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胚期末复习材料(老师标注下)_第1页
组胚期末复习材料(老师标注下)_第2页
组胚期末复习材料(老师标注下)_第3页
组胚期末复习材料(老师标注下)_第4页
组胚期末复习材料(老师标注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十四章1 肝小叶的组织结构特点肝小叶是肝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呈多面棱柱体.横断面呈不规则的多边形,由中央静脉,肝细胞,肝血窦和胆小管等结构组成.中央静脉:位于肝小叶的中央,并横贯长轴,由内皮和少量的结缔组织构成。肝细胞:高度分化功能复杂的细胞。呈多面体,轮廓清晰,相邻的肝细胞都有 连接复合体和缝隙连接。胞核大而圆,居细胞中央,电镜下可见胞质内含有丰富的细胞器和多种内含物,如: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内质网,溶酶体, 微体,糖原,脂滴和色素。肝血窦:位于肝板之间,相互吻合的网状血管 ,窦壁由一层内皮细胞组成, 肝 血窦的通透性很大,有利于肝细胞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窦间周隙:血窦内皮细胞与肝血

2、管之间的微小裂隙,是肝细胞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内有两种细胞。胆小管:相邻肝细胞间局部胞膜凹陷并相互对接而成,以盲端起始于中央静脉周围的肝板内,然后呈放射状连接小叶边缘的赫林管。2 胰腺的组织结构特点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的组成是什么?胰腺由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构成。外分泌部是重要的消化腺,分泌胰液,内含多种消化酶,有重要的消化作用。内分泌部分泌激素,参与调解体内的糖代谢。胰腺表面覆有一薄层结缔组织被膜,结缔组织伸入实质,将胰腺分隔成许多界限不明显的小叶。3 胰腺内分泌部四种细胞的形态和功能A细胞:细胞体积较大,主要位于胰岛的外周部,胞质内的分泌颗粒较大,Mallory-Azan法染成鲜红色。它能

3、促进肝细胞和肌细胞内的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并抑制糖原合成,从而使血糖升高。B细胞:多位于胰岛的中央,细胞较小,Mall-Azan染色,胞质内颗粒大小不一,染成橘黄色。可以分泌胰岛素,其能促进肝细胞,肌细胞和脂肪细胞合成糖原或转化为脂肪。在生理功能上,胰岛素和高血糖素相互协同,共同调节和维持机体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D细胞:多散在于A、B细胞之间。Mall-Azan法染色,可见胞质内含大量蓝色的颗粒。功能:分泌生长抑制素,抑制A、B细胞和PP细胞的分泌。PP细胞:光镜下只能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才能辨认。功能:分泌胰多肽,具有抑制胰液分泌和胃肠蠕动的作用。4 贮脂细胞、枯否氏细胞、门管区。贮脂细胞:形态不

4、规则,细胞小而有突起,胞质内有大小不等的脂滴,主要功 能是储存脂肪和维生素A、产生基质和网状纤维。枯否氏细胞:肝血窦内有一种巨噬细胞,称枯否氏细胞,该细胞形态不规则,常伸出伪足附于内皮细胞表面或伸到内皮细胞之间。电镜下,可见胞质内富含溶酶体,并有吞噬体和残余体等。该细胞属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成员之一。门管区:相邻几个肝小叶之间的结缔组织内,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和小叶间胆管所伴行的区域. 第十五章1.气管的组织结构特点气管管壁由内向外黏膜,黏膜下层和外膜构成.黏膜包括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和固有层.上皮电镜下可见五种细胞,纤毛柱状细胞,杯状细胞,基细胞,刷细胞以及小颗粒细胞.纤毛柱状细胞:

5、数量最多,呈柱状,游离面有许多纤毛和微绒毛,核卵圆形,位于细胞中部.杯状细胞:空泡状,夹于纤毛柱状细胞之间.基细胞:体积较小,呈锥形或三棱形,沿基膜排列.顶部不到达腔面,核大,核仁明显.刷细胞:柱状,自基膜达腔面.小颗粒细胞:数量少,呈锥形,单个或成群分布在上皮细胞,也叫K细胞或者内分泌细胞。固有层:有疏松结缔组织构成,与上皮细胞之间有明显基膜,内含较多弹性纤维,浆细胞等。黏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与固有层和外膜无明显分界,内含较多的胶原纤维,血管,淋巴管,神经与气管腺。外膜:由C行透明软骨环和纤维性结缔组织构成。2.肺的组织结构特点这个太简单了?肺表面覆以浆膜(胸膜脏层),也称为肺胸膜。肺组

6、织分为实质和间质。实质即肺内支气管的各级分支及终末大量肺泡,间质为分布于实质之间的结缔组织及其内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实质包括导气部和呼吸部。3.导气部各段组织学特点叶支气管至小支气管: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杯状细胞和腺体逐渐减少,固有层内含有较多弹性纤维,淋巴组织;平滑肌相对增多,呈现为不成层的环形平滑肌束,外膜的软骨环逐渐变为软骨片,并逐渐减少。细支气管: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逐渐变为单层纤毛柱状上皮,管壁的三层结构不明显,杯状细胞,软骨片和腺体逐渐减少甚至消失,环形平滑肌则相对增多,因此黏膜皱壁较多。终末细支气管:上皮为单层纤毛柱状上皮,杯状细胞,软骨片和腺体均消失,环形平滑肌增

7、多形成完整的肌层,因此黏膜皱壁非常明显。呼吸部包括哪几部分太简单,每个结构的特点?呼吸部包括呼吸性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和血-气屏障。肺泡中分为肺泡上皮(由I型肺泡细胞和II型肺泡细胞组成),肺泡隔,肺泡巨噬细胞,肺泡孔。血-气屏障:又称呼吸膜,是肺泡与肺泡隔内毛细血管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所通过的屏障结构。包括肺泡表面活性物质,I型肺泡细胞于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与内皮。血气屏障很薄,厚0.2到0.5um.尘细胞:大量吞噬进入肺的灰尘,病毒,异物及渗出的红细胞等尘粒后的肺泡巨噬细胞称为尘细胞。 十六章1、肾的一般结构是什么?内 层(p172 16.1.1.1)(p171)被 膜外

8、层(p172 16.1.1.1) 皮 质:外周富有血管,色暗红,弓形动脉和弓形静脉(p172 16.1.1.2)肾实 质 髓 质:深部,血管较少,色浅(p172 16.1.1.2)2泌尿小管的组成及分布布 肾小体 血管球 皮质迷路 肾柱 肾单位 肾小囊 肾小管 近端小管 曲部(近曲小管) 皮质迷路 肾锥体 直部泌 细段 髓袢 髓放线 肾锥体尿 直部 小 远端小管 管 曲部(远曲小管) 皮质迷路 肾柱 弓形集合小管 皮质迷路 皮质集合小管 髓放线 集合小管系 直集合小管 髓质集合小管 肾锥体 乳头管 肾乳头肾单位,过滤屏障,球旁复合体肾单位包括:肾小体,肾小管肾小体的组织特点:圆形 分血管极和尿

9、极 有血管球和肾小囊组成血管球:1、入球微动脉、大量有孔毛细血管、出球微动脉 2、有孔毛细血管由血管系膜拉着,系膜内球内细胞(P173)肾小囊:1、有两层囊壁,之间为肾小囊腔,是单层扁平上皮,内层由足细胞构 成。 2、足细胞的初级突起再分支出许多次级突起,次级突起相互交错,并 紧贴于毛细血管基膜外,调节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肾小管的组织:详见上一页 泌尿小管的组成及分布图 是单层上皮性小管,有重吸收原尿中的某些成分和排泄等作用, 但不同的部分,功能有所差异。(P175)近曲小管:1、最长、最弯曲 2、管径长、管曲小、不规则 3、管壁由单层立方上皮组成 4、HE:界限不清晰,胞质嗜酸性,核大而圆,位

10、于基底部。P175 16.1.1.2 5、电镜:游离面有明显的刷状缘微绒毛,底部有纵纹质膜 内褶。近曲小管有重吸收作用:1、全部的葡萄糖、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 2、65以上的钠离子 3、50的尿素 4、6570的水分 5、可排除氨、尿酸、氢离子等近曲小管重吸收作用的的发挥:1、刷状缘有大量较长的微绒毛构成,以扩大细 胞的表面积重吸收蛋白质。 2、细胞侧面有许多侧突,膜上有钠泵,以完成 对钠的重吸收。 3、细胞基部有发达的质膜内褶,内褶之间有许 多纵向的杆状线粒体,为钠泵提供能量。细段: 管径小,由单层扁平上皮构成,所以管壁薄,有利于水和离子的通过 胞质浅 核突向管腔 HE:立方形,质着色浅,

11、核近腔面,基底纹明显。远端小管直部 电镜:细胞表面有许多短而小的微绒毛,基部质膜内褶发达,长 的内褶可伸至细胞顶部,基部质膜上有丰富的Na泵,能 主动向间质运转Na+离子。远曲小管和近曲小管在光镜下的区别:细胞界限较清晰管腔大而规则 细胞游离面无刷状缘 近曲小管与远曲小管(P175P177 16.1.2.2)胞质弱嗜酸细胞基部纵纹不甚明显 1、血液流入肾小体血管球毛细血管时,血浆成分滤入肾小囊前必 须经过有孔内皮,血管球基膜和裂孔膜滤入肾小囊腔。滤过屏障2、这三层结构成为滤过屏障或滤过膜。 球旁复合体(1)也称肾小管旁器,位于肾小管血管极一侧某些结构的总称, 是肾内某些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结构。

12、(2)是由球旁细胞,致密斑,球外系膜细胞组成。球旁细胞 (1)由管壁中的平滑肌细胞转化为上皮样细胞称为球旁细胞。 (2)体积大、立方形、核大、圆形胞质丰富,噬弱碱性。 (3)胞质可见丰富的PAS阳性分泌颗粒,颗粒内含有肾素,申诉可通过血管紧张素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和增强肾小体滤过作用 致密斑 (1) 远曲小管靠近肾小体侧的上皮细胞增高,变窄,排列紧密 (2)形成一个椭圆形斑,称致密斑。细胞染色浅,核椭圆形。 (3)是一种离子感受器,可感受远曲小管内滤液内Na+浓度变 化,当Na+浓度变化,当滤液内Na+浓度降低时,致密斑 细胞将信息传递给球旁细胞和球外系膜细胞,促进球旁细胞分 泌肾素,增强远端小

13、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使Na+水 平升高。 球外系膜细胞:(1)又称极电细胞,细胞体积小,具有突起。 (2)电镜下可见球旁细胞和球外系膜细胞之间存在缝隙连接,因此认为他在球旁复合体功能活动中,可起传递信息作用肾血液循环与尿液形成的关系被膜毛细血管 星形静脉 小叶间动脉 入球微动脉 血球管 出球微动脉 球后毛细管网 小叶间 静脉弓形动脉 直小球 直小静脉 弓形静脉 叶间动脉 肾小囊 近曲小管 髓袢 远曲小管 叶间静脉 肾动脉 尿生殖道 膀胱 输尿道 集合管系 肾静脉第十七章表面上皮(生殖上皮):单层立方或扁平白膜:结缔组织构成 位于上皮内侧卵巢的一般结构:被膜实质卵巢皮质:位于白膜内侧,有

14、发育不同阶段的卵泡、黄体、白体、闭锁卵泡及 特殊的结缔组织构成。髓质:位于卵巢中央,马除外门细胞:靠近卵巢细膜并沿卵巢门长轴成丛排列,分泌雄激素功能:产生卵细胞和分泌性激素。卵泡发展的特点及各级卵泡的比较原始卵泡:分布:在皮质浅层,几万到几十万个,在胚胎早期就已形成。 组成:生长卵泡:成熟卵泡:(最后阶段)卵泡液急剧增多,体积显著增大卵泡壁越来越薄卵泡向卵巢表面突出成熟卵泡的透明带到最厚在排卵前,初级卵母细胞恢复并完成第一次减数分裂无卵泡腔-初级卵泡:有卵细胞-次级卵泡:体积增大。卵泡细胞增至6-12层,其中的小腔隙逐渐融合成一个大的半月形腔,称卵泡腔,腔内充满卵泡液-水,雌激素、透明质酸初级

15、卵母细胞:位于中央,体大,圆形,胞质嗜酸性,核圆,位 于一侧,可保持同一状态(第一次产生分裂前期)直至性成熟。卵泡细胞:位于四周,单层扁平,外有基膜,内与初级卵母细胞以桥粒连接。早期从卵泡开始生长到出现卵泡腔之前的卵泡称初级卵泡。卵母细胞仍为初级卵母细胞,核大明显,空泡状。卵泡细胞则由单层扁平变为立方或增生5·6层,又称为颗粒细胞卵泡名称卵母细胞透明带放射冠颗粒层卵泡细胞卵泡腔卵泡膜原始卵泡初级卵母细胞无无无扁平形状,单层无无初级卵泡体积大,初级卵母细胞开始产生,但较薄无无有扁平变为立方或增生为多层无开始明显次级卵泡初级卵母细胞,体积更大透明带逐渐增厚出现放射冠无-有出现卵丘和颗粒层

16、出现,由小到大出现,有内外膜之分成熟卵泡次级卵母细胞最厚最明显最明显明显颗粒层变薄,细胞排列变松散最大最厚,内外膜最明显什么是黄体?黄体的形成及发育排卵后,卵泡壁塌陷形成皱襞。卵泡膜毛细胞血管破裂,卵泡腔内充满血液,称红体(血体)。之后,在促黄体素(LH)的作用下,颗粒层细胞及内膜细胞增生分化,血液被重吸收,形成一体积很大而又富含血管的细胞团,新鲜时呈黄色,称为黄体。颗粒黄体细胞:颗粒层细胞,大,多,分泌孕酮素和松弛素抑制子宫收缩膜性黄体细胞:内膜细胞,少,小,色深,分泌雌激素黄体细胞(由膜细胞分化而来)假黄体:黄体形成后发育极快,母体未妊娠时,黄体则逐渐退化而成白体:退化的黄体成为结缔组织瘢痕 称为白体真黄体:当动物以妊娠,黄体在整个妊娠期继续维持其大小和分泌功能,这种黄体称为真黄体假黄体的发育类型:闭锁卵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