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一、教学目标掌握用向量方法建立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通过简单运用,使学生初步理解公式的结构及其功能,为建立其它和(差)公式打好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探索得到两角差的余弦公式;2. 教学难点:探索过程的组织和适当引导,这里不仅有学习积极性的问题,还有探索过程必用的基础知识是否已经具备的问题,运用已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问题,等等.三、教学设想:(一)导入:问题1:我们在初中时就知道cos4523,由此我们 能否得到 cos15 cos 45 30?cos3022大家可以猜想,是不是等于cos45cos30 呢?根据我们在第一章所学的知识可知我们的猜想是错误的!下面
2、我们就一起探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cos?(二)探讨过程:在第一章三角函数的学习当中我们知道,在设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P1 ,cos 等于角与单位圆交点的横坐标,也可以用角的余弦线来表示。思考 1:怎样构造角和角?(注意:要与它们的正弦线、余弦线联系起来.)思考 2:我们在第二章学习用向量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几何问题,两角差余弦公式我们能否用向量的知识来证明?( 1)结合图形,明确应该选择哪几个向量,它们是怎样表示的?( 2)怎样利用向量的数量积的概念的计算公式得到探索结果?两角差的余弦公式:cos()coscossinsin(三)例题讲解例 1、利用和、差角余弦公式求cos75 、 cos15
3、的值 .解:分析:把75 、 15 构造成两个特殊角的和、差.cos75cos 45 30232162cos45 cos30 sin45 sin3022242c o s 1 5c o s 4 5 3 0232162c o s 4 5 c o s 3 0 s i n 4 5 s i n 3 024222点评:把一个具体角构造成两个角的和、差形式,有很多种构造方法,例如:cos15cos 6045,要学会灵活运用.例 2、已知 sin4,2,cos5 ,是第三象限角,求cos的值 .5132解:因为, , sin4由此得 cos1sin214325555 ,2又因为 cos是第三象限角,所以 si
4、n1 cos21512131313所以 cos()coscossinsin354123351351365点评:注意角、的象限,也就是符号问题.思考:本题中没有,),呢?2(四)练习: 1.不查表计算下列各式的值:(1)cos80 cos 20sin 80 sin 2013(2) cos15sin 15221解:(1)cos80cos 20sin 80 sin 20cos(80 20 ) cos6022教材 P127 面 1、 2、 3、 4 题(五)小结:两角差的余弦公式,首先要认识公式结构的特征,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熟知由此衍变的两角和的余弦公式.在解题过程中注意角、的象限,也就是符号问题,
5、学会灵活运用 .(1)牢记公式 C()C CS S( 2)在 “给值求值 ”题型中,要能灵活处理已、未知关系(六)作业:习案作业二十九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一)一、教学目标理解以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为基础,推导两角和、差正弦和正切公式的方法,体会三角恒等变换特点的过程,理解推导过程,掌握其应用.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两角和、差正弦和正切公式的推导过程及运用;2. 教学难点:两角和与差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的灵活运用.三、教学设想:(一)复习式导入:( 1)大家首先回顾一下两角差的余弦公式:coscoscossinsin(2) sincos ?(二)新课讲授问题: 由两角差的余弦
6、公式,怎样得到两角差的正弦公式呢?探究 1、让学生动手完成两角和与差正弦公式.sincoscoscoscossinsin2222sincoscos sinsinsinsin coscossinsincoscos sin探究 2、让学生观察认识两角和与差正弦公式的特征,并思考两角和与差正切公式.(学生动手)tansinsincoscossincoscoscossinsin探究 3、我们能否推倒出两角差的正切公式呢?tantantantantantantan1 tantan1 tan探究 4、通过什么途径可以把上面的式子化成只含有tan、 tan的形式呢?(分式分子、分母同时除以cos costa
7、ntan,得到 tantan1 tan注意:k ,k ,k ( k z)2225、将 S() 、 C() 、 T() 称为和角公式,S() 、 C() 、 T() 称为差角公式。(三)例题讲解例 1、已知 sin3 ,是第四象限角,求sin,cos4, tan的值 .5442解:因为 sin3,是第四象限角,得cos1 sin2134 ,555sin33tan5cos4,45于是有: sinsincoscossin242372252510444coscoscossinsin242372252510444tantan431tan44371 tan tan414思考:在本题中, sin()cos(
8、) ,那么对任意角,此等式成立吗?若成立你能否证明?44练习:教材P131 面 1、 2、 3、 4 题例 、已知tan21求 tan的值(3 )2, tan4,42254例 3、利用和(差)角公式计算下列各式的值:(1)、n72cos42isos72sin42c;( 2)、 os20cos70cn20sin70is;( 3)、 1 atn151 n15at解:( 1)、n72cos42iscos72sin42n72is42n30is1;2( 2)、 cos20cos70n20sin70iscos2070cos90 0;( 3)、 1 n15atn45atn15atnat 45 15n60at
9、31 n15at1 n45tan15at练习:教材P131 面 5 题(四)小结:本节我们学习了两角和与差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我们要熟记公式,学会灵活运用.(五)作业:习案作业三十。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二)一、教学目标1、理解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和正切公式,体会三角恒等变换特点的过程;2、掌握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和正切公式的应用及a sinb cos类型的变换。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两角和、差正弦和正切公式的运用;2. 教学难点:两角和与差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的灵活运用.三、教学设想:(一)复习式导入: ( 1)基本公式sin()sincoscossins i n
10、 ()s i n c o sc o s s i ncos()coscossinsinc o s ()c o s c o ss i n s i ntan()tantant a n ()t a nt a n1 tantan1 t a nt a n( 2)练习:教材P132 面第 6 题。思考:怎样求asinb cos类型?(二)新课讲授例 1、化简2 cosx6 sin x解:此题与我们所学的两角和与差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不相象,但我们能否发现规律呢?2 cos x6 sin x221 cos x3 sin x22 sin 30 cos xcos30 sin x2 2 sin 30x22思考: 2
11、 2 是怎么得到的?2 2221 和3 的 .26 ,我们是构造一个叫使它的正、余弦分别等于22归纳: asinb cosa 2b2 sin()tanab例 2、已知:函数f (x)2sin x2 3 cosx,xR( 1)求 f ( x) 的最值。(2)求 f ( x) 的周期、单调性。例 3已知 A、 B、 C 为ABC的三內角,向量 m(1,3), n(cos A, sin A) ,且 m n1,(1) 求角 A。(2)若 12sin Bcos B3,求 tanC 的值。cos2Bsin 2B练习:( 1)教材 P132 面 7 题( 2)在 ABC 中, sin A sin Bcos
12、Acos B ,则 ABC 为()A 直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锐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 2) 3 cossin的值为 ()1212A 0B 2C 2D2思考:已知3)12, sin()3, cos(13,求 sin 2245三、小结: 掌握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和正切公式的应用及a sinb cos 类型的变换四、作业:习案作业三十一的1、 2、3 题。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一、教学目标以两角和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为基础,推导二倍角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理解推导过程,掌握其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以两角和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为基础,推导二倍角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教学难点:
13、二倍角的理解及其灵活运用.三、教学设想:(一)复习式导入: 大家首先回顾一下两角和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sin()sincoscossins i n ()s i n c o sc o s s i ncos()coscossinsinc o s ()c o s c o ss i n s i ntan()tantant a n ()t a nt a n1 tantan1 t a nt a n练习:( 1)在 ABC 中, sin Asin BcosA cosB ,则 ABC 为()A 直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锐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 2) 3 cossin的值为 ()1212A 0B 2C 2
14、D2思考:已知3, cos()12)34, sin(,求 sin 22135我们由此能否得到sin 2,cos 2, tan 2的公式呢?(学生自己动手, 把上述公式中看成即可),(二)公式推导:sin 2sinsincoscossin2sincos;cos2coscos cossinsincos2sin2;思考:把上述关于cos2的式子能否变成只含有sin或 cos形式的式子呢?cos 2cos2sin 21sin 2sin 21 2sin 2;cos2cos2sin 2cos2(1cos2)2cos21 tan 2tantantan2 tan1 tantan1tan2注意: 22k,2kk
15、z(三)例题讲解例 1、已知 sin 25, 求 sin 4,cos 4, tan 4的值,4132解:由, 得24225 , cos2212 又因为 sin 21sin 2 215131313于是 sin 42sin 2cos22512120 ;131316952119sin 4120120169cos412sin2212; tan413169cos4119119169例 2在 ABC 中, cos A42, 求 tan(2A2B)的值 。, tan B5例 3 已知 tan 21 , 求 tan的值3解: tan 212 tan1 ,由此得 tan26tan1 0tan23解得 tan25
16、 或 tan25 例 4 已知 tan1 , tan1 , 求 tan(2)的值73(四)练习:教材P135 面 1、2、3、4、5 题(五)小结: 本节我们学习了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我们要熟记公式,在解题过程中要善于发现规律,学会灵活运用 .(六)作业:习案作业三十二。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一)一教学目标1、通过二倍角的变形公式推导半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体会化归、换元、方程、逆向使用公式等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2、理解并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并会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形,体会三角恒等变形在数学中的应用。3、通过例题的解答,引导学生对变换对象目标进行
17、对比、分析,促使学生形成对解题过程中如何选择公式,如何根据问题的条件进行公式变形,以及变换过程中体现的换元、逆向使用公式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从而加深理解变换思想,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以已有的十一个公式为依据,以推导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的推导作为基本训练,学习三角变换的内容、思路和方法,在与代数变换相比较中,体会三角变换的特点,提高推理、运算能力教学难点:认识三角变换的特点,并能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指导变换过程的设计,不断提高从整体上把握变换过程的能力三、教学设想:(一)复习:三角函数的和(差)公式,倍角公式(二)新课讲授:1、由二倍角公式引导学生思考:与
18、有什么样的关系?2学习和(差)公式,倍角公式以后,我们就有了进行变换的性工具,从而使三角变换的内容、思路和方法更加丰富,这为我们的推理、运算能力提供了新的平台例 1、试以 cos表示 sin 2,cos 22, tan222解:我们可以通过二倍角cos2cos 21和 cos1 2sin 2来做此题22因为 cos12sin 2,可以得到 sin 21cos;222因为 cos2cos 21,可以得到 cos21cos2222sin 221cos又因为 tan221coscos2思考:代数式变换与三角变换有什么不同?代数式变换往往着眼于式子结构形式的变换对于三角变换, 由于不同的三角函数式不仅
19、会有结构形式方面的差异, 而且还会有所包含的角,以及这些角的三角函数种类方面的差异,因此三角恒等变换常常首先寻找式子所包含的各个角之间的联系,这是三角式恒等变换的重要特点例 2已知sin5,且在第三象限,求tan 的值。132例 3、求证:()、 sincos1sinsin;2()、 sinsin2sin2cos2证明:()因为 sin和 sin是我们所学习过的知识,因此我们从等式右边着手sinsincoscossin; sinsincoscossin两式相加得 2sincossinsin;即 sincos1sinsin;2()由()得sinsin2sin cos;设,,那么,22把,的值代入
20、式中得sinsin2sincos22思考:在例3 证明中用到哪些数学思想?例 3 证明中用到换元思想, ()式是积化和差的形式,()式是和差化积的形式,在后面的练习当中还有六个关于积化和差、和差化积的公式三练习: P142 面 1、 2、 3 题。四小结: 要对变换过程中体现的换元、逆向使用公式等数学思想方法加深认识,学会灵活运用五作业:习案三十三。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二)一、教学目标1、通过三角恒等变形,形如a sin xb cos x 的函数转化为yA sin( x) 的函数;2、灵活利用公式,通过三角恒等变形,解决函数的最值、周期、单调性等问题。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三角恒等变
21、形的应用。难点:三角恒等变形。三、教学过程(一)复习:二倍角公式。(二)典型例题分析例 1:已知02,sin4 .(1)求sin 2sin 2的值 ; (2)求tan(5)的值5cos2cos24解:(1)由 02,sin4 , 得 cos3 ,55sin2sin 2sin 22sincos20.cos2cos23cos21(2) tansin4 , tan(5)tan11 .cos341tan7例 2 利用三角公式化简sin 50(13 tan 10 ).3 sin102( 1 cos103 sin10 )解: 原式 sin 50(1) sin 5022cos10cos10sin 30 co
22、s10cos30 sin 10sin 402sin 50cos102cos40sin 80cos10cos101 .cos10cos10例已知函数fx4xxx4x( )cos2 sincossin(1)求 f ( x) 的最小正周期, ( 2)当 x 0, 时,求 f ( x) 的最小值及取得最小值时x 的集合2点评:例是三角恒等变换在数学中应用的举例,它使三角函数中对函数yAsinx的性质研究得到延伸,体现了三角变换在化简三角函数式中的作用例 4若 函数 f(x)3sin 2x2 cos2xm在区间, 上的最大值为6,求常数 m 的值及此函0数当 x R 时的最小值及取得最小值时x 的集合。2(三)练习:教材P142 面第 4 题。(四)小结: (1)二倍角公式:sin 22sincos ,cos2cos2sin 22 cos211sin 2,tan 22 tan.1 tan2(2) 二倍角变式:2 cos212cos2,2 sin21cos2(3) 三角变形技巧和代数变形技巧常见的三角变形技巧有切割化弦;“1”的变用;统一角度,统一函数,统一形式等等(五)作业:习案作业三十四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三)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三角公式及其变形公式(二) 过程与能力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校园防雷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校园防侵害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北大荒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散打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残疾汽车考试题及答案
- 农行银行面试题及答案
- 动物防疫考试题及答案
- 企业形象设计试题及答案
- 煤矿顶板考试题及答案
- 有机2考试题及答案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图形的运动(三)》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课标
- 全国中学教师《初中数学》说课教学比赛-主题:《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说课-一等奖课件
- 回顾长征路课件
- 为什么你的学生不思考?主题班会分享
- 医疗废物交接登记表(诊所、医务室、卫生所等)
- 2024年工会财务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26个英语字母描红练习(素材)-小学英语
- DL∕T 686-2018 电力网电能损耗计算导则
- 气雾培技术行业市场突围建议书
- 2025届云南省施甸县第一中学物理高一下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python程序设计-说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