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写词牌诗_第1页
怎样学写词牌诗_第2页
怎样学写词牌诗_第3页
怎样学写词牌诗_第4页
怎样学写词牌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怎样学写词牌诗 怎样学写词牌诗 学习词牌诗,主要是在格式里面填词,所以,填词要选准词牌,不能不管写啥内容,见词牌拿来就写。为了帮助初学者选词牌,下面这段文字可供大家参考。 (一)填词必须有词牌 写诗时的题目,表达了整首诗的基本内容,即便不好标题,也可弄个“无题”之类;而填词时的词牌,亦已规定了作者基本的感情,即使无标题也无关紧要,因为可以把首句作为词的标题,如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尽等;即使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样有完整词牌、标题的作品,有些书中亦把它标成念奴娇·大江东去。可见,词牌比词题更为重要。 选择一个最适合于表

2、达自己创作感情的词牌,是填好一首词的第一步。 词,是一种配合音乐的文学,是古人拿来当歌唱的(后来逐步脱离乐器是另一码事),而词牌正是规定了一首词的音乐腔调。 填词要选词牌,词牌又规定了一首词的音调,因此选择词牌就要选择词牌的声情,而不是选择词牌的名字。各个词牌都有它特定的声情,或细腻轻扬;或激越豪放;或婉约柔情;或慷慨雄壮;或幽怨凄凉;或坦荡激昂。凡此种种,词牌基本上已经规定了。如满江红、念奴娇适合填一些调子较高,感情激烈,声情俱壮的内容,因此在用韵上也以入声字为主;小重山、一剪梅适合填写一些调子低沉,感情细腻,凄清孤寂的内容,因此大多选用平韵。 填词时选词牌,最忌讳“顾名思义”,即依据词牌的

3、表象去填词。如千秋岁,本来是凄凉幽怨的调子,用韵很密,连不压韵的各句也全用仄声字,读来声情幽咽(秦观有“落红万点愁如海”的名句,后来黄庭坚就用此词牌吊唁秦观,因此后人多拿它作吊唁之词);而如果你望词生意地用它去祝寿,则无论如何也不合情理。同样,寿楼春的声调也是哀怨凄婉,不能用来祝寿。另外如贺新郎,词调慷慨激昂,与燕尔新婚的感情不相适应,因此亦不能用来祝贺新人。这就是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如若违反了它,则再大的作家也填不出好词。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郭沫若先生1958年写的一首歌颂大跃进的词,他把李清照的声声慢改成声声快,把“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改填成“蓬蓬勃勃,烈烈轰轰,轰轰

4、烈烈轰轰”,尽管表面上已经改了词牌,但实在也不能算成功之作。 那么,怎样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内容需要去选择那些适合表达相应内容的词牌呢?根据夏承焘先生唐宋词欣赏,选择词牌有三种方法: 第一,从声、韵方面探索,包括字声平拗和韵脚疏密; 第二,从形式结构方面探索,包括分片的比勘和章句的安排;第三,排比前人同牌作品,看他们用这个词牌写哪种感情最多、最好。 对初学者来说,三种方法中的第三种是最实际的,而且便于更快地掌握。 当然,词牌仅是一种格式,是一种形式而不是内容,而形式总是要为内容服务的,因此,我们也不能对词牌的选择墨守成规。 我们揣摩古代大词人的作品,就是要用他们的作品来衡量某些词牌的声情;而不

5、是用揣摩来的声情去衡量大词人的作品。 诗序中说:“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 ,不知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 就如 诗经,当初也是用来吟唱的,是先有情而后有言,然后才配以音律。只有这样,个人的情感才不至于受到音律的拘束而难于表达。即使是我们现今的歌曲,亦是先写歌词,然后再根据歌词的内容配曲。关于这一点,乐记中有“诗言其志,歌咏其声,舞动其容。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故“有心则有诗 ,有诗则有歌 ,有歌则有声律,有声律则有乐歌。”就连宋代王灼的专论词牌选择的碧鸡漫志,也有“古人初不定声律,因所感发为歌,而声律从之”之说。可见,表

6、达真切的思想感情比形式的选择要重要得多。 怎样选择词牌词调与文情有密切的关系,词的文情必须与调的声情相一致,某一类词牌只适宜表现某种内容,不宜混用。需要注意的是今天多数词牌只起符号与名称的作用,只是代表这首词的形式,与内容没有关系。所以我们选择词牌切不可顾名思义。比如说有人用贺新郎祝贺朋友的新婚,就是欠妥的。下面将自己学习和收集的常用词牌的宜忌列于下以供网友参考。 压抑凄凉类: 河傅悲切。 金人捧露盘苍凉激楚。 釵头凤声情凄紧。 祝英台近宛转凄抑。 剑器近低徊掩抑。 西吴曲苍凉激楚。 雨霖铃缠绵哀怨。 摸鱼儿苍凉郁勃。 普萨蛮紧促转低沉。 天仙子伤春伤别,情急调苦。 曲玉管抒写羁旅中的怀旧伤离

7、情绪。 蝶恋花、青玉案是达幽咽情调,描写感情。 卜算子婉曲哀怨而略带几分激切。 南乡子适宜抒写缠绵低抑情调。 阮郎归情急凄苦,凄婉欲绝。 生查子比较谐婉、怨抑。 莺啼序凄凉悲苍,宜写伤春伤别之情。 一斛珠婉转凄抑,不宜表达壮烈豪迈之志。 风入松轻柔婉转、掩抑低徊,适宜表达和婉情调。 忆旧游、扬州慢、高阳台音调缠绵,忧婉凄抑,适宜表达凄抑情调。 何满子哀歌愤懑,悲凉凄怨的哀曲,“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寿楼春凄音哀乐,抑郁悲哀,原是悼亡之作,宜寄托哀思。不可顾名思义用来祝寿。 千秋岁凄凉幽怨 、声情幽咽 ,宜表达悲伤感抑之情,绝不能祝寿喜庆。 凄凉犯、惜分飞不宜用于祝贺之词。这种词牌与内容相符

8、合的只是少数。 缠绵婉转类: 洞仙歌音节舒徐。 调笑令多演唱故事。 最高楼轻松流美。 鹊桥仙、点绛唇 多用于男女相会 ,描写感情。 一剪梅等细腻轻杨的词调。 浣溪沙上半阕急,下半阕缓和。 鹧鸪天宜哀怨思慕、柔婉风丽之情。 暗香、疏影音节和婉,古人多以咏梅。 木兰花慢和谐婉转,宜于写缠绵悱恻之情。 桃园忆故人一般抒发情感,表现友情。 踏莎行描写雅情。 长相思多怀旧 ,写男女情爱 ,以声助情得其双美。 满庭芳、凤凰台上忆吹箫和谐婉约 , 轻柔婉转,宜表达缠绵情绪。 小重山、定风波、临江仙感情细腻,宜表现细腻婉约之情调。 忆江南、浣溪沙、浪淘沙、少年游音节流丽谐婉,用来表达不同的思想情感。 豪放激壮

9、类: 永遇乐激越情感。 好事近表达激越不平的情调。 兰陵王表达拗怒激越声情。 水龙吟激越,表达凄壮郁勃情感。 清平乐,上片感情拗怒,下片转为和婉。 南浦高昂欢乐,不宜表达凄凉悲伤送别之情。 破阵子为军乐,适合抒发激昂雄壮情绪。 渔家傲拗怒,表达兀傲凄壮、爽朗襟怀的情调。 沁园春、风流子壮阔豪迈,显示宽宏器宇和雍容气度。 念奴娇多表达雄壮豪迈情感,不宜形容女性娇弱婉曲心态。 六州歌头音调苍凉悲壮,适于表达慷慨悲壮的声情,多言古兴亡之事。 贺新郎调高昂,宜表达慷慨激昂、豪迈雄壮的英雄情感。不宜作催妆喜庆的祝贺曲词。 釵头凤 、更漏子 、调笑令 、 憾庭秋、盐角儿适宜表达激昂慷慨壮烈情感。 水调歌头

10、、满江红,调子较高 ,感情激烈,声情俱壮 ,适宜于表达慷慨悲壮 、豪放雄浑激情的词。一般不宜写委婉柔情的思想情感。 其他: 六么欢快爽利。 忆余杭因描写杭州而来,描写风景最宜。 八声甘州摇筋转骨 ,刚柔相济 ,最使人荡气回肠。 霓裳中序第一音节闲雅。 江神子为祀神之乐,宜于庄严。 一般短篇宜抒情,长篇宜舖叙。 一般上下句平仄相对的较和婉 , 如秦观八六子“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上下句平仄凌犯着多拗怒,如岳飞满江红“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以近体五 、七言为主的词牌大多适于舒缓雍容的感情 , 如 浣溪沙 、 采桑子 、 蝶恋花。 凡多转韵之调皆属于一种拗怒,如减字木兰花、虞

11、美人。 句法长短参差的词牌宜于拗怒悲咽的感情。如兰陵王、六丑、浪淘沙慢。 初学者宜用书写精壮质朴之情的八声甘州;从容和婉柔情的满庭芳; 以及蓦山溪、 减字木兰花、临江仙、蝶恋花、菩萨蛮,比较好掌握。 选词牌 笔者认为,填词是应该根据个人的好恶来决定的。我不主张大家都去写豪放的词作,因为各人的爱好不同,经历不同,词风自然也有所不同,但写诗填词必须符合时代特征,符合个人的年龄特征,符合个人的生活经历,如果一味地愁绪满怀、幽怨满天 ,是不恰当的 。须知凄凉是美,清新也是美;婉约是美,豪放也是美。 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如下词牌的声情特色做以概括的介绍。 1、渔歌子 ,又名渔夫 。唐教坊曲 ,入“黄钟

12、宫”。廿七字,四平韵。中间三言两句,例用对偶。此调声情轻快,是多用来写渔人和渔家生活的曲子。 词谱: 中仄平平仄仄平(韵),中平平仄仄平平(叶)。 平仄仄,仄平平(叶),平平仄仄仄平平(叶)。 词例:渔歌子 宋·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生查子,又名楚云深。双调四十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两仄韵,上去通押。此调多抒怨抑之情。 词谱: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叶)。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叶)。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叶)。(第一句不能犯孤平。) 词例:生查子

13、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透! 3、如梦令,又名忆仙姿、宴桃园、无梦令。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上去通押。此调甜庸,可作一般抒情用。 词谱: (仄)仄(仄)平平仄(韵),(仄)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韵)。 平仄(韵),平仄(韵)(叠句),(仄)仄(仄)平平仄(韵)。 词例:如梦令 宋-秦观 遥夜月明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4、长相思,又名长相思令 相思令 吴山青。双调三十六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三平韵,一叠韵,一韵到底

14、。此调名源于古乐府“上言长相思 ,下言久别离”句。故多用以写男女相思之情,也可抒写友情。 词谱: 仄(仄)平(韵),仄(仄)平(韵)(叠后二字),(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韵),仄(仄)平(韵)(叠后二字),(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平(韵)。 词例:长相思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5、浣溪沙,双调四十二字,前阕三平韵 ,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此调音节和婉、明快,且句式整齐,易于上口,抒情、写景均可,故填此词者甚多,婉约、豪放两

15、派词人都竞相采用。 词谱: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词例: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何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6、诉衷情。双调四十五字,前后阕各三平韵 ,一韵到底。又一体四十四字,将前阕四五句变为“ 平仄仄平平”,如陆游“当年万里觅封候”。此调本为情调,一般多作抒情之用。 词谱: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平仄仄

16、,仄平平,仄平平(韵)。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词例:诉衷情 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7、西江月,又名步虚词、白苹香、江月令。双调五十字,前后阕各两平韵,一仄韵 ,同部平仄互押,前后阕起首两句例用对仗 。此调声情甜庸,宜抒一般之情。 词谱: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韵)。 (

17、第一句无韵,第二、三句押平声韵,第四句押原韵的仄声韵。这种平仄通押的调子,词调中是很少见的。但是西江月却是最流行的曲调 。 前后阕头两句要用对仗。) 词例:西江月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8、浪淘沙,又名浪淘沙令 、卖花声(不同于谢池春的别名卖花声)、过龙门。双调五十四字,前后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此调声调激越,怀古抚今,最为恰当。 词谱: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18、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词例:浪淘沙 南唐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9、临江仙。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各三平韵 ,一韵到底。此调最宜写情,对句两两作结,更见挺拔。 词谱: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平仄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词例:临江仙 宋秦观 千

19、里潇湘挼蓝浦,兰桡昔日曾经。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劝,冷浸一天星。 独倚危楼情悄悄,遥闻妃瑟冷冷。新声含尽古今情。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星。 10、鹊桥仙 。又名鹊桥仙令 、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各两仄韵,一 韵到底。前后句首两句要求对仗。此调专咏七夕,宜抒男女恋情。 词谱: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韵)。(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韵)。(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韵)。 词例:鹊桥仙宋秦观 织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

20、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1、小重山。又名小冲山、小重山令,双调五十八字,前后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此调婉转抽绎,能到人所不到之处。唐人常用以写宫女幽怨。宜抒发幽怨之情。 词谱: 仄平平仄平(韵)平平仄仄(豆)仄平平(韵)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句)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豆)仄平平(韵)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句)仄仄平平(韵) 词例:小重山 宋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街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筝,知音少,絃断有谁听? 1

21、2、人月圆。双调 四十八字 平韵。此调多咏元宵节。 词谱: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平,仄平平(韵)。 词例:宋-王 诜 小桃枝上春来早,初试薄罗衣。年年此夜,华灯盛照,人月圆时。 禁街箫鼓,寒轻夜永,纤手同携。更阑人静。千门笑语,声在帘帏。 13、桃园遇故人,又名虞美人影。四十八字,八句,前后片各四仄韵。此调多用来咏友情。 词谱: 平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韵) 平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韵) 词例:宋-秦 观(冬夜) 玉楼深锁多情种,清夜悠悠谁共!羞见枕衾鸳风,闷

22、则和衣拥。 无端画角严城动,惊破一番新梦。窗外月华霜重,听彻梅花弄。 14、蝶恋花,又名鹊踏枝。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各四仄韵,一韵到底。此调音节和婉,写景抒情均可。 词谱: 仄平平仄仄(韵)仄平平(豆)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仄(韵)平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韵)仄平平(豆)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仄(韵)平仄平平仄(韵) 词例:蝶恋花 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5、渔家傲。双调六十二字,前后阕各五仄韵,句句用韵,一韵到底。由两首七言仄韵的绝句构成。唯前后两片第三句下须

23、添一三字句。此调高亢,宜于抒发悲凉感情,可以抒写一般情感。 词谱: 仄平平仄仄(韵)平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仄(韵)平仄(韵)平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韵)平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仄(韵)平仄(韵)平仄平平仄(韵) 词例:渔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6、祝英台近,本调也可不带近字,又名月底修箫谱。七十七字,十四句,前后片各四仄韵。此调音节顿挫得神,宜抒情;用以记事亦甚佳妙。 词谱: 仄平平(句)平仄仄(韵)仄仄平仄(韵)仄平平(豆)仄仄平仄(韵)平仄平

24、平(句)平仄(句)仄仄(豆)平平仄(韵) 仄平仄(韵)平仄平平(句)平仄平仄(韵)仄平平(豆)仄平仄(韵)平仄平平(句)平仄(句)仄仄(豆)平平仄(韵) 词例:宋-辛弃疾(晚春)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 都无人管,倩谁劝、流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17、洞仙歌,又名洞仙歌令、羽仙歌、洞仙词、洞中仙、洞仙歌慢。本调八十三字,十五句,前后片各三仄韵,为东坡改作。第二句,句法上一下四,第四句九字,多数作上五下四,东坡作上三下六。第五句亦九字,句法上三下六。第六句七字,句

25、法上三下四。第七句八字,实系仄起平收之七字句,句首以一去声字领之。紧接又以一去声字领以下两四字句作结,语气注意连贯,要一气呵成。此调婉转缠绵,可以写情,也可以用作记事,一叠不足,联章更好。 词谱: 平仄(句)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平仄(韵)仄平平(句) 仄仄平平(句)平仄(豆)仄平平仄(韵) 平平仄仄(句)仄平平(句)仄平平平仄(韵)仄仄仄平平(句) 仄仄平平(句)平仄(豆)平仄(韵)仄仄平平仄平平(句) 仄仄仄平平(句)仄平仄(韵) 词例:宋-苏 轼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

26、,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18、满江红。双调九十三字,前阕四仄韵,后句五仄韵,前阕五六句,后阕七八句要对仗。后阕三字四字也用对仗,此调例用入生字。第三第四句为四字两句,前加三字豆。五、六两句,宜用对偶。第七句八字,句法上三下五,实即平起平收之七字句上加一豆,所以语气可不停顿。第八句三字,用平平仄,已成定格。后片起四句,均三字仄句,第二、四句叶韵分作两排,各自对偶。为了避免呆滞,可以改为以上二句对下二句。第五、六句均四字,上加一豆。此调格调沉郁激昂,宜抒发激烈慷慨之情,此调用入声韵者居多。入声字主要表现的的清刚慷慨之气,抑塞无聊之气,深愁惨痛之气。前人佳作甚多

27、,也可以作贺辞。 词谱: 仄平平(句)仄(豆)平仄(韵)仄(豆)平仄(句)平仄(韵)仄平平仄仄(句)平仄平平仄(韵)(豆)仄仄平平(句)平平仄(韵) 仄(句)平仄(韵)平仄(句)平平仄(韵)仄平仄(句) 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仄(句)平仄平平仄(韵)(豆) 仄仄平平(句)平平仄(韵) 词例:宋-岳 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9、水调歌头,又名花犯念奴。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各四平韵,一韵

28、到底。前后句起二字也可用对仗。宋人在前后片两六言句常夹叶仄韵,也有平仄互叶几乎句句用韵者,对初学者束缚太多,不宜从。起二句各五字,首句下三字,词家多喜用仄平仄。第三句十一字,写作上六下五,亦可作上四下七,东坡此词前片“不知天上”句为上六下五,而于后片“不应有恨”句则为上四下七,可以为证。第五句亦六字,可与上句对偶。后片第三句三字作仄平平,亦属定格。 词谱: 仄平仄(句)仄仄平平(韵)平仄平仄(豆)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句)仄平仄(句)仄仄平平(韵)仄平仄(句)仄仄平平(韵) (句) 仄(句)仄平 平(韵)平仄(豆)平仄仄平平(韵)仄平仄(句)仄平仄(句)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句)仄仄平平(

29、韵) 词例: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0、扬州慢,此系姜夔自度曲。九十八字,十九句,前后片各四平韵。第四、五句各五字,句法上一下四。九、十两句,各家分法不一,词律和郑文焯等主张分九、十两句为上五下六。后片第三、四、五句各四字,开头以一字领之。第八句在句法上为上一下四,以一字领八九两句。此调声情悲凉,故后人多用以抒发怀古之幽情。 词谱: 仄平平(句)平仄(句)平仄平平(韵)

30、仄平平仄(句)仄平平(韵)仄仄(豆)平平仄(句)平仄(句)仄平平(韵)仄平平(豆)仄平(句)平仄平平(韵) 平仄(句)仄平平(豆)仄平平(韵)仄仄平平(句)平仄(句)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句)平平仄(豆)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句)平仄平平(韵) 词例:宋-姜 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21、念奴娇,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双调一百字,前后阕各四仄韵,一韵到底。本调不

31、甚拘平仄,但常用入声韵。上下阕后七句字数平仄相同。本调自东坡“赤壁怀古”问世,蜚声海内,词人多以此调抒发豪放之情。此调高亢,也是一个笛子曲,可用小鼓伴奏。宜抒发慷慨豪迈之情。 词谱: 平仄(句)仄平仄(句)平平仄(韵)仄平平仄仄(句) 仄平平仄(韵)仄平平(句)平仄(句)仄平平仄(韵) 平仄(句)平平仄仄(韵) 仄仄平平(句)平仄(句)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仄(句)仄平平仄(韵)仄平平(句)平仄(句)仄平平仄(韵)平平仄(句)平仄平仄(韵) 词例: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32、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22、解语花。解语花喻美人,后以此为词牌名。一百字,十八句,前片六仄韵,后片七仄韵 。(2)起为四字对句。第五句九字,句法为上三下六,后片第二、三句即八字加豆 ,第一字必用仄(去声) ,前句作系顺,后句作系拗 ,是定格 。除结句五字为上一下四外,其余与前片同。此调婉丽,宜抒情。 词谱: 平平仄仄(句)仄仄平平(句)平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韵)平平仄(豆)仄仄仄平仄(韵)平平仄仄(韵)仄(豆)平仄(韵)平仄平(豆)平仄平平(句)仄仄平平仄(韵) 平仄平仄仄(韵)仄平平

33、平仄(句)平仄平仄(韵)仄平平仄(韵)平平仄(豆)仄仄平平仄(韵)平平仄仄(韵)仄(豆)平仄(韵)仄平(豆)平仄平平(句)仄平平仄(韵) 词例:宋-周邦彦(上元) 风销绛蜡,露浥红莲,灯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任舞休歌罢。 23、高阳台,本调又名庆春泽。一百字 ,二十句,前后片各四平韵。起为四字对句。第七句七字,句法作上一下六,或上三下四,“如到蔷薇、春已堪怜”(张炎),总之不可作上四下三之七言诗句。后片

34、二、三句为加豆之四字对句。此调跌宕生姿,是写情佳调。 词谱: 仄平平(句)平平仄仄(句)平仄平平(韵)仄平平(句) 平仄平平(韵)平仄平平仄(句)仄平(豆)仄平平(韵) 仄平平(句)仄平平(句)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句)仄平平仄(句)仄平平(韵)仄平平(句) 平仄平平(韵)平仄平平仄(句)仄平(豆)仄平平(韵)仄平平(豆)仄平平(句)仄平平(韵) 词例:宋-张 炎(西湖春感)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凡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冷,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 ,草暗斜川 。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 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

35、、浅醉闲眠 。莫开帘 、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24、水龙吟,又名龙吟曲、小楼连苑。双调一百零二字,前阕四仄韵、后阕五仄韵,上去通押。后阕最后十三字也可以改成十二字,成为: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这样 ,全词共是一百零一字 。第九句五字,上一字为豆。结句六字,于上三字分豆。后片次句七字,上三下四。第九句五字,上一下四。结句本七字,而于第四字下加一衬字,成上一下三之句法。此调本为清彻嘹亮的笛子曲。故气势雄浑,宜写慷慨激昂之情。 词谱: 平仄平平(句)平仄平平仄(韵)平仄仄(句)平仄(句)平仄(韵)仄平平(句)平仄(句)平仄(韵)仄平仄(句)平仄(句)平仄(豆)平平仄(韵) 仄平仄(句或韵)仄

36、平平(豆)平平仄(韵)平仄(句)平平仄(句)平仄(韵)仄平平(句)平仄(句)平平仄(韵)仄平平仄仄(句)平仄(句)仄平平仄(韵) 词例:宋-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 ,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25、齐天乐 ,又名台城路 。一百二字,二十一句,前后片各六仄韵。(2)前片三、四两句为四字对句。第七句和后片第八句均为上一下四之五字句,第一字例用去声。末句五字,以上三下二为宜。此调音调高

37、隽,最宜于写秋景。 词谱: 平仄平平仄(句或韵)平平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句)平平仄仄(句)平仄平平平仄(韵)平平仄仄(韵)仄仄平平(句)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句)仄平仄仄平仄(韵) 平平仄仄(句或韵)仄平平仄仄(句)平仄平仄(韵)仄仄平平(句)平平仄仄(句)仄平平仄(韵)平平仄仄(韵)仄仄平平(句)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句)仄平平仄仄(韵) 词例:宋-姜 夔 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

38、琴丝,一声声更苦。 26、雨霖铃,又名雨霖铃慢。双调一百零三字,前后阕各五仄韵,本调常用入声韵,且多用拗句。此调本为唐玄宗悼念杨贵妃而作,调子极为哀怨。 词谱: 平平平仄(韵)仄平平仄(句)仄仄平仄(韵)平平仄仄平仄(句)平平仄仄(句)平平平仄(韵)仄仄平平仄仄(句)仄平仄平仄(韵)仄仄仄(豆)平仄平平(句)仄仄平平仄平仄(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韵)仄平平(豆)仄仄平平仄(韵)平平仄仄平仄(句)平仄仄(豆)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句)平仄(豆)平平仄仄平仄(韵)仄仄仄(豆)平仄平平(句)仄仄平平仄(韵) 词例:宋-柳 永(秋别)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39、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蔼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27、望海潮。一百零七字,二十二句,双调,上阙五平韵、下阙六平韵,一韵到底。开头两句和四、五两句均为四字对。第八句应作上一下四,如作上二下三,前后当一律。此调深沉,宜作怀古词。 词谱: 平平仄(句)平平仄(句)平仄平平(韵)仄仄平(句)平平仄仄(句)平仄平平(韵)仄仄平平(韵)仄仄(句)仄平平(韵)仄平平(句)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句)仄平平(韵)仄仄平(句)平平仄仄(句)平仄

40、平平(韵)平仄仄平平(韵)仄平仄(句)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韵)平仄仄平平(韵) 词例:宋-柳 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28、沁园春,本调又名寿星明。双调一百十四字,前阕四平韵,后阕五平韵,一韵到底,前阕四五句,六七句,八九句,后阕三四句,五六句,七八句均要求对仗。四个五字句,都是上,下四句法。第三句系拗句,重在第三字仄,应与上二句有别。接下来,以一字(宜用去声)领以下四(四一七)。第四、五两句,八、九两句均为四字对,结处再以一字(宜用去声)领以下两句。后片,次句八字,以一字领下七字。余同前片。此调声甚清美,且多四字句,最适于咏物。也可以祝寿。 词谱: 仄平平(句)仄平平(句)仄仄仄平(韵)仄平仄(句)平仄(句)平仄(句)仄平平(韵)仄平平(句)平仄(句)仄平平仄平(韵)平仄(句)仄平仄(句)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韵)仄平仄(句)平仄(句)平仄(句)仄平平(韵)仄平平(句)平仄(句)仄平平仄平(韵)平平仄(句)仄平仄(句)仄平平(韵) 词例:宋-苏轼(赴密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