实验材料。22 实验操作过程TAPs实验在语言实验室进行,过程如下:(1) 录音阶段翻译材料发放完毕,开始录音。9位受试在进行翻译作业的同时,报告自身的思维活动,这一过程被录音。主试不对受试的翻译过程做任何干扰。最后结束录音时,将带有口头报告的磁带收起,分装到不同的袋子中。结束后发放小礼品。(2) 转录阶段实验结束后,检查录音情况,剔除不合格的录音,得到9份英译汉和9份汉译英的口头报告。然后主试口头报告录音转录成相应的书

11、面形式。在转录过程中,停顿、语气词、错误的单词都转换成了相应的书面形式。(3) 标注阶段口头报告转录后,对18份口头报告进行标注。首先通过分析译者翻译单位的使用情况,发现译者实际操作的翻译单位主要在句子以下级别,因此,确定用W(词),P(词组),C(小句)和S(句子)标注符号表明译者使用的翻译单位。在翻译过程中,如果译者的注意力集中在单个的词上,且停顿时间较长,如处理“金刚”、“种子”等时译者反复琢磨其意思和翻译,则用W进行标注;词组的翻译针对由多个单词组成但不足以称为句子的语段,可以包括多个词组,“词群”可能更能确切地描述该单位,翻译时跟下面的翻译有较长的停顿,如“This is most

12、probably because最主要的原因是P”;小句的翻译指复杂句或并列句中的一个小句,如“Still, it is rather dull and而且它的种类非常单调C”;而整个句子的翻译以句号为标准,如:“English food has a bad reputation abroad. 英国的食物在国外口碑很差。S” 在确立翻译单位的级别时,我们考虑到以下几点:(1)译者实际操作的翻译单位大小与译者的思维容量、理解和表达能力有很大关系,通过观察译者停顿、重复较多的部分,可以划分出翻译单位;(2)通过比较不同水平译者在同一篇文章使用的翻译单位可以发现译者的水平与单位使用的关系,但由于文

13、章的局限和受试的具体特征,翻译单位划分过细反而不能反映普遍的使用情况,因此,较粗略的划分会减小误差,反映较普遍的问题。另外,划分翻译单位的问题主要是,同一级别的翻译单位的大小也有差别,如词组可大可小,小句可长可短,而句子的长度也不同。因此,翻译单位的划分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只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翻译单位的使用情况。(4) 分析阶段口头报告的分析采用了定性、定量两种方法。译者的口头报告标注完成以后,我们发现译者实际使用的翻译单位不是某一种特定的语言单位,而是动态多变的,通常在单词、词组、小句、句子几种翻译单位之间变化。译者在实际操作中最大的翻译单位是句子,很难把段落作为翻译单位。最小的翻译单位是词,

14、词以下的翻译单位几乎没有,这可能与翻译材料的难度有关。下面是对研究生3翻译单位的分析:Text 1: 英国的食物在国外口碑很差。S 最主要的原因是 P 因为在外国人 在英国的外国人经常P 在一些餐馆 吃一些非常正宗的食物。P在国外 准备 在饭店里 W 在国外 饭店里面经常 必须要准备大量的食物 C 所以它的口味就 P 很难避免地 W 就很糟糕W,尽管从营养学的角度上来说,它的营养价值 还是 可以接受的。C而且W read 而且它的种类非常单调 C 而且 而且,W 色泽也不够的吸引人。C Read 在一些 便宜的或中档餐馆里面就餐的那些英国人经常是 经常是非常匆忙,C至少是在午饭的时候,P re

15、ad pause read .在一些 经常W 总是比P 在 总是比 匆忙的用餐 P 总是比 因为 生意上匆忙地用餐气氛更好一些。C 总体上来说,合适的价位吃一顿可口的饭菜还是可能的。C事实上, P read pause, 事实上,这样一种英国 饭菜会比 相似的外国的食物便宜许多。C Pause Text 2: Read the Chinese text Here is such a story. S Someone asks, who is strongest in the world S There are many answers S Someone says elephant. S So

16、meone says lions. S Someone even P pause someone even says W even makes someone even makes a joke P Robert W Of course, we dont know how strong the Robert is. S As a result, all the answers are not correct. S The strongest one in the world is the seed of the plant. S The seed W the strength of a see

17、d can P surpass everything. P一般来说,受试读完一句话后,会确定翻译单位,如果没有遇到困难,通常以句子为翻译单位,如上例英译汉中的第一句话,译者在默读完英文句子时,直接就翻译出来了,“英国的食物在国外口碑很差。S”;但如果句子中有比较难懂的词,就很可能以词、词组、小句为翻译单位,如汉译英中在翻译“有人甚至开玩笑似的说是金刚”时,受试注意力集中的语段缩短,停顿时间加长,并多次重复前面的译文,最后把原句分割成“有人甚至”、“说”、“开玩笑似的”、“是金刚”四个部分表达,分别以词组、词、词组、词为翻译单位,见口头报告:“Someone even 停顿 someone ev

18、en停顿 says even makes someone even makes a joke停顿 Robert.”从口头报告中可以看出,译者停顿时间较长、口头报告文字间隔较大的地方一般来说就是切分翻译单位的地方,在分析过程中,为了清晰地再现译者的主要操作单位,对于译者多次重复的部分不再标注。为了更直观地研究译者水平与其操作单位的关系,观察影响译者翻译单位大小的因素,我们统计了三组在英译汉和汉译英中使用翻译单位的情况,得出表1和表2,并配以图1和图2说明三组使用各级别的翻译单位的变化趋势:表1. 英译汉过程中翻译单位的使用频数及百分比本科学生组N 研究生组N 教师组N WPCS总数20 21.9

19、855 60.4414 15.382 2.291 10011 16.4237 55.2216 23.883 4.4867 1002 511 27.517 42.510 2540 100图1. 英译汉过程中三组翻译单位的使用频数比较及变化趋势表2. 汉译英过程中翻译单位的使用频数及百分比本科学生组 研究生组 教师组N % N % N %W 5 12.2 5 10.87 1 3.03P 4 4.76 10 21.74 2 6.06C 12 29.27 7 15.22 6 18.18S 20 48.78 24 52.17 27 81.82总数 41 100 46 100 36 100图2. 汉译英过

20、程中三组翻译单位的使用频数比较及变化趋势3. 结果与讨论首先,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同一组译者在两个翻译过程中的翻译表现存在较大差异。在英译汉过程中,本科生使用最多的是词组(60.44),词次之,小句和句子最少,使用较多的翻译单位偏小,多为词组和单词;而在汉译英过程中,使用最多的是句子(48.78),其次是小句,然后是词和词组,翻译的基本单位偏大,多为句子。同样,英译汉中,研究生组使用最多的翻译单位也是词组(55.22),然后依次为小句、单词、句子;汉译英过程中,使用最多的也是句子(52.17),然后依次是词组、小句、单词。可见,大三学生和研究生的主要翻译单位非常相似,在英译汉中多为词组,在汉译

21、英中多为句子。但是,两组也有一定的差异,研究生组使用词和词组的比例比本科少,而小句和句子的比例比本科生大,说明译者的翻译水平随着学习和实践的增加会有一定的提高。相对于两组学生来说,教师组的变化比较大,在英译汉中,教师组使用最多的是小句(42.5),然后依次是词组、句子、单词;而汉译英中使用最多的是句子(81.82),然后依次是小句、词组、单词。可见,教师的翻译基本单位在英译汉中以小句为主,在汉译英中也是以句子为主。三组翻译基本单位的主要差异在英译汉的过程中体现比较明显,而在汉译英中的表现就相对较弱。可见,英译汉和汉译英的过程虽然都是英汉两种语言的转换,但由于方向不同就产生了众多差异。其次,在同

22、一翻译过程中,不同水平的译者的在使用翻译单位时也有很大的差异。从图1可知,在英译汉过程中,大三学生与研究生和教师三组在使用词为翻译单位时,大三学生使用最多,研究生次之,教师组最少,随着水平的提高,词作为翻译单位的使用频数会逐渐降低。而词组的使用频数变化呈现出了相似的变化趋势。小句的使用频数的变化趋势开始改变,虽然三组的差异不如前面的两个变化趋势明显,但总体来看,小句的使用频数随着译者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升高。在使用句子为翻译单位时,三组的差异主要是两个学生组与教师组的差异,大三的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差异很小,而这两组与教师组的差异却较大,变化趋势也是随着译者水平的提高,句子的使用频数逐渐增加。此外,从

23、图2可见,在汉译英过程中,三组使用词作为翻译单位的频数都是最少的,其中,大三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的频数持平,随着译者水平的提高词的使用频数有所降低。在词组方面,变化比较明显,大三学生使用频数比研究生少,而教师使用的频数比大三学生更少。在小句方面,三组的使用频数都有所增加,大三学生组使用最多,研究生次之,教师最少。而在句子方面,大三学生使用最少,研究生较多,而教师最多。可见,在汉译英的过程中,母语相同但翻译水平不同的译者在翻译单位的选择上仍然存在差异,翻译单位的大小也会随着译者水平的提高而增大。由此推断,在汉译英中,影响翻译单位大小的主要因素是译者的翻译水平,或者更确切的说是译语水平。汉译英与英

24、译汉由于方向不同,也造成了三组在使用翻译单位上的差异。可见,在翻译过程中,不同水平的译者都使用了四个层次的翻译单位,而且,译者水平越高,较大的翻译单位的使用频数越大。在英译汉过程中,本科生和研究生多以词组为基本翻译单位,其它翻译单位的使用频数相对较少,而教师多以小句为基本的翻译单位。在汉译英过程中,三个小组基本都以句子为翻译单位,但是使用的次数随着译者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据此,实验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译者实际使用的翻译单位具有多层次性和动态特征;(2)在翻译单位的使用上,译者语言水平越高,翻译经验越丰富,较大的翻译单位使用频数越大;(3)同一译者在英译汉中的基本翻译单位比在汉译英中的基本翻译

25、单位要小。结论(1)和(2)与郑冰寒等(2007:145154)在“英译汉过程中翻译单位的实证研究”一文中所提出的翻译单位具有动态性的特征,及译者使用的基本翻译单位大小与译者水平密切相关等假设不谋而合。并且,我们还发现英译汉和汉译英作为不同的转换过程,翻译单位的使用情况也不相同,汉译英中的基本翻译单位主要是完整的句子,而英译汉的基本翻译单位较小,在句子以下。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母语的理解较简单,而英语作为一种外语理解起来困难较大。这也进一步说明理解过程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当双语水平较高的译者在理解阶段没有困难时,就比较容易确定较大的翻译单位,反之亦然。通过以上实验分析,我们认为影响译者翻

26、译单位选择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1)翻译策略的熟练程度。高水平的译者能够更熟练地运用翻译策略,注重篇章的连贯性和风格的再现,能从整体着眼解决细节问题,因此,总体的翻译单位较大;(2)翻译知识和经验的多少。译者的翻译经验越多,从长时记忆中的存储和提取信息就越趋向自动化,帮助译者更有效地解决翻译问题;(3)翻译方向和材料的难度。实验中,译者理解英文比理解汉语相对要难,因此,英译汉比汉译英的翻译单位要小的多。4. 小结目前翻译单位的研究主要以规定性的研究为主,从而在翻译单位的归属问题上争论不休,却无法提供实证材料论证其结论,也不能真实反映译者实际选择的翻译单位,主观性太强。在研究翻译单位时,我们认为要充分考虑到译者的自身特征,较客观地描述译者的实际操作情况,从实践中寻找答案,而不仅仅规定翻译的基本单位。本文利用有声思维的实证研究方法,记录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口头报告,通过分析译者操作的基本单位和影响译者选择翻译单位的因素,发现译者实际操作的翻译单位在句子以下,一般在词汇、词组、小句、句子四个层次之间转换(从本次分析中没有发现词素为翻译单位的情况),并随译者自身水平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